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04年3月20日:台灣到底會發生什麼? |
送交者: 王倩 陸世綸 2004年01月21日18:15:4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2004年3月20日,所有中國人都將把目光聚焦到台灣。 回望2003,SARS期間的兩岸互動餘音尚在,下半年兩岸關係卻風雲突變。隨着台灣當局接連拋出所謂的“公投制憲”、“防禦性公投”、“防衛性公投”以及“和平公投”, 台海氣氛驟然緊張,成為全球矚目的熱點地區。 隨着3月20日臨近,選戰日益如火如荼。台灣將發生什麼?台灣將走向哪裡?日前新民周刊與上海台灣研究會聯合召開專題座談會,邀請權威專家分析迷局,點評走勢。 “兩岸牌”究竟誰得分? 縱觀本次台灣選戰態勢,參戰各方大打“兩岸牌”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上海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李雷鳴處長分析,“兩岸牌”你來我往,雙方各有得失,民進黨作為執政黨處於主導地位,而泛藍陣營基本是被動應付。 統獨牌VS維持現狀——“3·20”選舉不是統獨之爭,但統獨議題依然是這次大選的重要議題。在李登輝等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陳水扁與泛綠陣營正好乘勢而為,用“統獨牌”穩固基本選民。而泛藍陣營則以“維持現狀”作為應對。這一個回合較量雙方應該是不分上下。 “一邊一國”VS“一中”——泛綠陣營以“一邊一國”來爭取搖擺不定的中間選民,這批人對於打統獨議題牌並不認同。泛藍陣營對此以“一中”概念加以對抗,在這一回合中明顯處於下風。泛藍陣營提出的“一中”是中華民國,實際上誰都知道,全世界普遍認可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統計,泛藍陣營提出“一中”口號後民調支持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 公投VS和平——陳水扁利用“公投是公民最大的民主權利和參政權利”的說辭,來落實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同時攻擊藍營“反民主”,來爭取中間選民的選票,企圖以公投爭議來占據競選制高點。但是公投勢必引起兩岸間的激烈衝撞,和島內“求穩定求和平求發展”的民意相違背。泛藍陣營借力使力,以和平來對抗公投,用美國的壓力和大陸的威懾來衝擊綠營。這一回合雙方得失目前尚不明朗。 “制憲”VS“修憲”。陳水扁主政4年一步步現實地推動“台獨”,而重新“制憲”是從法理上推動“台獨”的一個重要步驟,這將是未來兩岸衝突的又一個爆發因素,從某種程度上危險性超過了公投議題。泛藍陣營以“修憲”對抗“制憲”,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本質區別。這一回合雙方如何進退,短期內也難見分曉。 李雷鳴認為,分析4張“兩岸牌”對選舉結果的影響,目前應該說民進黨相比國、親而言,加分面大些。在博弈中綠營既看重選舉結果,更注重整個過程,將打出一張張“兩岸牌”作為藉機落實“台獨”理念、推進“台獨”路線的過程。而藍營的策略相對而言更注重選舉結果。 3·20誰將勝出? 這是一場泛藍和泛綠一對一的選舉; 這是一場誰都輸不起的選舉;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選舉。 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嚴安林博士如此歸納台灣“總統”大選目前的基本態勢。 “3·20”大選是泛藍和泛綠兩大基本陣營的直接較量。根據台灣所謂法律規定,在上一次全台性的選舉,也就是“總統”選舉和“立法委員”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才有推薦“總統候選人”的資格。照此規定,自動獲得候選人資格的黨派包括國民黨、親民黨、民進黨和“台聯黨”4個黨派。民進黨提名陳水扁,李登輝所在的“台聯黨”表示不提名但支持陳水扁,組成“泛綠”一組人馬;2003年2月14日,連戰擔任主席的國民黨和宋楚瑜擔任主席的親民黨聯手,連宋組成“泛藍”一組人馬。 按照罷免法規定,無黨籍人士也可以參選,但必須通過公民聯署,聯署人數必須達到所有選民(1600萬20歲以上有投票權的公民)的1.5%,也就是將近24萬人。目前兩組人馬提出要以公民聯署的方式參選,但是到現在為止,聯署人數都還沒有達標,看來很難過關,泛綠和泛藍一對一的選舉已成定局。