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在美訪學,感悟中美關係--兩國相爭不可避免
送交者: lesson 2010年02月23日08:30:3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美訪學,感悟中美關係--兩國相爭不可避免
作者:雄英1975 

 

“中國造”入教堂,提供聖靈紀念品  

我所訪問的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是一所優秀的天主教大學,學術影響沒有多大名氣,但是在宗教對美國教育政策以及對美國執政價值觀方面卻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難怪,當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憑藉中國對外經貿部的政府品牌在挑選美國大學作為合作夥伴時,除了選了哈佛大學,還選了這所西東大學。  

西東大學70%-80%的師生都是天主教徒,校園內有教堂,校長是大主教,學校開設專門的神學院,每周都有祈禱,學校內部的信息系統中經常有各種宗教活動的通知等。整個大學宗教氛圍相當濃厚。我作為訪問學者兼客座教授,從文化交流的角度,開始研究聖經以及在美國這個政教分離的國度,宗教事務如何影響社會生活和人民心理。  

2007年聖誕除夕夜,在參加完晚會後隨同事和朋友們來到紐約城郊的一所天主教堂(St. Joseph Church)參加盛大的聖誕彌撒。我不是天主教徒,作為慕道者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了平生第一次教會盛典。主持儀式的教父年輕而有朝氣。在唱詩班演唱完頌歌,舉行過例行的前奏儀式後,主持教父發表了激情演講(布道)。大意是美國經濟使得美國民眾在享受豐厚物質生活的同時卻忘記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時下的人們仿佛是經濟的奴隸,比如所謂的“聖誕經濟”,人們變着法子刺激消費,為的是讓經濟列車越跑越快,讓人們成為更忠實的經濟奴隸,而全然忘卻了聖誕的精神,聖誕的精神是基督,基督的核心是愛。我第一次近距離聽到外國人如此激情澎湃的演講,剎那間混淆了那人是政客,教父,還是教授。但聖誕的精神我是清楚地記下了。  

當一切儀式宣告結束的時候,另一位教父囑咐大家每一位參加者可以領取教堂贈送的聖誕禮物。我跟着隊伍往前走,去接受送給我的禮物。我接受的禮物是金線懸着的金色心型金屬片,心內是十字架,心邊是一句英文箴言意思是“聖誕節的心是耶酥”(Christ is the heart of Christmas)。我的理解,這應該就是教父布道的主題了,即聖誕的精神是基督,基督的核心是愛。等我拿着這個難得的禮物回家後再仔細觀看時,令我異常吃驚的是,這個禮物的外包塑料薄膜上分明地印着“Made in China”。我愣住了,我知道中國產品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之大,涉及生活日用品、電子娛樂品、家居裝飾品等等等等,但都是物質生活領域,而眼前我看到的卻是聖靈領域用於塑造靈魂的宗教紀念品,居然也是中國製造的。看來,美國社會中的中國元素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無處不在,美國人躲都躲不掉的。在文明一體化急速發展的今天,文化和經濟的雙向進入,使得中美兩國(政府和社會)不得不直面彼此的關係,謀求共同而良性的發展。

   

“防範中國,從教育抓起”  

中國正在崛起,沒有哪一個美國人會懷疑,而且那些有戰略眼光的當權者早已將中國視為對手而提前防範了。他們的做法是從教育着手的。  

只要對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研究導向的大學進行縱向調研一下,不難發現他們有關中國的選題(無論經濟領域還是文化領域,而林毅夫有望當選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本意就是增加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的研究)是增加的。我所在的西東大學有亞洲研究院,其中有專門的中國研究機構,研究內容非常細緻包括政治、經濟、歷史的方方面面,而他們正在舉行的一場大型演講徵文活動居然是“北京奧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本人在以客座教授身份給西東大學商學院的學生開設《組織行為學》課程,由於是平行班級,還有兩位美國本土教授開設同樣的課程,按照學校的選課規定,學生是可以自由選擇教授聽課的。我的英文水平雖然不錯,但是和本土教授比起來,相差很遠,然而選我課的學生卻超過了課容量。我的反思是,不是我講的課程有多優秀,而是我身上的中國元素吸引了學生。因為這些商學院的學生們清楚地知道,畢業後他們所供職的公司很可能派他們去中國工作或者他們的公司必然與中國公司有合作等等,總之經濟全球化浪潮在引領美國商科的大學生們積極探索中國。中國元素正成為美國大學教育中耀眼的元素。  

