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林曉: 魂兮孟良崮
送交者: 林曉 2010年07月21日04:25: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魂兮孟良崮

 

林曉

 

關於孟良崮和張靈甫,從我的童年就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一次看電影《紅日》還是在文革前。少年時代有一段時間特別好戰,對所謂打仗的電影情有獨鍾,那些年代的諸如《南征北戰》,《英雄兒女》,《地道戰》,《地雷戰》都是描寫敵人失敗,“好人”勝利的電影。唯有《紅日》,影片中敵軍指揮官張靈甫雖然驕橫,卻不失為我所敬佩的將帥。鄰家小二的爸爸,因為紅日,也因為張靈甫,把他曾參加過的孟良崮戰役作為畢生的驕傲。然而文革開始後,《紅日》卻成了第一部被江青同志打成毒草的戰鬥影片。

 

我的一個學生的大學同窗當上了山東臨沂大學的科研處長,邀請我去他們學校給一個講演。從谷歌的地圖上發現,臨沂距離我所神往的孟良崮只有一小時的路程,於是就欣然答應了。那天完成了講演的任務後,陪我去孟良崮的除了司機,還有臨大理學院的周副院長,晚上我們在垛莊的一家小店住下。沂蒙的盛夏還是相當烤人的,所以我決定這次考古之行從凌晨開始。從垛莊出發的時間是早上四點二十分,因為昨晚大家多喝了些酒,我想讓司機和周副院長多睡會兒,就獨自叫醒店家打開了前院的鎖,老闆對我這麼早徒步上山相當地詫異,於是就像景陽崗的酒家告誡武松一樣說路途很遠。我問是否有小路抄近道,很顯然,大路盤山是後來為汽車而修的,當年張靈甫下山肯定不會走那條路。店家怕我迷失方向,開始並不主張我走小路,看到我問得很執着,就說確有一條小路,然後指着酒店右側的一條土路說道,你沿着這裡,對於所有將遇到的岔道口,撿寬的一邊走,走四五里路後會有一條小河,然後過河往右就可以上山了。

 

我走在從垛莊到孟良崮的小路上,路的兩旁是茂密的樹林,把遠方的視野都給遮住了,道路幾經曲折後,來時大腦的陀螺儀已經完全失去了記憶,特別是經過一個叫做杜家嶺的村莊時,縱橫的幾條小路實在不能辨別出那一條更加寬闊些。幸而得到一個早起農家女孩的指點,方才找到了一條出村並通往山腳下的道路。卻怎麼也見不到店家所說的那條小河,迷惘中在一條山溝的前面停了下來,詢問一位扛着鋤頭的老者。老者告訴我,前面的山溝名叫紅山壑,因為有人家在上游築壩攔水,所以就乾涸了,老者讓我繞過農莊沿着一道梁,向東再走三四里路,就可以看到上山的階梯了。又說那階梯是後來為遊人所造,到了那裡就再也不會迷路了。果然當我走上了那道梁時,孟良崮的幾座山峰漸漸清晰起來,其間最高的一座,就應該是主峰了。記得前一天同來的周副院長曾告訴我,孟良崮在沂蒙山區只是一座小山,主峰也就只有六百多米。唯有山上怪石林立,而正是這些堅硬無比的花崗岩石,使得當年的張靈甫無法在山上構築工事,在華野的重炮轟擊下,更是碎石飛濺,使得七十四師傷亡慘重。

 

孟良崮之戰對陣雙方的中心人物,張靈甫和粟裕,都曾是抗日戰場赫赫有名的戰將。張靈甫和他的七十四師,參加了八年抗戰國軍在正面戰場上對日作戰的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被稱之為抗日鐵軍,而張靈甫本人更是傳奇式的英雄,在淞滬抗戰中,他曾端着機槍跳出戰壕向日軍掃射。尤其是他親率敢死隊仿效三國的鄧艾,智取張古山的壯舉,更被郭沫若編入了抗戰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的腿在抗戰中被日寇機槍打斷,曾身中七塊彈片仍然不下火線。後來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他不聽醫生勸阻瘸着腿回到了抗日戰場?張靈甫在給家兄信中曾說:“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凶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  

