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齊:說毛岸英死於蛋炒飯的人心得多冷酷
北京晚報
核心提示:
劉思齊:說到這兒,我有幾句話特別想說出來。我住院的時候有個同事去看我,告訴我網上有人寫毛岸英是因為做雞蛋炒飯而暴露目標的。這些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言論讓我非常難受,因為我……我就想到,一個烈士獻出他生命的時候只有28歲,他在獻出自己生命前,遭受了人類所能忍受的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他是活活燒死的,除了古代的凌遲,沒有再痛苦的了。網上究竟是什麼人,可以對這樣一個烈士說出那種話來?他們的心得是多麼冷酷?雞蛋炒飯!朝鮮戰場那麼艱苦,哪裡來的雞蛋,哪裡來的大米,那時候他們吃的是沒有破殼的高粱米,排出來還是一粒粒的。
本文摘自《北京晚報》2010年10月31日第12版,作者:金力維,原題:《劉思齊回憶一次痛苦一次》
長篇電視劇《毛岸英》本月20日起在央視黃金檔推出,劇中鮮活的人物塑造、真摯的情感流露不光令很多有着一定歷史記憶的觀眾動容,同時也激活了不少80、90觀眾的心靈感觸。趁着電視劇熱播之際,身為80後的記者崇敬夾雜一絲疑惑地走近毛岸英的遺孀劉思齊,端坐在八旬老人身邊,聽她追憶那些最刻骨銘心的往事——
記得在半月前《毛岸英》的開播會上,劉思齊老人就難掩激動心情,數度淚灑現場。她說:“我是不幸的,18歲與毛岸英結婚,不到一年他就離我而去;可我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走進了毛主席的家庭,受到了領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在和平年代長大的年輕人其實很難理解她這番話中的全部感受,這是怎樣一段經歷,怎樣的兩個人,不到一年時間的婚後生活竟能在往後的六十多年裡依然綿綿延續着如此強烈的情感?帶着疑問,記者走進劉思齊老人的家。眼前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個人生活,沒有保姆,自己料理家事,她給人感覺非常理性,話語清晰,條理性很強,態度隨和、平靜,可每當回憶起毛岸英時,她又不禁眼圈發紅。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幕是,她仿佛比我更困惑,反問道:“我很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流行歌里唱,‘不求天長地久,只為曾經擁有’,你們怎麼會如此輕率地對待愛情呢?”
和編劇談了十天,邊哭邊說
記者:將毛岸英生平搬上熒屏是您的主張嗎?
劉思齊:是的,這個想法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了,那時候剛有些電視連續劇出來,我覺得這個形式很好,可以把他的一生詳細展開。從那時起,我開始收集資料,把聽他說過的一些事整理成文字,沿着他的成長經歷,跑遍各地收集資料,只要是我能收集到的。
記者:這麼多年!您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困難?
劉思齊:是經濟問題。拍電視劇要有錢,我沒有錢,也沒辦法去籌集這筆錢。如果由國家出錢拍,是有規格的,我不願意求人,而且我覺得要是國家投資了,那肯定就有一批人要來參與這個工作,但他們的追求和想法不一定和我的設想是一致的。所以一直拖,拖到兩三年前,我朋友給我介紹了導演劉毅然,那時候我剛剛看了他執導的電視劇《星火》,非常感動,我甚至沒敢看最後一集,主人公要犧牲了,我實在不忍心看下去。有這個前緣,我就很願意和劉毅然交談,預感到他可能會懂我的想法,談過之後,我感覺尋找到了一個知音。
記者:其實,您最擔心的是什麼?
劉思齊:曾經有個導演來找過我,想截取毛岸英人生中的一部分經歷分別拍成兩部電影,一部是童年流浪生活的經歷,一部是抗美援朝期間的事,我堅決不同意,這樣就把毛岸英扯碎了。而且,他們的劇本也不是我要的感覺,很老氣、很八股的,我不同意,後來就沒再參與。我希望電視劇能把毛岸英,一個真實的人,活生生地表達出來,就要有很多很多生活細節,為什麼他最後獻身於另一個國度?這和他的成長,母親對他的影響,父親對他的教育,他的家庭環境是分不開的。所以,我把我收集到所有的資料,原本是準備寫回憶錄的,都交給導演,還有沒寫下來的那些細節,口頭和編劇談就談了十天。
記者:把往事再翻出來回憶、講述,那些天對您來說,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劉思齊:這十天是很痛苦的,邊哭邊說,那些都是令我最刻骨銘心的事情。我把我的一生大致上都講的比較詳細,尤其是內心的生活,可以說是個人的隱秘。那些事我曾回憶過無數遍,我覺得他總是活在我心裡,隨時隨地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來了。後來,他們給我看寫好的劇本,我又開始流淚,從初稿到定稿,然後是樣片,幾乎是一路哭着看完的。
對離別時的淡定,內疚至今
記者:為什麼時隔幾十年,您還有如此強烈的傷痛不能釋懷呢?