而1996年時有5隊人馬加入戰團,2000年台灣“總統”選舉中,陳水扁、連戰、宋楚瑜和李敖4路人馬各有主張。其中李敖還在台灣各地宣傳“一國兩制,一個中國”。 1月15日,陳水扁出版新書《相信台灣》。據台“中央社”報道,陳水扁在這本書中直稱,2004年3月20日的台灣“總統”大選,將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戰”,是他“人生最後一次的挑戰”。連宋組合同樣輸不起這次選舉。連戰今年68歲,宋楚瑜也已經62歲,對他們來說,如果輸了此次選舉,政治生涯很可能就此走到盡頭。 對於泛藍來說,這也是一次至關重要的選舉。整個親民黨目前可說是宋楚瑜的“一人黨”,如果失敗,意味着親民黨可能成為一個泡沫性的小黨,甚至不復存在,而國民黨也會進一步萎縮。 為了選票,泛綠和泛藍都不遺餘力。嚴安林認為,選戰已經成為氣氛怪異危險的比賽:既是一場“爛蘋果比賽”,也是一場“空頭支票漫天飛的比賽”,甚至是一場“誰更台獨的比賽”。 放眼台島,“爛蘋果”成為雙方陣營相互攻擊的武器。綠營窮追猛打,質疑國民黨的黨產和連戰的家產。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在1月8日指稱連戰共有4次申報財產不實的記錄,並限期連戰在10天之內誠實交代全部財產,否則就應該退出“總統”大選。藍營也毫不示弱,諷刺民進黨“綠化得厲害,腐化得更厲害”,質疑陳水扁1995年底擔任台北市長時申報的財產為1167萬元,到現在卻暴增至4億元。 互揭傷疤之外,為拼選舉,泛藍和泛綠紛紛大開空頭支票。國民黨和親民黨聯合起來到處派送大紅包,而陳水扁當局宣稱今後3年每年要投入1000億元新台幣的資金來擴大公共建設,但這麼多錢從何而來?2000年到2002年間,台當局“中央財政”的赤字占GDP比重分別高達4.5%、6.5%和4.4%,目前台灣當局每年的財政收入僅能勉強維持經常性開支,幾乎所有的經濟建設支出都要靠舉債。 泛藍和泛綠為了選戰和個人政治前途,開展了更危險的“台獨競賽”。“似乎誰更‘台獨’,誰就更愛台灣。”陳水扁的“台獨”之心路人皆知。而放棄內部一些支持統一的民眾的訴求,轉而與民進黨力拼“台獨”,很大的原因是泛藍陣營中沒有第二組人馬與連宋競爭。台灣的選民成了實驗室里的小白鼠,只能挑選配好的飼料,這一種或那一種,沒有其他選擇。 台灣經濟本來是泛藍可以用來攻擊泛綠的一張王牌,從80年代台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以來,一直徘徊不前,甚至一度從人均1.4萬多美元降至1.3萬多美元,台灣經濟一直缺少方向感,難以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確立自己的地位。但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盛九元介紹說,台灣經濟從2003年起已從低谷盤旋上升,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4%。這個走勢即使不能算作民進黨的一個亮點,泛藍陣營要想攻擊也很難着力。 泛綠和泛藍究竟誰會在“3·20”勝出,與會專家認為目前難作定論。根據嚴安林的分析,雙方基本支持力量勢均力敵,中間選民成為現階段爭奪的重中之重。不管藍贏還是綠贏,雙方支持率的差距很難超過5%。 美國“鐘擺”擺向哪裡? 美國在對華問題上長期以來採取“鐘擺”理論,鐘擺的中心點就是美國的戰略利益。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室主任郭隆隆教授認為,“大兩岸”和“小兩岸”之間從來存在微妙的聯繫。中國和美國之間是太平洋兩岸——“大兩岸”關係;大陸和台灣之間是海峽兩岸——“小兩岸”關係。“大兩岸”關係歷來影響甚至決定着“小兩岸”關係。“大兩岸”關係穩定,“小兩岸”關係也就比較穩定;大兩岸關繫緊張,小兩岸關係相對也比較緊張。 然而,長期以來形成的這個規律目前受到衝擊。衝擊來自於台灣去年11月27日通過“公投法”,企圖單方面改變兩岸目前現狀。郭隆隆指出,台灣當局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做法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引發中美雙方互相調整政策來應付這一危險的挑戰。因此,這次台灣選舉中的國際因素明顯地突出了。 郭隆隆強調,這並不是我們一直反對的台灣問題國際化。中國政府歷來強調台灣問題是我國的內部問題,反對台灣問題國際化。目前台灣選舉中的國際因素始終在中國的主導之下。動員國際力量共同遏制島內的“台獨”勢力,顯示了中國外交能力的提高和國際地位的上升。 