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製造大國?中國製造業的慘澹真相
徐明天
以汽車為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汽車大國。中國有幾大汽車廠,但汽車廠生產的大多是國外品牌的汽車。你不過是國外汽車公司的組裝廠。不只是汽車發動機是國外的,大部分關鍵元器件都是國外的,即使是在中國生產,也是國外投資的工廠。一個豐田汽車,就會帶進上百家配套廠。我看過一汽的汽車生產流水線,流水線設備就是從國外搬來的,就整個是一個德國汽車製造廠。汽車廠都是合資的,中方要分利潤,成本自然就高了。如果在這些廠生產製造並銷售一個新車型,專利費就是10億美元。如果10萬輛。每輛專利輛就是1萬美元。這些汽車在中國生產銷售,“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是在中國完成,利潤很高,同樣的汽車,中國售價比歐美高出差不多一倍。
就說“物流運輸”,中國運費貴,特別是高速公路收費,全世界絕無僅有。已經有計算,從廣東運貨到北京,比從廣東運到美國運費還要高。
再說電腦。手機、MP3等很多電子產品都屬於電腦的範疇,是從電腦延伸出來的。中國大陸可以說是沒有企業製造電腦,聯想是電腦銷售公司,它的電腦也是台灣企業生產的。台灣企業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電腦製造,並且都是在大陸設廠生產。台灣形成了完整的電腦產業鏈,從元器件開始,包括芯片製造也是世界四強之一,有台聯電、台積電等芯片代工巨頭。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可否想過:我們和台灣同宗同族同文化,並且經濟發展的起點也就是相差10多年,台灣為什麼就壟斷全球電腦製造,而我們的電腦製造為什麼幾乎為零呢?有人說,製造電腦不賺錢,我們不願做。可你們做了什麼賺錢的東西呢?我們就只一個賺錢的東西:房地產。就是郎咸平所說“房地產業是中國最後一個支柱產業”。
電腦最核心的部件是主機板,集成了上千、上萬個零件,有幾塊主芯片,但密密麻麻最多的是電容、電阻、二極管。我打開過富士康製造的名牌電腦,也打開過華強北的山寨電腦,向製造和技術人員請教:這成千上萬的零件,哪一些是中國大陸企業生產的。幾乎沒有。精密的是日本的,次之是韓國和台灣。只有少量不太精密的連接器是大陸企業生產。我也看過製造電腦、手機主機板的SMT生產線,全是自動化的,所有的設備都是從德國、日本進口。特別是那台貼標機,就是把零件撿起迅速地安裝到主機板上的機器手,一定是德國生產的。我們研發了多年,總是過不了關,不能用。
再就是裝備業。全世界的裝備業幾乎被德國和日本控制。我們要建一條8.5代線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160多億元,基建投資之外,多是從日本韓國購買設備。我們天天喝牛奶飲料,紙包裝的那個利樂包,看起來很簡單,但利樂包的生產線全是瑞士生產。印刷業是一個大行業,四色印刷機,就得買德國海德保的。
再回到零組件和原材料。康佳原總裁陳偉榮辭職後創辦了宇陽公司,生產精密貼片電容,已經達到日本同級水平。但他介紹,生產電容的陶粉卻要從日本進口。日本的陶粉是從中國進口陶瓷,然後加工成粉末,價值倍增。生產電阻的鋁箔也要從日本進口。
烯土一段時間成為中國扼制日本的殺手鐧。中國限制出口並且提高價格。但這一招中國產業也受傷。因為日本進口烯土後,加工成精密電子元器件,再進口到中國。扼住日本烯土進口,也扼住中國原器件的進口。
還有太陽能,中國出口硅砂,日本德國提煉成多晶硅,再出口到中國。中國就不能提煉多晶硅?能。中國近年上馬大量多晶硅生產線,同樣的設備和技術,提純度不高,質量不好,還造成大量污染,成本也高。多晶硅成了一個限制行業。
以電視機為例,中國顯像管彩電時代已經達到了80%的國產化,芯片之外,都能製造。但是日本又弄出一個液晶電視,液晶面板占到電視機成本的60%以上,再把模組集成到面板後面,中國就只剩下做一個電視機框。現在中國已經上馬了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玻璃必須進口,因為液晶玻璃只有美國康寧和日本旭肖子能夠生產,這才是最終的高科技。玻璃生產也是原材料工業,也是硅砂等原材料。
近年來,中國的建築工程機械很有氣勢,徐工、三一重工等在電視上大量投放廣告。但是承載這些機械的汽車,配上德國的奔馳車才能賣到高價錢。
中國製造就是組裝,也不是什麼產品都能組裝得了。我們桌上那台打印機、傳真機,幾乎清一色的日本品牌,很多在深圳製造。中國有少企業幾十年來進入這個行業,但都組裝不出合格的產品。同樣的零部件,讓中國企業組裝,質量就不行。數碼相機也是這個行業。現在中國還有一家愛國者,也是日本台灣企業生產,貼愛國者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