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中國 這個玩笑開大了
奧巴馬昨天開啟的亞洲之行是一次“圍堵中國之旅”嗎?日本和菲律賓的一些人會希望是這樣,但這是他們尋求自我安慰的偽命題。
奧巴馬這次訪問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是對去年10月因政府關門危機而取消的亞洲之行的補償。奧巴馬的首要任務是穩住美亞洲盟友對華盛頓有些動搖的信心,世界對“美國正在衰落”議論紛紛,人們看到奧巴馬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毫無作為,在伊朗和敘利亞問題上畏首畏尾,其在亞洲“保衛盟國”的涵義是什麼也變得模糊不清。
美國一方面表示對中國與日菲的領土爭議“不持立場”,一方面逐漸更露骨地在東海和南海的摩擦中偏袒東京和馬尼拉。美國想同時做到為盟國打氣和不激怒中國,通過巧妙方式實現它商業利益和政治影響力之間的平衡。
去年10月奧巴馬取消亞洲之行傳遞出一個信號,為了國內事務,其同亞洲盟友的關係是可以被捨棄的。美國經濟復甦對中國的依賴大於其從亞洲盟友得到的支持,美國根本承受不起與中國陷入遏制與反遏制的戰略惡果。
同時與俄羅斯、中國兩個大國對抗對美國尤其是不可承受之重。中國在東海、南海領土爭端中的表現要比俄對克里米亞的態度溫和得多。菲律賓一直要求美在黃岩島問題上亮明態度,但華盛頓始終含糊其辭。
中國亞洲政策的戰略主動性非常堅實,同時也是克制的。奧巴馬為盟國打氣只能是他們之間形式主義的遊戲,所謂圍堵中國的布局只是一些偽戰略學家面對地圖的遐想,奧巴馬的口袋裡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他和盟友算計中國時,也都惦記着如何更大限度分享中國經濟繁榮的蛋糕。
奧巴馬將在馬尼拉宣布美國軍事力量將更自由地使用菲軍事基地,奧巴馬這樣做時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它能對在南海遏制中國起多大實際作用,而是如何把握美方表態的用詞,避免中國採取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
中國力量的成長是亞太戰略格局中的最大變量,中國對使用力量的溫和與克制,以及美國在接受中國變得強大方面大體採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共同塑造了中國崛起時代亞太形勢的基本面貌。亞太地區各國的外交行動,包括中美的舉措,都不能離開這個主軸太遠,誰都沒有打破亞太這一戰略平衡的力量。
奧巴馬的亞太戰略再平衡,只能是接受中國崛起前提下追求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再布局,美國沒有能力和意志對中國崛起進行以扼殺為終極目標的遏制。
圍堵中國可以是一些人的泛泛想法,然而美同其亞洲盟國不僅各自對中國的想法很矛盾,它們在希望對方對中國做什麼的問題上,也經常是困惑的。比如日菲希望美對中國強硬,但它們對中美如果衝動陷入冷戰將導致亞洲噩夢也是恐懼的。華盛頓一方面在領土問題上偏袒日菲,但也擔心日菲高估美國的支持程度,與中國搞出軍事衝突,讓美為難。
所以說,“圍堵中國”聽上去有邏輯性,但一拿到亞洲地緣政治的現實中,它就碎得像幾顆捏不起來的沙粒。希望奧巴馬亞洲之行的一路上管好自己的嘴,別讓各國的“標題黨”們抓到現行材料,進一步煽乎起他本人和美國都承受不起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