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歷史上以夷治夷的三位名將
送交者: 攻陷東京 2003年10月06日20:54:2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寫在前面的話:其實不應說是原創,畢竟這是歷史,是歷史上就曾經實實在在發生的事件,而我只不過把它匯總在一齊,因此談不上什麼原創,最多也是記錄而已。我曾想用名《歷史上的三位不為人知民族英雄》,但又一想這三人(或者說五人)雖說都是對外作戰,但卻在當時屬於在外國領土上作戰,而與中國評論民族英雄的標準差的太遠,故改為現名。其實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海中這樣對外作戰的英雄數不勝數,之所以專門把這三人(五人)列出,是因為這些名將都有同一個特點,都是以夷制夷(注意不是師夷制夷!),用外國的軍隊打外國的軍隊!這一點連現代的美國都作不到(想想今年的海灣戰爭吧!),作為當代中國人,這些老祖先的智慧和軍力運用太讓人折服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為此感到驕傲,但是非常可惜了解的人太少了,因此筆者有一個強烈願望,就是寫出來,讓每一個中國人都了解我們祖先是如何的非凡和強大!!我們有信心重樹祖先的輝煌!  

在歷史上曾有三位非凡的將軍,把中國的傳統智慧發輝的淋漓盡致,可惜的是這三位將軍在國內的戰爭較少,事跡也較少,因此變得有些鮮為人知。這三位將軍名字依時間的次序是常惠、王玄策和郭侃;有意思的是在國內的知名度卻整個倒了過來,就成了郭侃、王玄策和常惠,但依筆者以功績、為人、能力以及先後綜合考慮排列的話應是王玄策、常惠、郭侃、,為了方便,我以時間次序向各位依次說明。

  常惠(陳湯、鄭吉)

  常惠、陳湯和鄭吉都是漢朝人,他們都是當時的中央派住西域的使者或者是軍代表,但陳湯和鄭吉出仕較晚,而且用軍、外交方面都明顯有常惠的影子,所以他倆用軍、外交方面還超不過他們的老師常惠,本文將在後文中有所提及。

  常惠生歿年及籍貫地均不明,他作為當時中國中央的全權代表,參與管理着當時西域烏孫王國(中國常駐大使),他和他的後任鄭吉及的鄭吉後任陳湯一直管理西域軍事時間長達幾十年,這其中歷經歷次叛亂,都成功的平定了,可以說常惠和他的後任學生對中國的統一有着大功。

  公元前七一,中國與烏孫王國(吉爾吉斯伊什提克城)聯合出兵,夾攻匈奴汗國,企圖使匈奴汗國在兩面作戰的苦境中崩潰。中國方面,由田廣明等五位大將,分別由西河(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南)、雲中(內蒙古托克托)、五原(內蒙古包頭)、張掖(甘肅張掖)、酒泉(甘肅酒泉)五路出兵。烏孫王國方面,由中國常駐使節常惠擔任參謀長,向東進軍。匈奴汗國得到消息,立刻作大規模緊急撤退。以致中國聲勢浩大的五路大軍,深入沙漠一千餘公里,仍捕捉不到敵人主力。但烏孫兵團卻大獲全勝,俘虜匈奴親王以下四萬餘人。匈奴汗國從此更加衰弱,前人張騫斷匈奴右臂的西進政策,現在顯出功效。他敏銳的眼光能遠瞻到六十年之後,則不僅是偉大的探險家,而且變是偉大的政治家。

