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向軍工戰線默默奉獻的同志們致敬!!(圖文)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4年04月30日19:58:1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向軍工戰線默默奉獻的同志們致敬!!

兩位何梁何利獎獲得者的事跡簡介首次公開了我國導彈防禦技術的進展。

我國導彈防禦技術的進展介紹 - kktt - 長纓在手 敢縛蒼龍

李陟,男,1961年9月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科技委主任,項目總設計師。長期從事防禦武器系統研製工作,為我國防空導彈武器研製與精確制導技術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陟1961年09月22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從事國防航空事業的員工家庭,從小就受到國防科學技術的吸引,培養了對尖端國防裝備的極大興趣。1979年成為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系的本科學生,到198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又進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後,進入航天科工集團(原航空航天部)二院二部從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研製工作。

1990年從事北京仿真中心射頻仿真系統研製工作,為了實現對目標模擬陣列系統的高精度合成角位置的工程控制,利用深厚的電磁理論功底,提出了近場效應誤差修正理論與工程控制修正方法,突破了當時角位置精度達0.1毫弧度的國際先進水平,以自己短時間內的突出表現,贏得了單位的高度認可,並進入1993年度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射頻目標仿真系統”獲獎者之列,從事這項工作期間,逐步學習和認識了防空導彈末制導系統的理論與工程知識,成為了高級工程師。

1992年開始,從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電子對抗技術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仿真系統知識,提出了路饋閉環模擬末制導分布式對抗仿真系統的思路,成功研製了試驗系統,項目獲1996年度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期間更是系統研究和建立了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理論與工程設計知識,成為了研究員。

1997年開始,從事一種全新體制的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總體設計研究工作,從此開始了防空導彈的系統設計工作,在這一型號研製過程中,歷了任副主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副總師、總設計師,這也是個人成長的關鍵過程。作為主要參加人,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全新制導體制的技術途徑和工程實現方法,高精度時差測量定位、超寬帶尋的探測和多模複合制導、固體衝壓組合動力長時間巡航飛行等,系統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項目預先研究成果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開始,針對中遠程攔截現代空襲飛機的世界性難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制導探測體制,用於防空導彈系統設計,獲取目標高精度三維測量信息,實現了對遠距目標測角優於3′、測距優於30米的高精度探測能力,系統解決了對現代飛機目標的有效探測、制導、攔截等國防重大現實問題,項目獲得了多項國防發明專利。

2006年開始,出任動能反導試驗系統總設計師,從系統方案設計開始,到完成系統研製和飛行試驗,主持了全過程的研製工作,突破了總體設計、高性能光學成像尋的制導、快響應制導控制、目標特性與空間干擾環境認識等四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技術驗證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誌着我國在該領域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對我國防禦技術領域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是解決了武器試驗系統總體設計難題:反導系統龐大,彈頭目標速度很快,可達每秒數公里,對其實施有效攔截必須保證系統反應快速,導彈飛行高速,制導控制敏捷,攔截打擊精確,整個作戰區間上千公里,這就要求必須設計一個高效、協調、精密的反導系統。為此,提出了系統總體方案,選擇並決策了主要技術途徑,包括採用某項目成熟飛行器(註:2007年反衛試驗用的KKV)改進紅外成像尋的制導技術,採用複合制導體制,提高制導控制系統快速響應性能,以適應反導交戰快速性要求的系統方案;突出工程可實現性,提出了指標體系分解、精度鏈分配、作戰信息流程設計方法,明確了目標特性與空間環境效應研究重點;組織完成了技術攻關,成功研製了武器試驗系統,驗證了系統設計方法和核心技術,在2010年首次進行了飛行試驗(註: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實現了彈頭目標的成功攔截,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二是組織完成了關鍵技術攻關:針對尋的制導技術,提出利用幀間相關處理和系統運動特徵參數濾波的概念,實現太空背景干擾的有效抑制;提出利用飛行器自身運動特性,通過控制系統設計,形成抑制紅外導引頭自身大量盲元對遠程小目標檢測影響的思路,保證了點狀小目標的遠程檢測;針對敏感器件環境適應難題,通過分析導彈的衝擊、振動工況,決策了通過結構設計調整,消除局部共振效應,保證紅外導引頭的精密跟蹤性能。針對目標特性模型驗證難題,提出利用彈頭目標表面溫度動態檢測、地面紅外測量和目標標校球聯合測校方法,首次獲得了完整準確的彈頭目標紅外特性和可信的模型計算方法,達成了有效評估導彈對目標的檢測跟蹤性能條件。(註:攔截的是與彈體分離的彈頭目標

