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銀行成立並將總部設在上海,一些西方人士這次真的表現了“羨慕嫉妒恨”。直接踩金磚銀行和上海他們又不好意思,於是他們紛紛把話鋒對準“中國核心”或者“中國霸權”這類他們編纂的概念上,以泄不滿。
英國《金融時報》使用了這樣的標題:金磚峰會確認中國核心。路透社將中國在金磚的地位稱為“老大哥”。在跟着西方跑的日本,一些媒體直接寫上了“中國霸權”。這些字眼中國人看都覺得不自在,想必其他金磚國家更不會舒服。這些媒體就是在參與烘托挑撥金磚國家的氣氛,它們顯示了西方的小氣。
平等是金磚組織及金磚銀行的政治基石,它是讓金磚銀行區別於世界銀行的根本性原則。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大概都相信,沒了平等,金磚組織真的就是5個國家間差異和問題的堆砌,它將自然瓦解。而有了平等,差異就成了特色,和而不同就不是烏托邦。
當然,中國實力強是客觀事實,它擺在那裡就是一種影響力。國家間的平等是一種原則和相處方式,實力懸殊的國家之間也可以實現平等,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懂這個道理,倒是西方世界裡長期流行霸權主義思維,國家間平等成了虛偽的外交辭令。
低調不僅是中國的社會哲學信條,也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國際思維。中國比近代以來所有的“世界老二”都更溫和,更願意分享權力。中國人有借重金磚組織的願望,但無控制它的野心。想必所有金磚國家都很願意能夠借重這個組織,否則為什麼要參加它呢?
5個國家都不是西方俱樂部的成員,在一個有“老大霸權”的體系裡受過不盡相同的委屈。它們都對國際關係民主化充滿渴望,它們成立金磚銀行就是為了實現國際平等這個夢想。
中國比其他四個國家的實力都強,這個事實帶來的思考那些國家大概早就經歷過了,然而金磚銀行的構想出台一年就迅速實現,說明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實力差距並非該組織的結構性障礙。平等原則在金磚組織里受到更多信任,危言聳聽的挑撥因而很難奏效。
一些西方人巴不得金磚銀行搞不成,或者對這個銀行“出問題”充滿期待。他們的這一態度反證了金磚銀行對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金磚國家都見過些世面,都有這種起碼的判斷力。
中國作為金磚組織中實力最強的一方,對堅持平等原則需更上心些,但同時也不必畏手畏腳,說話做事緊盯外人的臉色。平等的原則早就有了,但這一原則所對應的面貌應是什麼,還有一個形成和大家認同的過程。這一面貌應是自然的,給各國都留下正常空間的,中國不應一開始就把自己限制太緊,讓平等的標準對我們來說難以承受。
在充滿競爭、卻由舊秩序主導的世界上,金磚國家不僅要有自己的資源和實力,還要形成自主認識,後一點尤其重要。由於金磚國家前途無量,金磚銀行的潛力肯定會讓一些西方人不安。而後者把他們想法塞進我們腦子裡的能力很強,聽他們分析我們的事情,我們永遠都要多一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