新澤西州是美國高中生畢業率最高的州,我在07年12底觀看了這個州中學教育委員會向民眾發表的新澤西中學教育2007年年度報告的電視發言,得知,新澤西州每年的中學畢業生中約60%升入大學或者學院讀書,中學畢業生中25%的人最終能夠取得大學學位。發言人在和美國國內其他州比較的時候,感到自豪,但是將眼光投向全球的時候則表現出憂慮,原來她將中國作為參照物了。  

她認為,新澤西州中學教育中對物理、化學等科學課程重視不夠,將來與來自中國的畢業生競爭工作機會的時候將處於下風。她提到中國教育當局已經將大學生15%的入學率(說實話,這個指標我一直不知道)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由於中國人口龐大,那麼15%的比例就意味着大量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將成為美國年輕人就業的競爭者,所以她感到不進行他們的中學教育改革是不行的。而如何改革,在我聽來,實質上是在借鑑中國中學教育的實踐經驗比如增加和強化科學教育,加強考試在教育中的作用等等。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學習美國的大學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而美國卻反過來學習我們的中學教育。他們大學教育中在反思和檢討的方面比如實證研究的普遍性,是我們學習的重點;而我們中學教育中在反對的東西比如應試教育,卻成了美國中學改革借鑑的東西。大概這也算一種相互中和與滲透吧。  

小學和學歷後教育方面,美國人一向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和選擇自由。但是相應的問題是在未來人力資源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不強。他們的一組對比數字是,全美學習漢語的人數為24,000人,而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超過2億,而且在美國有81%的人口只會說英語。他們相應的對策是讓有條件的地區從小學就開設漢語課,而且和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委員會合作,聘請優秀的中國教師授課。我在一次聚會上接觸過一位從國內來給美國中小學教漢語的女教師,她反映她所在的學校很重視中文學習。  

看來,年輕的美國卻有古老中國“居安思危”的品質,難能可貴啊!  

   

電視歪招,誤導幼兒“中國玩具染SARS”  

   

然而年輕就是年輕,當我看完美國電視的特別幼兒節目“消滅中國髒玩具,家家查”之後,對這年輕美國社會的表現有種異樣的感覺:哀其惡搞,嘆其幼稚!  

一位電視記者,年輕毛頭小伙,挨家挨戶搜查中國玩具。他敲開了一個美國人家的門,要求參觀小孩子的玩具,孩子天真地向電視記者炫耀自己喜歡的玩具。當問到你知道這玩具從哪裡來的時候,孩子看了看商標,回答“Made in China”。記者繼續詢問,你知道中國製造商生產的玩具有什麼壞處嗎?孩子回答不知道。記者說,中國玩具製造商生產的玩具質量不合格,帶來病毒,你還要這個玩具嗎?孩子說要。記者補充說,這個玩具有SARS,你還要嗎?孩子問,SARS是什麼呀?記者說,SARS是一種讓人很快就死的可怕的病毒。孩子害怕了,說我不要了。記者乘勢要求說,那麼我們把它消滅掉吧。孩子默許,記者當眾將中國玩具用隨身攜帶的大斧頭(半仿真,有戲謔的成分)劈成兩半,同時做鬼臉喊口號“徹底消滅中國髒玩具,家家查。出發!”,而孩子則在一邊流着淚眼睜睜看到自己的玩具被“消滅”了。  

