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在老麥下台,軍心大亂之際毅然接受了上級的任命,率領已被打得焦頭爛額的聯合國軍再次振作精神返身再戰,苦撐朝鮮戰場危局數年。算起來,他也稱得上是與志願軍過招的最難纏的對手之一了,但畢竟他縱然殫精竭慮也無力回天,在志願軍的奮勇作戰下,李奇微沒有為MD帶來戰爭的徹底勝利,美國人對這個悲情英雄卻如此不待見。
李奇微其實不算什麼悲情英雄,在合適的時機坐到了合適的位置上,被美國人視為扭轉戰局的優秀將領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只是後來因反對越戰受冷落,長期賦閒,但他活到了90多歲。這個雙手沾滿志願軍、中朝戰俘和朝鮮人民鮮血的帝國主義劊子手竟如此長壽,此恨猶存!
李奇微造朝鮮戰爭之後是個“反戰分子”,身居高位,不討政客和軍工聯合體歡喜,1955年就提前養老了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他在陸軍總參謀長任期內,使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時間推後了大約十年:當時艾森豪威爾總統讓他評估美國與法國聯合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行性,結果李奇微拿出了一份詳盡的計劃,表明美國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投入,從而使艾森豪威爾打消了出兵干預的念頭。
後來當美軍開始陷入越南後,下面是他對越戰觀點:
“至於在當前,我認為沒有比維護我們的自由更崇高的責任了。這要求我們必須節約使用自己的力量而不能讓其自白浪費,以便我們在面臨最大的考驗時能使用這些力量。但是,空談目的是毫無價值的。目的必須轉換成具體、實際的政治目標。這些目標應當象我在前面指出的那樣與國家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應當從屬於國家的根本利益。
坦率地說,我們在東南亞確定的目標是否與此相符,我是表示懷疑的。象我這樣一個公民,接觸不到政府的高級情報,當然也就不可能斷然消除這種懷疑。然而,在我們這樣的政治制度下,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所能了解的情況對我們面臨的對外政策進行評論,提出自己懇摯的意見,並對不久前華盛頓宣布的關於東南亞問題的許多錯誤估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我已說過,我根本不相信我們在東南亞的政治目標與國家利益是真正一致的。這些政治目標就象我們的政府官員提出的那些目標一樣,面面俱到、空洞無物而且含混不清。但是,我認為,我們的注意力不應過多地放在這些表里不一的言辭中,相反,我們現在應當問一問自己:在這場無休止的衝突中,我們是不是過度地消耗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以至當需要在世界上其他更關鍵的地區應付新的挑戰時我們會感到十分虛弱。因為,今後肯定還會出現與我國真正的利益關係更大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