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近日報道,伊政府計劃總共從美國引進36架F-16戰機,以重建在戰爭中幾乎全軍覆沒的空軍。但是,伊拉克空軍司令部日前宣布,在不久前購自美國的F-16戰鬥機上發現了一些可能被用於間諜目的的可疑裝置。據悉,這些設備由以色列RADA公司製造,用於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伊拉克空軍已就此致函F-16的生產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要求對上述由以色列企業生產的可疑設備的用途進行解釋。據伊拉克軍方官員透露,在埃及、土耳其和阿曼等國購買的F-16戰鬥機上,此前也曾發現過以色列企業生產的信息系統。顯然,這是以色列通過美國在中東國家的戰機中設置了間諜裝置,以便在未來可能爆發的中東戰爭中,獲得所需的情報並取得最佳戰績。
早在此前,有很多信息顯示,一些大國在向其他國家出售武器裝備時都會留一手,以便將來有一天能為自己所用。從世界軍售的統計來看,武器出口雖然首先是獲取經濟利益,但更受複雜的政治關係、安全考慮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軍火出口大國,在涉及先進武器和核心技術出口時,即使是對最親密的盟友,也都要留一手。這些存在於武器控制系統中的“暗門”或者“後門”,類似計算機病毒一類東西,可以根據己方的需要隨時置對手於死地。如果與購買武器的國家沒有利益衝突,那麼,這些所謂的“後門”可能永遠發揮不了作用。但是一旦牽扯到彼此的利益糾紛甚至發展到動用軍事手段時,這些預留的“後門”就會在關鍵時刻被啟用,小則武器中的一部分性能失效,大則自爆“自殺”,使對手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已經勝負分曉!
這一手玩得最好也最絕的就是美國。美國研製的隱形戰機為很多國家所青睞,於是,紛紛自動加入和美國“聯合”研製的行列,實際上就是為美國分擔高額的研發費用。但美國為了維護在世界軍機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在研發F-35“聯合攻擊戰鬥機”過程中,不惜花費10億美元用於技術保密。據五角大樓的高級官員透露,未來生產的F-35是美國第一款用於出口的隱形戰機,美國方面為此專門成立了由情報部門牽頭的“飛機隱形執行委員會”,以監督該機的出口,尤其是防止尖端技術的泄漏。
此外,雖然說所有供各國使用的的F-35都將擁有隱形性能,但又分為“美國版”和“國際版”,而其在具體隱形的表現程度上也會有所差異。據稱,“美國版”的F-35擁有已知的所有隱形性能,而且很多數據即使對盟國也是完全保密的。而“國際版”的F-35將擁有更大的雷達反射面積,更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也更容易受到攻擊。而且,“國際版”版F-35戰機也不會裝備主動干擾器以及應付導彈攻擊的拖曳誘餌,並且在隱形飛行模式下無法進行空空導彈的“離軸發射”,這一切都將使“國際版”的F-35的綜合作戰效能大打折扣。由此說明,即使對於美國的盟國,美國也並不是與其宣稱的那樣“完全放心”,也有着嚴格的內外差別。
另一大國俄羅斯也毫不客氣,其幾乎對全世界各國的軍售均有相當的保留,所售的同級武器的關鍵性作戰系統在外售時往往被有意“精減”。在俄出售的武器裝備中,“敏感”或者“機密”的武器或其他系統都被拆除了,或者使用性能較差的專用出口型號代替。以俄售給印度的蘇-30MKI戰機為例,在俄羅斯飛得非常出色,而到印度卻是“嚴重水土不服”,發動機問題尤其大,因而導致印度裝備該機後常常莫名其妙就墜毀了。
在採購的武器中發現問題,在中國也不是新聞。2001年,有一件關於中國的新聞被世人傳得沸沸揚揚,那就是關於從美國採購的“中國空軍一號”被美國情報部門放置了竊聽器。報道說,在即將交付給中國的這架專機上,共發現了27個竊聽器。這些竊聽器設計精密,體積微小,並且是由衛星操作控制,而且設計隱藏都很隱蔽,分布在專機上任何一個重要的部位。
此外,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向中國出售的“黑鷹”直升機上,據說曾發現安裝了間諜裝置。當時,中國引進這種直升機主要是應對與印度的邊境爭端,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美國就披露了中國直升機進藏飛行的次數、降落地點以及飛行總航程等絕密數據。但當時還沒有引起注意,直到後來,有一架“黑鷹”直升機在執行要員運輸任務時,出現異常,在即使已經切斷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的情況下,仍不受飛行員的人工控制,直到最終失事。在後來的殘骸檢查中,才發現一種神秘的裝置,可以定時發出不明電波,最終查明原來是美國在該機上安裝了一種定時自動發出數據信息的間諜裝置,才使這一切真相大白。
