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共和黨人,不是選民
送交者: hebeiman1 2014年09月05日11:16: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林杉)隨着美國大選前的競選活動日益白熱化,候選人背後的競選團隊和民主、共和兩黨中的重要智囊也越來越為人關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期挑選了兩黨中對美國外交政策產生重要影響的各50個人做出介紹。以下為《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主要內容。

…………………………………………………………

政治的關鍵是人的因素,在談到外交政策時尤其如此。從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的“準備好了就點火”言論到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的幕後操作,再到比爾·克里斯托爾(Bill Kristol)的巧言勸說,人數出奇地少的小群體進行的不斷遊說和暗箱操作,通常決定了政府的整個外交政策。

美國人可能意識不到(畢竟只有4%的人認為外交政策是今年大選的重要議題),但是在民主黨和共和黨大會開幕的時候,這不僅意味着還有兩個月就要選出總統了,更意味着現在是選擇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時刻,而這些顧問將決定美國在世界上的軌跡。

為了揭示大幕後面的情況,《外交政策》編輯了對共和黨外交政策最有影響的50人名單。名單中這些人都是共和黨成員(這裡不包括現役軍官或職業官僚),但他們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傳統,而且他們正在努力影響共和黨的核心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者、新保守主義者,甚至孤立主義者。

如果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當選總統,他將會獲得世界的鑰匙,而這些人中的贏家將決定羅姆尼怎麼使用這把鑰匙。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 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亞利桑那州參議員)

政治圈裡很少有人像麥凱恩一樣知道怎麼使用宣傳工具。雖然他的白宮夢已經破碎了,但是作為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這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仍然是電視 上的常客、外交政策的強有力聲音和共和黨政治新星的導師,這些新星包括馬爾科·魯比奧(Marco Rubio)和凱利·阿約特(Kelly Ayotte)。

他極力反對對小布什執政時期進行“嚴厲質詢”,他近期也是監管五角大樓的主要人物——他認為國防工業與軍方的關係過於曖昧。

麥凱恩還曾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主要推動者,他反對奧巴馬從兩國撤軍的舉動。

麥凱恩在阿拉伯革命中也出盡風頭,他在2011年4月訪問了利比亞城市班加西,而且一直要求奧巴馬政府干預敘利亞局勢。

“制定新政策的時刻已經來到了,”他在2012年3月說。“美國應該領導國際力量,通過空襲阿薩德的軍隊,為敘利亞的主要人口中心進行保護,尤其是在北方地區。”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 威廉·克里斯托爾(William Kristol)

《旗幟周刊》編輯

從他在新保守主義標誌性刊物《旗幟周刊》(他於1995年共同創建了這份雜誌)的位置,到他在談話節目中不斷的出現,克里斯托爾通常會決定共和黨在海外的優先事務是什麼——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本世紀初是薩達姆。

作為伊拉克戰爭的主要支持者,克里斯托爾於1997年與羅伯特·卡甘(Robert Kagan)共同創建了“新美國世紀工程”,這是一個位於華盛頓的非贏利性組織,致力於促進美國在全球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領導地位,工作包括在中東實現民主。

克里斯托爾曾任副總統丹·奎爾(Dan Quayle)辦公室主任和2008年麥凱恩競選外交政策顧問,他有挑選副總統候選人的竅門,他曾是最早鼓勵挑選薩拉·佩林(Sarah Palin)和今年挑選保羅·瑞恩(Paul Ryan)的推手。

但是,他曾經批評羅姆尼,近期讓他不要在競選活動中對外交政策做出虛假承諾。

“給米特·羅姆尼的忠告,”克里斯托爾在7月份寫到,“對於總統寶座來說,國家安全不是小問題。那是關鍵問題。”

3. 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

前國務卿

《福布斯》雜誌曾表示,賴斯與時任總統的小布什達到了“無可比擬的信任程度和接近程度”,並因此將其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但她在白宮和國務院裡卻非常討人嫌。

約翰·博爾頓、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和迪克·切尼(分別為小布什任期內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國防部長和副總統——譯者注)在她離任後都批評過她,說她在朝鮮核計劃上誤導總統,還說她缺乏作國務卿所需的經驗。

“唐納德這個人脾氣不好,”賴斯反擊拉姆斯菲爾德說。“這一點我們都清楚。”

引發這種壞脾氣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為賴斯在小布什的第二個任期內用她的方式塑造了外交政策,此時她擔任國務卿,而新保守主義的鷹派人物都退卻了。

雖然在奧巴馬任期內賴斯一直把自己封閉在學術圈內,但是這位學者出身的外交官還是在共和黨的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中成為了中堅力量,6月份在羅姆尼的一 次籌款會上發言後,她甚至一度成為副總統人選,雖然可能性很低;不過她這周會在坦帕(Tampa)的會議上發表講話,同意提名保羅·瑞恩(Paul Ryan)作為副總統候選人。

最近她也在逐步重涉政治領域,號召奧巴馬武裝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並批評總統的亞洲貿易政策。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 羅伯特·卡甘(Robert Kagan)

布魯金斯學院高級研究員

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新保守主義作家,羅伯特·卡甘是少有的幾個能和貝拉克·奧巴馬和米特·羅姆尼齊名的公共知識分子。

卡甘高聲反對“美國衰落”的聲音,他似乎永遠都處在華盛頓的聚光燈下,寫出了一大批能上頭條的文章和著作。

目前作為布魯金斯學院高級研究員的卡甘曾經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設計者之一,有些人說他是羅姆尼最親密的外交政策顧問。

在2010年2月,卡甘合作建立了“埃及工作組”,這是一個由美國兩黨專家組成的推動埃及實現民主的聯盟——那時距離“阿拉伯之春”的發生和穆巴拉克政府的倒台還早得很。

卡甘還持續發聲質疑奧巴馬政府大肆兜售的“重置”對俄關係計劃,要求對普京重返總統寶座對美俄關係的影響進行明智的評估。

不過這些都沒有考慮一個事實,卡甘的妻子、曾任迪克·切尼顧問的維多利亞·紐蘭德(Victoria Nuland),現在是奧巴馬政府國務院發言人。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5. 巴克·麥基翁(Buck McKeon)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

