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看電視劇《三國》,看到了官渡之戰時,袁紹以十一萬大軍對壘曹操不足四萬軍馬竟然曹軍打得慘敗,心中感慨良多,軍事實力明顯占有優勢的一方,被弱的一方打得慘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教訓,沉思默想中,我認為如我軍未來中印藏南之戰,我方不如果汲取當年袁紹失敗的教訓,我軍可能會步當年袁紹當年官渡失敗之覆轍。
我認為,我方未來中印藏南之戰失敗的隱患,可能與當年官渡之戰的時的袁紹非常類似,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失敗之隱患之一,大戰前,是戰還是不戰,決策者猶豫不決。
官渡之戰時,袁紹決策內部明顯分為兩派,以謀士田豐為首的不戰派,以謀士郭圖為首的主戰派,這兩派的主張其實都對,無論徹底採納那一方面的意見其實都無大錯,其大錯是決策者猶豫不決,戰與不戰之間舉棋不定,不知錯過了多少戰機,未來中印之戰也必會出現相類似的情況,戰與不戰之間都會出現各說各有理的情況,望中國的決策者多向當年的孫權學習,果斷做出決策,而且一旦做出決策,就要堅持到底,就要不怕犯錯誤,絕對不要猶豫不決。
二、失敗之隱患之二,人才得不到應用。
袁紹之所以失敗,不能人盡其用也,袁紹對謀士的意見不能採納有用的建議,讓一個不合適的人去守糧倉重地,都是不會用人的表現,而現在,我軍也有任人唯親的傳統,如果中印藏南之戰中中國失敗,也必定也是用人方面出了大問題。
三、 失敗之隱患之三,我方陷入了持久戰。
看了地圖就會明白,官渡決戰時袁紹的補給線幾乎是曹操的4倍長,而人數又是曹操的三倍,所以他必須要比曹軍多許多倍的糧草才能維持,儘管史書沒有記載袁紹缺糧,但我想這是一定的。而曹操是不可能缺糧的,曹操的屯田制給曹操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公元196年,曹操在許下(今許昌市南)“始興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官渡之戰前,曹軍屯田地有史可查的達十多處,然而從“州郡例置田官,征戰四方,無運糧之勞”這句話看,曹軍作戰,後勤供應是以屯田地就近取材為原則的,而官渡距許昌不足一百五十里,這裡又是大平原地帶,無運糧之勞的。就算我們僅以許下一地至200年五年的屯糧計算,應五百萬斛,也就是說曹軍五年積穀僅許下一地就可達三千萬斤,若曹軍僅四萬人,每個士兵每天以 食二斤計算,也可吃一年多的時間。怎麼可能缺糧。本來袁紹的糧食都不多,又加上被烏巢燒糧,軍中當然會再無糧食,失敗當然是必然的。
而藏南之戰是,我軍的補給線長度比印軍也是長許多倍,如果陷入持久戰,我方如果又沒有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我軍完全可能會步當年袁紹當年失敗之覆轍,要知戰爭時期,青藏鐵路對方很容易就把它炸斷了。
四、 失敗之隱患之四,打法保守畏首畏尾。
袁紹兵多實力強,其正確的做法就是不要怕打硬仗,與敵以硬碰硬,學司馬懿平遼東之役的方法,那就是不計人員傷亡,積極不間斷的主動進攻,用笨方法,把敵硬生生的一點點的吃掉,而官渡之戰中,袁紹從開始作戰到最後慘敗時,由於其戰法太過保守,主動兇猛進攻少之又少,與曹軍硬碰硬的大規模戰役好像根本上就沒有,其曹操的軍力元氣始終不得其傷,這就埋下了他失敗的禍根,因為敵方有足夠的力量尋機反擊。我認為未來的藏南之戰,我方必須大膽進攻, 如果打法保守畏首畏尾,也必將會埋下失敗的禍根。須知我軍進行的戰爭是收復失土的戰爭,失土收復不了,戰役上無論怎麼的漂亮,對中國來說,那都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五、 失敗之隱患之五,敵情不明。
官渡之戰時,袁紹對曹操的情報基本上是一無所知,而曹操能偷襲烏巢成功,純屬許攸送來機要情報,可見情報工作的重要性,而未來中印之戰中,我最耽心的事情還是情報問題,中印之戰中,美國與俄羅斯必會大力給印度提供大量的情報,而且中國方面的情報完全只有靠自己,情報工作方面我們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中國戰敗,必定是出在情報工作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