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望平街的故事
送交者: LuZhiShen 2009年08月26日09:35: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望平街的故事

中國的報刊,最早是米鄰和梁亞發編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在馬六甲發行(1815年8月5日出版),並不在上海。香港的《華文日報》,如《孖剌西報》 的《中外新報》,1858年刊出,也比上海的報紙早幾年,但說到中國的新聞事業,上海卻是一個公認的中心。上海的報紙,如《字林西報》的《上海新報》和 《滬報》,並不在望平街(今山東路);但說到了上海望平街,大家都知道這是上海的報館街。一部望平街的歷史,便是現代中國報業史。 

       望平街,這條名震中外和世界呼吸相通的街巷,實在短得很;南起福州路,北終南京路,全長不過五六十丈。就在望平街漢口路的轉角,矗立着兩座大廈,一所坐北 向南,那是《新聞報》(創刊於1893年)。一所坐西向東,那是《申報》。它們一向執了中國報壇的牛耳。在我們鄉間,凡是報紙,都稱為“申報紙”,可見它 是新聞界的老太爺了。由《申報》向南數十步,就在福州路的轉角,巍然巨廈上有七級浮屠,微風吹動,可聞鈴聲,那便是當年和《申》、《新》齊名的《時 報》(創於1904年,初為狄平子的企業,繼由黃伯惠主持,抗戰時停刊了)。這條短街,就給新聞事業籠罩了一切,其他種種,都算不得什麼了。《申報》北 邊,便是外國墳山(今黃浦區體育館),初期的英租界,到這兒已是極邊。一百年前的上海商業中心是棋盤街,即今福州路、廣東路一帶。當年的南京路乃是郊區, 望平街已經是西邊的界路了。外國墳山北邊,那家有名的馬敦和帽莊,一直門庭若市的。那帽莊的小店東馬蔭良,正是《申報》的主要人物。 

       上海的報館,除了洋文報,如《字林報》等,本來都集中在望平街這一線上。抗戰前,《申報》館對面那一排,有《民國日報》、《時事新報》和《神州日報》。當 年的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由葉楚傖、邵力子主持,代表中國政治的激進思想。隔鄰的《時事新報》,為研究系機關報,由張東蓀、潘公弼主辦,代表改良主 義的緩進思想。這兩張報紙,針鋒相對,辯論得非常激烈。五四運動前後,《民國日報》附刊《覺悟》、《時事新報》附刊《學燈》,都在推動新文化、新文學運 動,連帶把《申》、《新》兩位老大哥都拖向前去了。直到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民國日報》變成官方報紙,《時事新報》也由孔祥熙的新聞企業收購和《大陸 報》、《申時電訊社》、《大晚報》合稱四社,遷愛多亞路(延安東路)。領導新文化的工作,又由史量才的《申報·自由談》來擔當,那已經是“九一八”以後的 事了。 

       狄平子初辦《時報》,他就說:“吾之辦此報,非為革新輿論,乃欲革新代表輿論之報界耳。”他初辦《時報》,有短評,有長篇通訊,有專電,有副刊,比之其他 報紙,這是一份粗具現代化規模的報紙。後來,由黃伯惠接辦,首用特大標題,着重“黃色”新聞(指社會新聞,不一定是色情新聞),也在報壇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五四運動以後,《民國日報》、《時事新報》在領導青年思想及文學革命上起了作用;而《時事新報》對面,有一家報紙,便是陳布雷、潘公展所主持的《商 報》,其策應國民革命,鼓舞東南人心,還在《民國日報》之上。至於隔鄰那家《神州日報》,民初雖曾熱鬧過一陣,後來卻暗淡無光。它的附刊《晶報》(先為三 日刊,後來也是日日刊)卻成為上海小報的先河。 

       從《申報》北行,跨過一條馬路,轉入九江路,那家馳聲全國的小型報:《立報》(這是屬於北平《實報》、南京《朝報》型的小型報,並非帶黃色氣味的小報。) 一開頭便以短小精幹的姿態出現,最大的特色是不刊載廣告,新聞精編,三個副刊,駸駸日上,與《申報》爭一日之長,乃是望平街上一件大事。《立 報》(1935年創刊)的銷行數字,不僅突破了《申報》的紀錄,也曾有過超《新聞報》的紀錄。上海報業公會,小報中只有《立報》才夠得上做會員。薩空了、 成舍我,確乎是報壇的怪傑! 

       天津《大公報》,本來是華北新聞界的明星;它和北京《晨報》,都比上海的報紙高明些。“九一八”以後,國難嚴重,《大公報》乃於1936年4月大踏步進入 望平街,居然執全國新聞業的牛耳,也是中國新聞史的新頁。不過到了抗戰前夕,望平街只是上海新聞企業的象徵名詞,也可以說是上海報紙的發行中樞。實際上, 報館網已經向南移動,衝到愛多亞路去了。那時的《大公報》,正在愛多亞路的南首,和《中美晚報》館相近。愛多亞路北邊,則有《大晚報》、《大陸報》和《時 事新報》。(《大晚報》乃是上海晚報中的先進,在抗戰初期發揮很大作用的。)報館街的地區,慢慢在擴大了。
望平街這條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躍着,四更向盡,東方未明,街頭人影幢幢,都是販報的人,男女老幼,不下數千人。一到《申》、《新》兩報出版,那簡直是一股洪流,掠過了望平街,向幾條馬路流去,此情此景,都在眼前。 

       我們就從這條馬路的脈搏,體會得朝野中外的動態呢! 

       抗戰八年,也可說是中國新聞事業的紀程碑,望平街頭也就起了劇烈的變化。我軍退出了淞滬戰線,《大公報》、《時事新報》、《立報》、《民報》(即《民國日 報》)都從上海退出,向西南大後方及海外另圖發展。孤島上愛國人士所創辦的《文匯報》、《正言報》、《中美日報》和敵偽報紙在望平街展開惡戰。到了太平洋 戰爭發生,日軍進入租界,偽方進占了《申》、《新》兩報,才在漫漫長夜中,挨着等待天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獲金牌中國運動員 國家獎勵35萬元
2008: 中共為什麼腐而不倒?
2006: 和馬英九對談文革及其他
2006: 國軍大膽、二膽保衛戰
2005: 日本半開化的海盜
2004: 台海之戰,讓美國航母有來無回
2004: 中國的真正的軍工及裝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