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无耻的蒋介石与打响“一·二八”抗战第一枪的翁照垣
送交者: 香椿树 2010年07月10日08:05:3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打响“一·二八”抗战第一枪的翁
常崇宇    

 

1932年十九路军的翁照垣旅长
 
 
1932年淞沪抗战为出征的敢死队壮行的翁照垣
 
 
1932年翁照垣将军在吴淞前线
 

 

 
 
翁照垣阵中手绘1932年1月28日、29日作战态势图
 
 
在欧洲发现的淞沪悍将翁照垣阵中日记和忆述手稿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刻,一位曾经率领部队浴血奋战,抗击日寇,因参加淞沪血战,打响“一·二八”抗日第一枪而名震中外的将军,在他解甲归田,客死他乡,沉寂了半个世纪后,重新引起国内史学界的关注。他就是十九路军156旅旅长翁照垣将军。
    翁照垣,曾用名腾辉,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葵潭圩,自幼从军,在陈炯明辖下的陈铭枢部供职。由于骁勇善战,从排长逐级晋升为营长。后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以术科第一名成绩毕业,并转入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继续深造,毕业后于1931年回国,年末任十九路军78师156旅旅长,奉命守卫上海闸北大场一带。1932年初他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血战。1933年北上抗日,先后任东北军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1935年任桂军纵队司令。“七·七”事变后先后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及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抗战胜利后他解甲回乡,在广东汕头从事农牧工商业。解放前夕移居香港,1972年在香港病逝。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日军步步进逼,全国人民抗日情绪空前高涨。1932年1月21日,在京沪卫戍召集的战前军事会议上,时任十九路军156旅旅长的翁照垣慷慨陈辞,历数日寇的暴虐罪行,表示愿亲临一线与敌人决一死战。他还提出了在上海市闸北地区抵御日军的具体战术构思。他的主战观点促使十九路军高层领导下定决心与日寇决战,使中国军队的士气、国民的民心为之一振。
    面对日军的挑衅和民众高涨的抗日情绪,南京政府穷于应对,慌忙命令何应钦部长下令将翁的156旅调离上海,由宪兵第六团接防,限定1月28日下午4时之前交防,向真如撤退。闻讯而来的民众数千人聚集在旅部门口,要求坚持抗战。翁将军接受了民众的要求,继续留在闸北,命令部队做好应变准备。
    晚上11时30分,日军从虬江路、广东路、宝山路、横浜路、天通庵路和青云路等处向我大举进攻。翁照垣斩钉截铁地命令:"打!守住阵地,不要怕!教训小日本的时候到了!"在他的命令下,打响了淞沪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华民族史册上淞沪抗战的序幕。
    日军发动的进攻,屡次受挫,敌人恼羞成怒,从2月23日到25日,再增兵四万,以飞机和炮舰配合,大举进攻,遭到我守军的顽强抵抗。闸北一役,血战30多天,打破了日军一月内占领上海的幻想,也使得翁照垣名声大振。
    在"一·二八"事件的当年,燕京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就曾写诗盛赞翁的爱国壮举。他在诗的前面写了一段"引子",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上海一二八战役,我国人民无论与他是否认识,都听说过旅长翁照垣的大名。他驻守闸北,率先抵抗敌人,凭借着残垣断壁,拼死抗击敌人,使敌人累攻不下。部队回归时,该旅处在大军的后面,整齐有序地撤退。十九路军受到全世界的赞誉,翁照垣功不可没。"
    在此之前的1930年,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教育家邹韬奋曾经以《勇敢的中国人》为题,在当时的《生活》周刊上撰文,介绍翁照垣在法国学习期间驾机升空,飞机失事,翁沉着应对,飞机坠毁,翁巧妙生还,被法国人视为奇迹的事迹。    
    翁照垣弃官从商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销声匿迹,知道他的人很少。作家黄河曾经专程到广州"十九路军墓道纪念公园"参观,也没有见到翁的名字。近年来引起众多史学工作者的关注,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广东汕头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韧之,1998年冬天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留学时,住在波琳(Poline)女士的出租房里。这位姓翁的华裔女士正巧是翁照垣的孙女。她将一捆尘封多年的翁照垣手稿交给李教授,手稿包括7本"阵中日记"和12册"生平回忆"。由于翁女士对中国现代史不甚了解,翁照垣的后人大都忙于商务,均不知道这捆手稿的重要性,使手稿深藏了几十年。直到李教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以及广泛的调查,并公布了部分研究心得,才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翁照垣抗日事迹长期被湮没,据作家黄河撰文分析,首先是在反共与抗日问题上,翁的观点及行动长期与蒋介石针锋相对,为蒋介石所嫉恨,从而在国民党政界及军界中产生误解。其次是在十九路军中,翁与蔡廷锴有矛盾。蔡虽然有大将风度,但翁不是蔡的嫡系,免不了发生龃龉,使他在当时难以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
    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翁缺少蓝红两色背景。他既不是国民党员,也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中期中国政治格局的大变动前后,他无所依托,既不愿意去台湾,大陆解放后又不打算继续留在家乡,而是定居香港,此前他已经退出军界,因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如今在翁照垣的家乡广东省,特别是潮汕地区,他的事迹在报纸和网站上广为流传。在他的家乡葵潭镇,提到他的名字,乡人都很仰慕。人们期待着弥补史学家的缺失和历史的不公,使他在"一·二八"凇沪血战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壮举载入史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丁 刚:我为什么不再看《华尔街日报,
2009: 美国媒体的这次的反应很有意思
2008: 为啥俄增长率比中国低,生活却比中国好
2008: 经济学家访谈:俄罗斯的改革比中国更成
2006: 美首轮打击就可摧毁中国核反击力?
2006: 中国军队逐渐变成一支只会摆PS的仪仗队
2005: 大米北京行之观察
2005: 小泉的邮政改革引发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