作為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巴克·麥基翁負責監督五角大樓高達6500億美元的預算,這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可是個重要職位。

毫無意外的是,他的崛起是因為他反對削減國防預算,而且是反對者中聲音最高、批評最有影響的幾個人之一。

麥基翁激烈反對所謂的“扣押”,這樣的話除非國會在1月份前制定新的國防預算計劃,否則國防經費會大幅削減。

麥基翁在7月份曾經諷刺說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看見我們(對國防預算)幹了什麼會在墳墓里氣得發抖”。

這位來自南加州的議員還對政府的外交政策領導層產生質疑,他在《政治家》(Politico)上撰文說“提詞器上沒有字,位列美國歷史上最雄辯總統行列的奧巴馬保持着沉默,因為他在照看阿富汗撤軍的事情。”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6. 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

前任世界銀行總裁,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皮特森國際經濟學院著名訪問學者

在佐利克還沒有從世界銀行總裁的位置上完全退下來的時候,羅姆尼已經任命他領導一個團隊,為可能執政的羅姆尼政府的國家安全定位(national security positions)。

這一舉動引起了共和黨新保守主義派的不滿,他們認為這位前任副國務卿是個對中國太軟弱、對以色列太強硬的現實主義者——是個“和老布什一樣的老派共和黨人”,一位評論家這樣說。

佐利克在他擔任世界銀行總裁的5年任期中對世行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把世行的巨大數據資料庫對公眾開放,並且監督進行了世行20年歷史中第一次財務資源總額(general financial resources)增資。

佐利克受到了兩黨成員的尊重(財政部長蓋特納說佐利克是“出奇高效的領導者”),這位59歲的前馬拉松運動員很可能會在哈佛和皮特森學院的位置上繼續影響經濟辯論——或者,由於他在羅姆尼陣營中的重要角色,他可能會成為內閣成員,也許就國務院的那個角色。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7. 迪克·切尼和利茲·切尼(Dick and Liz Cheney)

前副總統 | “保衛美國安全”(Keep America Safe)行動負責任和福克斯新聞網評論員

迪克·切尼可能還處在3月份心臟移植手術的恢復期中,但是這位可能是美國最有爭議——也最有權勢的——副總統,仍然會偶爾在政壇出上一拳,說奧巴馬的總統任期是“十足的災難”。

切尼最近還說,羅姆尼是他“唯一”信任可以在危機形勢下做出正確外交決策的人(雖然在少有的批評共和黨的時刻,他也說過約翰·麥凱恩挑選佩林作為競選搭檔是個“錯誤”)。

與此同時,他的女兒利茲·切尼傳承了家族的事業——合作撰寫父親的回憶錄,最近還在她父母在懷俄明州的家裡主持了一場羅姆尼的籌款會。

在2009年,作為律師的利茲曾在小布什政府的國務院中參與有關中東問題的工作,那時她創建了具有爭議的“保衛美國安全”組織,致力於批評奧巴馬的“激進”外交政策。

她最近又搬回懷俄明居住,為羅姆尼的競選出力,這引發人們猜測她也許在考慮自己也參加競選。

她還是福克斯新聞網的評論員(她曾經至少一次挑戰她父親的觀點:“我很少不同意史上最好副總統的意見,但是佩林比奧巴馬和拜登加起來更勝任,”她在7月份在推特上說到。“非常尊重她為共和黨作的一切。”)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8. 伊萊亞娜·羅斯·萊赫蒂寧(Ileana Ros-Lehtinen)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佛羅里達州眾議員)

伊萊亞娜·羅斯·萊赫蒂寧是眾議院各委員會中唯一的女主席,是眾議院中主要的外交政策立法者,同時也經常對奧巴馬政府大加撻伐,說他“玩弄美國外交政策的政治遊戲”。

不管是批評總統的對以色列關係還是本能地批評對古巴政策,或者要求美國政府減少對聯合國的資金支持,抑或是推動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政策,她都不僅僅是為了共和黨的利益發出強硬聲音,而且還為了她在佛羅里達的選舉人——那是此次大選的重要戰場。

最近,羅斯·萊赫蒂寧引領國會通過了加強對伊朗制裁的決議。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9. 謝爾登·阿德爾森(Sheldon Adelson)

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首席執行官

由於提供了2000萬美元的捐助,謝爾登·阿德爾森幾乎是一個人獨自支持了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今年的總統競選活動。

這位堅定的親以色列鷹派人物反對向巴勒斯坦做出任何領土讓步,而他現在已經跳上了羅姆尼的金錢列車,高調地說服猶太裔選民支持共和黨,最近甚至還隨羅姆尼去了一趟以色列。

阿德爾森說話從來不留情面,有報道說他最近在一次籌款會上把奧巴馬總統稱作是“愛哭的嬰兒”,應該穿上尿片。

這位來自拉斯維加斯的大人物也因其在澳門備受爭議的賭場利益而招致了他不太想要的關注,其中包括聯邦政府調查有關他的手下向某國官員行賄的舉報信息。

為了擊敗奧巴馬,阿德爾森已經承諾了多達1億美元的捐款,這種激勵對羅姆尼陣營來說已經足夠讓他高興了。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0. 吉姆·塔倫特(Jim Talent)

前密蘇里州參議員

吉姆·塔倫特曾在羅姆尼2008年那次失敗的總統競選中出力,而他也被稱作羅姆尼最親密的外交事務助手。

塔倫特在2006年被克萊爾·麥卡斯基爾(Claire McCaskill)從密蘇里州參議員的位子上趕了下來,但他仍然是共和黨的有影響的權力掮客和遊說者。

塔倫特與參議員鮑勃·格雷厄姆(Bob Graham)曾共同擔任國會建立的“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和恐怖主義委員會”主席,並在2008年提交了最終報告。

由於存在強烈的保守主義傾向,塔倫特經常被人稱作羅姆尼政府最有潛力的國防部長人選。他現在是羅姆尼陣營核心圈裡最有力的聲音,也是羅姆尼信任的少數幾個可以公開發表講話的顧問之一。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1. 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

