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確立主戰主用轉型目標 拓展陸航制勝力
2014-06-17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 責任編輯:張海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陸軍航空兵步入快速發展期。習主席親臨陸航視察調研,多次就加強陸航這支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軍委總部提出,陸航要發揮對陸軍轉型的促進作用,加快“主戰主用”轉型建設。建設“主戰主用”的陸航部隊,已成為新的歷史時期陸航建設發展的基本目標和衡量各項工作的標準尺度。
確立“主戰主用”轉型目標,是陸航順應戰爭形態變革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需求的必然選擇
陸航建設向“主戰主用”轉型,着眼的是陸航將廣泛應用於多樣化軍事任務各領域全過程,擔當主要突擊力量、制勝關鍵和多能常用骨幹。
“主戰”體現的是陸航的核心軍事能力,主要指陸航將成為陸軍實施空中火力突擊、電磁突擊、機降突擊和超低空制空作戰的關鍵,代表着陸軍新質戰鬥力的生成和陸軍作戰形態的變革。“主用”指的是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陸航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時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主戰”與“主用”,兩者相互補充、影響和支撐,是陸航力量運用的一體兩面,共同構成陸航綜合軍事能力。
加快陸航向“主戰主用”轉型,是有效履行我軍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安全環境嚴峻,潛在安全威脅來自多個方向,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交織,對軍隊有效履行使命任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陸航作為適宜軍民通用的特殊力量,肩負着以作戰為核心的多樣化軍事使命任務,在一定作戰領域有着無法替代的特殊優勢。因此,加速推進陸航“主戰主用”建設,切實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提高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有效履行陸航乃至我軍歷史使命的現實要求。
加快陸航向“主戰主用”轉型,是深化軍事鬥爭準備的現實需求。無論是在海戰場還是陸戰場,無論是在傳統領域還是非傳統領域,未來我軍可能遂行的作戰任務,都對陸航空中火力攻擊和電磁突擊、空中機動兵力和機降突擊、空中勤務支援和保障等提出新挑戰。特別是在近海作戰和其他地面力量難以及時到達的作戰地域,陸航將發揮關鍵作用。為回應這些挑戰,陸航必須加速推進“主戰主用”建設,以實際行動深化軍事鬥爭準備。
加快陸航向“主戰主用”轉型,是實現陸軍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面對戰爭形態的深刻演變,傳統陸軍的平面作戰已不可避免地向立體作戰轉變,由線式作戰轉向節點打擊、整體癱瘓的非線式作戰和體系作戰,立體攻防、全縱深攻擊已成為陸軍作戰的基本形態。與此相適應,具備立體機動、立體攻擊、立體投送、立體支援與保障等能力,已成為陸軍實現“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轉型基本條件。作為陸軍編成內的新質作戰力量,陸軍航空兵由勤務支援型向“主戰主用”型轉變,將使其擔當起陸軍迎接軍事變革挑戰、加快戰略轉型發展的基本依靠力量。
加快陸航向“主戰主用”轉型,是推進陸航作戰能力質變躍升的必然規律。由弱小到強大、由配角到主角、由勤務保障到“主戰主用”,是陸航發展的基本規律。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發展路徑,就是由最初的勤務支援轉向作戰支援,繼而發展為“主戰主用”。我軍陸軍航空兵由勤務支援型向“主戰主用”轉型,是陸航建設必然規律的反映,是我軍陸航建設所處歷史階段與發展水平的客觀體現,也是推進陸航乃至陸軍作戰能力向新階段演進和躍升的邏輯必然。
着眼在更高層次上發揮陸航作戰能力特點,探索陸航“主戰主用”不同行動樣式
陸航向“主戰主用”建設轉變,着眼的是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發揮陸航的作戰能力特點:
快速反應、全域機動。陸航具備超越地形和人為障礙,快速實施空中機動的能力,其機動速度是機械化部隊的3-5倍,垂直登陸速度比平面登陸快10-15倍。隨着“主戰主用”建設發展,陸航旅可實現24小時內全域、全地形機動部署,切實成為應對突發軍事衝突的應急力量,維護國家領土、海洋權益的精銳力量,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關鍵力量。
空地融合、立體作戰。陸航改變了陸軍平面作戰的傳統模式,以低空超低空為主戰場,與地面力量和空天力量共同構成空地一體的作戰體系。實現向“主戰主用”轉型,陸航部隊可以更好地通過獨立或支援地面部隊實施立體兵力、火力突擊,以及立體偵察與警戒、立體指揮與控制、立體信息攻防、立體保障支援等作戰行動,全面提升陸軍的體系作戰能力。
多能高效、貫穿全程。陸航適宜擔負多種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相比之下,陸航具備的機動優勢使其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效能明顯高於地面力量。能夠在作戰或行動的全過程,直接參與對地面部隊實施持續的空中支援與保障,起到陸軍整體戰鬥力倍增器的關鍵作用。
