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的選擇越來越少 |
送交者: 杜平 2004年08月15日15:24:0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在美國決定向台灣出售價值182億美元的先進武器之後,中國就此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美國官員作出反應說,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7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什通電話,就美台軍售問題再次提出警告,並要求華盛頓不要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的信號。如同過去一樣,布什向胡錦濤作出保證說,美國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這個原則沒有改變。 虛實結合已成套路 在過去一個多星期里,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共和黨參議員史蒂文斯率團在北京訪問。在每次會晤中,北京領導人都對美台軍售表示不滿,甚至要求美國取消《與台灣關係法》。史蒂文斯在重申對台軍售合法性的同時,同樣信誓旦旦地重申,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沒有改變。 縱觀最近一個時期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動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基本的模式。 一方面,美國在行動上毫無顧忌地為台灣提供軍事支持,另一方面在口頭上不斷重申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似乎已經成了美國目前處理台海問題的基本套路。 美台之間在某些領域的交往是低調和務實的,但在軍售問題上卻是高調和振振有辭的。華盛頓知道軍售事項必定會引起北京方面作出強烈反應,但它對北京的反應模式和限度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並無多慮。 考慮到中美關係的大局,美國每次遭到抗議之後,都要認認真真地重申對“一中”政策的承諾。然而,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美國的慣性反應。只要能搪塞過去,不厭其煩地作出這種空洞的承諾,又何樂而不為? 本來,“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約束美國的緊箍咒,可現在卻被美國拿來為己所用,成為推託責任的有效擋箭牌。華盛頓在行動上已經違反了“一中”政策,但在態度上似乎依然誠懇地堅持其一貫立場。北京雖然很不滿,但又拿不出什麼辦法。 迴旋空間日益縮小 事實上,在台灣問題上,北京可以用來約束美國的籌碼所剩無幾。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在訪華期間,雖然一直聲稱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同時又直截了當地表明,美國將來不會放棄對台軍售。可以看出,華盛頓在軍售問題上的立場越來越強硬,而中國目前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迫使其有所改變。 最近,中國向美國提出廢除美台關係法的要求,因為這是美台軍售的法律根據。可是,從目前情況看,至少在今後幾年內,這都將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美國與台灣之間日益公開化的軍事合作,將把北京推到一個十分艱難的境地,使它手上的選擇越來越少。而一旦有所抉擇,影響面就會很大,後果也會十分嚴重。 大致而言,假若華盛頓對北京表明的立場無動於衷,美台實質性關係進一步密切,那麼,中國將只能訴諸於戰略決策的兩大調整。 一是不再對美國寄予任何希望,在遏制台獨方面不再假手於華盛頓,甚至不惜與美國撕破臉皮,以迫使它調整對兩岸政策的傾斜度; 二是在軍事方面不只是追求毫無用處的心理壓力,而是採取實質性的威懾手段,以此讓美國看到對台軍售的危險後果。也許只有這樣,美國才肯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從而變得有所收斂。 中國的選擇越來越少,這種事實對各方是好是壞,可以說一目了然。對華盛頓來說,它意味着美國的選擇同樣所剩無幾。 首先,美國有可能強化《與台灣關係法》的實施,從而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的海空力量,使中美之間出現實質上的軍事對峙局面。 其二,顧及到自己的長遠利益,美國決定減少、甚至停止向台灣提供武器,明確反對台灣獨立,並鼓勵兩岸進行直接談判。 歐盟是槓桿的支點 可是,這兩種可能都是紙上的選擇,而且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除非北京方面掌握了有力的槓桿,否則,美國將繼續維持目前的做法:一方面在行動上武裝台北,另一方面在口頭上安撫北京。這種模式不僅風險很小,而且利益很大。 不過,在阻止美台軍售方面,中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它不在中美關係之間,而是潛伏在中歐關係中。 今年開年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在大力遊說歐盟國家,促使其最終取消已實施15年之久的對華軍售禁令。與此有關的事態,已經引起華盛頓的不安和擔憂。因為一旦解除軍售禁令,美國對台軍售利益以及牽制中國的全盤戰略,就將被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從經濟利益考慮,美國將不得不重新審視對台出售武器的利弊。 因此,全力尋求歐盟的合作,以迂迴戰略包抄美國以台制華的戰略,可能要比中美之間的正面交涉更為有效。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日本,台灣與攻心戰 | |
2003: | 構築 “華約”,“合縱”抗美 | |
2002: | 日軍侵華鐵證”拿給誰看 | |
2002: | 陳水扁講話要付長期代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