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視頻:毛澤東在莫斯科講話:打核戰爭 犧牲三億人沒關係 |
送交者: ByStander 2012年01月08日15:09:0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精彩視頻:毛澤東在莫斯科講話:打核戰爭 犧牲三億人沒關係
鳳凰衛視9月27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鄭浩:兩 千年前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競逐的故事至今仍被廣為傳頌。三國之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要聯合誰或是對抗誰,都需要縝密的謀略,更由此決定了彼此力量之間 的消長、自身的安危與存亡。本周我們重溫中、美、蘇三國之間那段激盪的外交歷史。看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蘇聯和經濟實力最強的美國,如 何縱橫捭闔,演繹出一幕現代版的三國志。 毛澤東首次訪蘇 火車隨帶大批蔬菜和水果 解說:1949年12月6日,一列滿載着蔬菜和水果的火車,悄然離開初冬的北京,它的目的地是當時的蘇聯首都莫斯科,車上有一位從來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他的名字叫毛澤東。 陳昊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我們知道毛主席一般是不怎麼出國的,他總共就出國兩次。第一次就是1949年到蘇聯去,還有一次是1957年,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各國共產黨會議,所以他一生之中出國兩次,兩次都是到蘇聯。 解說:而就在兩個月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剛剛成立。 俞邃(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博士):當時對我們國家來講,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受到美帝國主義和西方勢力對我們的制裁,對我們的限制,甚至總想把一個人民政權顛覆在搖籃之中。而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稱它為老大哥。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是採取熱烈歡迎、積極支持的態度。 陳昊蘇:10月2日,蘇聯當時首先宣布承認新中國,然後就和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 解說:這一份中蘇建交公報是在新中國成立兩天后簽署的,決議從零開始搭建全新外交框架的新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首先與一系列受蘇聯影響的東歐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俞邃: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後,毛主席以慶祝斯大林同志七十壽辰,作為一個契機訪問蘇聯。實際上這次訪問,是新中國誕生之後,謀求蘇聯的理解和援助,以便我們國家今後如何長遠發展的這麼一個戰略考慮。 美國挑撥中蘇關係 毛澤東發文怒斥 鄭浩:中 國人一向將前蘇聯稱為蘇聯老大哥,但也許有不少人並不知道,中蘇兩國走到一起看似一帆風順,其實卻暗含波折。新中國建國前夕,1946年3月,英國首相丘 吉爾在美國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大幕,美蘇兩國在二戰中建立的同盟破裂,雙方都想拉攏中國進入自己的陣營。而當時中國內戰已經接近尾聲,國民黨 和共產黨之間的較量,即將分出勝負。在這東西方冷戰逐漸升級,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之間針鋒相對之時,如何對待一個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在這個問題上, 美蘇兩國都曾經舉棋不定。 俞邃:我們知道在1945年,當時蘇聯和國民黨政府有個條 約,而這個條約的裡面有一些內容,它是維護二戰以後,按照“雅爾塔協定”,維護蘇聯在遠東,包括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就是蘇方不是一開始就願意放棄它在中國 的既得利益,那就是旅大、旅順駐軍、中長鐵路是不是要歸還中國的問題。我們新中國的領導人毛主席,他一下子走那麼遠,而且在國外呆那麼久,大概一直到第二 年二月份才回來。毛主席最後發脾氣了,不高興了。 解說:毛澤東在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中蘇同盟條約時, 美國仍在努力阻止這一同盟關係的建立,1950年1月12日,國務卿艾奇遜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長篇演講,表示中美利益並不衝突,他稱蘇聯會將新疆、 內蒙古、東北等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像外蒙古無一樣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身在蘇聯的毛澤東為了表明自己的反美的立場,並在外蒙古問題上與蘇聯保持一致,專門 寫了一篇“答記者問”,以新聞署長胡喬木的名義發表,把艾奇遜罵了個狗血淋頭。 