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

作為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和前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理查德·哈斯經常被稱作代表共和黨“現實主義”一派的人物。

在小布什執政初期,哈斯在國務院擔任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的關鍵助手,而在新保守主義開始決定美國外交政策後,他們倆也一起受到了排擠。

哈斯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前支持更廣泛的多邊聯盟,而在那之後他又批評這種努力是“戰爭的選擇”。

在新保守主義者掌權後,哈斯開始竭力推廣他所謂的“非極性”觀點,即透過不同權力節點的稜鏡來看待世界,而這些權力節點中大部分不是國家。

現在有消息說,他已經進入羅姆尼國務卿候選人名單。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2. 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

約翰·博爾頓在小布什任期內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在此期間他因其對聯合國的激烈批評而名聲大噪。

現在作為保守的“美國企業學會”(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一名學者,博爾頓仍在繼續發出共和黨外交政策的主張——他最近要求美國干涉敘利亞,對伊朗採取更加強硬的姿態,並且與以色列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博爾頓是老牌共和黨人,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為巴里·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美國參議員)競選站腳助威。他在1月份強烈支持羅姆尼參加大選,說“我相信羅姆尼州長是領導共和黨、清晰表達我們保守主義原則的最好人選,也是最有可能擊敗奧巴馬的人。”

博爾頓是羅姆尼陣營的非正式顧問,而在羅姆尼獲勝後,他也是潛在的國務卿人選之一。

但是,他能不能當上國務卿是另外一回事——上次他獲得提名擔任駐聯合國大使的時候,小布什政府受到國會的嚴厲阻撓,小布什等到參議院休假才讓他當上大使。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3. 丹·塞諾爾(Dan Senor)

羅姆尼外交政策顧問

丹·塞諾爾曾擔任伊拉克聯軍臨管會(the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in Iraq)發言人,一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塞諾爾在戰爭期間“老辣地與媒體周旋”。

塞諾爾的妻子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前主播坎貝爾·布朗(Campbell Brown)。他曾為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和一家華爾街對沖基金工作多年,編織了難以置信的人脈網絡。現在他擔任羅姆尼的高級外交顧問,主要關注中東問題。

他還是《啟動國家》(Startup Nation)一書的公共作者之一,這本書宣傳了以色列的經濟活力——羅姆尼7月份去以色列時發表的有關以色列文化的爭議言論可能就來自這本書,許多言論都是塞諾爾精心編織的。

被視為駐以色列首席特使候選人的塞諾爾最近被任命為羅姆尼的競選搭檔保羅·瑞恩的高級顧問——有分析認為這一舉動是為了增加副總統候選人的外交政策的分量。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4. 保羅·吉戈特(Paul Gigot)

《華爾街日報》社論編輯

吉戈特非常有爭議地統治着保守主義權威的世界,他的身份是《華爾街日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社論和專欄版當家人,還是福克斯新聞網“日報社論報告”欄目的主持人。

吉戈特曾在亞洲作記者,之後成為《華爾街日報》每周專欄作家,並在2000年以此身份獲得普利策新聞獎。

在他擔任社論編輯期間,這份報紙在7月份大膽地批評羅姆尼的競選活動,要求這位候選人制定具體的經濟計劃,把自己和奧巴馬區別開。(在競選早期,吉戈特曾經鼓勵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參選,但無果而終。)

奧巴馬政府和它的外交政策都受到了《華爾街日報》的激烈抨擊——吉戈特說奧巴馬在敘利亞問題上沒能採取更果斷的措施。

“他不希望在海外發生任何重大事件,”吉戈特對奧巴馬說,“在敘利亞、朝鮮或任何地方可能干預的地方或者有跡象顯示情況不好的地方都是如此。”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5. 理查德·威廉姆森(Richard Williamson)

羅姆尼外交政策顧問

理查德·威廉姆森是曾在幾屆共和黨政府中任職的元老,也是羅姆尼最知名的外交政策顧問之一。

他曾在老布什政府和里根政府中擔任外交官,主要負責多邊國際組織事務。之後威廉姆森在1992年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但以失敗告終。

在小布什政府期間,他曾擔任蘇丹問題特使,處理達爾富爾問題。他還曾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大使(後改名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在2012年大選中,身為“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副主席的威廉姆森,變成了羅姆尼團隊中負責攻擊政府外交政策的打手,他曾經說奧巴馬的朝鮮政策是他的“吉米·卡特時刻”(指1980年卡 特在大選中形勢逆轉並最終慘敗的情況——譯者注)。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6.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前國務卿

亨利·基辛格說話的時候,全世界仍然會傾聽。在評論基辛格新書《中國論》(On China)時,羅姆尼顧問阿龍·弗里德貝格(Aaron Friedberg)說基辛格“也許是二戰結束後制定美國外交政策方面最有影響的人,而且肯定是最多產的一位。”

自從1977年離開國務院後,基辛格寫過十幾本關於外交政策的書,也曾經向許多決策者提供過建議,這包括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向小布什總統和切尼副總統提出建議。

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基辛格(他的名字已經和實力政策畫了等號)擔憂地說,美國已經拋棄了傳統的均勢外交政策,轉向人道主義干涉,但同時又缺乏“明確表示的戰略概念。”

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上,他建議不要採取軍事干預,警告說“為了避免一個人道主義悲劇,我們要注意別製造另一個悲劇。”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7. 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

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

作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委員、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國內和國際行動附屬委員會資深共和黨黨員,林賽·格雷厄姆遊走在鷹派空軍預備役上校的角色和國務院及外國援助保護者的角色之間。

“除了往人群中扔炸彈之外你還有很多選擇,”格雷厄姆去年秋天說(不過,今年他支持削減對巴基斯坦和埃及的援助,削減後的數量甚至遠低於總統的要求)。

自從1995年第一次進入國會後,格雷厄姆一直是支持美國海外軍事干預的響亮聲音——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從敘利亞到伊朗——他還在防止國防預算被扣押的鬥爭中起了很大作用。