  緊接着這次戰役之後,常惠緊接着調發各國軍隊五萬餘人,進攻龜茲王國,聲討它攻殺輪台中國屯墾司令賴丹的罪行。但是已經時過六年,六年前當時的國王已經去世,現任國王出城謝罪說:“這不是我父親的意思,而是我父親大臣姑翼的意思。”常惠說:“那麼,交出姑翼。”龜茲王國交出姑翼,就在城下處斬。於是中國聲威,震懾西域。屯墾區恢復,並迅速推展,由輪台而渠犁王國(新疆庫爾勒),而伊循城(新疆若羌東)。屯墾戍卒跟當地女子結婚,西域各國開始有中國血統的國民。為已後西域各國入中華版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請注意常惠的兩次的用兵,他先進攻匈奴汗國用的是烏孫王國的軍隊,而且取得了大勝,而恰恰就是這個烏孫王國在以往戰爭中,歷次輸於匈奴汗國,甚至還有國王都被斬的記錄,同樣是烏孫王國兵,到了常惠手中,卻變成勇猛之師,打的匈奴元氣大傷;後一場之戰打龜茲王國,也完全沒用中國軍隊,而是西域各國聯軍,比第一場戰爭規模還大,這是最最成功的外交手段,完全達到用軍的完美。當時間進入十八世紀直至現代,西方英法美等國殖民最盛時,每遇到戰亂,主要兵源乃靠本國,相比之下,讀者不難比出高低了。

  在常惠之後,公元前六○年,中國任命鄭吉擔任首位西域總督(都護),他把總督府(都護府)設在烏壘王國(新疆輪台東北),中國在西域勢力,更為增強。

  鄭吉(?~公元前四十九年)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活躍於西域,是在前漢對外戰爭中活躍的典型武將。鄭吉的勢力冠於西域,以都護騎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漢也封其為安遠候,並建立烏壘城,行使對西域的鎮撫。隨着其在漢經營西域時所建立的功績,他也成為西域都護這職位的第一人。 ——《漢書》卷七十《鄭吉傳達室》、卷九十六《西域傳上》

  面積廣袤的車師王國(新疆吉木薩爾)位於天山以北,是中國前往烏孫王國的要道之一。車師國王烏貴娶了匈奴汗國的公主,所以跟匈奴結盟,繼續遮殺中國使節。公元前六七年,中國在渠犁王國的屯墾司令鄭吉率領屯墾兵團一千五百人,再調發各國軍隊,集結一萬餘人,攻擊車師。以後,匈奴汗國對這個侵入到天山以北的屯墾區大為驚恐,不斷派兵騷擾。三年後(前6四),中國認為在天山以北不可能保持據點,把屯墾區撤銷,退回天山以南,與渠犁王國的屯墾區合併。烏貴不能抵抗,但投降又恐懼匈奴汗國報復。兩難之下,他索性放棄王位,向西投奔烏孫王國。中國就把車師國民東遷到交河城(新疆吐魯番),而在車師故地(新疆吉木薩爾)屯墾。公元前六○年匈奴之日逐王先賢擇背叛單于準備投漢時,鄭吉發動西域諸國的五萬兵力平安地將之後護送前往長安,有功與史。

  後來鄭吉在某次西域作戰時不幸死於軍中。在鄭吉死後中央派甘廷壽任都護,而陳湯任副都督。

  陳湯(?~公元前六年)山陽瑕丘(今山東省曲阜縣)人。以西域兵力攻擊匈奴的郅支單于,並將之斬首,其結果雖使得西域重新回復平穩,惟其獨斷出兵卻成了問題,因而經過很長時間才加以論功行賞。後雖一度任命其為關內侯,惟因其穿着戰利品等事情暴露,因而問罪改貶至僻地。總之,是個問題很多的人物。 ——《漢書》卷七十《陳湯傳》、卷九十四《匈奴傳?下》、卷九十六《西域傳》

  陳湯任副都督的時候,位於達拉斯河畔的匈奴勢力增加,不僅壓迫烏孫等部族,竟然還膽敢殺害漢的使者,為了避免其繼續坐大,見此情勢的陳湯便獨斷地出兵,公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單于殺中國使節八年,中國西域總督府副指揮官(副校尉)陳湯調發各國軍隊,連同屯墾兵團,共四萬餘人,分兩路向郅支單于夾攻,南路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穿過大宛王國;北路則穿過烏孫王國,在郅支城(哈薩克江布爾)下合圍。郅支城陷落,聯軍斬下郅支單于的頭,傳送距離三千三百公里的中國首都長安。陳湯在他給的報告中,陳述所以發兵的理由。他說:“凡侵犯中國的,逃的再遠,也要誅殺。”也就是網友們反覆引用的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出處,經過次戰北匈奴汗國滅亡。