三是在試驗技術方面:提出並決策了包括靶場飛試狀態在內的全部試驗進程設計,保證在控制進度、經費的基礎上,實現系統性能驗證的有效覆蓋,其中包括以動態衝擊試驗加半實物仿真試驗覆蓋動態懸空試驗的措施、靶場大交會角攔截以解決靶場安全區控制的矛盾等重大難題

項目獲2011年度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6年,任國家973某項目技術首席。針對國內新一代防空導彈為實現大氣層內反戰術彈道導彈的高精度制導技術能力,在末制導系統中首次引入燃氣直接側向力控制技術,所面臨的全新基礎問題,論證、選擇並決策了研究方向,明確了直接側向力與氣動力複合控制研究方法體系、側向噴流氣動干擾機理分析方法、側向噴流氣動干擾效應數值模擬和風洞試驗方法、直接側向力與氣動力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方法、基於滑模變結構控制和非線性修正相結合的直接側向力/氣動力複合控制方法、基於滑模控制和有限時間收斂的高精度導引方法六大基礎問題。率領團隊,提出並創建了一套基於理論分析、數值模擬、風洞試驗及數學仿真的側噴干擾建模方法、直接側向力/氣動力複合控制方法、高精度末端綜合導引策略與方法,為解決新一代防空導彈精確制導控制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本項目研究成果獲2011年度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並應用於多個型號任務。

我國導彈防禦技術的進展介紹 - kktt - 長纓在手 敢縛蒼龍

李陟總師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務實精神,歷經多型號研製鍛煉,始終站在當代國防技術前沿,解決了諸多關鍵性技術難題,取得了重大的系統性、創新性成果,取得了顯著的軍事效益和政治效益,為國防武器裝備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榮獲2012年度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他同時還非常注重科研團隊和科技人才培養,潛心育人,無私傳授,主編了《防空導彈直接側向力/氣動力複合控制技術》專著,培養了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10人,帶出了一批傑出青年專家和一支核心骨幹人才隊伍。

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1298



我國導彈防禦技術的進展介紹 - kktt - 長纓在手 敢縛蒼龍

陳定昌,1937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196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長期在航天部門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擔任過多個航天型號的總師,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榮獲國家金質獎章和航天科工集團特等功,是我國精確制導技術領域知名專家,歷任國防精確制導專業組組長、國家高技術某主題專家組組長和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國家安全重大基礎顧問專家組專家,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陳定昌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3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十九;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排名第一。並先後獲得部委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擁有國防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40餘篇。其學術成就和貢獻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體系攻防和體系對抗技術與應用

針對國際上新軍事理論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在1986年提出了現代化戰爭已經從單個武器系統對單個武器系統作戰演變成“體系對體系”的對抗,例如空襲兵器有機地組成了空襲體系並與防空兵器組成的有機體系之間的對抗,開展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工作,提出了物理極限分析方法,籌建並推動了體系級仿真實驗室建設,提出體系對抗中主戰兵器不能隔代,應加速高新技術主戰兵器發展,並應發展抗毀能力強的分布式指揮作戰系統的結論,為海灣戰爭所驗證。後續組織和主持一系列的體系頂層設計和攻防對抗體系研究,提出並規劃了多個系統的發展,是基本型系列化發展道路的早期推動者之一,所提出的“三個空域四個系列”被沿用至今。

二、高精度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

在錢學森領導下,作為我國首台高精度激光雷達的發起人之一,任激光雷達聯合總體組組長,參加研製工作,1967年提出激光後向回波相對無線電波後向散射來說存在“增益”,可以降低發射能量要求,這個發現國外到20世紀70年代才發表相應結論,解決了一個原理難題。隨即參加完成激光大氣抖動測量、四象限四元硅探測器跟蹤特性和窄帶濾光片天空背景輻射噪聲有效抑制等攻關工作,組織並完成了大口徑跟蹤接收望遠鏡和高精度轉台研製,以及國內首台釹玻璃高重激光器和CO2激光器研製,建成了國內首台大型激光雷達,在飛行目標跟蹤試驗中,跟蹤精度比設計指標提高近7倍,後應用於地球動力衛星合作目標測量,測量距離達到了5000 km以上。

