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頻赴災區,國際救援中美軍扮演關鍵角色
11月8日超強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風暴過後,當地損失慘重。應菲律賓政府的救災請求,美國國防部11日決定增派“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赴菲律賓參與救災。這將是即2011年日本發生地震海嘯災害後,美軍在海外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長期以來,美國軍方在國際救援行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統計從1970年到2000年美軍實施了366次人道主義救援行動。這不僅因為美軍擁有龐大的預算、兵力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前線資源,還因為美國的決策者十分重視軍隊在國際救援中發揮的作用。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美國是唯一一個在各種災害中提供軍方援助的國家。印度洋海嘯、緬甸颱風、巴基斯坦洪災和東日本大地震中都能見到美軍的身影。
由於美軍完成救援任務的能力十分強大,很多國家的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甚至會通過美軍的協助來完成他們的援助任務,例如向災區運送人員和物資。據經合組織的統計,2006-2010年間,通過各國軍隊運送的救援物資總價值為13.8億美元,其中美軍就負責運送了價值11.1億美元的物資。
2010年,美軍更是包辦了幾乎所有的物資運輸任務,而這一年發生了海地地震。美軍在這場地震後長達6個月的賑災行動中,向災區運輸了260萬瓶飲用水,220萬份配給食品,7.7萬噸散裝食品和68噸醫療物資。
以上提到的軍隊運輸的救援物資實際上來自各方的捐贈,而軍隊不僅自身會貢獻部分物資,還能提供各種應急服務,如搜救、醫療、通訊聯絡等。這些軍隊貢獻的物資與服務合併折算成金錢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司的數據顯示,2007-2011年各國軍隊的直接救援貢獻(含物資與服務)價值7.4億美元,而美軍又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其中6.9億美元是來自美軍。
以美軍在的日本地震救災為例,美軍出動了14艘艦船,包含一艘航空母艦,還有約1.7萬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員前往災區。除了應急物資,美軍提供的一系列服務也解了災區的燃眉之急。美軍艦船利用海水淨化設施接解決了災難初期淡水緊缺的問題,用艦載直升機和兩棲艦艇協助日本自衛隊運輸人員和設備,並幫助建立了臨時發電和醫療設施。這些服務的背後隱藏的都是巨額的開支。
美軍並非總是殺氣騰騰的戰爭機器。憑着其強大的應急反應能力,近年來越來越多地介入到救災等非戰爭行動中來,美軍是各國軍隊中最突出的代表。隨着美軍艦隊進入菲律賓開展救災行動,這或許能給當地災民帶來一些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