  王玄策

  王玄策是中國另一個強力王朝——唐朝時期的人,與強漢時一樣,與王玄策同時代的名將也多的舉不勝數的,在我印象中王玄策雖然有名,但是(在民間)知名度遠遠不能與李靖、秦叔寶、李績(徐茂公)等相比,甚至連程咬金的名字都比他響亮,可是我看過他的歷史後大吃一驚,王玄策直是個奇人。

  王玄策生歿年及出身地均不明。公元六四一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身份,於六四三年前往、六四六年歸國。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也是王的揚名之戰,在下文將介紹)。於六五八年第三度被選為往印度之使節,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參拜。關於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跡,他雖記錄有《中天竺行記》一書,惟完本早已失卻,只餘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殘篇。——《舊唐書》卷九《西域傳》、《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上》、八馮承鈞“王玄策事輯”(《清華學報》)

  王玄策可說是個相當特異的人物,他所驅策的戰場並非中國本土,而是在遙遠的印度。公元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有友好關係之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一個叫做阿爾裘那的人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了瑪卡達。

  王玄策這樣就逃回了大唐嗎?沒有,他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瑪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在這兒,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具友好關係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了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了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在是不容易。這個難度比常惠(經營了至少十年而且軍力占優)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

  王玄策在俘虜了阿爾裘那、回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后,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後,於六四八年將之獻予太宗,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將軍的話,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獄一事要求賠償,加上其恢復和平的大功,要將瑪卡達國當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麼說,王玄策的功績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羅伯特?克萊夫匹敵,而他更是對領土及權利的欲望無緣,到底這是個人的資質呢?還是兩人所屬文明的價值觀不同?

  他乃是在印度這樣的異國中,率領着尼泊爾異國的軍隊,與象之大軍作戰而獲得勝利的人。讓這個人以英雄之姿受到更多人的歡迎。這個人其實曾經三度前往印度,最初並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時則升為正使,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而率領了尼泊爾的騎兵大為活躍。其後他還曾經再一次前往,去做什麼呢?其實他是去寺廟中參拜。是個立下了大功之後,揮揮雙手就回去的人。中華的智慧與謙讓表現的淋漓盡致,太讓人佩服了!

  由於在中國境內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發揮。在從印度回來後,也只是辛苦了就結束,算是有點可憐。這個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過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留傳,叫做《中天竺行記》,可惜如今已經散落,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關於這個人,田中芳樹先生認為“即使是把他當成如好萊塢電影般具華麗風格之冒險電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郭侃

  郭侃是我今天介紹的三名將中最後一人,也是各位最熟悉的一個,所以也要介紹的也簡些,主要補一下以前文章漏掉的內容。說實話我把郭侃選入這個名單,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的,畢竟郭侃用的也是中國的軍馬。從這點不配入此文名單,但是我看了相當史料後,改變了主意,郭侃的時代是宋朝末年,從狹隘上來講,代表着中華正統王朝的宋還沒滅亡,因此郭侃也可以看作為帶異邦人馬去異邦。

  郭侃(???~公元一二七七年)華州(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年輕之時即以武將身份活躍,書上記載他“所向無敵”,現代也是這麼使用來表現這樣的情況的。西元一二五二年時跟隨夫拉可汗遠征西方,討伐了諸多國家。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甚至還曾與阿拉伯及法蘭克等作戰,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而稱為神人。他在聽聞憲宗之訃報後率兵歸國,除了向即位的世祖獻策建國號與置國都之外,也曾進言制壓南宋之事。累積戰功而達萬戶之位,並因制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於在職一年余之後去世。 ——《元史》卷一四九《郭侃傳》、《新元史》卷一四六《郭侃傳》