 

共軍華野的常務副司令員粟裕也是久經沙場的指揮官。應該說粟裕的天才是從失敗中磨練出來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紅十軍團兵敗懷玉山,軍團長劉疇西因為要部隊休息一夜而陷入重圍,方志敏因為接應劉也深陷囫圇,唯有粟裕帶領的四百多人既沒有休息,也沒有跟方志敏去接應主力從而逃過了一劫。在老蔣的眼裡,粟裕是一個沒有上過軍校的兵油子,但粟裕正是在那次失敗中學到了兵書上最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兵貴神速,戰場的一步之差就是生死之別。孟良崮一役,粟裕正是把劉疇西和紅十軍團的敗亡重演在張靈甫和七十四師的身上。粟裕在抗戰中沒打過什麼大戰,其車橋戰役比起張靈甫參加的萬家嶺戰役來,簡直就是拿芝麻比西瓜。但那也不能怪粟裕,當年的新四軍就那麼點家當,“統共的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粟裕的軍事天才是在黃橋決戰中被展露出來的,可惜那一次血拼發生在國人之間,用共黨的話說是打頑軍,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在自家兄弟之間爭奪地盤。

 

孟良崮之戰的背景是在一九四七年的五月,老蔣武力統一中國的雄心正到達瘋癲的狀態,而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更是首當其衝,並號稱只要有十個七十四師,中國就能江山歸一。在此之前,進攻山東的國軍,在被七戰七捷,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後,收復了蘇北和魯南的一百多個城鎮從而進逼共軍在山東的老巢坦埠。於是為了攻占和保衛坦埠,國共兩軍的主力聚焦在這一方圓不到一百公里的戰場上,一場國共對決如箭在弦上。坦埠以北集結了共軍華野的四個縱隊,而這時的七十四師因為求勝心切,孤軍北上,致使兩翼空虛,與作為掩護的二十五師和八十三師拉開了距離。粟裕以其敏銳的軍事嗅覺,看到了圍殲老蔣王牌師的機會,於是命令華野四縱的陶勇在坦埠以南阻擊北進的七十四師,同時讓一縱從西面,八縱和九縱從東面向七十四師的兩側迂迴,隔斷其與友鄰部隊的聯繫,逐漸形成包圍的勢態。湯恩伯察覺華野的這一意圖後,命令張靈甫迅速南撤。張靈甫於五月十一日開始南撤,在大路已被切斷後,決定通過孟良崮山區,與駐守在垛莊的後備團會合。

 

孟良崮之戰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華野六縱從兩百三十四以里外對垛莊的奔襲,這是張靈甫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如果不是垛莊被占,應該說張靈甫用兵並沒有太多的可挑剔之處。從垛莊到孟良崮的主峰,即便是上山,我也只走了兩小時。如果張靈甫意識到垛莊有被占的危險,他是怎麼也不會在孟良崮上睡上一覺的。華野六縱是七十四師的老冤家,兩淮之戰,六縱王必成在漣水與七十四師交手,幾乎全軍覆沒。一個三萬人的縱隊,從漣水撤出時只剩下幾千人。這以後六縱一直在魯南招兵買馬。在最後圍困孟良崮的華野五個縱隊中,六縱也是最弱的一支,只有不到兩萬人。但張靈甫在垛莊只留守了一個團,算起來也就一千多人,加上垛莊無險可守,在飛兵北上的六縱的偷襲和絕對優勢之下,不到半個小時就土崩瓦解了。從張靈甫得知垛莊被襲到被完全占領,他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垛莊是七十四師的輜重和糧草所在,也被張靈甫視為依託和後方。垛莊被占,才讓張靈甫真正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時的張靈甫如果立即衝出重圍,雖然灰頭土面,也還不至於全軍覆沒。但如果那樣就不是張靈甫的為人了,他盤算着七十四師既然已經吃了虧,那也要虧的值得。張靈甫知道在方圓一百里內,有着國軍近四十五萬人馬,他要把共軍吸引到自己的身邊,打一個中心開花。就這樣,又過了一天后,張靈甫的七十四師三萬人馬,被華野的五個縱隊近十五萬人象鐵桶一樣團團圍困在了孟良崮的幾座山峰上。