就像他的親密戰友約翰·麥凱恩一樣,格雷厄姆表現出了與民主黨合作的意願,他反對布什政府的審訊制;去年他號召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在外交政策上“再好好練習練習”。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8.卡爾·羅夫(Karl Rove)

“美國十字路口”(American Crossroads)創立者

“布什的大腦”在奧巴馬的華盛頓還繼續工作着,通過他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美國十字路口”製作的廣告為總統的經濟和安全政策賣力工作。典型的信息指責奧巴馬躲藏在為經濟掙扎的“藉口”後面,“藉口”還有包括“來自 歐洲的阻力”和阿拉伯之春。

“美國十字路口”在2012年大選期間已經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資金,在《外交政策》三四月號一期中,這位前白宮辦公室副主任聲稱奧巴馬總統是“特別脆弱的”候選人,可以被輕易地貼上“在外交事務上天真軟弱”的標籤。

他催促共和黨競選人對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採取“中間偏右”的批評——而羅姆尼團隊正是這樣作的。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19. 馬特·德拉吉(Matt Drudge)

“德拉吉報告”(Drudge Report)創始人和編輯

馬特·德拉吉的起點可能像他說的那樣,“簡歷拿給7-11便利店應聘都不夠格,”但是在1998年引爆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後,創建“德拉吉報 告”(這是個原創政治新聞聚合網站,目前每個月流量達到10億次)這個可愛的復古風格網站的馬特·德拉吉已經成了潛在的政治力量。

2006年,《時代周刊》把他評選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之一,同年出版的一本書說德拉吉在約翰·克里(John Kerry)2004年競選失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次,被廣泛認為與羅姆尼競選團隊負責人馬特·羅茲(Matt Rhoades)關係密切的德拉吉,看起來好像是向羅姆尼伸出了援手;今年夏天他“挖”出來康多莉扎·賴斯正在被考察作為羅姆尼的競選搭檔,而這件事看起 來很可能讓羅姆尼在本恩資本(Bain Capital,美國一家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羅姆尼是合伙人之一——譯者注)中的所有權受到尖銳的批評。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0.羅恩·保羅和蘭德·保羅

德克薩斯州眾議員 | 肯塔基州參議員

即使是羅恩·保羅的批評者也要承認,他讓共和黨初選辯論變得更好看了。

在他的對手競相承諾更高的國防預算或者對伊朗表示強硬時,保羅仍然在頑固地堅持孤立主義外交政策——攻擊軍事工企業,說他對手的戰爭叫囂是“荒謬和危險的”。

“在花費數萬億美元用於占領和欺負其他國家的同時,我們沒法談論財政責任的問題,”這位空軍老兵和久任議員的人物2010年在給《外交政策》撰文時如此寫道。

但是如果有誰會擴大羅恩·保羅的視野,那肯能就是他的兒子蘭德·保羅,他在2010年借着茶黨的浪潮進了參議院。

當選後,蘭德號召“保守主義者承認軍事預算必須要削減,”這讓他與共和黨高層關係不合。

蘭德甚至對扣押的發生很樂觀——如果國會不能達成預算妥協就必須削減國防預算——他說這樣會迫使軍隊變得更有效率。

作為他父親競選團隊中的固定成員,人們經常說蘭德很可能憑自己的能力成為未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1. 麥克·羅傑斯(Mike Rogers)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眾議員)

曾當過陸軍軍官和聯邦調查局特工的麥克·羅傑斯一直在大力批評奧巴馬政府的反恐工作,甚至指責政府進行的是“法律戰”而不是真正的戰爭。

作為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一直大聲疾呼應對網絡安全問題,他還與別人共同起草了備受爭議的《網絡情報分享和保護法案》,允許政府和私營公司分享網絡攻擊者的信息和攻擊方法。這份法案已經在眾議院獲得通過,正在等待參議院投票。

在今年4月,羅傑斯對記者說,“一旦這些方法得以實施,美國就更安全一些,我們的經濟也會更少受到外國網絡捕獵者的攻擊。”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2. 查爾斯·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通過在全國各大報紙發表系列專欄文章以及在福克斯新聞網頻繁露面,查爾斯·克勞薩默已經為自己搭建了一個強有力的平台,來推銷他在美國外交政策方面混合了新保守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主張。

雖然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意奧巴馬的主張,但克勞薩默還是和一批經過挑選的記者一起被邀請參加與總統的不可公開發表的討論。

克勞薩默贊同布什政府期間的審訊方法,他說如果“有價值的敵人知道有價值的信息,而從他們身上獲得的信息可能有助於拯救生命的話”,酷刑就是正當的。

在近期的專欄文章中,克勞薩默抨擊了奧巴馬處理敘利亞問題的方式,說他爭取通過聯合國決議的行為是“帶有奴性、毫無主見地主動屈從於 國際合法性 ”。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3. 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

美國和平學會(U.S. Institute of Peace)國際事務高級顧問

現在擔任美國和平學會國際事務高級顧問的斯蒂芬·哈德利,曾經是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團隊的核心人物——當時他擔任康蘿莉扎·賴斯成為國家安全顧問前的副手。他還是伊拉克戰爭的設計者之一。

最近他還支持與塔利班談判,結束在阿富汗的衝突。

“解決問題的努力應該包括接近那些願意放棄鬥爭並參與和平進程的塔利班成員,”他在與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共同為《外交政策》撰文時寫道。

作為一名具有影響力的幕後操盤手,哈德利在共和黨內部聲譽很好,也是最受歡迎的顧問之一。坊間有傳言說,羅姆尼如果當選,他將是國務卿人選之一。

最近,他批評奧巴馬讓美國“跟隨”而不是“引領”敘利亞問題,呼籲他拋棄聯合國的外交途徑,採取更加切實的措施支持反對派。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4. 傑米·弗萊(Jamie Fly)

“外交政策倡議”(Foreign Policy Initiative)執行董事

傑米·弗萊曾經在拉姆斯菲爾德和蓋茨手下擔任國防部助理,負責跨國威脅政策。他還在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負責防擴散戰略。

