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代以來,歐盟對於兩岸採取了比較中立的立場。這乃因歐盟限於實力,對於東亞地區只以經貿利益為重,因而本地區繁榮穩定與發展,最符合歐盟的利益。冷戰時期歐洲國家拉攏中國以牽制蘇聯的作用已消失,因而兩岸對歐盟的戰略意義較小,這就是歐盟兩岸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由於台灣大選將近,“公投”議題被炒作得沸沸揚揚,美、日都紛紛表態反對,而且美方措詞強硬前所未見。早在2003年11月下旬,在華府召開例行的亞洲事務會議時,歐盟與美國雙方已提及“公投”問題。基於中共與美方的影響,歐盟部長理事會亞洲事務協調會,在12月初就對台灣“公投”做出決議,但並未向外宣布。其實歐盟的態度十分和緩,只向台北駐歐代表處表達關切改變台海現狀所可能帶來危機,並未直接反對“公投”,因為他們不願意干涉台灣”內政”,但仍希望兩岸能積極對話,不要發生衝突。
可是自一月份以來,由於美方更進一步並多次針對“防衛性公投”表達強烈反對,因而歐盟官方也有所反應。在台灣“公投”宣達團被美方拒絕後,歐方卻仍舊接納了台灣的代表團。一位參與溝通的歐盟官員指出,他們知道美國在東亞有重要的利益,包括經貿、戰略的利益,因此,歐方尊重美國對台“公投”的立場,並特別強調歐盟跟隨美國的步調。歐盟官員還指出,不要誤解歐盟與美國政策上不合,以台灣“公投”觀之,就是立場相同的最佳證明。
前一陣子,由於不少歐洲國家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其中德法兩國又是歐盟的主要成員,使得美歐關係一度惡化。在對伊戰爭勝利後,這些國家要緩和美歐關係的意願明顯,因而不排除將以對台立場,作為與美方重修舊好的表示。12月份,美方宣布只允許支持美國攻伊的國家參與伊國重建工程,再度引起德法強烈抗議。直至一月中,美國的態度才有所改變。因此,用追隨美國對台政策來作順水人情,以期改善美歐關係是可以理解的。
12月底,“法院”“外交委員會”也邀約了多位歐盟國家駐台代表餐敘,使節們都對台灣舉辦“公投”的時機與必要性提出質疑。
早在去年11月,中共就透過各國使館發出照會,明確說明了北京對台政策以及反對“公投”的立場,甚至還召見部分重要國家駐華大使,由相關官員當面說明。其主要的成果,當屬溫家寶總理在12月份訪美時,布什總統所做出反對台灣領導人做法的聲明。今年一開始,國台辦就派遣宣達團在海外進行活動,其中成員包括副主任王在希與王富卿。由於台灣宣達團被美方拒絕前往,因而使前者更加受到重視,北京此次對台迂迴政策的效果已經顯現。
一月中台北舉行了”國際國會議員亞太安全論壇第一屆年會”,共有全球四十餘國150位代表與會,該會由蔡同榮主持,陳水扁與李登輝都到場致詞。歐洲國家也有不少議員參加,但對台灣“防衛性公投”的態度也都有所保留。除了認為台灣“公投”可能影響東亞安全的原因之外,他們還認為“公民投票”雖屬基本人權,但對於代議政治運作會產生弊大於利的影響,所以並非十分贊成。
因為希特勒曾經將退出國際聯盟的議題與國會選舉掛勾,結果大獲全勝,但終於釀成大戰。戴高樂也曾因法國修憲門檻太高,而於60年代以“公投”的方式越過“憲法”,而達到“修憲”目的,一度造成法國政情動盪與緊張。陳水扁好象企圖一石二鳥,又想藉“公投”來拉高選情,同時還想進一步超越“憲法”,以達“毀憲”與“制憲”的目的。其司馬昭之心,眾人皆知,因而必須有所因應。
綜上所述,歐洲國家多半對於“公投”都有負面經驗,認為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煽動而誤入歧途。此外由於歐洲國家企圖與美國修好關係,同時也沒必要因台灣而開罪中共,所以選擇與美國保持一致的意見,乃當前最符合歐、美、中三方利益的選擇。
(作者湯紹成,曾任台灣”國大代表”,現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