另一組鏡頭:電視記者敲開另一戶人家的門,要求小孩子交出她的中國玩具,說玩具有毒必須銷毀。孩子不願意拿,結果大人幫着拿出來了,孩子哭,就是不讓“消滅”。記者故技重施“中國造玩具有SARS,SARS能夠讓人瞬間死掉。”但是,這個孩子就是不相信,用身體保護住玩具,堅決不讓“消滅”。記者拿出絕活,用20美圓現金買下這個孩子的中國造玩具,並答應她給她買更好的玩具。在金錢利誘,大人相勸,記者恐嚇多重壓力下,小女孩讓步了。兩眼哭成了淚人,眼巴巴看着她的中國玩具被電鋸鋸成了兩半又遭受了火刑。毛頭小夥同樣一邊惡作劇“摧毀”中國玩具,一邊高呼口號“徹底消滅中國髒玩具,家家查。出發!”。  

看完這個節目,心裡不是滋味,美國的大眾媒體怎麼這樣“惡搞”,太沒有水平了吧,而且對幼兒扯謊,不負責任地惡意抹黑中國產品的形象,太缺德了吧。而且對我個人直接的打擊就是,我從北京帶來的兒童玩具,本打算送人的,現在還好意思送嗎?誠然,中國玩具的確出現過質量問題,但是玩具質量的問題與美國廠家的設計直接有關,將責任完全推給中國製造商是錯誤的,就此美方廠家已經做了道歉,然而美國媒體卻無視事實(可能出於他們的國家利益,保護他們每況愈下的國民經濟),還是突出中方的責任,在多種場合肆意放大中國製造商的不良影響。真是可氣,但考慮到美國社會的年輕,“毛頭小伙”嗎,可以原諒,不過讓人哭笑不得啊!  

   

  

“亞洲人是永遠的外國人,華人是亞洲的猶太”  

在美的中國人雖然不多,但是大家的民族認同感非常強,無論是大陸來的還是台灣來的,無論是美籍華人還是訪問學者,無論是大陸出生還是美國出生,大家都有那種同宗的感覺,覺得親切,願意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去年9月在一次學生、家長和教員見面會上我們40多位即將授課的老師都被要求在近千名學生和家長面前即興講話,我也發了言。會後一位韓國教授過來熱情地和我握手,交談,那一刻能夠清楚體會到一種“同宗”的感覺,準確地說應該是“文化同宗”。而在和日本教授的交流中也同樣能夠感受到這種“文化同宗”,比如,西東大學亞洲研究院的一位副院長是美籍日本人,我們交流得不錯,他想知道誰是我的上級負責人,而他使用的英語是“Who takes care of you?”日語是我的第二外語,我熟悉日本人的一些思維習慣。如果將他說的英語翻譯成日語再翻譯成漢語,應該是“你在承蒙誰的關照?”是一種客氣的詢問對方上司的說法。當時,我對他的問話有很強的“文化親切感”(雖然沒有忘記他的部分前輩曾經是侵華的鬼子)。  

相反,我曾經多次與原籍來自北歐或者德國的美國人聊起家族史的問題,他們沒有什麼興趣,也不是很關心那些“尋根”、“耀祖”、“庇後”等方面的事情。而美國的黑人則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我在教員餐廳和一位來自非洲大陸的學者聊天,我問他看到美國黑人是否有親切感?他回答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又問他,美籍黑人會不會更容易給現在來自非洲的黑人必要的幫助呢?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他說有時候還會發生美籍黑人瞧不起非洲黑人的事情,因為他們太窮了。當我介紹海外華僑如何通過貸款或者捐獻支援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和文化事業時,他羨慕得不得了,嘆息美籍黑人那麼多要是有那份心,非洲大陸就沒有那麼赤貧了!  

後來,在和長期居住美國的美籍華人交流這一話題的時候,得知:當地美國人(早期歐洲移民)認為“亞洲人是永遠的外國人,中國人是亞洲的猶太”。說亞洲人是“永遠的外國人”,是因為亞洲人(無論中國人、日本人還是韓國人)誰也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美國是他們的祖國,他們頂多將美國看作他們海外發展的第二故鄉。相反,他們似乎從來就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和故土。他們在美國社會生存,熱衷於建設自己的小社會(華人社區、日本人社區、韓國人社區等)很難被歐美文化同化。說中國人是亞洲的猶太,是因為中國人太精明,既勤奮又狡猾,長於騙術,行事詭秘,常使人不寒而慄。  