弗萊還曾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世界銀行、美國企業學會、美國駐英使館和美國參議院任職,而2009年起他又成了新保守主義的“外交政策倡議”執行董事,這一組織由比爾·克里斯托爾、羅伯特·卡甘和丹·塞諾爾共同創立。

弗萊還經常為《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旗幟周刊》和《外交政策》的“影子政府”博客撰寫文章,最近在抨擊奧巴馬在伊朗、敘利亞和國防經費上的政策。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5. 傑克·基恩(Jack Keane)

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主席

傑克·基恩是一名職業傘兵、四星上將和陸軍代理總參謀長,他2003年退休,2007年又成了小布什向伊拉克增兵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當時他和別人共同為美國企業學會撰寫的報告號召增兵3萬人,這使小布什把他提到了顧問的位置上。

從那時起,基恩就一直在猛烈批評奧巴馬從伊拉克撤軍,說他在2011年撤軍完畢的決定是“不折不扣的災難”。

“我們應該留在那裡加強民主,讓他們得到他們贏得的政治成果,並且防止伊朗人扼殺這個國家,”去年他對《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說。

作為戰爭研究所主席和福克斯新聞網常客,基恩強烈支持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他還說與伊朗的衝突“不可避免”。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6. 馬克·柯克(Mark Kirk)

伊利諾伊州參議員

曾先後擔任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顧問和伊利諾伊州議員的馬克·柯克曾數次被派往阿富汗擔任預備役海軍情報官員,此後他成了參議院中俄羅斯和中東問題的重要人物。

柯克懷疑美俄關係重置計劃,反對在核軍控方面與克里姆林宮合作。他和他的同事喬恩·凱爾(Jon Kyl,參議院共和黨黨團主席,曾任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譯者注)曾經被俄羅斯外交官描繪成“冷戰怪獸”。

儘管在1月份因中風而被迫休息,柯克卻一直在悄悄地積聚力量對伊朗採取更嚴厲的制裁。

柯克在2010年才接替奧巴馬成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資歷尚淺的他卻已經成為撥款委員會成員,而且有成為共和黨下一個外交政策大佬的趨勢,而現在凱爾和迪克·盧格(Dick Lugar,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副主席——譯者注)快要離開參議院了。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7. 多夫·扎赫姆和羅傑·扎赫姆(Dov and Roger Zakheim)

CNA公司高級研究員、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總顧問

這對父子組合已經讓“扎赫姆”這個名字成了共和黨外交政策的代名詞。

被小布什稱為“瓦肯人”的多夫·扎赫姆在過去20多年裡是共和黨國防部中的常客,他在里根時期做過高官,還在小布什的第二個任期里擔任國防部審計官。

正在為《外交政策》“影子政府”博客撰文的老扎赫姆是羅姆尼競選陣營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他號召美國干涉敘利亞,同時強烈抨擊削減軍費,說那是災難性的。而他的兒子羅傑·扎赫姆,則是國會中一個阻止軍費削減的共和黨小組成員。

小扎赫姆在小布什的第二個任期內在國防部任職,他現在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中為主席巴克·麥基翁做參謀,他也是羅姆尼影子內閣中在國際問題上的的關鍵人物,還是國防工作組聯合主席之一。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8. 丹妮爾·普萊特卡(Danielle Pletka)

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防務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的達尼埃爾·普萊特卡現任美國企業學會外交和國防政策副主席,她也是華盛頓新保守主義圈子裡的資深人物。

作為國家安全、恐怖主義和武器擴散方面的專家,她經常在國會上為伊朗和中東問題作證。

普萊特卡為伊朗2009年“無聲的政變”而惋惜,指責奧巴馬政府在利比亞戰爭期間“長期袖手旁觀”,她還批評總統對敘利亞問題的處理方式。(在最近一篇《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中,她支持動用美國空軍製造一條“聯合執勤安全地帶”以及一條難民“走廊”。)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29. 埃利奧特·科恩(Eliot Cohe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戰略研究教授

作為羅姆尼的顧問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教授和戰略研究項目負責人,埃利奧特·科恩曾經撰寫或編輯了超過6本軍事史方面的書。(在 2002年美軍尚未入侵伊拉克時,小布什無意中透露他正在讀科恩的巨著《最高命令》(Supreme Command),這是一本有關衝突時期文官領導藝術的書。)

科恩曾是一名陸軍預備役士兵並支持伊拉克戰爭,這位新保守主義人士2005年在一篇《華盛頓郵報》文章中對美國占領的處理方式提出批評,文章的標題為《一位鷹派人物在兒子走向戰場後的自我詰問》。

雖然科恩進行了良心上的譴責,也反對使用“反恐戰爭”一詞(“恐怖是戰術,不是敵人”),賴斯還是在2007年任命他為國務院顧問。

科恩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他說美國應該“尋求推翻那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他為羅姆尼去年秋天發表的外交政策白皮書撰寫前言,指責奧巴馬政府“糊弄與盟友的貿易協定”並且“奉承我們的敵人”。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0. 喬治·舒爾茨(George Shultz)

胡佛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現年91歲的喬治·舒爾茨曾擔任勞動部長、財政部長和國務卿,並且是共和黨政府的三朝元老。所以羅姆尼陣營把他列為候選人顧問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這位胡佛研究院研究員在一些主要問題上已經跟不上共和黨現在的腳步了,他支持通過收取碳稅實現減排,與其他幕後大佬亨利·基辛 格、薩姆·納恩(Sam Nunn——前民主黨參議員、“核威脅倡議”首席執行官——譯者注)和威廉·佩里(William J. Perry,克林頓政府國防部長、胡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民主黨人士——譯者注)一起呼喚在全球範圍內消除核武器。

儘管如此,憑藉身為羅納德·里根身邊最緊密的人(和他的對蘇聯策略),舒爾茨仍然在共和黨內擁有巨大的幕後影響力。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1. 凱利·阿約特(Kelly Ayotte)

新罕布什爾州參議員

來自新罕布什爾州的政治新星凱利·阿約特目前是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她支持核武器現代化,反對制定從阿富汗(她曾於2011年訪問阿富汗)撤軍的“人為時間表”。

