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深空組網準備太空反擊戰 |
送交者: 洪超飛 2004年07月12日18:36:1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美國不顧世界人民愛好和平、反對太空軍備的強烈呼聲一再頑固地發展太空武器。對於美國的不恥行為,我們在給予必要批評的同時更要做好空間反擊的準備,只有具備可靠的空間反擊能力才能真正挫敗霸權的野心保衛世界的和平。 對於太空反擊作戰中國也早有所準備,各種太空戰新概念及新裝備不斷被提出發展。然而中國大規模部署太空戰武器還存在着一些瓶頸因素,其中太空測控與管理的相對滯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空間測控與管理是維持航天器運轉的基礎,也是大規模部署空間戰武器的基礎。中國在此方面是比較的落後的。因此美國曾經評價說,航天測控能力的薄弱是中國進行太空作戰的一個的制約。其具體表現為:(1)測控基地的相對單一。中國現在主要是以陸基測控站和海基測控船進行航天器的跟蹤與控制,其不足之處是測控的死角太大,只能在航天器飛越觀測站(船)上方一定區域才能進行測控。而美國則將測控台移到了太空,即主要通過同步軌道上的“數據跟蹤及中繼衛星”進行測控,其測控區域要大得多;(2)測控手段的相對單一。主要以是可見波段/紅外波段跟蹤、無線電主/被動跟蹤等方式對目標進行測角、測速、測高,這些測控跟蹤方式有相當的局限性: 受天氣影響大,一旦天氣變壞各類光學測控系統將難以發揮作用; 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目標一旦跑出控制區難以捕獲; 只能“一對一”的測控,無法做到一個控制台同時控制多個目標;技術相對複雜和笨重。這些技術需要在衛星上面安裝相應的傳感器和應答設備,不利於衛星重量和體積的減少。 而未來太空戰對殺手衛星的要求是:(1)小型化 即絕大部分殺手衛星的重量一般約為幾十公斤或者是幾公斤,這是確保殺手衛星隱蔽性和低成本大量部署的需要;(2)大量部署 為了達成突然攻擊和連續消滅的能力,殺手衛星將會被大量的部署甚至超飽和冗餘部署。從殺手衛星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我們現在的空間測控技術根本不足以支持殺手衛星的大規模部署和使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求新的航天測控技術和手段。 目前一些新概念航天測控手段已初現端倪,利用GPS對低軌道衛星進行控制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安裝GPS接收機的衛星不僅可以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將衛星的軌道參數發給控制站,而且還可以利用GPS進行自我控制和修正。不過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中低軌道衛星,因為對於軌道高度2萬公里的GPS衛星而言,它只能為高度幾千公里以下的衛星進行導航定位,這也就是說殺手衛星是無法利用導航衛星對3萬6千公里的同步衛星及GPS衛星進行打擊。這如何解決?建立“深空位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所謂“深空定位網”(簡稱“深網”)其實就是“北斗”/GPS”導航系統的逆系統,即現在的“北斗”/GPS”導航系統是將導航台放到衛星上建立覆蓋全球的定位網為陸地、海洋、天空及近層空間的用戶提供定位服務。而“深空定位網”則反其道而行之:將導航台入置於地面建立覆蓋深層空間的定位網為高軌道的航天器提供定位服務。1)中國有建立“深空定位網”的現實物質基礎。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北斗”的核心設備移置建立若幹個地基導航台,由於是地面固定的,其定位精度、系統造價、發射功率更優於現在的“北斗”系統。