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
有一次,我到南京采访,遇到大名人王选。王选说,一会儿,我给你介绍一位小朋友。
小朋友是个178身高的男孩子,腼腆。他自我介绍,叫卢华磊,是在校的学生?卢华磊送我一本书,说是他姥爷60多年前写的,现在,刚刚出版。
卢华磊把书放在我手上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这书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书。要不,怎么刚刚出版呢?如果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回忆录,那不早就再版8回了吗?
我连夜看完《血泪忆衡阳》,感到震惊!我给卢华磊发了一条短信息: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书。我向保卫衡阳的国军官兵们敬礼!”
通过看蒋鸿煕先生的书,使我知道衡阳保卫战的来龙去脉:
1944 年春夏起,日本侵华军发起了对中国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中段和湘桂铁路沿线的猛烈进攻,代号为“一号作战”。其意图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摧毁中国西南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阻止对其本土的空袭,同时摧毁中国国民政府继续抗战之意志,并“切望借此鼓舞士气”。5月下旬日军调集了8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 20余万兵力,开始发起向湖南的进攻,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守卫长沙的第四军张德能部,不敌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长沙于 6月18日下午失陷。日军沿湘江东岸突进,6月23日进抵衡阳近郊,并继续南进,牵制衡阳外围的中国军队,以孤立衡阳。
第十军在抗日战争中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军长方先觉,为黄埔军校第三期高材生,曾编入军校教导团。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时,他参加南浔路作战,英勇负伤,升任第八旅旅长、副师长。1939年南昌战役中战功卓著,是年冬出击皖南青阳,血战七昼夜,予敌重创,升任师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率部阻击敌军于金井、福临铺,因功获嘉奖。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方师固守长沙妙高峰,当敌军第三、第六师团之攻击重点,顽强坚守,被称为“泰山军”。后升任第十军军长。
方先觉率第十军浴血守卫衡阳。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历时 47天,共毙敌约1万9千人(包括68师团的中将师团长),伤敌近6万人。第十军英勇顽强坚守衡阳城47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歼灭了大量日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抗击外敌的崇高精神。
第十军英勇顽强坚守衡阳城47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歼灭了大量日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抗击外敌的崇高精神。日军战史称:方先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十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日本军官谓:“中国军队勇敢作战的情形,不仅此地日军敬佩,就连日本天皇和大本营都已有所闻。”故而,衡阳城虽然失陷,第十军依然光荣。
方先觉军长被俘后,日军将他押至天主教堂软禁。他向日方提出的三项要求是:
1,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
2,收容伤患予以治疗,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
3,守城官兵绝不离开衡阳城。这使受难官兵2000余及伤患官兵7000余,免除了被屠杀的恐怖。
当时的《大公报》于1944年12月13日发表社评《向方先觉军长欢呼》:“苦战衡阳四十七天的英雄方先觉军长回来了!……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向方军长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
“方军长因弹尽援绝,防无可防,始被敌人俘虏。这在方军长及其部下,真百分之百尽了职分,不论对于国家,对于长官,对于国民,均无愧色。”
对于方先觉第十军领导的衡阳保卫战,毛泽东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血泪忆衡阳》的作者蒋鸿煕先生,1914年生,黄埔军校15期步兵科。1944年在衡阳保卫战时,任中国陆军第十军预10师30团3营副营长。蒋鸿煕先生于 1947年在医院完成该稿。蒋鸿煕先生在住院期间,认识该野战医院的军医,结婚。夫妇共同走完坎坷而心酸的人生道路。该书,于2005年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编辑叫卞宁坚。该书的序,由蒋鸿煕先生外孙卢华磊所写。
在回忆录中,蒋鸿煕先生这样写道:“侵华日军在前面屠杀我军伤员,我伤痕累累,丝毫不能动弹。一群日本兵或者开枪,或者刺杀,我们前面的伤兵们全部被他们杀害了。我闭上眼睛等待为了祖国光荣的时刻……。这伙日本兵走到我的面前,他们甚至连举枪的力气和兴趣也没有了。几个小时,连续刺杀伤兵,疲惫不堪的他们走到我跟前,竟然莫名其妙地暂时停止了杀人。我知道,屠杀,还会进行……。 ”
笔者认为,这本书,是中国历史教科书,是中国战争史的教科书,是抗日战争历史的教科书。另外,该书的书稿,及其蒋鸿煕先生的几张衡阳保卫战前后的照片、奖章、证章、证明,等文物,实在应该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如果,国家博物馆不收藏,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博物馆应该收藏。
如果这些博物馆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台湾的战争博物馆应该收藏。
中国人都不感兴趣的话,日本国的战争博物馆应该收藏。
像靖国神社,日本人只研究自己不好。应该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中国有句成语:“窥一斑而知全豹。”日本人研究蒋鸿煕先生一人,就应该了解中华民族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寇,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英勇抗日的精神了。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日本是一个民主社会,她的思想宽容度,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日本电视台曾经请投放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到直播间接受采访。美国飞行员说:“我当年没有错。我不投,就会牺牲无数的军人。我执行命令,投下原子弹,就结束了战争!”
日本电视台也应该请亲历衡阳保卫战的蒋鸿煕少校去讲讲当年的经历。这样,可以开阔日本人的眼界。不但如此,日本国还应该翻译、出版蒋鸿煕先生的《血泪忆衡阳》一书。笔者在日本留学6年,采访20几位原侵华日军老兵,写成《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尚且在日本国出版,蒋先生的《血泪忆衡阳》一书更应该在日本出版。我是八路军的儿子,我用我的眼睛看战争亲历者。蒋鸿煕先生不但是战争亲历者,还是战争幸存者。他的经历、思想,日本国民更应该了解。
只是可惜,解放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蒋鸿煕先生已经驾鹤西去。
这次在长沙,我们采访到蒋鸿煕先生战友,他们是91岁的彭中荣、84岁的彭中志先生。这也是苍天有眼,让我们能在有限的历史机遇内,最后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民族忠良、国军精英、抗战中坚、军人楷模、国家栋梁。
方 军 200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