阿約特曾任州檢察長,還曾經一度成為羅姆尼副總統的人選之一,雖然她進入參議院的時間還不到2年。

為了進一步凸顯在外交方面的雄心,她今年2月隨參議院重量級人物約翰·麥凱恩和林賽·格林漢姆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麥凱恩說這次會議是“沒有好萊塢風格”的軍界達沃斯會議。

阿約特也強烈反對削減軍費。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2. 戴維·弗魯姆(David Frum)

《新聞周刊》/《每日野獸》(daily beast)特約編輯

共和黨現在對那個創造了“邪惡軸心”一詞的人避而遠之,這證明了小布什上台以來共和黨發生了多少變化。曾經為小布什撰寫演講稿的戴維·弗魯姆得到的證明則是,他對共和黨仍然重要。

在“9·11”事件後那些讓人暈頭轉向的日子裡,這位加拿大裔美國人為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理由,但在離開白宮後,他的觀點在共和黨內就不吃香了。

弗魯姆在奧巴馬2009年就職日開辦了保守主義政治博客“弗魯姆論壇”(FrumForum),現在這個博客已經停止更新了。之後在2010年,他被從美國企業研究院開除,在那之前幾天,他批評了共和黨應對醫療保險辯論的對策。

現在作為一名作家和《新聞周刊》編輯,他已經變身批評共和黨右翼的急先鋒。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3. 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

佛羅里達州參議員

這位新晉佛州參議員最出名的事情是一度成為羅姆尼副總統人選,但馬爾科·盧比奧現在已經憑自己成為了外交政策圈子裡的一員。

精通西班牙語、在情報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任職的盧比奧曾經訪問古巴、海地、哥倫比亞、利比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觀察家曾經注意到他4月份在布魯金斯學院所做的外交問題演講,他說新保守主義者羅伯特·卡甘所著的《美國創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在他形成美國全球責任的觀點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盧比奧還說自己與麥凱恩(比如,支持美國在利比亞發揮更大作用)和小布什(堅持認為美國在處理敘利亞和伊朗問題時不能依賴聯合國)站在一起。

盧比奧的父母來自古巴,他的移民觀點比較溫和——在旨在給予非法移民子女合法身份的《夢想法案》失敗後,他曾經提出替代方案——這也導致他與共和黨更保守的成員發生不和。

至少有一名參議員(喬·利伯曼,Joe Lieberman)曾經說,在外交政策問題上,盧比奧是“吃苦耐勞的人”。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4. 蘭迪·朔伊內曼(Randy Scheunemann)

“獵戶座戰略研究中心”(Orion Strategies)主席

蘭迪·朔伊內曼已經成了華盛頓最有影響的幕後推手之一。他為許多外國政府提供過諮詢服務,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強大而精緻的遊說公司的客戶甚至包括自由投資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開放社會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

朔伊內曼是麥凱恩2008年競選時的首席顧問,之後為薩拉·佩林提供外交事務諮詢,但在2011年他結束了與佩林的關係。

最近,朔伊內曼與俄羅斯反對派組織合作,通過了《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這項法案允許美國制裁那些被控侵犯人權的俄羅斯官員。

他還和其他著名新保守主義者連署了一封信,要求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建立安全區。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5. 埃利奧特·阿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

在1969年左翼分子占領哈佛校園時,埃利奧特·阿布拉姆斯是少數幾個聯合起來保持校園開放的學生之一。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新保守主義者之一,他的第一仗再合適不過了。

在里根政府中任職時,阿布拉姆斯在國務院負責拉美事務,他還參與了“伊朗門”(Iran-Contra scandal)事件並被國會裁定隱匿信息。老布什在離任前赦免了他。

之後阿布拉姆斯重返政治生活,在小布什政府中,他是伊拉克戰爭的策劃人之一,還參與了在加沙針對哈馬斯的所謂未遂政變。

現在阿布拉姆斯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中東問題高級研究員,在最近的幾個星期中,他還為副總統候選人保羅·瑞恩提供了外交政策簡報。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6. 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

新澤西州眾議員

克里斯·史密斯是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非洲、全球健康和人權附屬委員會主席、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執行委員會(Congress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on China)主席,一直以來他持續抨擊中國的人權,也是號召美國採取更多行動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還指責中國“偷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7. 米切爾·賴斯(Mitchell Reiss)

華盛頓學院院長

米切爾·賴斯曾經是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官和國際問題學者,現在他是羅姆尼陣營外交政策顧問。

賴斯曾經在科林·鮑威爾手下任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在小布什政府中擔任北愛爾蘭特使,之後前往位於馬里蘭州的華盛頓學院擔任院長。

雖然賴斯曾經在羅姆尼2008年競選中擔任顧問,但兩人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是否應該與阿富汗塔利班談判的問題上發生了衝突,賴斯在為《外交政策》撰寫的一篇博文中表示支持這一想法。

羅姆尼在福克斯新聞的一場辯論中公開否定了賴斯的想法,“如果塔利班仍然在殺害我們的士兵,美國就不和他們談判,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儘管如此,一些競選觀察家仍然建議,如果羅姆尼當選,賴斯可以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8. 富蘭克林·格雷厄姆

比利·格雷厄姆福音協會(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首席執行官

電視布道者比利·格雷厄姆的兒子富蘭克林與基督教救濟機構“薩馬里坦基金”(Samaritan's Purse)一起,讓公眾注意到了蘇丹的暴力問題。富蘭克林·格雷厄姆還是南蘇丹獨立的主要支持者——有時候與喬治·克魯尼等好萊塢明星一起合作。

格雷厄姆還因其對伊斯蘭教的煽動性言論而備受矚目,他說奧巴馬是穆斯林,遵守伊斯蘭法。

他在羅姆尼政府中的影響力可能比較有限,因為他說“大多數基督徒都不應該把摩門教當做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

在去年4月份的《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中,格雷厄姆號召對蘇丹的空軍基地進行空襲,以便保護奴巴山(Nuba mountains)地區的平民。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39. 珍妮弗·魯賓(Jennifer Rubin)