2)軍民二用。可以給同步軌道上的民用型通信衛星提供定位也可以給各類軍用衛星及殺手衛星提供定位服務。 建立了以“北斗”及“深網”,就具備了為近層和深層空間殺手衛星提供全面定位服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擬定“空間閃擊計劃”,全面遏制對手的太空霸權圖謀。下面就較詳細地對此計划進行描述。 “空間閃擊計劃”;以數以百計的殺手衛星對潛在對手的衛星是進行控制或跟蹤,一旦發生危機則在極短的時間內給予先發制人的攻擊。以此達成威懾敵人、癱瘓敵作戰系統之目標。 此計劃分為幾個階級實施。 一, 完善“北斗”、建立“深網”,為全面部署殺手衛星提供基礎。 此階段應當注意幾點:A)以“民用”為口號,在國內和海外若幹個地點建立“深網”導航台,表面上是為高軌道民用目標提供定位服務,實則為殺手衛星的大規模部署做好基礎準備。為提高發射台的戰時生存能力,應建多個隱蔽的發射台作為應急備份。B)為提高“深網”的抗干擾能力,可以參照已有的技術改進殺手衛星的天線使其具有信號的方向識別能力,或者採用導航信號的定向傳輸作為備份; 二, 發展以“北斗/深網”為基礎的各類殺手衛星及空間戰裝備。 (1)寄生星 關於寄生星已有多方報道這裡不就細述。這是一種微型反衛星武器,其重量一般在幾公斤到十幾公斤不等。它可以如寄生蟲那樣隱蔽地寄附在目標衛星上戰時給予敵人突然打擊。這種衛星的技術本身並不難,難點主要在於大量部署時的測控。因為將幾百顆這樣的微型寄生星發射到高軌道對於傳統的測控體系將是空前的壓力。但寄生星裝備“深網”系統的定位接收機後一切都變得極其簡單:(A)寄生星完全可以實現自主控制,控制台只要給出其待命位置,它就能根據“深網”系統進行精確的三維空間保持不必擔心跑丟。當控制台給出敵衛星坐標並命其進行控制,寄生星則可以根據“深網”定位數據極其精確地靠近實現附着;(B)寄生星可以隨時報告自己的精確位置。控制台不必利用複雜的測控設備只要發出一個全向問訊信號,就可以獲取寄生星的精確的三維坐標、方向、軌跡等參數,因為這些參數寄生星可以通過“深網”接收機隨時得到。這也就意味着一旦寄生星控制了敵人的衛星,則無論其如何狡猾地變軌也能隨時知道其位置並指令寄生星對其攻擊。 而這一切是傳統測控系統所難以想象的,因此“深網/北斗”可謂是解決了寄生星大規模部署的瓶頸。 (2)“夥伴”殺手衛星 “夥伴”殺手衛星是以“深網/北斗”為基礎而專門開發的殺手衛星。其特點是:時時與敵目標衛星保持在一定的距離內,形影不離的樣子酷似夥伴,一旦發生危機則立刻撲上去消滅敵衛星。(A)“夥伴”殺手衛星也是一種微型衛星,其重量也被控制在十幾公斤至幾十公斤左右,有利於實現隱蔽、大量部署;(B)通常被部署在距目標衛星20-200公里之內,接到攻擊指示後能以500-1000米/秒的速度在1至5分鐘內擊中目標;(C)“深網/北斗”也是“夥伴”殺手衛星得以實施的關鍵。其原因與寄生星使用“深網/北斗”系統相同:地面測控的難度和工作量大大減輕,只要測出敵衛星的參數就行了,其餘的諸如跟蹤伴隨、攻擊目標都可以由“夥伴”殺手衛星以利用“深網/北斗”提供的導航數據自主完成。(D)制導相對簡單,因為速度不快且是在跟蹤的基礎上相對低速地接近,所以制導系統相對簡單,這也有利於降低“夥伴”殺手衛星的成本;(E)“夥伴”殺手衛星具備壽命結束前退出軌道的能力,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動力退出軌道返回大氣層銷毀。這是防止因大量部署殺手衛星產生過多的太空垃圾最終損害自己的利益。 三, 制定部署、使用、作戰的基本規則。 關於部署 寄生星、“夥伴”殺手衛星及各種反衛星武器的部署可能循守以下準則: (1) 戰前部署,預先準備。 空間戰具有極大的突然性和迅速性之特點,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發並結束,而且由於空間裝備發射周期長和發射基地易損,這就要求各類殺手衛星及空間戰兵器在戰爭發生前的和平時刻就要部署到位,指望危機發生後再部署已經不起作用了,一旦發射基地或平台受到攻擊也不可能再部署。