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去了趟印度旅行,本着放鬆心情,結果…
送交者: 嵐少爺 2014年09月05日00:04: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很多介紹泰姬陵的網帖都是這麼說,直到自己真的到了這個地方,才發現所言非虛,只是如果人能少點,腳臭味沒那麼濃,那就真的完美了,哈哈。

這次組這個新德里展團,真的純粹是為了能去泰姬陵,團里有幾位客人也是抱着這個想法去的,但其實,這次新德里展會的效果,比我預料中的要很多,雖然觀眾不多(比孟買展少,我帶的糖果都派不完,給保安了:)),但過來的都是專業買家, 展商收穫應該都還不錯的。

這次去德里,跟上次去孟買一樣,都是香港往返,只是上次是國泰航空,這次是印度的捷特航空, 服務沒有國泰好,但也不差,比南航好,呵呵。這次的導遊叫桑格,是個帥小伙,家裡有2個小孩,最大的比我家媛媛還大一歲,他是剎帝利。剎帝利是瓦爾那之一,是古印度種姓制度中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除神權之外一切權力。剎帝利也有高下之分。可分成切特利與剎庫里,前者人數多,地位低;後者人數少,地位高。現在已沒真正的剎帝利,現在的剎帝利多數是拉其普特人。拉其普特人(Rajput),意思是王公之子。他們傳統上是印度的戰士民族,分布於印度中部、印度北部、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拉賈斯坦、旁遮普與古吉拉特、北方邦,喜馬偕爾邦,哈里亞納邦,查謨,北阿坎德邦,中央邦和比哈爾邦。)。拉賈斯坦的齋浦爾與烏代浦是他們文化的代表。直到20世紀印度絕大多數土邦也由他們統治。他們宣稱自己是剎帝利,但他們最早在6世紀才出現,是歷次入侵印度民族的後人。他們多次抵抗突厥的伊斯蘭徒入侵,被視為婆羅門教文化捍衛者。但很多在德里蘇丹國時代逃亡尼泊爾,他們在蒙兀兒帝國時有些接受伊斯蘭教。他們也是英國人所謂的尚武種族。

看過少年派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宗教也眾多,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該教綜合了多種信仰,非常複雜。印度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聖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里真”(意為神之子),印度獨立後統稱“達利特”(意為受壓迫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好像被排斥在社會之外。印度教種姓制度下的婦女地位低下,支持童婚,寡婦的境遇悲慘。種姓制度把印度教社會分成若干社會集團,集團之間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給印度社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雖然印度經歷了經濟的現代化以及有關禁止歧視以及結束階級結構的法律的制訂,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的地位依然重要,可以這麼說,印度還是一個披着民主外衣的封建社會,大地主,高種性控制着這個國家。 伊斯蘭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蘭教。在德里,清真寺也隨處可見。這次印度之旅最重要的景點:泰姬陵,就是伊斯蘭教的。由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已經超過印度尼西亞,成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臥兒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當多的伊斯蘭教建築。作為外來宗教的伊斯蘭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導致了一系列的宗教衝突(多數皈依者是賤民,而且在殺牛問題上與印度教徒衝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時造成了宗教仇殺的慘劇。在現代,印度這兩個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起源於印度的宗教,不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基督教、祆教、猶太教和巴哈伊教也是有影響的宗教,但人數稍少。 儘管宗教在印度的影響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接受無神論和不可知論。

自從上次在孟買的街頭上被幾十個小乞丐包圍,用手抓我的手臂導致皮膚過敏,然後留下黑斑後,我就對印度街頭有着抗拒,但這次在德里,沒有被小乞丐包圍的經歷了,可能是這次是有導遊全程跟着吧。德里的街道也比孟買清潔得多。

德里的景點有最出名的印度門,紅堡,賈瑪清真寺,總統府,蓮花廟……蓮花廟其實很簡單的,外觀很漂亮,但裡面很簡單,就是簡單的講壇和座位。蓮花廟象徵着宗教的同一,黃昏時景色優美,可在此默禱沉思。

紅堡是莫臥兒王朝時期的城堡,用紅色砂石砌成,是印度的象徵。在泰姬陵所在的城市阿格拉也有紅堡,也是同一個國王興建的。

舊市街臨近紅堡,與紅堡同時期而建,是老德里最古老的街道,在這條街道上可以品嘗到印度美食。

康諾特廣場是印度最重要的商業區,購物區,在這裡可以買到許多印度特產。

賈瑪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臨近紅堡和舊市街。這是一座金頂寺廟,信徒眾多,景象壯觀。

主權大道是印度的政治中心,每年1月26日印度共和日閱兵式在這裡舉行。主權大道的盡頭是印度門,永久燃燒的火焰紀念着印度的英雄戰士。在主權大道的另一頭是總統府,每年早春遊人可以遊覽總統府周圍著名的莫臥兒花園。

印度教斯瓦米納拉揚神廟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大的神廟。但是我沒進去,我在一股臭鞋味道包圍着看着大家的一大堆手機

展會結束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們早早從酒店退房,出發前往阿格拉,現在德里到阿格拉,已經建有高速公路,但是因為價格比較貴,路上的車很少,只有到了休息區,才能見到較多的車,高速公路兩邊是空曠的原野,有時可以遠遠望見高高的煙囪,導遊桑格說那可能是做磚的工廠。

阿格拉(印地語:〉)是位於印度北方邦亞穆納河畔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在1526年至1658年期間一直是莫臥兒帝國的首都。阿格拉城市很小,很破敗,但卻是一座旅遊城市,擁有三處世界遺產;著名的泰姬陵和阿格拉古堡就位於該市。

泰姬陵Taj Mahal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最知名的古蹟之一。它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4年。泰姬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