在上世紀末,中國自行研發出了具有“中華第一艦”之稱的052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滬”級。該艦研製時正值中國和西方的“蜜月期”,因此裝上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LM-2500燃氣輪機,但沒想到在這裡美國竟然也留了“後門”!這種LM-2500啟動條件多、反應時間明顯要比美國自用的慢一拍,還經常會“趴窩”。有一次出訪途中,海上有六七級風浪,關鍵時刻因為系統問題,不能滿足運轉條件,機器自鎖。但最終中國艦船工程人員通過學習和摸索,完全掌握了美國這型燃氣輪機的性能和結構,連美國人留下的“暗門”都給破解了,消除“暗門”後自己編了程序上去,這下這美國發動機徹底聽中國話了。最令通用LM-2500技術專家驚訝的是中國的自編程序先進程度已超過了通用公司的內控和“盟友”產品標準,並結合戰時損管,開發了多套應急啟動和運轉模式。最後,在中美專家的交流中,通用公司專家不但向中方贈送了不少專用維修工具,還幫助開通了一些原來鎖死的功能,以此“交換”中國的自編程序。
而在中國購買的俄制武器中,“基洛”級潛艇很有名,但是,據稱早期型號沒有安裝“俱樂部”導彈,而且在安靜性能上也不如俄自用型號。同時,俄軍自用的潛艇中的“魚雷發射旋轉架”也沒有在中國購買的潛艇上裝備,這導致中國進口的“基洛”級潛艇的魚雷發射速度,遠低於俄軍自用型號,因而實際作戰能力也大受影響。
由以上事例來看,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都會遭受其他國家在出售武器時設置的人為技術陷阱,而對於那些小國來說,就更是常見了。比如,這次俄羅斯媒體報道中提到的,在埃及、土耳其和阿曼等國購買的F-16戰鬥機上此前也曾發現過以色列企業生產的信息系統。顯然,這些信息系統,除了有美國安裝的之外,也有中東異端——以色列要求美國在這些武器上安裝的間諜裝置。之所以如此,就在於一旦中東再次爆發戰爭,以色列或者美國就可以憑藉這些裝置,準確掌握各中東國家的戰機部署和飛行數據,就可以在必要時,準確找到它們並對其採取措施。也就是說,戰爭還沒有開始,這些中東國家就已經首先輸在信息戰之中了!
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採購外國武器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但採購進來之後如何管理和熟練掌握改進才是正題。根據中國總結的經驗,是“摸”、“養”、“用”、“改”四字經,即摸透裝備性能,合理養護這些裝備,有效使用進口武器,最後上升到改進進口武器性能,並在對其進行升級換代中替代掉進口設備配件,也就此掌握最可靠的先進軍事裝備技術。但這對於那些具備較強工業技術和實力的大國來說也許適用,而對於那些只能依靠外購武器過日子的中小國家來說,就勉為其難了。
但任何一個國家如果長期依賴進口武器過日子,顯然並非良策。如果說在自身國力或者軍工技術較為落後時,適當進口一些關鍵武器裝備,以解一時之需,也未為不可。但從長遠戰略來講,對任何一個自主的國家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提高研究和開發等方面的實力,並逐步形成自身的強勢軍事工業,這才是實現自身國防武器裝備發展的唯一康莊大道!
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目前西方國家不對華軍售解禁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們解除軍事禁運並大肆向中國出口,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得中國的軍力獲得迅速提升,但實際上卻可能會使中國喪失發揮自身創造性的能力!而最可怕的是在進口武器裝備中,很有可能會潛藏西方國家暗留的“後門”,從而有可能在最為關鍵的時候,使得中國的國防處於危機之中。因此,西方國家遲遲不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也許不是一件壞事,即可使得中國通過自力更生發展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國產武器裝備,更使中國因為沒有西方的可疑裝備而國防不存在後顧之憂,這才是中國可靠的國防今後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保證!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