 

七十四師的覆亡是人意,也是天意。張靈甫在抗戰中建立的功勳,張靈甫之夢想成為統一中國的第一功臣,把他自己,也把七十四師擺到了國共兩軍的對立面。這裡面也不無老蔣的失誤,老蔣對張靈甫的厚愛已經演變到了被他的部下看來是偏心的地步。張靈甫進攻坦埠過於冒進,有搶頭功之嫌,他的友軍早就心知肚明,只是苦於想與其爭鋒也沒有這個能力。張靈甫在共軍的眼裡是個出頭鳥,在友軍的眼裡也是個燒包,直到被圍孟良崮,還在做他的明星夢,他要打一個中國的斯大林格勒。問題在於,斯大林格勒開戰時,並沒有英雄,大家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戰的。說的好聽點是,是為國犧牲,說的客觀點,督戰隊的機槍在後面,做英雄做逃兵都是死。張靈甫的斯大林格勒夢之所以破滅就在於:大家都知道,不管友軍如何將士用命,也不管最後誰死的人最多,七十四師都是第一功臣。老蔣把勳章已經排定,誰還肯去陪着流血犧牲。戰場上的救援是一回事,而拼死救援則是另一個概念。後人對國共兩軍有過這樣的比較,華野六縱奔襲垛莊,兩百多里路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而七十四師在孟良崮堅守了三天三夜,國軍最遠的部隊相距不到百里,卻坐視七十四師血流成河也不趕來幫上一把。其中黃百韜的二十五師相距只有六公里,李天霞的八十三師更是只有五公里,硬是沒把張靈甫和七十四師給救出來。

 

孟良崮之戰,國軍絕不是一點也沒有勝算的,華野的“猛虎套心”更不是沒有危險的,這一點粟裕心知肚明。然而整個戰局的初期國軍都被嫉妒和個人恩怨所籠罩,以至於其戰機一失再失。公平地說,當最後老蔣嚴令二十五師和八十三師拼死救援,否則軍法從事,特別是當張靈甫向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喊出“李師長,看在你我兄弟一場,拉我一把,靈甫會終身感激不盡”的悲情呼叫時,無論李天霞還是黃百韜都還是奮勇向前的,只是這時大勢已去,一切都已晚矣。

 

據孟良崮紀念館的記載,華野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了兩千八百人,而七十四師戰死者為七千多人。關於這個數字,我至今仍然心存疑惑。一來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是美式裝備,火力應該很強,更加上他居高臨下,占據着有利地形,這樣的傷亡比例在數學上難以論證。據當地的一位鄉民說,當年華野七縱在攻打600高地時,犧牲的戰士堆疊了有七層之厚。除了中國政治和歷史學家們在所有戰爭中均有隱瞞己方誇大敵方傷亡的習慣以外,一個可能的因素是華野動用了重炮,而七十四師的重裝備則在上山時被遺棄了。另一個猜測是華野各縱隊在戰役的前期傷亡巨大,而在後期對投降或半投降的敵軍沒有能夠手下留情。張靈甫本人也是在被俘後被一位華野戰士所槍殺。不管怎麼樣,七十四師在傷亡過半(受傷數應該是陣亡數的一到兩倍)的情況下才最後崩潰,即便是以世界軍事史的標準,也是相當強悍的了,畢竟內戰不比世界大戰,不可能象日軍在硫磺島那樣戰到百分之九十七的陣亡率。

 

