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歷史關係雜談 |
送交者: 於時語 2004年02月12日19:29: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去年12月,英文《亞洲時報》駐漢城的西人記者報導了《東北亞的另一場戰爭:文物之爭》。事情的起因是北京為在吉林省發現的高句麗古墓群壁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高句麗文化跨越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並被認為是朝鮮族先民建立,《亞洲時報》渲染中國的行動是剝奪朝鮮文化,甚至會引起北京對朝鮮的領土要求。該記者聳人聽聞地聲稱:
朝鮮人到時可能不得不眼睜睜地看着中國奪走他們的歷史文化遺產,失去朝鮮人民族認同的一根重要支柱,而且將來還可能會面臨來自中國的領土要求。 這是一篇極具挑釁性的報導。為了加強效果,該記者還有意將有關考古工作和最近發起振興東北經濟的“東北工程”混淆在一起。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對他這一所謂關乎朝鮮民族根本利益的爭議,朝鮮和韓國都只作出極其低調的反應,和兩者的激烈反日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元月初,筆者在《亞洲時報》英文版了發表對應的評論。以下是英文稿的粗略翻譯。 《亞洲時報》去年12月報導了中國與朝鮮和韓國最近關於中國吉林省出土的高句麗古墓群壁畫的歸屬之爭,並擔憂這一爭端會引起未來的領土之爭,以及有關文化遺產、身份認同等敏感問題的爭議,但是文中也承認漢城和平壤政府在此問題上的低調反應,與他們在處理與日本的領土和其他爭端時的強烈態度有天壤之別。 當然,這並非朝鮮和韓國首次如此鮮明地表白他們對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東北亞鄰國的喜惡,一些西方觀察家早就對這種現象表示過困惑與沮喪。《國際先驅論壇報》2002年5月30日曾發表評論文章,公開抱怨: 南韓有雙重標準,在韓國人眼裡,日本事事皆錯,中國事事皆對。也許更令人不安的是,這種“雙重標準”近年來開始危及美國利益。安德魯·沃德2002年2月19日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由於韓中兩國正在不斷加深關係,北京已經開始威脅到美國在韓國的利益,尤其是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因此,高句麗古墓群壁畫歸屬爭議也許會成為中國在韓國人眼中並非“事事皆對”的罕例,而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 在競相推測中韓在高句麗文化遺產上的爭端可能導致雙方領土之爭,從而如許多西方人所願,改變韓國人對中國和日本的“雙重標準”之前,不妨了解一些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歷史事實。 沒有人能否認高句麗和現代朝韓兩國的歷史聯繫,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高句麗曾在中國東北乃至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加複雜的是在高句麗王朝存在的相當長時期里,統治的中國北方的不是漢族,而是大部說阿爾泰語的北方部族,這和後來朝鮮的李氏王朝與滿族的關係頗為類似。 許多高句麗人與當時中國北部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息息相關,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比如據已故復旦大學教授、巨著《中國歷史地圖集》主編譚其驤研究,北齊政權創建者高歡是高句麗人的“可能性甚大”。如此屬實,鑑於唐朝最著名的皇帝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之母出自北齊皇族,從唐高宗起的所有唐代帝王都具有高句麗血統。 高句麗人影響中國歷史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與大唐軍隊在中亞的怛邏斯之戰中,擔任唐朝統帥的高仙芝將軍就是高句麗族。俄國權威的中亞歷史學家巴托爾德指出,這場歷史性的戰爭決定了中亞地區從此的命運:如果唐朝贏得了這場戰爭,現在大部份中亞地區就會像現代的朝鮮半島一樣應該屬於佛教-儒家文化圈。因此高仙芝這位高句麗人不僅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而且也影響了整個亞洲大陸的歷史。 如果不限於高句麗,甚至可以發現更多的朝鮮族人曾在中國的歷史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例如今天被億萬中國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傳說前世便是九華山化成寺祖師、新羅王子金喬覺。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這個頗為流傳的故事會引起一場爭奪佛教聖山──安徽九華山(相傳是地藏菩薩弘法的道場)的領土之爭。 人們更不必擔心,因為根據古老傳說,百濟王朝的創建者與高句麗王朝的創建者出自同一家族,中國今後會對歷史上百濟王朝所控制的朝鮮半島西南部也提出領土要求。如果中國真要打朝鮮半島的主意,它有的是更好的理由:關於朝鮮半島的最早歷史記載明確無誤地指出,在唐朝支持下最早統一朝鮮半島的新羅,原來主要由漢族移民(秦世亡人)創立;還有兩漢期間朝鮮北部大部份地區都屬中國管制。 另外,高句麗王朝被推翻後,部份遺民在現今中國東北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建立了渤海國。據《大英百科全書》的看法:“渤海王國滅亡後,其領土落入了北部各游牧民族之手,並且自此不再是朝鮮半島歷史的一部份。” 依筆者之見,許多西方人對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要麼疑神疑鬼要麼一廂情願,是因為他們不曾知道雙方一千多年來和平共處的歷史。在這一漫長歷史中,許多朝鮮人成了中國人,也有許多中國人成了朝鮮人。後者最成功的例子便是在韓國“世世冠冕不絕”的孔子聖裔,包括了1990年代的韓國外長孔魯明。此外,大量最初講阿爾泰語的古代游牧部落或融入了中國,或融入了朝鮮半島。這些行為或出於自願,或受局勢所迫,例如日本軍閥豐臣秀吉1592-98年入侵朝鮮而引起的悲慘“壬辰倭亂”。無論是中國還是朝韓都對此坦然處之。這和在日本出生居住已達四代以上卻仍然是“非我族類”的韓國僑民的遭遇大不相同。 中國與朝韓兩國未來的關係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尤其是在處理棘手的朝鮮核危機問題上。但是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中韓兩國一千多年來一直和平友好相處,因此朝韓在對待中國和日本時持明顯的“雙重標準”也就不難理解。如果人們知道上海最近出版的地圖上清晰地標出馬當路304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中韓聯合抗日的歷史見證)的原因,也許就不會對朝韓兩國在與中國的古墓群壁畫之爭中保持低調感到奇怪了。 《亞洲時報》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中國驅逐艦的發展歷程(十二) | |
2003: | 美國為何要攻打伊拉克 | |
2002: | 台灣購鋪路爪"盯緊"大陸導彈 | |
2002: | 中國,願您不要再講義氣了! 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