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中國製造”近年加強了對西歐市場的攻勢,但在歐美和日韓品牌的競爭下,中國品牌很難迅速被西歐老百姓接受。不過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前往捷克等東歐國家採訪時,意外發現,中高端中國品牌在東歐漸漸站穩腳跟,受歡迎程度比在西歐高得多。
當記者開車駛入捷克首都布拉格時,公路兩邊出現一塊塊國際品牌大廣告牌。在奔馳、寶馬、三星等廣告牌中間,中國聯想電腦的廣告牌“毫不示弱”。晚上,記者入住當地一家四星酒店。酒店內也發現不少中國品牌,屋頂的太陽能電板是“英利”,房間內的電視是“長虹”,酒店內許多設備也是中國品牌。第二天,記者在市區採訪,在多家手機商店和超市,又看到華為手機、美的微波爐等中國品牌。布拉格一家媒體記者博雷克這次負責接待《環球時報》記者在當地的採訪,他與記者一見面拿出自己的手機稱,“這是你們中國生產的華為手機,非常好用,而且很時尚。”當記者問他知道多少中國品牌時,他一連說出了五六個。他說,以前在捷克,歐美和日本品牌影響大,前幾年韓國品牌盛行,現在中國品牌越來越多。中國品牌價格適中,質量和售後服務也不差。
博雷克說,有很多中國品牌的商品是在捷克當地生產的。目前,許多中國企業在捷克設有工廠,包括華為、中興、長虹等公司。捷克勞動力成本只有德國50%。在一家中資企業工作的卡倫對記者說,中資企業的待遇雖然還比不上德國等西歐知名的大企業,但比捷克本土的企業要好,每個月收入約合2000歐元,而且各種福利也都齊全。
在記者採訪的第二站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記者在報攤上逛了逛,發現一家媒體的大標題稱,中國汽車將從斯洛伐克登陸歐洲。據稱,此前在歐洲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評級的中國觀致汽車,計劃全面登陸歐洲市場,首站就選在斯洛伐克。觀致汽車由中國奇瑞與以色列合資的企業製造,在德國慕尼黑、奧地利設有設計和研發中心。布拉迪斯拉發一家汽車營銷店的工作人員佩爾尼什對記者說,觀致的售價計劃為兩萬歐元,價格不低,但其外觀和質量是過硬的。他認為,中國車之所以選擇在斯洛伐克這樣的小國首發,是因為這裡擴大市場影響力的機會更大。
近年來,中國與東歐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雙邊貿易額迅猛增長。斯洛伐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斯貿易額達59億歐元,同比增長18.03%,在斯洛伐克對外貿易中是增長最快的。但中國和東歐國家的貿易還不到歐盟總量的10%,增長潛力巨大。中國品牌的影響力甚至讓德國商家感到壓力。德國《商報》日前稱,繼非洲之後,中國的經濟觸角現在伸到了東歐地區。中國已經在從廉價物品的加工國轉向中高端產品的出口國和工業技術的投資方。中國在東歐的競爭給德國經濟界帶來壓力。
記者這次東歐採訪的第三站匈牙利,早就是中國產品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集散地。當地有上千家中國企業註冊。當地貿易商納吉說,在布達佩斯,除了原來中國小商品聚集的市場外,中國品牌已經出現在當地大商場中。以前匈牙利人買中國貨是因為便宜;現在中國品牌已漸漸轉型為中高端產品,不少匈牙利企業甚至專為中國品牌如海信等貼牌生產。納吉引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不久前說的一句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坐在歐盟的船上,但是需要東方的勁風”。他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現在已經感受到中國品牌的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