因此諸如寄生星、殺手衛星等各類空間兵器一定要在戰前部署到位。 (2) 大量部署 ,冗餘配置 。 為了實現“突然連續攻擊 全面徹底消滅”的目標,殺手衛星一定要“大量部署 冗餘配置”。對於某些關鍵性目標(如預警衛星、導航衛星、中繼衛星)要以2-3枚殺手衛星同時攻擊,以確保可靠的毀傷效果。同時考慮到對手“預貯存衛星計劃”(先將衛星放到10萬公里之外的深空,戰時再召回使用),我們也應利用殺手衛星“執行預先占位計劃”。即讓這些殺手衛星預先占據某些重要的軌道空間,一旦敵方召回這些深空衛星或者應急發射衛星我們同樣可以消滅它。這些要求我們要向太空發射大量的、多達數以百計的殺手衛星。 (3) 多種目標 全盤控制 就衛星類型而言,對手的各類軍用衛星將是我們的主要控制與攻擊目標。諸如預警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偵察衛星、中繼衛星、激光衛星將是最主要的關注重點。同時對手的各類民用衛星也必需給予控制,這是全面癱瘓對方信息系統的需要。甚至於我方的某些境外製造的衛星也應由寄生星控制,因為一旦戰爭爆發國外製造商可能會收回控制權。因此只要條件許可,在太空的一切國外衛星都因使用殺手衛星進行控制。 (4) 一箭多星 集中發射 寄生星、夥伴殺手衛星由於體積小、重量輕可以實現“一箭多星”集中發射。比如現在的“CZ-3捆”火箭的同步運載能力可達5噸,假設火箭上載有4枚母星,每枚母星載有40枚寄生星/“夥伴”殺手衛星,則“CZ-3捆”一次發射可以將160枚殺手衛星送入軌道。這可以基本控制同步軌道上主要潛在對手的衛星,如果二次發射則可以將320枚殺手衛星送入同步軌道可以實現全部控制、冗餘攻擊。如法炮製這也可以對付GPS衛星,我們可以利用CZ-3一次將6枚母星和50餘枚殺手衛星送入GPS衛星的6條軌道,戰時可以用絕對的數量對其進行超飽和控制和攻擊。 關於作戰使用 (1)寄生星和“夥伴”殺手衛星有着明確的分工。 寄生星主要用於對付那些沒有自衛和躲避能力的的衛星,特別是各類民有型衛星;而“夥伴”殺手衛星則主要用來付付各類有自衛系統和躲避能力的衛星,因為這些衛星寄生星難以附着上去,只能用“夥伴”殺手衛星對其進行伴隨式跟蹤,一旦發生戰爭立刻打過去。 (2)威懾消耗。 威懾消耗是一種介於和平與戰爭的行為,即當出現危機時指示“夥伴”殺手逼近敵衛星到危險的距離,迫其進行機動躲避,這可以大量消耗敵方衛星燃料降低其壽命。由於殺手衛星的有效燃料載荷係數大於應用型衛星,因此在這場追逐消耗戰中殺手衛星將占上風。 (3)攻擊作戰 殺手衛星的作戰使用包括二方面。其一是軟殺傷,即主要利用寄生星的可控手段對目標衛星進行干擾使暫時失能,待危機結束後再恢復其功能。這種軟殺傷主要用於有限局部危機;硬殺傷,利用寄生星和夥伴殺手對敵方衛星進行徹底的消滅,這主要用於全面性戰爭。 (4)利用多種反衛星導彈和反衛星手段進行配合。 比如動用陸基反衛星導彈和激光打擊近地衛星和敵方應急發射的衛星。這些手段的配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打擊航天系統,保證己方的的作戰能力。 空間閃擊的結果:數分鐘之內打掉上百個空間目標。 寄生星可在接到攻擊指示的幾秒鐘之內打掉所寄附的目標,“夥伴”殺手可以在接到攻擊指示幾分鐘之內打掉所跟蹤的衛星。這就意味着只要中國預先準備到位,在全面戰爭打響的最初幾分鐘我們就可以消滅上百顆衛星,基本毀滅敵方的空間系統。即便敵方通過預先貯存,應急發射補充,我們也可以通過先行占位的殺手衛星和陸基反衛星導彈、激光進行攻擊。這些綜合措施將可以保證中國在全面戰爭發生時獲取制天權。 繼陸上決勝、海上制勝、空中制勝之後,海21世紀的戰爭將趨向“空間制勝”!那些擁有太空控制能力的國家將會奪得戰爭的勝利,而在空間戰領域裹足不前的國家將會落伍,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1) 太空系統是鉗入性力量 將來更可能成為攻擊性制勝力量。 就現實而言,無論是傳統的陸、海、空、電磁領域,太空系統都已是不可或缺的鉗入性力量,是傳統軍事力量得以幾可級擴充的力量倍增器。