最近美國披露了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期間和周恩來總理的談話內容,尼克松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獨”。以後幾屆美國政府也基本延續了“不統、不獨、不戰”的“三不原則”。對於美國來說,維持台海兩岸現狀無疑是最符合其國家利益的戰略設計。 一方面,美國想繼續利用台灣這步棋牽制大陸;但另一方面,美國現在更需要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9·11”恐怖襲擊發生後,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不斷增加,合作領域也越來越寬,反恐問題、朝核問題、非傳統的國家安全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有求於中國的因素在增加。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主要精力被牽制在中東,更需要其他地區的相對穩定。因此,美國不會允許台灣單方面打破現狀。 郭隆隆介紹說,目前美國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向台灣當局和台灣民眾明確傳遞信息,表示反對改變現狀的公投。國民黨統計美國官方已經有16次表態,反對台灣進行涉及統獨議題的公投。據台灣和美國學者的判斷,美國目前正在考慮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台灣一意孤行的局面。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1月9日在一項訪問中表示,如果台灣向大陸挑釁,美國不會無條件防衛台灣,這是美國1972年以來的基本立場。 郭隆隆指出,冷戰結束後,隨着意識形態陣營的淡化,國家在考慮自身利益時,更重趨向於自身的利益價值。雖然美國不少人認為台灣和美國有更大的一致性,但國家利益的考慮已經不再以意識形態來劃分。台灣雖然想以所謂的“民主牌”來贏得美國的支持,但美國的決策層不會只考慮這個問題,他更看重美國的國家利益。現在美國得出的結論非常明確,那就是維持現狀最有利於美國利益,任何一方單方面破壞現狀都是不利的。 嚴安林認為,陳水扁早已宣布了“公投——制憲——建國”三部曲,美方也意識到,陳水扁有了3·20公投的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議題設定並不重要,陳水扁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的是公投的形式。他說,美方現在對陳水扁已經相當不信任了。最近我們接觸的美國學者也說,如果陳水扁連任,台灣地區與美國的關係會進入一個困難時期。而陳水扁的算盤是,只要我選上,再修補這一關係也不遲,不選上和我就沒什麼關係了。他考慮的不是台灣的長遠利益,而是個人的政治利益。 美國明確表示反對改變現狀的“公投”,但實際上美國的“三不政策”不會改變。郭隆隆說,假如藍營上台,加速統一進程,美國一定會考慮支持台獨勢力,培養一個強大的反對黨來加以制約。但是現在的危險並不是要急統而是要急獨,所以美國這次不得不把主要的壓力傾向於台灣。基辛格曾經說過,東亞任何兩個實體之間的矛盾大於他們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是21世紀美國在東亞地區最大的資產。 郭隆隆認為,對美國不能存任何幻想。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基於它本身的利益。但此次台灣大選的特殊性,造成了美國因素不同尋常的重要性。我們應該進一步來發揮主導能力,調動國際力量來共同制約“台獨”。 陳水扁敢不敢挑戰美國? 陳水扁揚言“台灣既不是一個國家的一個省,也不是一個國家的一個州”,言下之意,難道是真要挑戰美國? 郭隆隆認為,陳水扁目前羽翼未豐,還沒有挑戰美國的實力。陳水扁上台以來,一直把自己打扮成最親美的領導人;他要把台灣綁上美國戰車,拼命加入TND,巴不得成為美國的“小北約”成員;從陳水扁利用“過境”外交、企圖將“台獨”問題推向國際化的表現來看,他更希望美國因素在選舉上助一臂之力,而不是公開挑戰美國。陳水扁意識到,台灣最終能否獨立,最重要的是國際因素。沒有國際因素的支持,內部分裂勢力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陳水扁在推行“台獨”的過程中,還需要利用美國的支持來拓寬國際空間,現在他不可能擺脫美國的控制,更不敢明確挑戰美國。郭隆隆說,陳水扁一方面似乎公開向美國挑戰,另一方面又通過各種渠道與美國溝通,表示公投肯定不會打破現狀。 目前台灣選戰雙方勢均力敵,戰局呈膠着態勢,中間力量成為爭奪的關鍵。