美國雖然政教分離,但卻是以信仰上帝耶和華(Christian Society)為主體的基督社會。這個社會能夠融合其他信仰上帝的宗教,甚至部分接納伊斯蘭教(也尊重耶酥)。但是,對於那些深受儒家思想(重人道非神道)影響的亞洲人來說,他們的思想體系更多受人間情義的左右,多世俗少聖靈,所以在西方人眼裡看來就有些異樣了。也許,美國人還有別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這種“亞洲人是永遠的外國人,中國人是亞洲猶太”的看法值得中國認真解讀。一方面,美國人很容易用有色眼睛看中國人,不歡迎中國很快的發展,多少懷有一些敵意或者防範過當等等。而這些因素將對中國的發展不利。另一方面,海外華人是祖國發展所特有的強大外援兵團,他們的支持對中國的發展異常寶貴。同時,說“中國人是亞洲猶太”不妨可以解讀成一種動力:猶太民族雖小,卻對人類文明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神道”上不說,光“人道”方面,想想馬克思、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就可以知道猶太智者的偉績了,而中國人雖多,近現代史上閃光者幾人乎?知恥而後勇吧!  

不管我們是否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看法的正面,美國已經表現出這種看法的反面了。我教的教科書中有不下20處談到中國企業、中國市場和中國的管理,但是大多都是負面的東西,比如說中國企業界性騷擾事件很多,說中國社會轉型期心理病患者增加,說中國人關係網重重,說中國企業造假帳成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兩套帳本,一套自用另一套應付審計等等。其中有一個案例專門講中國寧波的一家公司(Ningbo Beifa Group)如何通過僱傭專門幫企業造假帳矇混過關的諮詢公司(說造假在中國是很大的生意,而幫人造假已經發展成了可觀的行業)欺騙美國的合作夥伴沃爾瑪,以及如何通過鑽中國法律漏洞剋扣員工薪水進而壓低人工成本等。這個案例的結論和啟示是說美國企業在和中國公司合作之前一定要注意中國公司不規範經營中的欺騙手法,嚴格選擇合格的公司,並在合作過程中加強監督防範未然。為避免尷尬,這個案例我果斷地沒有講。還有就是美國人似乎更愛聽中國不好的消息,至少不願意全聽中國的好消息。電視上看到的有關中國不多的消息中多是不好的消息,比如什麼上海市民遊行反對磁懸浮列車從居民樓前通過啦,什麼奧運鳥巢工程中至少死亡10名民工啦,以及最近的關於中國大雪封門造成斷電、阻塞交通、年過不好啦等等方面的消息。我在餐桌上和一位同事聊到新聞報道的話題,我說有一家中文電視(新唐人衛視)常捏造事實(Make the lie),比如有一次,我看到這家中文電視報道山西小煤窯黑幕,畫面上有一個人的照片,畫外音是一個操清晰東北口音的人哭訴,說自己是河南人,他的兒子去山西打工,飽受折磨(一聽就感覺是假的)。這位老外同事(他妻子是中國人)大不以為然,反駁我說另一家中文電視(美國中文電視)粉飾真話(Color the truth),報喜不報憂,說他們願意聽有關中國的不同聲音。後來了解到,這兩家中文電視一家是中國政府控制的,另一家不是中國政府控制的,說可能與法輪功有關。看來,普通美國人對有人和中國當局作對感覺不錯嗎。  

