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海戰怎麼打 經典公式揭示海戰奧秘 |
送交者: 成虎 2004年08月02日15:35: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夕陽餘暉中,艨艟巨艦橫衝直撞,噴吐着濃煙烈焰的大口徑艦炮發出震天怒吼…… 88年前,日德蘭海戰為人類描繪出大炮巨艦時代的經典海戰。 艦載機從甲板上呼嘯升空,炸彈、空投魚雷劃破平靜的海面…… 62年前,中途島海戰宣告航空母艦登上海上霸主的寶座。 明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幅怎樣的海戰畫面? 經典公式揭示海戰奧秘 與複雜的陸戰、空戰相比,海戰只是一種近乎程式化的作戰樣式,西方的軍事理論家們用一種簡單的公式概括了全部的海戰過程——海戰=(搜索+攻擊)n(注意,此處的n是n次方)。海戰中,無論是戰艦還是飛機,一次簡單的交戰過程包括:搜索、發現目標、確定目標精確位置、射擊或投彈。若干次簡單交戰過程的重複,便構成了一次完整的海戰。所有技術進步給海戰方式帶來的演進,都可以從這個簡單的經典公式中得到解讀。 當海戰處於大炮巨艦時代的時候,戰艦的搜索距離僅限於視距,火炮的射程也局限在這個範圍之內,即使像日德蘭那樣史詩般的經典海戰,海戰場的範圍也極為有限。航空母艦的出現改寫了傳統的海戰樣式,艦載機使戰艦的搜索和攻擊距離延伸到了數百公里,海戰場的範圍擴大了幾十萬倍。導彈武器的問世,雖然沒能增大搜索和攻擊的距離,但卻使武器的命中概率提高了幾十倍,一個類似導彈艇或飛機那樣的小型平台,攜帶的武器便足以摧毀大型目標。 沿着這樣的思路繼續走下去,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海戰的朦朧畫面。 海戰,從太空開始 1978年1月24日,前蘇聯一顆編號為宇宙-954號的衛星墜落在加拿大北部地區,西方輿論為之大嘩。因為這不是一顆普通衛星,而是一顆核動力衛星,更準確的說,是一顆核動力海洋監視衛星。太空中的衛星居高臨下,如同一隻神眼,可以隨時監視廣闊的海域。最早出現的海洋監視衛星電子偵察型海洋監視衛星,它通過接受海上艦船發出的無線電波測定艦船的位置。這種衛星可以同時監視大範圍的海域,但定位精度不足,還不足以為使用攻擊武器提供精確的射擊參數。對海上艦船精確定位要靠雷達,但衛星上的雷達需要大功率能源,蘇聯科學家用小型核反應堆解決了這一難題。兩種衛星相互配合,便可以對全球海域實現全面監視,並能夠為使用武器提供精確的目標位置。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終於為海洋監視衛星提供了一次實戰的檢驗。戰爭期間,前蘇聯連續發射了數顆海洋監視衛星,偵察海上戰況,並將獲得的情報提供給阿根廷軍隊。根據衛星情報,阿根廷海軍的“超級軍旗”戰鬥機使用“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空間技術的發展,使海戰中的“搜索”概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海軍艦艇和飛機的搜索距離不再受到視距和航程的限制。擁有了衛星和數據鏈,海軍的每一艘戰艦和每一架飛機,隨時都能看到海洋的每一個角落。剩下的只是如何攻擊並摧毀敵方的目標。 於是,海戰首先從宇宙空間開始了。誰能夠摧毀敵方的空間海洋監視系統,並保住自己的空間系統,誰就首先取得了海戰場上的絕對優勢。 導彈!導彈!! 對於今天的導彈技術而言,射程早已不再是主要的制約因素。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射程已經超過了2000公里,要想達到更遠的射程也不是難事,制約反艦導彈的關鍵因素是發射平台的搜索距離。換句話說,如果“看”不到對手,射程再遠也是枉然。然而,如果空間海洋監視系統實現了對全球海域的實時監控,遠程反艦導彈在上千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上摧毀對手,將成為現實。甚至導彈不再需要海上和控制的發射平台,配置在陸地上的反艦導彈就足以摧毀任何海上目標。 看來,未來的海戰力量兵器已經不能簡單地稱作戰艦和戰機了,更準確的說法似乎應該是海戰系統。對於這樣的海戰系統而言,海戰場可以覆蓋全球海域。海戰系統中的作戰平台——戰艦和飛機,已不需要像以往那樣編成龐大的作戰編隊。這種狀態似乎和陸戰中衝鋒隊型的演變十分相似——冷兵器時代是密集的步、騎兵方陣;火器的出現和普遍使用催生了散兵線隊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世則提醒指揮官們將他們的軍隊更加疏散地配置。 空間海洋監視系統和陸基遠程反艦導彈構成的海戰系統出現後,我們還需要戰艦嗎?這顯然是一個大膽的提問。表面看來,當一個國家的太空技術占有絕對優勢後,便可以不再需要戰艦。然而,實際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首先,恐怕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保證自己的空間海洋監視系統能夠在一場全面戰爭中完好地生存下來;其次,海軍在和平時期仍然需要執行大量的日常勤務行動——護航、護魚、海上保安等等。要想徹底判處戰艦的死刑,顯然為時尚早。那麼,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戰艦呢? 誰能成為海上霸王 在漫長的海戰史上,出現過無數的海上“恐龍”,它們曾橫行四海,但最終總是難逃滅亡的命運。大炮巨艦時代的戰列艦就是距離我們今天最近的一隻“恐龍”。當未來的海戰系統誕生並成長起來以後,今天的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甚至現在的海上霸王——航空母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恐龍”呢? 在未來的海戰系統面前,要想能夠生存下來必須逃過空間海洋監視系統的眼睛。按照這一標準,今天的航空母艦顯然難以生存;甚至今天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也面臨着巨大的威脅。唯一的出路是以變求生。 昔日的戰列艦依靠厚重的裝甲在火炮時代生存下來,並成為一代海上霸主。今天的水面戰艦依靠反導和電子戰技術,在導彈時代生存下來,形成了繁盛的家族。未來,隱身技術的發展,則為大中型水面艦艇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出路。 作戰方式的變化也是促進戰艦演進的不可忽視的因素。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曾經提出了武庫艦的概念,雖然最終胎死腹中,但它的設計理念依然影響着未來的戰艦設計。武庫艦有三大設計理念:隱身、廉價、以大量導彈為主要艦載武器。今天這些理念似乎又悄悄地出現在美國為未來設計的近岸攻擊艦身上。在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戰艦設計中,人們已經看不到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名稱了,這是否預示了這些傳統艦種將在不久的將來悄悄地消失? 對於未來的海戰系統而言,潛艇將是一個戰艦生存的最佳選擇。如同恐龍滅絕後的哺乳動物一樣,潛艇將會在海戰環境的突變中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繼續發展演變下去——潛水航母、潛水對岸攻擊艦……,最終成為一個新興的戰艦家族。 對於有人來說,無論是未來海戰系統,還是潛水戰艦家族,似乎都帶有幾分科幻的色彩。或許它們僅僅只能成為幻想,但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就如同無數昔日的科學幻想已經成為了今天的現實。而這種變化常常會帶來一批新的大國的興起,就如同火炮風帆戰艦的出現成就了英國的霸業,航空母艦的發展造就了今天美國的海上霸權……□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解放軍的真實實力[大手筆] | |
2003: | 朝鮮問題為何如此棘手 | |
2002: | 一八五八年以前美籍傳教士在中國的侵略 | |
2002: | 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