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莫把彼日作此日,紀念日豈能改
送交者: 瞿建湘 2004年09月06日21:29: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8月15日這一天,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全天滾動播出長達6小時的專題節目《抗戰勝利紀念日特別節目?見證》,作為一檔暑期節目,它極具震撼力,對於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然而,它與今天的諸多媒體一樣,很遺憾地犯下了一個基本錯誤:抗戰勝利紀念日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3日!

  最近,日本的電視節目要求中國修改歷史教材中的抗日內容,日本右翼為侵略歷史翻案的《新歷史教科書》卻被更多學校採用。而反觀中國自己,竟然連抗戰勝利紀念日都扯不清!許多人以為是8月15日,一些知道9月3日的又覺得8月15日未嘗不可,甚至作為中國的歷史學會長、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愛國網站也持這一論調(見8月12日《中國青年報》記者文章《我們在哪一天紀念抗戰勝利》),這種藐視法令、漠視歷史的行為令人齒冷!

  9月3日是法定的抗戰勝利紀念日!1946年國民政府決議以每年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一度以8月15日為紀念日,但只用一年。1951年8月1日,毛澤東在胡喬木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請示報告上批示:以9月3日為全國統一的戰勝日本紀念日。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本院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八月十五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1999年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修訂頒布,沿用了這一修改的紀念日。定哪一天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抗戰者最有發言權!領導中國抗戰的是國共兩黨,其領袖和政府先後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9月3日,並以法令的形式予以確定。我們這些享受成果的後輩怎能不以為然,輕言修改呢?更何況1999年國務院再一次重申了這一紀念日!

  8月15日是萬萬不能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1945年的8月15日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天,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停戰詔書》:“……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不得不深表遺憾……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戰爭結束了!

  可是看看詔書內容,通篇沒有“投降”二字!而且這場戰爭是為“東亞之安定”只向“美英兩國” 宣戰,戰爭不過“四載”。停戰的原因是: “殘虐炸彈,頻殺無辜”,再戰會“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原來日本在8月15日停的只是一場與英美的爭霸戰!原來日本根本就沒有發動過“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的侵略戰爭!

  “八一五”的《停戰詔書》停的只是捍衛東亞安定的戰爭,連侵華戰爭都不承認,又哪兒有一字對中國的投降?又何來對侵華戰爭的一絲悔意?連日本自己都一直只說是“終戰”,且“終”的是與美英兩國的戰爭。我們中國有些人為何自己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紀念人家的終戰日,還非說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日子!

  在我們批評日本對歷史的態度時,我們自己對歷史的態度又是什麼?歷史教育重視不夠。在有限的歷史教育中,到處都是結論,最重要的歷史材料卻很少使用,即使這有限的材料有時還要通過省略以利於斷章取義。所以我們習慣了人云亦云,不作起碼的歷史了解和分析,不尊重歷史的當事人里給我們的歷史財富。很多人對趙薇不識日本軍旗表示憤慨,那麼又有多少人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的“停戰詔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呢?

  最是寂寞紀念日,9月3日被忘卻的太多,我們又怎麼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明年就是抗戰勝利60周年了,請從今天開始,告訴每一個人: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那裡有我們的民族魂!

  九月三日到了,這個抗戰勝利紀念日在今天很是落寞:雖是偉大的日子,知道的卻不多,而且這法定的紀念日,連中央電視台都將它弄錯了:於

  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後,困境中的的日本法西斯成為美蘇中英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所要解決的最後敵人。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軍在日本的軍事要地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動百萬大軍向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日軍發動了進攻。8月9日,毛澤東同志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全國軍民大反攻。面對空前嚴峻的形勢,8月10日,日本天皇主持御前會議,會議決定乞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主張,條件是不廢黜日本皇室。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詔書:“……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不得不深表遺憾……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

  好一個“停戰詔書”,通篇沒有“投降”二字!而且以前是為“東亞之安定”只向“美英兩國” 宣戰,戰爭不過“四載”。停戰的原因是: “殘虐炸彈,頻殺無辜”,再戰會“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既然大和民族的滅亡會“破壞人類之文明”,所以為人類文明考慮才停戰!並且停戰是為了 “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原來日本在8月15日停的只是一場與英美的爭霸戰!原來日本根本就沒有“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的侵略戰爭!終止爭霸戰爭,又沒有“戰敗投降”,並且“確信神州之不滅”,日本當然要“紀念”了,於是就有了日本的“八一五終戰紀念日”。

  “八一五”的《停戰詔書》連侵華戰爭都不承認,停的只是捍衛東亞安定的戰爭。哪兒有對侵華戰爭的一絲悔意?哪兒有一字對中國的投降?連日本自己都一直只說是“終戰”,且“終”的是與美英兩國的戰爭。我們中國為何自己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紀念人家的終戰日,還以為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日子!那些炮轟趙薇軍旗裝的人,自己可否知曉日本天皇“停戰詔書”的內容?