《華盛頓郵報》博客作者

新保守主義作家珍妮弗·魯賓在《華盛頓郵報》上的博客“向右轉”(Right Turn)既有報道又有評論,她經常觸及外交政策問題,只要博客上一有的新內容似乎就能成為新聞。

在《評論》(Commentary)雜誌上發表了引發熱議的《猶太人為什麼憎恨薩拉·佩林》等文章後,魯賓的名字總是伴隨着爭議。(《評論》編輯約翰·波德霍雷茨(John Podhoretz)把她稱作一種“現象”。)

在《郵報》上,魯賓與同事有過爭執,該報監察專員的一篇文章還說到了她,因為她轉發了一條號召對巴勒斯坦人進行大屠殺的推特。

但即使是她最強烈的批評者也要承認,魯賓能接觸到保守主義的大人物,並且與羅姆尼陣營關係密切,這為她招來了左翼的猛烈批評,但也在激烈的競選季中為右翼讀者打足了氣。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0. 喬恩·凱爾(Jon Kyl)

參議院共和黨黨團主席(亞利桑那州)

保守主義的喬恩·凱爾是共和黨在參議員里的2號人物,也是共和黨在國會中最有分量的聲音之一。

長期批評軍控的凱爾在2010年討論《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時是奧巴馬的主要顧問;雖然他可能最終投票反對這個條約,但凱爾讓民主黨承諾對美國核武器設施現代化進行大規模投資。

凱爾還激烈批評潛在的白宮向媒體泄密問題。

在11月大選後,他將從參議院退休。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1. 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

斯考克羅夫特集團主席

作為共和黨內外交政策方面年長的領軍人物,現年87歲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曾經為福特和老布什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在蘇聯解體前後那段動盪的時間中里助制定美國的外交政策。

斯考克羅夫特在為基辛格作助理期間嶄露頭角,在為“基辛格協會”這個強力機構工作後,他加入了布什政府。

畢業於西點軍校並且曾任中將的斯考克羅夫特現任斯考克羅夫特集團主席,這是一家國際商業諮詢公司。

斯考克羅夫在共和黨外交政策中堅持中間路線和現實主義,他在2012被邊緣化,而他明確不願意支持羅姆尼這一點,也讓人們對這位共和黨候選人的肯定減少了幾分。

近些年,斯考克羅夫特經常和共和黨唱反調。他在2003年反對入侵伊拉克,還對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表示讚許。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2. 奧林匹婭·斯諾和蘇珊·柯林斯(Olympia Snowe, Susan Collins)

緬因州參議員

斯諾今年年底退休,標誌着緬因州兩位議員連續15年主導國會政治中心的歷史結束了。

斯諾和柯林斯曾多次被評為共和黨參議員中最不保守的兩人,也正因此,當民主黨的議案受到共和黨右翼阻撓時,她們倆就成了民主黨猛烈遊說的對象。這些議案包括與俄羅斯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有關移民的《夢想法案》和對軍方“不問不說”政策的上訴。

儘管如此,作為國土安全委員會委員的柯林斯還是對奧巴馬政府進行了批評,說政府“處理反恐戰爭時存在盲點”,指的是政府決定對“內褲炸彈”嫌犯奧馬 爾·法魯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Umar Farouk Abdulmutallab)宣讀“米蘭達權利”(即“你有權保持沉默”那句話——譯者注)。

情報委員會委員斯諾推動對情報機構進行更多監管,並且批評布什政府的對內監視活動。

雖然這兩人因幾乎一致的投票記錄而被戲稱為“姐妹”,有報道說她們倆也不是那麼喜歡對方。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3. 邁克爾·海登(Michael Hayden)

切爾多夫集團(Chertoff Group)主管;中情局、國安局前局長

在布什政府中任職時,邁克爾·海登監管反恐戰爭中一些備受爭議的內容。作為國家安全局局長,海登設計了未經許可竊聽計劃,說這種行為“有效、適當、合法”。

在2006年被任命為中情局局長後,海登承認中情局使用水刑,他對這種刑法表示支持,但說可能存在違法情況。(國會在2008年宣布水刑非法)

在任期內,他擴大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使用無人偵察機,奧巴馬政府則加倍地使用這種手段。

現在海登是切爾多夫集團主管,這是由國土安全部前部長邁克爾·切爾多夫創立的諮詢公司,海登也被認為是網絡戰方面最重要的專家。

他是羅姆尼陣營的外交政策顧問,但在一些問題上與羅姆尼意見相左。

比如,海登強烈反對空襲伊朗核設施,說布什政府“達成共識,認為(襲擊伊朗)只能導致我們試圖制止的事情發生——伊朗不惜一切製造核武器並且秘密進行。”羅姆尼表示會考慮武裝行動。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4. 克里斯滕·西爾弗伯格(Kristen Silverberg)

美國駐歐盟前大使

克里斯滕·西爾弗伯格在小布什政府中嶄露頭角,她曾擔任白宮辦公室主任安迪·卡德(Andy Card)的國內政策顧問,之後在伊拉克擔任保羅·布雷默(Paul Bremer,小布什任命的負責伊拉克事務的最高級文官——譯者注)的助手。她最終成為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和美國駐歐盟大使。

西爾弗伯格曾在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手下供職(也為《外交政策》撰寫博客),她現在是羅姆尼陣營歐洲工作組主席,也曾經擔任競選團隊發言人。

西爾弗伯格試圖把奧巴馬與歐洲的危機聯繫起來,她告訴《紐約時報》“美國還有機會扭轉局勢,但如果奧巴馬式赤字再繼續4年恐怕就不行了。”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5. 維恩·韋伯(Vin Weber)

“水星/克拉克·魏因施托克”(Mercury/Clark&Weinstock)公司聯合主席、合伙人

維恩·韋伯曾做過明尼蘇達州議員,長期擔任說客,在伊拉克戰爭初期就表示支持,他現在獲得了羅姆尼的注意。

韋伯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委員和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委員,並曾擔任基金會主席。他使羅姆尼陣營的外交政策更有分量。

但最近韋伯有點麻煩,人們發現他在一家位於布魯塞爾的支持烏克蘭政府的組織中擔任說客。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6. 約翰·哈吉(John Hagee)