泰姬陵被認為是莫臥兒建築的最精美的例子,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1983年,泰姬陵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個泰姬陵是一個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泰姬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泰姬陵的建造被委託給一個建築師團隊,並由皇帝總監,團隊中包括有Abd ul-Karim Ma’mur Khan,Makramat Khan和烏斯塔德.艾哈邁德.拉合里。波斯建築師拉合里一般被認為是首席設計師。

泰姬陵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譯,為皇冠之意,因此並不能稱呼葬於此的亞珠曼德貝儂比古姆為泰姬。亞珠曼德是沙賈汗父親賈漢吉爾的第20個妻子——茉荷茹妮莎的侄女,1612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賈汗結婚,被賜予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入宮19年,苦於多孕,生有8男6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

1632年,泰姬陵在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這項工程的首要工作是種植樹木,由於樹的成長極為緩慢,因此至少要有10年的時間讓樹來成長。當時極負盛名的建築師拉何利以德里的胡馬雍陵為藍圖,動員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和書法家,融合中亞、波斯和印度的本土風格,用了22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座純白色及以大理石興建的藝術建築,總費用估計為3,200萬盧比。

泰姬陵建築的材料是從印度各地和亞洲,以逾1千頭大象運送這些建築材料,綠松石來自中國西藏,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玉和水晶來自中國,碧玉來自旁遮普邦,而藍寶石來自斯里蘭卡,瑪瑙來自阿拉伯。共有28種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入白色大理石。泰姬瑪哈建物高250英尺,占地約17萬平方米,南北長580米,寬305米,有前庭、正門、莫臥兒花園、陵墓主體和清真寺。進入主陵需要脫掉鞋子或者穿上鞋套。

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兩旁種植成列的柏樹,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水池盡頭則是陵墓,內有兩座空的石棺,棺木一大一小,沙賈汗王及皇后葬於空棺處地下的土窖內。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達40米的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是為確保遇到地震時,尖塔向外倒塌而不壓到主殿,內有50級階梯。這四座高塔向外傾斜的最重要原因實為美學上的需求。因為人類的眼睛在遠方挑望此四座垂直建築物及中央主殿時,受距離影響,將產生高塔向內傾斜的感覺。將此四座高塔刻意建造成向外傾斜,反而可讓人於遠處挑望時,感覺其為完全垂直。專供穆斯林教徒們每日登高朗誦《古蘭經》,以及祈禱朝拜之用。墓室中央有一塊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着幾行波斯文:“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哈之墓”。站在陵墓旁邊迴廊中央的石塊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回音,令人迷濛不已。後方草坪為當時宮殿的葡萄園。主體建築外觀以最高級純白大理石打造,內外鑲嵌美麗的寶石(水晶、翡翠、孔雀石),陵墓的每一面都有33米高的拱門,陵前水池中的倒影,看起來好像有兩座泰姬陵。

泰姬陵在建築美學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其完全對稱。以主殿中心向兩向延伸之軸線切割之中軸線,可以看到相對於中軸線之距離相等之處,必存在數量、尺寸及樣式完全對稱之雕飾。其中軸線貫穿園區各門、水池及道路等之中線。

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的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銀白色,白色大理石映着淡淡的藍色螢光,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泰姬陵每年吸引2至4百萬名遊客,有超過20萬來自海外,遊客都集中在天氣比較涼爽的10到12月。泰姬陸附近不准停車,遊客要步行,或搭乘電動車,允許帶小型攝影機,照相機,和手機。有人說,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不在月光下來到泰姬陵,就不算到過泰姬陵。2004年11月27日,泰姬陵有條件的對遊客開放夜遊,門票高達1500盧比,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早中晚遊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在《貧民百萬富翁》裡,便擁有他到此處求生的段落。

阿格拉堡(印地語:〉 ,烏爾都語:ㄆ ),又名為阿格拉紅堡,位於印度阿格拉,距離泰姬陵西北2.5公里,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另兩座是德里紅堡和法第普爾•希克利)。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它的建造與使用歷經莫臥兒王朝的阿克巴、沙賈汗、賈漢吉爾、奧朗則布等多位皇帝。城門和城牆為阿克巴大帝所建,結合了印度和中亞的建築風格。沙賈汗晚年被兒子奧朗則布囚禁於此,在八角亭上眺望泰姬陵度過8年餘生。“那被囚的國王,幽幽的望着這座他為逝去的摯愛妃子所建的白色建築……” 被囚的國王死後當晚,他的女兒偷偷的把他的屍體從恆河逆流而上運到了泰姬陵,他終於與他最愛的妃子合葬了在一起……

此次印度歸來後,可能是吃得咖喱太多了,口腔潰瘍一直不斷,最多時同時有3個,實在是讓人抓狂,一直忍住,不吃藥,只吃維生素和蜂膠,但一直只是緩慢好轉,後來忍不住執了劑中藥喝,才見好。每次印度之行,都會讓我身體出點狀況,實在是讓我鬱悶。但印度的各種髒,其實只是生活污染,比天朝的化工污染好多了,這起碼能讓大自然消解掉。

泰姬陵,不虛此行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被指同時造7種艦堪比美 2020年成世
2013: 爆炸新聞:一架F-22猛禽墜毀在約旦北部
2012: 新華社:我軍竟然默許日本政府將釣魚島
2012: 美國之音:馬總統下令海巡艦每天都要去
2011: 殲15艦載機和蘇33的區別 --《慣性世界
2011: 關於"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問世"新聞的
2010: 張召忠:為什麼“中國是一個盛產漢奸的
2010: XWZJ昨天你沒來,請進!此文是揭露和教
2009: 冷眼看新疆: 新疆只有中美戰略利益, 沒
2009: 中共專家澄清中國衛星變軌技術有助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