這種對中國的“異己感”自然伴生出“鬥爭心”。“善斗”是我對美國當局的鮮明印象之一。美國雖然是共和國,卻是個雄心勃勃或野心勃勃的共和國。國家鼓勵競爭或曰鬥爭,通過法律保證競爭或鬥爭的公平性。社會崇尚個人主義,欣賞通過個人奮鬥贏得幸福生活。昨晚觀看布什的國情咨文電視直播節目,其演講中鬥爭(Struggle)、敵人(Enemy)的字眼重複了無數次。個人感覺,“美國冷戰前有敵人在斗,冷戰後沒有敵人借911創造敵人接着斗”。“國外斗,國內也斗;黨間斗,黨內還斗。”經濟領域中,流行積極競爭和主動競爭,說白了就是“搶”,那種建國前殖民時期的掠奪本性實質上沒有改只是戴上了正義的光環,偽裝得漂亮罷了。2001年的911之後,雖然美國政府的強硬甚至霸道的對外政策使得他們在道義上失去了不少,但是通過反恐鬥爭,美國得到暗處的實惠難以估量,其美國模式對中東社會強有力的影響只有讓歷史去衡量才能知道其現實意義究竟有多大。我是認真地觀看了好多次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內的競選演講和現場辯論,鮮明地感覺到那是一種外表爭鬥、內里統一的競爭,不同於我們中國人熟悉的外表和美、內里慘烈的傾軋。他們好象是戴拳套有護具有裁判的良性格鬥比賽,比賽的目的是分輸贏,選手一般不會受傷,即便受傷由於有裁判也無大礙,一場打敗了,下一場還可以再來。而我們則好象是打死不償命的終極格鬥,沒有拳套沒有護具也沒有裁判。這樣我們的招都是致命的狠招,選手輕易不發招,但發招就致命,所以選手們只要中招就很難有生還的可能,無庸說參加下一場比賽了。兩廂比較,我們的鬥爭功夫似乎比美國人高,鬥爭精神也比美國人狠。美國人應該明白中國人是善於鬥爭的民族。群體鬥爭層面上,這個民族有《孫子兵法》,世界公認的戰略經典的鼻祖、競爭哲學的精華;個體鬥爭層面上,我們有中國功夫,一種將人體能力和技擊技術完美結合的文化奇葩,外國人望而生畏。這樣看來,美國人防範中國,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美國人還是害怕同樣善斗的中國人的,尤其可怕的是,中國人遵循的鬥爭法則是自然法則,不像美國人遵循的是他們人造的法則。兩強並立,難免相爭。只是中美鬥爭的形式必然是經濟、文化科技為主,政治、軍事策略為輔的格局,那樣的話,中國人在諳熟本民族鬥爭精粹的基礎上,多借鑑美國人良性鬥爭(或曰“和諧鬥爭”)的經驗,熟悉他們的人造法則將有利無害。  

出國前曾到北京秀水街買了一本中英文對照的“盜版”(“翻版”可能更準確些吧,因為毛主席為人民服務,一定不要版權吧)《毛主席語錄》1966年中文第一版1967年英文第二版。出於興趣,想研究為什麼老外喜歡買這種書。在我潛心研讀了兩遍(中英文對照)以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叫做“紅寶書”了。其中的思想和言語處處閃光,字字璣珠。尤其是毛澤東軍事鬥爭思想,如果能夠融會貫通,再結合當前世界經濟領域或者文化科技領域的態勢分析發揚光大,將對中國經濟軍團或者文化科技軍團的指揮者們提供最得力的借鑑。相反,假如,我國經濟戰場或者文化科技戰場的將軍們忽視了自己民族關鍵期(救亡圖存、以弱勝強)孕育的這一頂尖競爭智慧的話,實在太遺憾了!順便摘抄一句,自勉如下: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連貫起來的思索。”    ------摘自“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73頁。  

   
作者在美訪學期間感悟中美兩國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係,認為兩國相爭相鬥不可避免,而毛澤東軍事鬥爭思想是幫助中國在爭鬥中不敗的利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大國崛起的標準更多的看軍事
2009: 山東煙臺爆發退伍軍人大規模請願活動
2008: 美國擊落衛星給“台獨”打了一針強心劑
2008: 美國老兵談韓戰
2007: 高句麗從成立到滅亡都是中國的屬國!
2007: 中美空戰奇蹟:解放軍未發一彈擊落敵機
2006: 台海之戰何時開打?
2006: 廢統論,拆除了戰爭的最後一個屏障
2005: 伊拉克的民主 美國的賭局
2005: 薩達姆的殘酷刑訊室vs.布什的色情虐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