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孤獨求敗,中國財團成高鐵的唯一競標者
送交者: 嵐少爺 2014年10月17日20:14: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外媒稱,墨西哥交通部10月16日發表聲明說,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領導的一個財團成為墨西哥一條高鐵建設工程項目的唯一競標者。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17日報道,這條計劃修建的高速鐵路全長210公里,將連接首都墨西哥城和克雷塔羅州的中心城市。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在星期三最後截止日期達到之前遞交了一份43億美元的建造客車及鐵路的計劃,這也是墨西哥交通部收到的唯一一份計劃。


  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領導的這個財團還包括四家墨西哥公司。


  報道稱,另外16家公司最終決定放棄提交計劃,其中包括日本三菱、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以及德國西門子公司。


  恢復鐵路客運


  修建這條鐵路是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決定重新發展國家鐵路客運計劃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去年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的培尼亞也希望同中國發展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

  報道稱,在大約十多年前,墨西哥的鐵路客運幾乎完全消失,只剩下少數的旅遊線路。

  墨西哥交通部說,他們將在11月3日就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州中心城市鐵路建設項目做出決定,宣布是否接受中國公司提出的計劃。



  墨西哥政府希望這項工程能在今年12月開始,2017年運營。

  鐵路建成之後希望能夠達到300公里的最高時速,每天運送23000名乘客。



=========
  延伸閱讀從高鐵看中國與俄羅斯的逆轉

  日經中文網報道,作為中俄兩國首腦達成一致的經濟合作協議的關鍵部分,中國企業已確定將參加俄羅斯規劃總額達約100億美元的高速鐵路項目。俄羅斯希望引進中國的技術和資金,以促進鐵路網的升級改造。在高鐵方面也顯示出強烈的中國支援俄羅斯的味道。


  正在俄羅斯訪問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日前舉行會談,達成了有關協議。李克強強調,“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和重要夥伴,同為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並表示將“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李克強首先舉出了聯合在俄羅斯建設高鐵的計劃,作為中俄約40項經濟合作的核心內容。


  此次達成協議的是連接莫斯科和位於其東部的喀山(Kazan)的770公里高鐵項目。設計最高時速將達到400公里,將成為俄羅斯第一條真正的高速鐵路。俄方表示將在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舉辦之前開始正式運營。



  中國方面,除了從事鐵路建設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之外,大型車輛製造商中國南車等多家大型國有企業將參與其中。在有關鐵路和車站建設、運行系統、車輛等的最新技術方面,中國也將向俄羅斯方面提供協助。此外,中國的國有銀行也將提供低息貸款,用作建設資金。



  俄羅斯計劃在2030年之前建設總里程5000公里的高速鐵路網。但俄羅斯又不具備突出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車輛的升級改造均成為課題。與此相反,中國通過從日本、德國企業引進尖端技術,如今已成為高鐵運營總里程達1.1萬公里的世界最大“高鐵大國”。因此,中國今後也有很大可能參與俄羅斯的高鐵建設項目。


  中國和前蘇聯曾是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同盟國家。在工業領域,長期都由前蘇聯向中國提供尖端技術,形成蘇聯主導的“主從”關係。但近年來,中國通過經濟發展積累了國力,如今反過來通過技術和資金支援俄羅斯,中俄之間“主從逆轉”的現象正在發生。


  (阿部哲也 北京)






  (2014-10-15 14:33:04)


  延伸閱讀總理訪俄:中國高鐵開進俄羅斯
中新社記者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新網莫斯科10月13日電(記者 歐陽開宇)13日,在李克強總理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的見證下,中國發改委與俄羅斯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國家鐵路公司四方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中國高鐵將開進俄羅斯廣袤大地。



  (2014-10-14 03:30:12)


  延伸閱讀高鐵成中國安全戰略新支點 或改變時代格局


  近年來,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等相繼開通運營,新疆西藏及西南邊陲也修建了大量的鐵路線,而且還有大量的新線正準備開工,這些都是中國高鐵迅猛發展的實際成果。


  這些鐵路線的通車,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發展機遇,對保障國防建設、捍衛國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人民解放軍在戰時履行保衛國家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戰略支撐。


  鐵軌上的交鋒—中國高鐵領跑全球



  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始於1999年興建的秦瀋客運專線。而今,經過15年的發展,中國高鐵創造了從“追趕者”一躍成為“引領者”的奇蹟。


  根據《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方案》,至2012年,中國建成42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基本建成以“四縱四橫”為骨架的全國快速客運網,總里程1.3萬公里;至2020年,中國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將達到5萬公里。






