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道】香港《南華早報》4月15日文章,原題:對中國在世界角色的看法,相互矛盾的偏見 這裡有些近來常見於西方主流媒體的對中國對外行為的評價。它們全都是負面的,同時也是相互矛盾的。
——“中國以自我為中心、奉行孤立主義,只要外部環境有益於國內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中國在境外的野心和關注就是有限的。”
——“崛起的中國對鄰國野心勃勃、步步緊逼,還否認鄰國正當的利益、安全及經濟關切。
——“中國不是個好全球公民,它否定和違反國際準則和條約。”
——“中國只在可以利用國際準則和條約(比如在商貿領域)推進自身利益時,才會遵守這些準則和條約。”
簡言之,中國要麼是個自私自戀的國家,要麼是奉行新帝國主義的擴張者,或兩者皆是。我們不妨把這些觀點稱為“瓶里一半為空的立場”。
筆者要提出“瓶里還有一半水”的立場,即從一開始就承認,我們都傾向於“確認性偏見”。
“和平”是一種相對的說法。中國尚未出現自己的南奧塞梯或克里米亞時刻,或堪比美國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樣的行為。外界對中國未能批評俄羅斯的“侵略”着墨甚多,但難以想象中國會做出類似行為。
眼下,北京有將近2200名官兵參加至少10個聯合國維和任務。這比任何其他安理會成員,包括美國都要多。
作為一項國際協議的一部分,不久前,一艘中國軍艦為運輸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船隻護航。今年1月,中國一艘破冰船在南極海域協助營救一艘俄羅斯船。安倍晉三掌權前,中國是福島核災後對日最慷慨的援助國之一。
中國是魔鬼還是天使,抑或兩者都是,難道要看什麼場合、什麼時候和什麼情況?
那些想公正評判或理解中國的人,應該看看常常自相矛盾的證據的總和,而不是選擇接受那些符合自己先入之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