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美國與歐盟圍繞馬航客機在烏克蘭境內墜毀事件的博弈不斷升級。近日,美國、歐盟相繼宣布進一步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俄羅斯也隨即公布歐美食品進口禁令,並暗示可能擴大反制裁範圍。雖然對俄羅斯的制裁正中“要害”,但是俄方的反制也會令歐美的日子並不好過,這場制裁戰誰能笑到最後,尚需觀察。
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這場曠日持久的制裁戰始於今年3月。當俄羅斯宣布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加入俄聯邦之後,西方陣營進行的第一輪制裁,被輿論認為雷聲大雨點小,只是限制了部分俄羅斯和克里米亞的高官進入本國。隨著烏克蘭東部地區戰事不斷升溫,西方認為俄羅斯暗中為烏克蘭反政府武裝分子撐腰,於是開始第二輪制裁俄羅斯,而馬航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墜毀事件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制裁。雖然馬航事件真兇至今仍未浮出水面,但西方國家幾乎一致認為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分子令烏克蘭東部安全局勢惡化”,否則馬航悲劇就不會發生。
美歐實施的第三階段經濟制裁主要針對俄羅斯經濟的三大關鍵部門——金融、能源和軍工行業,制裁內容涵蓋金融、能源、軍工和敏感技術等項目。分析人士指出,本輪制裁力度之大,給本已疲弱的俄羅斯經濟沉重一擊。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俄羅斯最依賴的市場、資金和技術來源地,歐盟的制裁措施無疑對俄羅斯最具殺傷力,給近年來陷入滑坡境地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並且,本次遭受制裁的企業在俄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比利時歐盟觀察網援引歐盟人士的話說,美歐制裁將令俄羅斯今年損失230億歐元、明年損失750億歐元,分別占其GDP的1.5%和4.8%。IMF甚至預測,西方制裁將導致俄經濟增長率由去年的1.3%滑落至零。
而且明眼人都知,儘管普京表面上對美歐制裁嗤之以鼻,但從美歐俄三方實力的對比即不難看出,一旦制裁長期化,俄本已疲弱的經濟現狀勢必無以為繼,屆時恐將引發普京的執政危機。
當然,隨著歐美制裁行動不斷加碼,俄羅斯也開始以牙還牙,強硬反攻,除了停止進口西方國家的農產品和食品,還保留對西方汽車的進口制裁權。外界認為,歐盟與俄羅斯輪番向對方揮舞制裁大棒,到頭來恐怕會兩敗俱傷。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頒布僅僅過了一個星期,歐洲統計局便公布了一系列悲觀的經濟數據:2014年第二季度,歐元區GDP增長率同比僅為0.7%。整個歐盟28國的GDP增長率同比僅僅達到1.2%。作為歐洲經濟引擎的德國GDP增長率為1.3%,法國只有0.1%。
至於美國,雖然不像歐盟那樣“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對俄制裁給美國帶來的更多是戰略層面的惡果——俄羅斯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可低估,美方激化與俄的矛盾必將影響到大國之間就各種全球議題的協調與合作,這將損害美國長期戰略利益。而且,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擁有足以讓美國難受的底牌,比如公開鼓動推翻美元為基礎的金融體系,推動世界貿易貨幣多元化,加速經濟“脫歐入亞”,這也將傷害到美國的實體經濟。
更何況,俄羅斯還有“能源牌”未曾打出。歐洲天然氣進口的1/3依賴俄羅斯,據分析,普京在等待出牌的最佳時機。目前正值夏季用氣淡季,供氣壓力不大,但到了冬季用氣高峰,歐洲國家對天然氣需求上升之後,俄羅斯料將有更大主動權。市場預計,歐盟恐將面臨新一輪的“斷氣”風波,歐盟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總之,正如輿論所言,制裁是一把雙刃劍,沒有贏家,付出代價的不僅是被制裁的一方,也包括實施制裁的一方,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途徑是政治對話,而不是單靠制裁。儘管奧巴馬否認西方與俄羅斯陷入“冷戰”,但人們仍然不免擔心,歐美與俄羅斯將在冤冤相報中走向衝突,對國際社會而言,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