將來配合新型空間平台和武器系統,更可能造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戰略天軍。以美國為例,因為擁有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空間系統,使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更是鋒芒無比。如果其太空軍備不受阻擋地發展下去,則其終會通過控制太空獲取攻防兼備、天下無敵的武力,為單極世界的最終建立打下牢固的基礎; 反之如果美國的對手能夠通過有效的空間反擊能力剝奪美國的空間系統,則嚴重依附空間系統美國作戰體系甚至美國的社會、經濟體系都將陷入癱瘓。比如:(A) GPS相當美軍的腦幹只要它被破壞則美軍就立刻失去了攻擊、防衛及行動能力。現在美國的各類精確打擊彈藥幾乎全都使用GPS作為制導,如果GPS沒有了美軍就立刻失去了精確打擊能力。 同時美國的TMD/NMD攔載彈及其運載平台都使用GPS系統,如果這個GPS沒有了美國的TMD也就完蛋了。再則美國發展的網絡中心戰、艦隊協同作戰以及各種新型無人作戰兵器也是以GPS為基礎,此系統一旦完了這些也成了垃圾。所以戰時只要中國打掉GPS美國就等於被人在腦幹扎了一針當時就會癱瘓,中國根本用不着和它進行一場什麼傳統的常規戰爭; (B)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對航天系統更是依賴有加,其導彈預警需要預警衛星,預警衛星和雷達發現導彈攻擊後需要通信衛星傳輸信號,再之後需要通信衛星傳達上級的攔載指示,然後攔截彈要在GPS衛星的指引下飛向目標或者讓激光衛星攻擊導彈。很明顯如果美國的預警衛星、通信衛星、中繼衛星、導航衛星、激光衛星被搞掉,那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是一錢不值; (C) 不僅是美國的軍隊,美國的整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都嚴重依賴於航天系統,如果中國將美國及其盟國的衛星全部控制或打掉,則美國的社會經濟領域也將癱瘓,根本用不着直接發動軍事攻擊。 由此可以看出,太空力量是多麼的重要!同時又是多麼的脆弱!只要我們稍加努力就會控制住強者的命脈! (2) 太空力量是大國對弱國進行“非對稱作戰”的一個支點。 空間戰不僅可以“以強勝強”,還可以“以強勝弱”。擁有強大空間戰能力的一方可以動用空間力量與沒有空間戰能力的弱者打一場“空間非對稱”作戰。比如,中國可以在南海爭奪戰中動用寄生星對相關國家的通信衛量和提供通信服務的商業衛星進行控制,通過不時限制其通信來對其施加壓力,這比外交抗議更有效,也比直接軍事打擊更含蓄。這在一體化加速的時代是很有效的選擇。 (3)空間戰場是核大國間真正可以擺開的戰場 對於核大國、特別是中美二國而言直接發生傳統軍事領域的衝突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傳統形式的對抗因為涉及人員的傷亡會極大地刺激雙方國民的神經,所以一旦打起來局勢將難以控制。而全新的空間戰是沒有硝煙、不見鮮血的戰爭,一般的空間小衝突普通人不知道,就算真打起來也會在雙方國民的精神承受範圍之內,就如同大家對於和平時期的電子戰、神經戰習以為常是相同的道理。 (4) 戰略核威懾依然是空間制勝的基礎 有些人可能以為;既然空間戰有如此魅力,那就全力以赴大搞空間制勝,別的就放到一邊去!並非如此,現代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空間戰的確是未來戰爭中制勝的一個支點。但是進行空間戰依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綜合軍事力量的強大!說到底還是要以強大的戰略核力量為基礎,否則空間戰實力再高超也難以實施。 日本的空間技術夠高的了,以其技術也完全可以大量部署寄生星,但它敢對核國家的航天器使用嗎?這是絕對不敢的!