信息主導、體系支撐。陸航是技術密集型兵種,既有對信息系統高度依賴的一面,又有作為我軍重要的空中信息節點、增強我軍信息系統彈性的明顯優勢。實現向“主戰主用”轉型,可以使陸航更好地擔負體系作戰信息環,有利於實現信息賦能、網絡聚能、精確釋能,提升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在通過“主戰主用”轉型提升陸航作戰能力特點的同時,也應設計不同作戰和行動樣式,以戰法的設計促進陸航作戰能力充分發揮。
着眼未來可能的海上維權作戰,陸航可重點研練空中偵察警戒、電磁攻防、指揮控制、支援保障等。面對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周邊局勢,陸航可重點研練邊境封控、兵力投送、應急救援等力量運用,以求屆時有效遏制事態升級,確保我國邊境安全。着眼未來網絡、太空等特殊領域和空間對抗,陸航可重點研練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擔負空中指揮、通信及信息處理、交換等作戰任務,為新型領域的特殊作戰提供力量支撐。
着眼未來應對多種自然災害和大型公共突發事件,陸航可重點研練如何更有效地實施災情勘察、前運後送、醫療救護、指揮通信、搜索營救、空中滅火等任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着眼未來反恐維穩行動,陸航可重點研練偵察警戒、威懾造勢、指揮通信、兵力投送、定點清除、追擊抓捕、空中運輸等,以打擊敵人、保護群眾,儘快恢復社會秩序。着眼未來參與國際救援行動,陸航可重點研究出境或在境內遂行緊急救援行動,以及快速完成搜索營救等主要任務方法,以體現我國我軍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
着眼未來體系作戰需求,多手段多舉措加強陸航“主戰主用”轉型建設
着力查找陸航建設與打勝仗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深入研究陸航“主戰主用”建設與“能打仗、打勝仗”的本質關係,針對查找出的當前陸航力量規模與以作戰為核心的多樣化使命任務不相適應,作戰能力與打勝仗要求不相適應,基礎條件與打勝仗要求不相適應等現實問題,完善“主戰主用”建設頂層規劃,進一步加強陸航力量建設,提高陸航實戰化訓練水平,提升陸航安全管理。樹立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牽引,藉助“主戰主用”建設將打勝仗能力落到實處的觀念,做到“建、訓、用、管、戰”五位一體,堅定不移地推進陸航“主戰主用”轉型。
以力量建設為重點,夯實陸航“主戰主用”基礎。堅持理論先導,用前瞻性籌劃設計,科學規劃和引領陸航“主戰主用”力量建設;強化人才培養,以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主戰主用”建設;加快陸航裝備發展,瞄準任務和作戰對象,配套發展實用、管用的裝備,以信息化裝備體係為陸航“主戰主用”奠定物質基礎;緊貼實戰任務,重點抓緊陸航部隊的擴建、新建工作,積極統籌資源,搞好協調推進,為“主戰主用”建設提供根本的力量支撐。
以訓練改革為動力,促進陸航“主戰主用”的體系融合。着眼實戰需要,科學統籌安排組訓力量,合理安排訓練內容,活用訓練資源,妥善處理訓練與各項工作的關係;積極創新訓練方法,開展訓練改革,提升訓練質量;強調訓、管、用一致,教、養、戰一致,注重通過常態化運用,提升整體能力水平;注重通過積極參與聯合演習、對抗演習,促進陸航與諸軍兵種在作戰理念、信息情報、指揮控制、作戰行動及綜合保障諸方面的全面融合,促進體系作戰能力提升。
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創造陸航“主戰主用”建設的安全環境。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基本要求,實施科學管理。突出陸航文化管理這一核心,針對陸航部隊自身特點和規律,開展兵種文化、體系文化建設,建立陸航管理新模式;突出飛行人員管理這一中心,強化飛行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其獻身國防的信念,提高其綜合素質,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關愛,管理上嚴格,工作上高標準,完善管理機制;突出飛行安全管理這一重心,健全安全制度和規定,在貫徹從難從嚴訓練中打牢飛行安全基礎,在推進新建擴編建設中統籌飛行安全工作,在飛行安全預想中突出特情處置訓練,為陸航“主戰主用”建設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袁繼昌)
編輯感言■周 峰
李靖的“奇正論”與兵種建設
唐代軍事家李靖,曾多次與太宗李世民論及用兵之策。《李衛公問對》顯示,二李用兵都推崇奇正之道。李靖指出,“善用兵者,奇正在人而已。”他特別建議太宗,平時要注重建設蕃漢兩支不同部隊,戰時則可以更換旌旗用於奇正。奇正為表,虛實為里,奇正虛實永遠都是具體的。
用兵之道,大道相通。體系作戰背景下,奇正如何發揮?本文給人的啟發是,如果兵種的技戰術精深細透,角色持續向體系作戰轉變,必然能為虛實奇正變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把作戰體系喻為一個完整的人,兵種喻為人之手足。那麼,手足靈便更易隨大腦指哪打哪,並使奇正之變具備更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