解說:“美國帝國主義 的官員們,以艾奇遜這類人為代表,一天一天地變成了,如果不乞靈與最無恥的謠言,就不能活下去的最低能的政治騙子。所謂中國共產黨是蘇聯的走狗,蘇聯已經 或正在或將要吞併中國這類低能的造謠誣衊,只能激起中蘇兩國人民的憤慨,加強中蘇兩國的友好合作,此外不會有別的結果。” 然而斯大林看到毛澤東這篇文章後很不滿意,批評這篇以個人名義發表的文章,完全不能表明中國的官方立場,是一文不值的。當時中共政權仍未能完全取得蘇聯的信任與支持,而美國也沒有放棄繼續爭取中國的希望。 陳昊蘇:在 1950年的2月14號,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把中蘇之間的親密合作關係,用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個非常重要。最實際的結果,就是中國當時在朝鮮戰 爭上,在朝鮮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有一個較量,那麼蘇聯是站在中國這邊的。所以抗美援朝的戰爭,當然是以中國和朝鮮為作戰的一方,和美國聯合國軍作戰的另 一方,蘇聯是給予中朝以戰略上的支援。 中美在朝鮮槍炮相向 中蘇關係迎來蜜月期 鄭浩:朝 鮮戰爭打了三年,由於中美在朝鮮戰場上的直接軍事對抗,使中美兩國關係跌入歷史的冰點。美國方面,先是一改以往對台海局勢的袖手旁觀政策,命令第七艦隊進 駐台灣海峽,隨後又向台灣供應一批重型武器,直至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而中國國內的反美情緒也大為高漲,全國性的宣傳冊“三視美帝”號召人們要“仇視美 國”,因為它是中國人民死敵,“鄙視美國”,因為它是腐朽的帝國主義國家,“蔑視美國”,因為它是紙老虎是可以被打敗的。與此對應的是中蘇同盟關係從文本 走向現實,激發出火熱的戰友情誼。 陳昊蘇:中蘇之間在新中國成立後,度過了一段蜜月的時期,這個蜜月的時期,就是以毛主席訪問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為標誌的,整個發展是很好的。 任光宣(莫斯科大學教授):我學俄文是從高中,上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們開始開俄文,也就是1959年。因為當時在中國的北方,中學裡面沒有英文,全部都是開俄文,向蘇聯老大哥學習,把俄文當做第一外語,也是唯一的外語。 普希金《小鳥》:即使在遙遠的異鄉,我放生了一隻小鳥,在明媚的春天節日,我放生了一隻小鳥。 任光宣:大江南北一片俄文,作為對蘇聯老大哥的嚮往,對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克鐘樓上紅星的嚮往。 普希金《小鳥》:只要我能把自由當禮物,哪怕只送給一個生靈也好。 俞邃:蘇聯的文學、藝術包括電影,在二戰結束之後,特別是在斯大林逝世以前,我們建國初期那幾年,對中國的影響非常之大,我們這一代人深有體會。 任光宣:蘇聯的一些主要電影,我們立刻都翻譯成中文,並且加成配音。 斯大林時期 中蘇之間互相合作幫助 俞邃:那 是很鼓舞人心、很鼓舞鬥志的。和平建設時期的格調很清新,一方面反映他們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另一方面又塑造了很多在和平建設時期的新人新形象,品質很 高尚,人際關係很好。為集體,就處理公私關係上來講,擺得也很正。所以那些影片裡面,沒有西方影片那種很骯髒的、淫穢的東西,格調很清新。 何亮亮(時事評論員):就像那些蘇聯流行歌曲,什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從來沒有去學過,但是它旋律就是在我腦海里,那就是你童年時代聽過的歌,大概一輩子就不會忘記。 解說:僅僅從1949年到1957年這八年間,中國翻譯蘇聯電影論著和資料,等約2400多萬字,出版175種書籍,譯製長篇藝術片206部,看過蘇聯電影的中國觀眾,達到15億人次。 何亮亮:在我們童年的記憶當中,中蘇是友好的,是兄弟般的兩個社會主義大國,而且中國一直在向蘇聯學習。 陳昊蘇:1953年3月5號,斯大林逝世的時候,毛主席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最偉大的友誼”,就是講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這種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當時周總理還親自帶隊,中共中央派了高級代表團,到蘇聯去參加弔唁活動。 俞邃:在斯大林時期,中蘇關係總的來講,還是比較正常的。雖然我們對斯大林有一些意見,但是還是維護他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的地位。所以在斯大林在世,也就是1953年3月5日去世之前,中蘇之間並沒有發生什麼明顯的厲害衝突。 解說:1953年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繼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赫魯曉夫批評金門炮戰 中國共產黨不買帳 俞邃:赫魯曉夫開始所謂羽翼沒豐滿的時候,對中國的需要還比較多,在處理旅順港的問題上,在處理中長鐵路問題,他比較顧全大局。到後來慢慢以後,他翅膀比較硬以後,有些做法就有些離譜。 任光宣:民 間有這樣一個話,你想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俄羅斯。你想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民族它的民族性有很多極端的地方,好走極端。赫魯曉夫本人 他是礦工出身的,這個人格就是暴躁,對,暴風雨,所以他在聯合國可以脫下鞋來敲桌子。