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統演講十次提及中國,部長擔心再現科技噩夢衛星時刻,大多數人看到這個詞都會感到費解,但對於美國人來說,它是那麼刻骨銘心。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這一爆炸性新聞令美國人大驚失色... 總統演講十次提及中國 部長擔心再現“科技噩夢” “衛星時刻”,大多數人看到這個詞都會感到費解,但對於美國人來說,它是那麼刻骨銘心。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 空,這一爆炸性新聞令美國人大驚失色。在科技霸權旁落的刺激下,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奮起直追,直至率先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如今,“衛星時刻”這個危機與希 望交織在一起的詞被美國總統和政府高官加在了中國頭上。一場中國科技威脅已至,美國應該怎麼辦的大討論正在大洋彼岸激烈地進行着。 “美國思想還活着,我們終將好起來” “殘酷的現實是,在未來的競爭中美國有落後的危險。”在美國失業重災區之一的北卡羅來納州,奧巴馬12月6日在講演中用這樣的語句提醒美國人。 奧巴馬說,中國在過去一年裡修建的高速鐵路超過美國在過去30年修建的高鐵總長。他還一再強調,在新能源技術創新領域,美國正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奧巴馬 直言:“時隔50年,我們這一代的人造地球衛星時刻已經到來。” 奧巴馬今年已在多個場合,特別是在中期選舉前後談及中國的科技成就,並誓言“美國不甘心處於第二名”。在這次講演中,他又10次提及中國,稱當 擁有超過10億人口的中國融入全球經濟時,這意味着全球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於絕大多數跨國公司開始把新的研發基地建在重視人才培養的中國或印度,奧 巴馬也很有感觸。奧巴馬甚至動情地回憶起不久前在白宮與一個華裔小女孩交流的情景。這個小女孩研發出利用光來殺死癌細胞的裝置,當奧巴馬看到她身後掛着的 林肯肖像時,忽生感慨:“美國思想還活着,我們終將好起來”。 在奧巴馬大談“衛星時刻”前,美能源部長朱棣文11月底在一次演講中也做過這樣的類比。他說,在全球新能源競賽中,美國領先優勢已不多,必須立 即行動,否則就會被中國超過。朱棣文表示,美國正面臨又一次“衛星時刻”,就像蘇聯在1957年發射人類首顆人造衛星刺激了美國一樣,會讓美國掀起科研熱 潮,取得此後數十年的領先。 上個月,當中國的“天河一號A”超越美國“美洲虎”系統成為全球計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後,美國《福布斯》雜誌便警覺地提醒美國人:“我們該 如何同中國這一科技超級大國打交道?”中國對美國的這一超越,也很快被形容為是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人造衛星、威脅美國科技霸權的“噩夢重現”。 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現象,歷史上的“衛星時刻”也並非是一夜之間形成。“衛星時刻”導致美國國家宇航局成立和美國《國防教育法》的頒布,而好萊塢 等文藝界的大腕們也“響應”號召,推出了一批鼓舞人心的科幻作品。可惜的是,由艾德.伍德導演、1959年首映的《九號行星外層空間計劃》因為情節漏洞百 出,“用金屬箔片扎制太空服裝,用紙盤子疊宇宙飛船”,引來觀眾的嘲笑,甚至被稱為“史上最差電影”。但隨着登月成功,美國上世紀60年代末時也拍出了 《2001年太空漫遊》和《猿猴行星》等受人歡迎的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