同樣的道理,如果中國指向美國的戰略彈頭不能達到300-500枚,中國也是不太敢對美國航天器大量使用寄生星的,頂多是“夥伴”殺手衛星不遠不近地跟着。所以單純地叫喊什麼空軍制勝、空間制 勝沒有什麼意義,只有建立了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才能展現我們的戰術優勢。因此無論如何我們始終要將戰略核力量的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5) 中國有決勝空間的優勢 對於中國的空間反擊,有很多人可能會產生懷疑:中國有實施空間反擊的能力嗎?中國能在空間反擊中擊敗美國而不被它擊敗嗎?大家的問題是有道理的,但我個人以為中國具有決勝空間的優勢。 (A) 中美太空較量是“空間非對稱作戰” 因為二國的空間應用系統發展不平衡 美國空間作戰的重點:“空間應用、空間保衛、空間攻擊”。即首先以大量複雜昂貴的應用型航天器為軍、民領域服務,在此基礎上再發展相應的空間保衛能力來保護這些空間應用系統,之後再發展強大的空間攻擊體系; 而中國現在空間戰的重點方向可以歸納為“有限應用、全面破壞”。有限應用是中國現在的國力使然,因為中國現在的技術和財力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系統,只能是發展一些相對有限的重點應用系統。全面破壞則是中國實施非對稱空間對抗的重點,即以大量低成本空間攻擊武器對航天大國的空間應用系統進行破壞和威懾,從而達到最高的效費比。 從中美二國的發展重點對比可以看出:美國的空間發展戰略投資是高昂的,需要多達幾百億甚至是上千億美元,而中國的空間發展戰略成本卻要低得多。 以美國的能力完全可以發展出比中國更好的空間打擊能力,但是由於中國是的空間應用系統是有限的就算美國將中國的空間系統打光也不會對中國造成多大的損害,而中國如果將美國的空間應用系統消滅則美國就會損失巨大。 中美二國空間應用系統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二國的空間較量是一場“空間非對稱作戰”,決定了中國在這場“空間非對稱作戰”占有制勝的先機。 (B) 中國可以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威懾打擊效果。以寄生星、“夥伴”殺手衛星為代表的新一代反衛星武器具有體積小、造價低的優點。國際上的研究表明,重量在10-50公斤左右的微型衛星其造價約為10萬-100萬美元之間,殺手衛星由於不載有昂貴的應用設備其成本應當更低。如果中國採購1000枚寄生星及“夥伴”殺手衛星則總共只需1億-10億美元,這隻有美國一枚高性能間諜衛星的價格,但這些卻可以將軌道上所有的航天器給消滅掉,其卓越的效費比可以充分的顯見。當然考慮到發射及地面導航控制系統的建設,總體費用可能要達到20-30億美元左右,但是其價值是絕對合算的:讓對手成百上千億美元構造的空間系統失效,讓對手成千上萬億美元打造的戰爭系統癱瘓。而且這比常規的空軍和海軍投資要少的多,見效也要快得多。 綜合上述二點,我以為中國可以決勝太空! 湛藍的天空上面有着更加深邃的宇宙空間,維持外層空間的和平與寧靜是人類的共同的理想與願望。但是現在有霸權者意圖染指太空,意圖通過獲取太空霸權來獨霸世界,對此我們要給予嚴厲的譴責,同時更要果斷地進入太空去保衛外層空間,唯有此才能保證太空的持久安寧和人類的長遠和平!
上為美國2004年《中國的國防軍力軍力報告》,有關於寄生星等太空戰武器的描述。 下為寄生星在“深空網”導航信號的指引向GPS導航星接近的示意圖。此時寄生星根據深空網的導航信號就可以自主地接近目標,可以大大地減輕地面的控制負擔。深空網的建立將解決寄生星大規模部署的最後之瓶頸。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中國經濟強大了,為何企業沒有強大? | |
2003: | 李慎之大師是如何“戰死”的——兼論中 | |
2002: | --朝鮮戰爭--1zt | |
2002: | --朝鮮戰爭--2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