  而這樣一組數據也顯示了中國當前的高鐵建設正按照這一方案穩步進行:京津城際於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2009年發送旅客1458萬人次,2011年發送旅客2104萬人次,連續幾年來大幅增長;武廣高鐵於2009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2010年發送旅客2036萬人次,2012年突破12.5萬人次……






  “中國正成為全球領跑者,世界鐵路的未來在中國。”對於中國高鐵的迅猛發展,國際鐵路聯盟高速鐵路部總監伊格納西奧·巴倫曾這樣預言。






  對於中國高鐵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他的國情咨文中承認:“中國的高鐵技術比美國領先10年。”除了美國之外,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均提出希望引進中國的高鐵技術。






  記者從相關部門得知,在這樣的發展局面下,今年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加快鐵路建設的5項政策措施。此舉向全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今後,國家將繼續加大對鐵路的投入和給予更加積極的政策扶持,中國鐵路將進入高速發展時代。






  展望陸權時代—高鐵或改變時代格局






  交通運輸從來都是一種戰略資源,古羅馬強大是因為修建了發達的路網,而英吉利日不落帝國強大是因為建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船。歷史上,重要交通工具的發展也曾改變着國際政治經濟的基本格局。






  統計顯示,世界上大約3/4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80%的人口集中在距岸200公里的沿海地區。其原因就在於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近代海洋交通技術發展,把這個世界從“陸權時代”變為“海權時代”。






  “高速鐵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種改變時代格局的交通方式,它將對既有的海權時代造成衝擊,使陸權再次成為重要的戰略。”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我們越來越重視“海權”,但我們也有必要重新審視“海權”與“陸權”關係,建立一種對沖海權的新陸權觀。






  放眼全球,高鐵已經成為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其擴建及升級工程也正在悄然進行。到2020年,日本高鐵將從目前的4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歐盟高鐵里程將從7000公里增加到1.6萬公里。美國也提出,要在25年內建立一個覆蓋80%美國人口的高鐵網絡。






  在這種形勢下,很多專家表示,陸權的回歸,對中國至關重要。






  早在2012年的“高鐵建設與國家戰略”研討會上,青年學者賈晉京就曾從美英兩國工業發展經驗中得出:鐵路特別是高鐵的發展,將大大改變內陸的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態勢,如果中國的高速鐵路繼續向歐亞大陸內部深入,將加速歐亞大陸的整合,為中國突破海權封鎖、建立陸權優勢,顯現巨大的戰略價值。






  國防大學科研部部長秦天對此表示認同,他說:“中國主導的高鐵技術,它在整個歐亞大陸所帶來的資源流動、人才與技術流動甚至是文化流動都將深刻改變未來的國際政治版圖。






  一旦以中國為主導,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高鐵體系,構建了鋼鐵絲綢之路和物流大動脈,把人才、技術資本的高地與人力、市場與製造的窪地廣泛地聯結起來,中國的崛起將無法阻擋。”






  軍事價值凸顯—實現兵力快速投送






  高鐵投入到軍隊日常訓練體系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2012年5月上旬,南京南站首次完成輕裝備部隊成建制運輸任務,某團近千名官兵乘坐京滬高鐵奔赴皖南駐訓場。對於這次高鐵兵員輸送,駐南京鐵路軍代處負責人謝廣浩感慨地說:“這次部隊輸送,做到了快發快接、分秒不差,標誌着全站高鐵軍交保障能力上了新台階。”






  “這都得益於我們及時將軍交系統建設融入高鐵建設始終。”謝廣浩說,面對高鐵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必須將軍交系統建設融入高鐵建設之中,實現軍民融合、同步發展。






  然而,這並不是特例。2013年12月下旬,武警某部千餘名官兵,從上海虹橋火車站登上G216次高鐵動車組列車。列車一路飛馳,橫跨了4個省市,並準點到達1300公里以外的華北駐地。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這次輸送是駐上海鐵路局軍代處結合武警某部訓練開展的一次輕裝部隊高鐵快速投送實踐,也是軍交系統運用高鐵動車組實施輕裝部隊遠距離跨區機動的最新探索,不僅有效檢驗了高鐵的投送保障能力,也為戰時實施輕裝部隊鐵路快速遠程投送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這兩次利用高鐵進行兵力的快速投送,昭示着高鐵對於今後提高部隊遠程快速投送能力、作戰力量的迅速集結和機動部署,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對於軍交系統建設與高鐵建設的融合發展,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肖裕聲表示了肯定,他說:“高鐵,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還是軍事運輸的‘快車道’,其重要的經濟軍事戰略價值淺顯易見。” 這也是他在“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上的重要論斷。