  還好,兩位抗戰的領軍人物清醒得很,那就是毛澤東與蔣介石。儘管後來他們是對手,但他們確立了一個共同的抗戰勝利紀念日——九月三日!

  1945年9月2日,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軍方代表梅津美治郎正式簽署投降書:“我們謹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的命令,並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以下稱四大強國為同盟國。我們宣布日本帝國大本營及在日本控制下駐紮各地的日本武裝部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在這裡,我們才看到“投降”二字,日本將中國視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正式向中國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的十四年局部抗戰,八年全民族抗戰,民族的團結、犧牲、抗爭與堅持,在這一刻,終於得到回報!9月3日,意味着日本簽字投降正式生效。從國際法上講,日本軍國主義被打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的浴血抗戰勝利結束。

  1945年9月3日,當時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三天,為了紀念這民族的偉大勝利,1946年國民政府決議以每年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2月23日政務院頒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8月15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但是從程序上講,從法律角度說,從《停戰詔書》和《日本投降書》的行文來看,這都是不太妥當的。在聽取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後,經過中央討論,1951年8月1日,毛澤東在胡喬木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請示報告上批示:以9月3日為全國統一的戰勝日本紀念日。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本院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八月十五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1999年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修訂頒布,沿用了這一修改的紀念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最應該紀念的。與世界任何國家二戰紀念日相比,它具有同樣的紀念價值,彰顯同樣偉大的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捍衛自己的獨立與尊嚴必將不屈奮鬥;不管敵人是多麼強大和殘忍,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戰勝;人民有能力趕走侵略者,有能力結束一切形式的壓迫和奴役;作為世界民族的一員,在反抗侵略的同時,能付出巨大的犧牲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其他民族;飽經侵略之苦、深知和平來之不易的民族,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與任何西方國家二戰紀念日相比,中國的“抗戰勝利日”還具有特別的紀念價值:因為抗戰,我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因為抗戰,我們廢止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光復了台灣;因為抗戰,我們從一個備受欺凌的弱國成長為世界承認的強國;因為抗戰,我們從民族苦難走向了民族復興。

  這個紀念日裡,有着太多的東西:愛國情感,民族精神,團結理念,堅毅品質,自強意識……但請記住,這個紀念日是九月三日,不是八月十五日!

  日本停戰詔書

  1945年8月14日

  朕深鑑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斯乃皇祖皇宗之遺範,亦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之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不得不深表遺憾;念及帝國臣民之死於戰陣、殉於職寧、斃於非命者及其遺屬,則五臟為之俱裂;至於負戰傷、蒙戰禍、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後帝國所受之苦難固非尋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

  朕於茲得以維護國體,信倚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並常與爾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擠,擾亂時局,因而迷誤大道,失信義於世界,此朕所深戒。

  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爾等臣民其克體朕意。

  御名御璽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各國務大臣副署

  (選自《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日本無條件投降書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

  我們謹奉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的命令,並代表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以下稱四大強國為同盟國。

  我們茲宣布日本帝國大本營及在日本控制下駐紮各地的日本武裝部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我們茲命令駐紮各地的一切日本武裝部隊及日本人民,即刻停止戰事,保存一切艦艇、飛機、資源、軍事及非軍事的財產,免受損失,並服從同盟國最高統帥,或在他指導下日本政府各機關所要求的一切需要。

  我們茲命令日本帝國大本營,即刻下令日本的一切武裝部隊及不論駐在何地的日本控制下的武裝部隊的指揮官,他們自己及他們所率的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我們茲命令一切民政的、軍事的與海軍的官員,服從與實行盟國最高統帥認為實踐這一投降所適當的一切宣言、命令與指令,以及盟國最高統帥及在他授權下所頒布的一切宣言、命令與指令,並訓令上述一切官員留在他們現有職位,除非由盟國最高統帥或在他授權下特別解除職務者外,繼續執行非戰鬥的職責。

  我們茲擔承日皇、日本政府及其繼承者忠實實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項條文,並頒布盟國最高統帥所需要的任何命令及採取盟國最高統帥所需要的任何行動,或者實行盟國代表為實行波茨坦公告的任何其他指令。

  我們茲命令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即刻解放在日本控制下的一切盟國軍事俘虜與被拘禁的公民,並給予他們保衛、照料,維持並供給運抵指定地點的運輸工具。

  日皇與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將服從盟國最高統帥,盟國最高統帥將採取他們認為實行這些投降條款所需要的一 切步驟。

  (選自《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資料選輯》下卷第二 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關於朝鮮戰爭問題,反駁北大牛軍“教
2003: 關於韓戰,再駁牛“教授”
2002: 今年以來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進步(
2002: 萊特灣大海戰 --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