  這個人在時代上乃是比宋滅亡的時候略早一些,是以忽必烈弟弟——也就是夫拉可汗——的部下身份而參加遠征波斯的人。總之,他跟着夫拉可汗一同遠征波斯,攻陷了其都城巴格達,一直前進到地中海岸,其事跡相當地驚人,是中國的武將中西行最遠的人。加上他的用兵非常厲害,因而有着“極西之神人”的稱號。他在與波斯、阿拉伯作戰之後,由於當時地中海沿岸正值十字軍進出之際,因此他也曾與十字軍的騎士作戰。這點在史書上確實有所記載,並不是幻想神話,而是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公元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國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領大軍開始了往西方的遠征,其中有位漢人的年輕將軍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儀的子孫,自祖父那一輩以來就一直出仕於蒙古帝國。

  西征軍沿着絲路進軍,於一二五六年渡過阿姆阿。侵入波斯領土的第一個關口為鷲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間威猛席捲全西亞的回教伊斯瑪伊教派暗殺教團的根據地。當時,五萬兵力死守絕壁上的要害,死斗之末,郭侃陷落了鷲城阿拉莫德,殲滅了暗殺教團。而也以此事為開端,當其轉往東南準備征服喀什米爾時,竟然不戰而勝,被稱為不費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勝將軍。依據《元史》的記載,他是個有時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展開奇襲,有時則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縱橫無盡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戰方面也相當拿手。直到巴格達的攻防戰為止,他總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達在決死的防衛戰中陷落,結束了近五世紀的回教教主政權。激烈的攻防戰中,郭侃於底格里斯河上以浮橋勇敢地在敵前強行渡河,而當教主企圖乘舟逃出巴格達時,就被郭侃手到擒來了。

  在攻陷了巴格達後,夫拉可汗並沒有停止西進。郭侃率軍進入敘利亞境內,準備討伐富浪。所謂的富浪,指的是當時占據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的歐洲人基督教徒之騎士團或是小國家群,這時的西方世界正是處於十字軍東征的時代。

  中國的武將與十字軍的騎士展開了作戰,這並非幻想情節,而是實際存在於史實之中。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馬,然後北上侵入了小亞細亞半島。當時,富浪的首長兀都算灘、加葉算灘、阿必定算灘等人相繼降伏,他們名字的原文發音究竟如何我們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們都把身為敵方的郭侃稱為“神人”。

  隨着小亞細亞的平定後,西征可算是告了一個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陣前。這時雖然發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軍為單眼猛將拜巴爾斯所敗一事,但東邊也傳來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別了夫拉可汗後東歸。回到蒙古本土謁見忽必烈汗則是發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遠征並不需要過度美化,然而中國的武將能夠見到地中海的落日,並且策馬攻略十字軍騎士們做為根據地的城塞,則確實是件如畫一般不可思議的事。

  只不過,這雖然是在《元史》之上的記述,但是也有人對於《元史》本身到底值不值得信提出了懷疑。 像是蒙古軍會不會讓漢民族出身的武將來率領部隊就是一個問題,不過,光是從張弘范這個怎麼看都是漢民族的人所率領的部隊讓未在崖山之役滅亡這件事來看,應該就能夠充分地解答了。

  說到郭侃這個人,他雖然是一直遠徵到地中海沿岸再回到中國的,然而在他回來之後就在也沒有那麼活躍了,大概在攻陷杭州臨安府的時候就過世了。據說他在回到中國之後還曾經出戰,他的軍律嚴明,在不加害民眾方面也受到相當的讚譽。

  以上三將(五將)都是在中國浩如煙海歷史中姣姣者,可惜尤於歷史與政治的原因,這些名將反而不如國內內戰的英雄出名,尤其是漢代的常惠,開創一代外交、軍事成功的典範,為中國西域的開拓功不可沒,可惜他的知名度也最小。看着老祖宗們智慧與輝煌,我們這一代更應繼往開來,強盛中華、振興中華。

  最後,感謝各位能看完全文的的朋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改變日本
2002: 抗戰期間日蘇之間罪惡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