他可以話呢,在參觀洛杉磯的時候,因為洛杉磯市長在發言中,對他稍有 不敬他就拂袖而去,而且要離開美國,後來的話呢。下面的葛羅米柯當時是外交部長說,美國的這些官員對我們不好,我們人民還是好的,我們到人民中間,所以他 不管當時的加州州長,然後的話呢就在大街上行走,最後人民還是向赫魯曉夫打招呼。那麼在整個和其他國家的交往中,這個跟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其他國家交往的 過程中,他也是採取了老子天下第一,我說了算。 俞邃:比方對美的關係,就過分強調了和美國的合作。 對我們1958年金門開炮,當時我們是出於牽制蔣介石的考慮,不是要收復台灣,那麼赫魯曉夫就很害怕,很擔心我們用武力來試試資本主義的穩固性,就批評我們。 任光宣:那麼用這種做法和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交往的話,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就不買他的帳。他本人的性格又是好走極端,作為一個大國領導,應當說不應該隨便的罵人,但他就可以罵人。 解說:曾 經參與起草中蘇大論戰關鍵文章的人民日報記者崔奇,在他的著作《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中披露,1955年,剛剛上台不久赫魯曉夫表面上與中國的關係友 好,私底下卻曾經向德國總理阿登納表示,中國人很危險,中國人是黃禍。而在1960年赫魯曉夫甚至在華沙條約峰會上,影射攻擊毛澤東:如果一個老頭子不明 智,等於一雙破套鞋。 任光宣:應該說不應該與黨與黨之間的這個拉破臉皮,他可以拉破臉皮,這就是性格一種極端。 解說:1962年,中蘇大論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方面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簡稱為二十五條,當時的毛澤東表示這是要告訴蘇聯,蘇聯共產黨的總路線,不是中蘇會談的基礎,中國有自己的一套對共產主義的理解。 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 FBI斥資百萬買報告 鄭浩:赫 魯曉夫的前任斯大林在任時,是社會主義陣營的絕對領導人。但在中國國內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斯大林支持毛澤東的政治對手王明,並將毛澤東與南斯拉夫領導人 鐵托相提並論的做法,這些都令毛澤東心存不滿。赫魯曉夫是斯大林一手提拔的得力幹將,他出身貧寒,早年長期在烏克蘭工作,放過豬,做過礦工,曾任烏克蘭第 一書記。二戰期間曾參與指揮基輔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攻防戰,後來因為在烏克蘭實行相對務實的農業政策,而被斯大林所器重。斯大林在位期間,赫魯曉夫對斯大 林懷着一種據他自己說,像對父親對師長般的深切崇敬,然而在斯大林去世後不久,赫魯曉夫就做出了一個震驚世界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決定,掀起了世界範圍的 去斯大林化運動。對於他的這一舉動毛澤東的評價是,揭了蓋子,又捅了簍子。 俞邃:本來二十大的議程中間,沒有專門談斯大林問題,那麼他後來在一次,在這個二十大結束的半夜,臨時,當然有準備的,做一個《關於斯大林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一個報告。 解說:當 時蘇聯最大的對手美國,顯然也已經嗅出在蘇聯內部正在醞釀着一場重大的變化。中央情報局專門斥資一百萬美元,想要搞到這份名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 秘密報告。赫魯曉夫在報告中指責斯大林是暴君,他稱斯大林排眾議採用高壓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的政策,把數百萬富農強行流放到西伯利亞與中亞。由於措施不 當,斯大林農業改革造成多處地方出現饑荒,其中的烏克蘭大饑荒更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死亡。另一方面,斯大林在30年代所領導的,所謂“肅反”中對蘇聯共產 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和其他反對派人士,展開了大規模的殘酷“清洗”,成千上萬的人被處死,數以百萬計的人被送進了勞改營。 俞邃(遠東研究所榮譽博士、俄羅斯科學院):這 個報告對斯大林來講,有人說叫全盤否認斯大林,但是,對斯大林錯誤的描述,帶有人身攻擊這些東西,確實影響不好,引起很大的震動。所以當時毛主席最初的評 價,就是說赫魯曉夫談斯大林問題,一是揭開了蓋子,說明這是好事情,第二是捅了亂子,主要是認為這麼重大的問題,也沒和兄弟黨商量,把斯大林說得等於醜化 的這麼一種描述,是人們不能接受的。按照毛主席當時認為,斯大林的功過,是三七開比較合適,因為這個斯大林問題,不是光是蘇共一個黨的問題,涉及到國際共 運的問題,但也涉及到中國黨內的利益問題。 何亮亮(時事評論員):毛澤東不喜歡赫魯曉夫,因為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因為赫魯曉夫推動了蘇聯的自由化,或者是改革,這是一方面。可是另一方面,赫魯曉夫確實是對中國有那種大國沙文主義的態度,他也不喜歡毛澤東。 鄭浩:對 斯大林的功過毛澤東會經評價是七三開,功大於過,在1962年到1964年的中蘇大論戰期間,中共黨中央曾經專門的起草的九評中專門有一評,關於斯大林問 題,表達中國對斯大林的看法,而讓更多中國人對那段歷史記憶深刻的是“蘇聯修正主義”這個名詞。修正的原意是改正,修改使其正確。但是當時中國提出的修正 主義的概念,專門指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它意味着它不是對錯誤的修正,而是對真理的修正。