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和粟裕四個人中兩個元帥一個大將外加一個魏忠賢一類的人物,淮海戰場上被毛澤東安排的亂七八糟,整個軍事史上沒有見過這種安排方式。 毛澤東既然是將將之材,特殊的安排必然有特殊的原因和特殊的技巧,都說毛澤東一生陽謀,可是對於這幾個人物的安排方式可是至今大家都是滿頭霧水,雖然當事人各個心中明了,對毛澤東的安排是心領神會,但是不可言傳也不願意言傳,所以我們這些人只好好編排各種八卦, 自己撲風捉影了。這段歷史絕對是絕好的小說材料。
話說1948年10月23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簽發淮海戰役作戰預備命令,此後敵情、友情都發生變化。陳毅、鄧小平率中原野戰軍一部(四個縱隊)靠近了戰場。粟裕考慮如何將這一部分力量加進來,打大殲滅戰。因豫東戰役期間,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都反對打這樣的大仗,粟裕只得電請毛澤東令中野阻住胡鏈兵團等部,結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階段功敗垂成。此時,粟裕想出一個將中野力量加進來的法子:10月31日致電中央,請陳鄧統一指揮。
接到毛澤東轉粟裕請陳鄧統一指揮的命令,兩個四川人用家鄉話罵罵咧咧。鄧罵:“他媽的,總貪多貪大!我這麼點兵力,又沒重武器,打個鳥!搞不好是第二個皖南事變!給中央發電,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揮!”陳也罵髒話。電報員一聽,為難道:“怎麼發呢?”鄧腦子一轉,搶白說:“這還不好辦?就說: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唯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這份巧妙的電報於11月2日發出。而實際上,此時陳鄧司令部與軍委、與劉伯承司令部以及華野司令部一直電報來往,暢通無阻。
整個淮海戰役期間,陳鄧向中央發電或跟華野粟裕通報情況,只自稱中野而非總前委(可見原始電報),即有萬一失利,以推卸責任的意思。渡江戰役時,戰局已十分明朗,可以穩操勝券了,陳鄧便開始堂而皇之自稱“總前委”起來。
1948年11月,中野包圍黃維,見華野殲滅黃百韜兵團似乎容易,陳鄧便向中央發電並通報粟裕,保證:三天內解決黃維!粟裕不同意,悄悄作好防備,以應付萬一。結果個把星期打不下來。眼見中野多年的老骨幹犧牲很多,劉伯承建議:可惜了,先停止攻擊,我們請粟裕同志派些部隊來吧。鄧是中野前委書記,有最後決定權,為“三天解決黃維”的軍令狀在中央面前出洋相賭氣,堅決不同意,氣忿忿地說:就是中野打光了,也要打!這句話後來被轉移到別處,成為鄧堅決執行毛澤東指示的證明。
劉的手下對鄧小平相當不滿“鄧1938年後才當129師政委,部隊是劉伯承一手建起來的,他怎麼不心疼?彭德懷有句話,崽賣爺田不心疼。用來說鄧,也合適啊!”後來部隊實在頂不住了,才不得不報中央,請粟裕派兵前來支援。最後,粟裕主動又派了一次,共到了5個縱隊,才解決黃維。
粟裕主動第二次派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率3個縱隊去支援中野,臨行前交代:所有繳獲給中野。陳士榘於12月12日到中野司令部,見到鄧小平、陳毅,說:“我帶來了3個縱隊參加打黃維,請中野讓開一個地段,給我們部隊進去。”鄧不想讓華野部隊擔負主攻,以免到手的繳獲丟了,只想叫他將部隊分散補充中野,便說:“他們都不願意讓啊!”陳士榘很牛氣,說:“不願讓,我們就不參加了,我帶部隊去打阻擊。”(此事及原話可見《紀念粟裕大將百周年大會文件匯編》41頁)說完,掉頭就走。
鄧小平、陳毅一面急忙電告粟裕,一面商量對策。粟裕聽說,當即對華野總政副主任鍾期光說:“你立即去陳士榘那兒,就說派華野部隊支援中野,是(華野)前委的集體意見,必須絕對服從。而且必須聽從中野的安排!”鍾期光馬不停蹄趕到已行進到中野六縱附近的陳士榘處,轉達了粟裕的命令,陳士榘才令部隊停止前進。鄧小平又給中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打電話,叫他留住陳士榘參加圍殲黃維的戰鬥,不要去打阻擊。此後,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商量,決定讓出南集團作戰地段給陳士榘。陳士榘即布置3個縱隊,從南面向雙堆集方向攻擊,並於14日下達總攻黃維兵團的命令。戰後,陳士榘按粟裕命令,將所有繳獲交給中野。(此事《陳毅傳》轉移功勞,說陳毅命令陳士榘將繳獲交給中野,還說:“原定打掃戰場的陳士榘,只好空手而歸。”既這麼着,陳毅當時為何不能制止陳士榘停止前進?)
為表示對華野的謝意,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將黃維的拐杖等戰利品托鍾期光帶給粟裕。鍾期光到華野司令部轉交物品時,粟裕表示不要,鍾期光跟粟司令很隨意,笑道:“你不要,我就拿了?”結果,這些珍貴的物品都歸了鍾期光,並一直保存到現在,軍事博物館多次上門討要,鍾家覺得對恢復華野的真正作用有幫助,一直不曾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