基督徒支持以色列聯盟(Christians United for Israel)創立者和主席

美國最大的親以組織不是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而是約翰·哈吉的基督徒支持以色列聯盟,該聯盟自稱有超過百萬名成員,也比其他任何組織都作了更多的工作,讓以色列問題成為對美國福音派基督徒來說最重要的外交問題。

這位著名的電視布道者從《聖經》裡找到證據,證明他對以色列的支持是正確的。

“我們支持以色列是因為所有其他國家都是被人類創造的,而以色列是上帝創造的,”他在網站上這樣寫到。

雖然他過去曾經發出爭議言論,說“上帝派遣阿道夫·希特勒幫助以色列人達到應許之地”並為此道歉,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是很讚賞他的鼓動工作。

2008年,麥凱恩在總統競選中試圖與哈吉保持距離,因為哈吉發表了關於大屠殺的言論、攻擊天主教徒,還說卡特里娜颶風是上帝對同性戀的憤怒。

哈吉最近與德州州長、共和黨新星里克·佩里(Rick Perry)出席了廣受爭議的“祈禱峰會”(prayer summit),但與其他福音派領導人相比,哈吉在羅姆尼的問題上很少發表言論。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7. 保拉·多布里揚斯基(Paula Dobriansky)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

從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中負責歐洲和蘇聯事務,到在已撤銷的美國新聞局(U.S. Information Agency)當局長,保拉·多布里揚斯基積累了幾十年的外交經驗。

在小布什政府的8年中,她擔任國務院負責民主和全球事務的副國務卿,處理了從人權到環境的各種問題,還負責美國對北愛爾蘭和西藏的政策。

多布里揚斯基曾經擔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華盛頓辦公室主任,她現在是哈佛研究員和羅姆尼的外交顧問團隊成員。

被提名擔任羅姆尼政府國務卿的多布里揚斯基,最近批評奧巴馬政府在處理利比亞、伊朗和敘利亞問題時沒能領導全球的應對工作。

“奧巴馬政府處理利比亞問題的方法——先是等待繼而又躲在法國和英國後面——絕對不可能解決目前的問題,也不可能應對今後3到5年中可能出現的挑戰,”多布里揚斯基7月份在《華爾街日報》上寫到。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8. 科弗·布萊克(Cofer Black)

“黑鳥”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羅姆尼顧問

科弗·布萊克是位中情局職業探員,曾經在非洲當過幾年情報官員,據報道曾經參與了抓捕“豺狼卡洛斯”(Carlos the Jackal)的行動。布萊克曾經擔任中情局“9·11反恐中心”主任,並曾在那之前幾個月發出過可能有襲擊的警告。

在9·11事件發生後,他組織了中情局負責此事的隊伍追捕“基地”組織領導人,並且對小布什說出了一句著名的話:“抓到他們以後,蒼蠅會在他們眼睛上散步。”

在反恐戰爭初期,布萊克公開鼓吹“提高審訊技巧”。他在2004年離開政府部門,開始管理“情報完整解決方案”(Total Intelligence Solutions),這是備受爭議的安全承包商“黑水”(Blakwater)公司下面的一個分支機構。現在他又在“黑鳥”(Blackbird)公司 工作,這是另一個位於華盛頓的防務承包商。

布萊克2007年與羅姆尼相識,並且在2008年和2012年兩次競選中為羅姆尼出謀劃策,負責從他以前在情報機構的同事那裡搜集信息撰寫簡報,內容包括巴基斯坦、埃及革命和伊朗核計劃等。

《新聞周刊》稱布萊克是羅姆尼“通往黑暗的使者”。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49. 梅甘·奧沙利文(Meghan O Sullivan)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國際事務教授

作為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的學生,梅甘·奧沙利文在小布什的戰爭顧問班子中成了小布什的密友。

作為小布什政府中國家安全委員會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務協調員,她深入參與了制定兩國戰略的活動,而且也被廣泛認為是增兵計劃背後的設計者之一。

在戰爭初期,她在伊拉克擔任保羅·布雷默(Paul Bremer)的副手,她住的酒店曾經遭到火箭彈襲擊,在大門被堵住後,她從位於10層的房間窗戶出去,踮着腳走過牆外的突起物,最終僥倖逃生。

現在她擔任肯尼迪政治學院的教授,也是羅姆尼陣營外交政策顧問團隊的主要成員。

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50名共和黨人

50. 弗蘭克·加夫尼(Frank Gaffney)

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創立者和主席

在里根時期的國防部里,弗蘭克·加夫尼在著名新保守主義者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時任國防部副部長——譯者注)手下當職員。他現在是《華盛頓時報》的專欄作家,同時也是警告美國可能被強加伊斯蘭教法的主要聲音之一。

加夫尼正在宣傳一個內容存在疑問的10集網絡紀錄片,說的是穆斯林兄弟會對美國機構的滲透。

有一封信警告說國務院顧問胡馬·阿貝丁(Huma Abedin)可能與穆兄會存在關係,這封信由眾議員米歇爾·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和其他幾名國會成員送往五家政府機構的調查事務負責人,而信的內容則來自加夫尼的安全政策中心的一份報告。

和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相似,加夫尼也公開表示美國可能受到電磁脈衝的巨大威脅,這會使國家電網癱瘓。

“對美國的電磁脈衝襲擊是現實的,而且將會是災難性的。我們的敵人知道這一點,而且不是已經獲得了這種打擊技術,就是正在研究中,”他警告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被指同時造7種艦堪比美 2020年成世
2013: 爆炸新聞:一架F-22猛禽墜毀在約旦北部
2012: 新華社:我軍竟然默許日本政府將釣魚島
2012: 美國之音:馬總統下令海巡艦每天都要去
2011: 殲15艦載機和蘇33的區別 --《慣性世界
2011: 關於"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問世"新聞的
2010: 張召忠:為什麼“中國是一個盛產漢奸的
2010: XWZJ昨天你沒來,請進!此文是揭露和教
2009: 冷眼看新疆: 新疆只有中美戰略利益, 沒
2009: 中共專家澄清中國衛星變軌技術有助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