九評文章中的第五評,“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第六評 “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第八評“無產階級革命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討論的都是關於修正主義的問題。 俞邃:赫魯曉夫二十大的報告,有很多的偏差和問題,但是有一點,他認為世界大戰不是註定不可避免的,這個論戰現在看來是有道理的。 美蘇展開“和平競爭” 中國大搞階級鬥爭 季塔連科(俄中友好協會會長):美 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美國的人民有很多成就,所以蘇聯一直以為,應該給美國建立政策上的和平共處關係。那時候毛澤東還是周總理,提出了跟印度的尼赫魯一起 提出了五項和平共處原則,蘇聯實際上就是執行這些原則。我們是住在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有發展中的國家,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帝國主義的發達國家,有社會主義 的國家。人們已經提出了,這些國家這些制度,是應該用在經濟上,在文化上,在學術上互相比賽的,老百姓知道,在這個比賽中誰得勝,老百姓就支持誰,不是戰 爭問題。 何亮亮:但 當時中國還是比蘇聯激進,比方說赫魯曉夫和尼克松很有名的“廚房辯論”。那個“廚房辯論”很有名,赫魯曉夫是有點氣憤,他被那種美國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激 怒了,所以他說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廚房。但是當時在中國官方的媒體,主流的意識形態里,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這些東西都是騙人的,就完全否定它。中國 當時的主旋律,是階級鬥爭,是鬥爭,可是修正主義是不鬥爭的,是調和矛盾的。 季塔連科:毛主席說,蘇聯又在發射衛星,蘇聯又要發展核擴張,那打起來不是很好了嘛,三億人民犧牲了,沒關係,很快就恢復了,這是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會議上說的話。那這算什麼意思呢,現在中國不這樣說。毛澤東的說法,現在恐怕中國朋友們也不以為這個是正確的。 何亮亮:就是以共產主義陣營的大論戰來看,當時中共對蘇共的批判,方向是錯誤的。 解說:赫 魯曉夫向美國示好的做法,帶來了冷戰中的第一個緩和期,但卻隨着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而結束。1959年5月,蘇聯與古巴卡斯特羅新政府建交,赫 魯曉夫利用這個機會,將導彈運進古巴,部署在美國的後院,危機步步升級,幾乎觸發核爆。最後時刻,肯尼迪與赫魯曉夫達成協議,赫魯曉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 導彈,而美國同意不入侵古巴,並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導彈。赫魯曉夫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讓美國從蘇聯的鄰國撤出導彈的目的,這次事件被視為冷戰的高峰和轉折 點,但也被赫魯曉夫拿來作為有力的證據,證明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 何亮亮:蘇 聯當時主張和平共處與和平競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和平競賽,還有像赫魯曉夫的“全民黨”,即蘇聯共產黨可以向所有擁護共產主義的人都敞開大門,這個 就被中國痛斥。因為共產黨應該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它是工人階級的政黨,蘇聯這樣做,好像就把共產主義政黨的階級性給抹煞了,變成一個誰都能來參加的政黨。 鄭浩:“ 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雖然讓新中國在建國初期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但是蘇聯老大哥的絕對領導者姿態,卻也讓中國逐漸難以接受。隨着分歧的加大,中國 對蘇聯老大哥的無限景仰,轉化成了對蘇聯修正主義的批判。而當初令中國一邊倒向蘇聯的重要因素,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始在中蘇之間醞釀着一場大爭論。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香椿樹:中國隱身飛機驗證機應該沒裝矢 | |
2011: | 痴人說夢:日外相呼籲構建亞太新秩序 | |
2010: | 細柳營:今日所見三件大事的意見 | |
2010: | 形勢不是一般的嚴峻!!同志們,睜大眼 | |
2009: |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93) 浩劫 | |
2009: | 香椿樹:以色列當年承包中國預警機研究 | |
2008: | 擊中要害的老兵 | |
2007: | 王希哲文: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反對台灣式 | |
2007: | 戰爭不可怕:中國軍隊對美軍有那些絕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