劉思齊:這個人活着的時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他太坎坷了,他的內心那麼大,但他的生命太倉促了。我自己也想過,為什麼他一直離不開我的記憶?大概就是他的經歷使我刻骨銘心,還有我們結婚時間不長,短暫到還沒有出現磨合期就突然結束了,所有留給我的印象都是美好的、幸福的,相互非常掛念的。所以,每當回憶起他的時候,都是幸福和甜蜜同時向我湧來的,還有……就是他死的太慘了。
我記得1946年胡宗南進攻延安的時候,我們撤退到後方,有一天天氣很好,一個幹事長在陽光下曬資料,他叫我過去幫忙把照片一張張打開曬。突然就有一張大照片,都是燒焦了的人,我不敢看了,問他是什麼,他說是“四八烈士”的遺體。那張照片留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後來毛岸英死在汽油彈底下,是被活活燒死的,所以我一直把那些照片上的人和毛岸英的遺體聯繫在一起。當時發現他遺體的同志告訴我,他全身的衣服都燒掉了,只有腿上的一塊呢子還在……“四八烈士”的遺體和毛岸英的遺體在我的印象中是重合的。
記者:您有沒有想過,如果當時毛岸英告訴您是要到朝鮮前線去,您就有機會留住他,那麼現在的一切都將不同了。
劉思齊:我留不住他的,他跟我告別的時候已經全部決定了,他第一次陪着彭德懷去瀋陽的時候就已經是彭老總的兵了。去朝鮮的事,他一直瞞着我,最後告別時,給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瞪着兩個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然後轉身就走。我當時什麼都不知道,木呆呆的,根本不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激動。每當回憶起這個情景,我都非常痛心和內疚,他抱着這種心情告別,而我就淡淡的,什麼也不懂……其實就算我知道他去打仗,也不能改變什麼,留是留不住的,但至少我能對他多表達些,不至於帶着如此強烈的內疚生活了。
人物是真實就行,無論優缺點
記者:這次您親自把關,毛岸英的形象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影視作品嗎?
劉思齊:以前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有些出現過毛岸英,但編劇、導演顯然對他不夠了解,是非常的不了解。比如,毛岸英出來就站在毛澤東旁邊,呆呆的,唯唯諾諾的,根本就是把這個人給毀了,好像個傻瓜一樣。。。。。。那時我心裡就有個想法,既然你不了解,就不要寫他,他既然出來了,就應該有鮮活的生命,不是嗎?
所以,這次拍毛岸英,我和導演說希望表達出真實的他,他很熱情,很執着,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上進,還有點直率,天不怕地不怕,他不怕人家對他的誤會,他堅持真理,不管你是誰。在他爸爸面前,他是很放鬆,很親熱的,他們父子關係非常好的,也會開玩笑的。我就需要一個真實的毛岸英,至於是缺點還是優點,就讓觀眾去體味吧。比如,他和彭德懷下棋,彭德懷要悔棋,他就不讓,有人就在網上說,幹部子弟對上級不尊重,從另一方面來講,他沒有等級觀念。他和彭德懷很親切的。要是把他表現成一個見到彭德懷只會立正敬禮的,那不是毛岸英。
記者:您在片頭以講述者的身份出現了,那是在朝鮮實地取景吧?
劉思齊:對,我和攝製組一起去了朝鮮,在岸英墓前,因為導演說我應該在片頭出現一下,從我的口述引出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我不是扮演,不是在那裡演戲,當時導演就讓我站在毛岸英的像前,我以為只是留一張影。我就站在他的雕像前,我去摸他的臉,想着他已經燒沒了……一個人怔怔地出神,當時周圍劇組的人在幹什麼,我全不知道。後來導演說,當時在場的二三十個人全哭了,這就是我在全片的唯一一個鏡頭。
記者:您年紀大了,去一趟朝鮮身體吃得消嗎?孩子們沒勸您別去了,講述者的鏡頭其實在北京也可以拍吧?
劉思齊:孩子們是再三叮囑我,不要太累到自己了,不要太動情了。但劇組通知我要去時,我沒想太多。去朝鮮前,我住院一個月了,病穩定些,剛出院收拾幾件衣服就趕去飛機場了。1959年我第一次給毛岸英掃墓後,回來大病一場,向毛主席匯報時,他很難過,他說了一句,將來有機會你到岸英犧牲的地方去看看。後來我又去了幾次朝鮮,都沒去過他犧牲的地方,我不願給別人添麻煩,就一直沒有提。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去,那次都是親屬,唯一的目的就是掃墓。我每次去朝鮮,都覺得可能是最後一次了,但如果將來還有機會去,我還是要求去。
演員要陽光清純,不要拋媚眼的
記者:飾演毛岸英和劉思齊的演員您參與甄選了嗎?這方面,您有特別的要求嗎?
