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史志》刊載的《〈揚州十日記〉是偽書》一文,在揚州學界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文史專家已針對文中所提出的清軍火炮與
城牆的關係、史可法行走路線、書中所載與正史之間的矛盾、當時揚州城的人口數字、清軍的軍紀、書中人物的民族語言問題等諸方面論證了偽書說的不成立。但是
許多個性問題不能用共性來推斷,古代的地理環境不能用今天的情境來比劃。目前之所以存在爭論,就是因為《揚州十日記》是“孤證”。果真如此嗎?其實,就連
“孤證說”也是站不住腳的,細心梳理同時期各類文史典籍,有關揚州十日的記載並不鮮見。
今年第一期《揚州史志》刊登了朱志泊先生的文章《〈揚州十日記〉是偽書》,文章長達1萬多字,作者從清軍火炮與城牆的關係、史可法行走路線、書中所載與正
史之間的矛盾、當時揚州城的人口數字、清軍的軍紀、書中人物的民族語言問題等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作出“《揚州十日記》是偽書”的結論。5月10日
有關媒體刊登了該文章。本市一些文史學家對該文中提到的諸多論點和論據提出了質疑。
其實,朱先生提出的問題並不新鮮。《〈揚州十日記〉是偽書》的主要論點論據來源於網上流傳很久的一篇文章:《〈揚州十日記〉證訛》。此帖2003年10月30日首發于吉祥滿族網,作者署名“佚名”,此後便在一些論壇上
時見轉載。該文從揚州並未形成南明和滿清兩軍的主戰場、對揚州府城人口密度的估算、清軍可能投入揚州戰役的兵力分析,力證揚州十日屠城的不可能,並列舉幾
個可以說明《揚州十日記》不可信的問題:清軍在入關之初的紀律狀況不允許屠城;3萬清軍在五六天內不可能手刃80萬餘人;屠城的善後事宜無法進行。最後還
找出《揚州十日記》一文自身的矛盾:王秀楚不僅能聽懂滿語,並且能和“滿兵”相問答;當時稱“朝鮮”,不稱高麗等等,認為《揚州十日記》“在以訛傳訛,必將給歷史學研究工作帶來很大干擾,在人們認識上造成混亂,所以證訛工作十分必要,應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