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5日 11:29 AM
日本放人並不等於中國贏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丁果
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參加紐約聯合國會議,發出釣魚島風波以來中國高層公開譴責日本的呼聲,以及拒絕會見日相菅直人之後,日方態度突然轉彎,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廳24日決定放還被其非法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放還的理由是:“考慮到了對日本國民的影響以及今後的日中關係”,不過,為了掩飾突然轉彎的尷尬,那霸地方檢察廳稱,將以“保留處分”的形式放還詹其雄。
為何放人?很簡單,中方政府的“間接施壓”發生了直接效果,主要體現在:停止了人員交流,不顧損失展開了經貿“制裁”,甚至於逮捕了“違法的日本公民”等,這些舉措導致日本國內“舉國一致”的輿論發生了變化。但從國際輿論的角度來看,日本軟化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事件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極大憤怒,雖然兩岸三地的保釣活動在政府的約束之下,難以大規模展開,但海外華人全球規模的保釣活動已經風起雲湧,這對日本產生的國際壓力難以估計,更為嚴重的是,在美國副總統拜登發言相挺日本,稱中美關係必須經過東京之後,讓北京猛醒,認識到要使釣魚颱風波解開死結,中國需走華盛頓的“門路”,溫家寶奧巴馬會談就是開始,日本體認到,如果中國不計代價,與美國修好,讓美國在釣魚颱風波上改變立場,那日本的“釣魚臺領土之說”便可能土崩瓦解,事實上,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罕見撰文,稱從日本古地圖來看,釣魚島就是中國領土,美國不會為幾個荒島,與中國展開核戰爭,這樣的呼聲,比中國外交部的照會更加管用,日本無法充耳不聞。
問題是,日本宣布放人,是否就是中國的勝利?恐怕不是。
首先,宣布放人的是那霸地方檢察廳,是原來準備“司法起訴”中國船長的單位,而非日本政府,這印證了日本政府的一貫主張,一切聽從國內法的行事。不僅如此,從國際公關的角度來看,一個地方的司法機構,尚可考慮對日本國民的影響和中日關係大局,顯示的是日本的司法文明。
第二,日本通過這次扣留,已經啟動國內法,彰顯釣魚臺主權,放人之際,也沒有承認非法扣留,釣魚臺領土主權的爭議,沒有絲毫讓步,唯一就是給了中國政府“最後的面子”。
第三,日本民主黨通過此次風波,扭轉了日美關係,轉移了沖繩駐軍問題上日本民眾對民主黨政府的壓力,更為自衛隊的擴軍找到了充分理由。而民主黨的 “明日之星”——外長前原誠司一舉成名,宛如小泉時代的安倍晉三在對待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上持強硬姿態而獲得後來成為首相的資本。
如果釣魚島風波就此落幕,中國沾沾自喜,以為打了大勝仗,隨後回到常態,一方面壓制民間保釣,一方面放任日本實際控制釣魚島管轄權,那麼,這一場風波的結果,中國還是輸家。因為誰都知道,中國船長總會回來,“無條件釋放”其實是一句空話,而釣魚島並沒有回來。中國為了一個船長,大動干戈,而釣魚島領土則視而不見,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國際社會認為“中國不理性”的印象,中國威脅論難以消除。
中國應該怎麼辦?
包機接回船長,這其實只是第一步,如果中國認為釣魚島是中國領土,船長是被非法扣押,那麼,應該允許船長在中國法院打官司,控告日本非法扣押期間對他和家人造成的損害,要求日本進行賠償,中國的司法系統敢不敢接這個案子,考驗中國對釣魚臺領土主權的決心和信心,同時,司法之戰,也是國際社會喜聞樂見的解決爭端的最好的途徑、最理性的途徑,因而最符合普世價值。以一場司法戰開啟中國拿回釣魚島主權的契機,才可以讓中國從“輸”走向“贏”,也讓國際社會感受中國“以法治國”的誠意,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