劉思齊:導演選的演員,把照片拿給我看看。我跟導演說的第一個要求是,不要用名演員,因為名演員的臉大家都熟悉了,在觀眾的印象里總是會留下他曾經演過的角色的影子。還有,演毛岸英的演員要有陽剛之氣,演劉思齊的,我希望比較清純,大方的,不要那種老在電視上拋媚眼的。
記者:您對演員的表演滿意嗎?
劉思齊:這個片子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演出來一個活生生的毛岸英,我覺得毛岸英回來了,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了……為什麼我從頭到尾一直流淚,就是覺得這個人好像在我旁邊,他回來了。第一次見到演岸英的於曉光時,我就有很親切的感覺,他見了我很緊張,我對他提出,要再陽剛氣一點,再活潑一點(左上圖)。後來他把岸英淘氣的一面也都演出來了。演劉思齊的小女孩,我挺心疼她的,我看到她那麼年輕,那麼單純的一個80後女孩,讓她演我那時候遭遇的那種撕心裂肺的感情,逼着她去表達出來,我覺得非常殘酷,我不忍心,怎麼能讓一個女孩子重複我曾經經受過的那些呢……
對網上一些流言,不吐不快
記者:全片有哪段情節拍得特別打動您嗎?
劉思齊:我最喜歡的就是楊開慧犧牲的情節,毛岸英在鐵窗內呼喊着母親,楊開慧最後回頭對兒子的微笑。可能當時的情景沒有那麼美,但這個情景在毛岸英的心裡是永恆的,也是他最後毅然赴義的動力。
說到這兒,我有幾句話特別想說出來。我住院的時候有個同事去看我,告訴我網上有人寫毛岸英是因為做雞蛋炒飯而暴露目標的。這些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言論讓我非常難受,因為我……我就想到,一個烈士獻出他生命的時候只有28歲,他在獻出自己生命前,遭受了人類所能忍受的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他是活活燒死的,除了古代的凌遲,沒有再痛苦的了。網上究竟是什麼人,可以對這樣一個烈士說出那種話來?他們的心得是多麼冷酷?雞蛋炒飯!朝鮮戰場那麼艱苦,哪裡來的雞蛋,哪裡來的大米,那時候他們吃的是沒有破殼的高粱米,排出來還是一粒粒的。
記者:您平時也上網嗎?
劉思齊:我不上網,網上什麼樣的言論都有,我年紀大了,應該過平靜的生活。其實,像電影、電視劇也看得很少,很多都太不真實,看不下去。比如那個《潛伏》,大家都說好看,推薦我也看,我母親就是做地下工作的,看了個開頭我就覺得絕不可能。地下工作不是兒戲,怎麼可能給潛伏在敵人最核心機關的工作人員派一個那樣的傻大姐去當太太呢,就算派,也一定是千挑萬選最精明,最能幹的。可能電視劇這樣拍很好玩,觀眾好像看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熱鬧,但在歷史上,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對不可能發生這種事的。
為這部電視劇我已經盡力了,我希望看到這個電視劇的所有觀眾,不管是年紀大的,還是年輕的,知道毛岸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戰爭年代獻出了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希望他的精神能夠讓年輕人了解老一輩人所走過的道路,他們的追求,他們的目標,引導現在的年輕人多多關心祖國。
相關鏈接
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遠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1950年11月25日上午,犧牲於朝鮮戰場,年僅28歲。彭德懷司令員稱其為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現葬於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四八烈士
1946年春,在重慶同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代錶王若飛、秦邦憲於四月八日和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共中央工委書記鄧發、教育家黃齊生等同機飛返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包括同機的八路軍軍官李紹華、趙登俊、魏萬吉、葉挺夫人李秀文及兩個子女等共17人全部殉難。史稱“四八烈士”。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alt=((['""])[^'""]*2|S+)(?=[^>]*>)/ig,"");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title=((['""])[^'""]*2|S+)(?=[^>]*>)/ig,""); var hwk="("; var hw=""; var keywords="毛岸英"; var keys=keywords.split(","); var keylength=keys.length; var keywordscode="
關鍵字: "; if(keys!=""){ for(var ks=0;ks
"+keys[ks]+" "; } var regex = new RegExp(hwk,"gi");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regex,hw); document.write(keywordscode); } 關鍵字: 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