三、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與應用

1980年系統分析了毫米波、紅外技術發展趨勢,提出了發展毫米波精確制導技術的設想,率先提出選用角分辨力高、制導精度高、抗地雜波能力強、體積小的8 mm波段,將紅外亞成像高精度制導作為輔助方案,從而揭開了我國精確制導技術的研製帷幕。推動建立起了毫米波小功率和大功率器件、毫米波集成電路、高精度反饋系統、位標器、天線罩的研製生產基地,相應完成了目標特性測量、毫米波計量與標準、毫米波半實物仿真的建立,主持了半主動毫米波制導系統,攻克了大功率發射機、集成前端等,成功地在強地雜波下跟蹤了運動目標;主持了主動毫米波高分辨力一維成像系統,攻克了寬帶高線性度收/發和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了運動目標一維成像跟蹤。

四、複雜環境下信息檢測和處理技術與應用

20世紀60年代參加抗轉播干擾工作,提出將“和差歸一化”的原理應用到邊掃描邊跟蹤的雷達中,採用“對數雙通道除法器”或“單通道除法器”,來消除各種類型的幅度干擾調製,保持正常的高精度跟蹤方法,得到成功應用;針對自衛式雜波干擾,提出直接跟蹤雜波源干擾機,並設計研製了中頻信號-干擾模擬器;這些成為其後的典型干擾對抗措施,並得到廣泛應用,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參與制定或主持制定的多次抗干擾規劃,提出頻率捷變、大功率應答機、脈衝壓縮、動目標檢測與跟蹤等三十多項抗干擾措施,至今仍是重點研究與應用項目。80年代後期倡導採用以快速數據採集、波形分析、識別、建模、綜合決策等為基本方法的自適應抗干擾研究。

五、高速飛行器制導控制技術及應用

在第二代防禦飛行器研製中,主持制導系統和系統總體工作,完成了制導控制系統方案和系統抗干擾研究,解決了遙控應答機和上下行線系統不匹配的有關問題,組織完成了多傳感器和發射架多軸系調整、制導控制精度攻關和紅外位標器門限調整及雷達S跟蹤曲線線性段加大等工作,解決了初制導問題。推動了第三代防禦飛行器提出與研製,曾主持系統總體設計與攻關工作,提出了先進的系統體制,主持突破了早期五大關鍵技術攻關,形成九項成果,取得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領域突破。曾任第四代防禦飛行器預先研究總師,牽引並推動了氣動熱對光學成像影響的國內基礎研究工作,提出了新型的應用模式,調整完善了飛行設計空域。

六、高精度無人飛行器設計技術及應用(KKV

提出了發展高精度無人飛行器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攻關途徑,牽引突破了五大核心技術和20項先進技術。倡導採用的層板-直流和離心-直流噴注器解決了發動機短脈衝燃燒穩定性和推力準直性,指導解決了發動機工作水激問題等難題;牽引並指導了國內光纖陀螺的攻關與研製工作,直接參與全數字閉環光纖陀螺慣測組合的方案制訂和攻關研製,研製出國內首台全數字閉環低造價單模光纖陀螺,推動了國內光纖陀螺的產業化;指導解決了飛行器結構加固、減震和系統聯調電磁兼容等系統問題,並創造性地提出並形成了整套試驗方法,任航天項目總設計師,主持完成了國內首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系統研製,充分發揮了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優勢,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研製與飛行試驗工作。

陳定昌長期工作在人才培養教育和工程科技第一線,曾在航天系統率先提出並推行青年技術骨幹的小研究員和小高工掛牌培養工作,打破論資排輩的慣例;曾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作為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博士後、博士和碩士,多人成為航天型號總師、副總師和技術領軍人才。在工程科技工作中,學術嚴謹、學風正派、刻苦鑽研、開拓創新、有很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和顯著的工程應用成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親日”美媒體拋棄安倍
2013: 美國投向日本第三顆原子彈失蹤之謎[組
2012: 人民日報終於發聲:暗示要對菲傭動手了
2012: 梁光烈大怒 大批護衛艦急調往南海
2011: 茉莉花革命中俄獲利顯現:沙特凍結對美
2011: 挺直脖子搞對抗,金日成怎敢不買卡特的
2010: 空天戰機令無核世界倡議蒼白無力 美國
2010: 烏龜甲殼藏炸彈 未來戰爭的生化武器(2)
2009: 冀中穿心戰
2009: 馮志軒:我所經歷的東北土改和擴兵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