孟良崮戰役的紀念館,概括地說,帶有很濃厚的中國特色和民族歷史觀,所謂的勝者王侯敗者寇,除了對張師長的抗日功勳隻字不提,持遺忘的態度,還揭了他的抗戰前的醜聞:張靈甫因為殺妻被關進國軍的模範監獄。毫無疑問,在和平年代,這樣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即便是妻子有婚外遇,殺妻在民國時代也是重罪。但是就像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說的,應該感謝日本的侵略拯救了中國共產黨,同樣,日寇的侵略也拯救了張靈甫,給了他在獄中請纓戴罪立功的機會。所以張靈甫在抗戰中的英雄事跡多少有點加里森敢死隊的影子。老蔣時代的國民黨相當的腐敗,譬如軍閥楊森就有十二個老婆,當朝也只有江澤民時代能與之相比。然而公平地說,張靈甫並不屬於腐敗的那一群。撇開殺妻案不說,張靈甫應該是蔣夫人倡導的新生活運動的典範。張將軍對愛妻王玉玲女士情深意切,王女士對夫君也忠貞不渝。為了報答夫君,當年只有十九歲的將軍夫人後來終身沒有再嫁,為張靈甫把他從沒見過一面的兒子養育成人。

 

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張將軍的夫人曾數次來到孟良崮悼念戰死的夫君,卻一次也沒有和博物館的領導接觸。孟良崮戰役博物館帶有強烈的黨衛派色彩,如果說當年的華野將士仍能尊敬一位抗日英雄,從而厚葬張靈甫,如今的山東人,則已經墮落到了小人境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與其說是在紀念當年犧牲的華野將士,不如說是為了發泄一黨之私憤,乃至於有以先烈的鮮血賺錢牟利之嫌。別說王女士不願和他們接觸,即便作為當年共軍後代的我,也多少有點不屑與之為伍。

 

回程的路上,我遙祭了孟良崮,遙祭了華野在孟良崮犧牲的數千將士,也遙祭了七十四師為了國家統一的願景而血灑山川的弟兄們。我仿佛在孟良崮深壑的山谷里,聽到那首由田漢為七十四師(軍)弟兄們譜寫的軍歌隱隱迴蕩: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
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
他,強占我們國土,
殘殺婦女兒童。
我們保衛過京滬,
大戰過開封,
南潯線,顯精忠,
張古山,血染紅。
我們是人民的武力,
抗日的先鋒!
我們在戰鬥中成長,
我們在炮火里相從。
我們死守過羅店,
保衛過首都,
馳援過徐州,
大戰過蘭封!
南潯線,顯精忠,
張古山,血染紅。
我們是國家的武力,
我們是民族的先鋒!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跡,
瞄準敵人的心胸,
我們愈戰愈勇,愈殺愈勇。
抗戰必定勝利!殺!建國必定成功!!

我品味着這首軍歌最後的兩句,前一句成就了一代名將張靈甫,後一句卻極具諷刺,張靈甫抱着建國必定成功的夢想去見了上帝,而統一中國者卻最終被統一。

 

那麼那場戰爭的勝利者的結局又是如何的呢?粟裕做為孟良崮戰役的策劃者,後來成為共和國的第一大將,享受了一段時間的榮華富貴,卻因為功高蓋主,在一九五八年被列為反黨集團,由於事涉彭德懷,乃至四人幫被打倒後仍然沒有被平反。擔任過阻擊七十四師於坦埠以南並且主攻孟良崮的華野四縱司令員陶勇,於文革初期自殺身亡。就連曾經執筆報道孟良崮戰役的戰地記者艾煊,後來也成了江蘇的第一大右派。忽然想到宋代文人蘇東坡的那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魂兮,孟良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有誰能告訴我從380000公里的地方怎麼搞
2009: 我是怎麼知道衡陽保衛戰震驚中外
2008: 美變態瘋婦殺害孕婦剖腹取子 女尸子宮
2008: 原來如此:戰鬥機為什麼不用女飛行員 zt
2006: 倘若毛澤東活過來以後怎麼VS台灣?
2006: 呼籲中國政府不要搞收費撤僑
2005: 美國F-117A:世界軍事裝備史上最大的笑
2005: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05《中國軍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