而這批中間力量恰恰與美國在利益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台灣的知識分子受美國價值觀的影響;整個社會人才培養體系依賴美國;甚至台灣上校以上的軍官都受訓於美國。美國對台灣大選的表態,對這批人的最後立場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10月陳水扁利用所謂“過境訪問”,造成了在美受到歡迎的假象,民意測驗中陳水扁支持率一度上升,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後,泛綠陣營的支持率馬上下降。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楊劍認為,台灣當局在這次選舉過程中,為了和大陸進行“選擇性對抗”,已經把自己綁到了美國戰車上。越和大陸對抗,實際就是選擇了越發依賴美國,因為台灣不可能與中國大陸和美國都越走越遠。依賴美國的結果是其失去和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必須服從美國的意志。 楊劍認為,布什上任以來一段時間採取了縱容“台獨”的政策。一次次的縱容就像一次次借貸的承諾,但到了最後要一次性償付的時候,他一定會掂量是否合算,考慮是否要兌現當初的承諾。美國宣布不支持“公投”,並且連續地表明自己的態度,等於告訴了台灣選民政策立場的極限。據統計,目前57%的台灣選民已經覺得公投沒有意義。 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盛九元表示,美國制約台灣的手段很多,比如宣布台灣屬於高風險投資區,連鎖反應就是台灣信用等級的降低,大量資金轉移,造成台灣股市下跌千點輕而易舉;再比如美撤走在台灣地區的眾多總部,轉向香港或其他地區,也會對台灣當局造成強大壓力。 郭隆隆認為,陳水扁根本不想與美國對抗,作為一個政客,他想的只是搶選票。陳水扁堅持“公投”其實就是賭博,一賭大陸不會打,二賭美國一定幫,三賭檯灣民眾跟着他。但目前形勢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有證據表明公投將損害他連任前景,他也有可能改弦更張,放棄公投。實際上陳水扁已經放出話來,表示放棄公投的代價是“美國要對台灣的民主予以肯定”。 動盪期將如何度過? 在3·20之前的這段日子,兩岸關係將經受嚴峻考驗。這段時間裡還會發生什麼? 李雷鳴認為,3·20選舉日之前泛綠陣營不太可能打出更毒的“兩岸牌”。美國反應強烈,日本、俄羅斯、歐盟和東盟也有類似表態。在各方的壓力下,陳水扁不太可能走得很遠。從“防禦性公投”到“防衛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目前連“3·20”公投是否一定進行也還存在變數。而泛藍陣營在選舉之前也不大可能再去製造一個轟動的兩岸議題加以炒作。 3·20到“5·20”現任“總統”卸任之間,如果陳水扁獲得連任的話,他沒有必要繼續炒作兩岸議題,但兩岸關係後續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會大大增加;如果連宋獲勝,台灣政局肯定會產生動盪,因為此時陳水扁還有兩個月任期,是個“瘸腳總統”。對於兩岸關係來說,這段時間也是危險的“真空期”,民進黨沒有了選舉得失的後顧之憂,會不會抓住這個“真空期”鋌而走險,製造事端來挑起兩岸之間的激烈衝撞?日前還有學者提出更嚴重的假設——陳水扁以現任“總統”的身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李雷鳴認為,目前看來對岸鋌而走險發生激烈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李雷鳴指出,島內“台獨”勢力的“台獨”時間表都是以2008年為節點,推動“制憲”是兩岸危機的又一個爆發點。因此要着眼研究2008年前後的兩岸關係,而不是僅注重選舉結果本身。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20年的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發展自己才能穩定兩岸,穩定兩岸才能發展自己,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司馬昭主義的基本理論 VS 馬克思理論 | |
2003: | 從幾件親身接觸到的小事看台灣的軍事工 | |
2002: | 豬圈裡的蛆 | |
2002: | 我是中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