  高鐵是怎樣體現其軍事運輸快車道的功能?為此,記者採訪了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原部長黃星,他告訴記者:“現代化戰爭條件下調兵遣將速度第一。高鐵的系統化運作,極大方便了軍事調動,擴大了戰略機動範圍。中國高鐵網建成之後,戰略機動部隊都可以隨機調動,憑藉高鐵可以說朝發夕至。”






  “俄羅斯歷史上在東西兩線都因鐵路建設遲緩而吃過虧,在克里米亞戰爭與日俄戰爭中都因物資補給與兵員投送問題而敗北。”青年學者孫力舟補充說:“未來中國要在幅原遼闊的陸地國土上進行快速有效的軍事調遣與部署,高鐵是國之重器。”






圖表:我國高鐵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圖表:我國高鐵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新華社記者 張勳 林漢志 編制








  出口高鐵技術—助力國家安全體系






  6月16日至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兩國總理年度會晤。引人矚目的是,有關高鐵合作的內容被寫進了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這也是李克強第四次在出訪中向外國推薦中國高鐵技術。






  不僅如此,近期,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主體工程完工,全套“中國標準”的埃塞-吉布提鐵路正式鋪軌。






  對於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國門”,香港《經濟日報》發文稱,“小小的乒乓球、憨憨的大熊貓有何共同點?它們都曾作為中國的外交手段。如今,透過積極參與國外建設高鐵,‘高鐵外交’正演變為新一波外交攻勢。”






  無獨有偶,香港《亞洲周刊》也發文指出,“在中國外交戰略圖變的當下,高鐵外交成了新領域。中國已是當今世界高速鐵路發展最快、運營里程最長、運營時速最高、在建規模最大、擁有系統技術最全的國家。近年來,把東南亞和中亞國家等鄰國作為推銷高速鐵路的對象,已成了中國外交重要課題。”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表示了類似的意見。他認為,中國高鐵走出去適逢千載難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並將為中國帶來一個以“路權”支撐“陸權”的新陸權時代,助力中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






  “跨境高鐵的建設,維繫着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在維護國際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上將起到重大作用。”






  徐飛說。






  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現狀究竟如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的跨境高鐵項目,共有4條線路,分別為歐亞高鐵、中亞高鐵、泛亞高鐵和中俄加美高鐵。記者從鐵道部相關部門獲悉,中國是在2009年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的戰略,直到2010年,鐵道部針對不同國家成立了十幾個工作小組,才標誌正式開始運作,目前,這4條線路的建設仍在推進中。(記者 劉 婷)






2014年7月25日,伊斯坦布爾,中國在海外承建的首條高鐵在土耳其通車,土總理埃爾多安等高級官員出席通車儀式並試乘了首趟高鐵。新華社記者
  2014年7月25日,伊斯坦布爾,中國在海外承建的首條高鐵在土耳其通車,土總理埃爾多安等高級官員出席通車儀式並試乘了首趟高鐵。新華社記者 盧哲 攝






  (2014-10-09 09:06:00)






  延伸閱讀高鐵航空兩輪聯動 中國交通或創全新“中國速度”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彭大偉)“非常期待高鐵通到我們家門口。”家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的蔡女士6日在電話里告訴中新社記者。






  蔡女士口中的高鐵,是指今年9月中旬投入調試的成綿樂客專。這條客運專線明年正式運行後,從省會成都出發,北到江油、南至峨眉山,均只需一小時以內,今後還將把四川納入至8小時到北京和廣州的全國高鐵網絡。






  自古“蜀道難”的四川悄然躍入“高鐵時代”,是中國近年來高速鐵路迅猛發展的縮影。






  官方資料顯示,自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以來,以“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為主骨架的高速鐵路建設全面加快推進,建成了京津、滬寧、京滬、京廣、哈大等一批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並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高鐵技術體系。






  截至2013年底,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突破10萬公里,其中高鐵突破1萬公里,“高鐵大國”已初具雛形。






  高鐵重塑了中國許多地區人們日常出行的方式。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南站,往來於北京與天津、上海、河北、山東等許多省市間的乘客享受着高鐵帶來的便利。而北京一小時內可到達天津、兩小時內可到石家莊,則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提供了強勁的“時速”。






  抬升中國人出行“時速”的另一大引擎,則是近年來加快發展步伐的民用航空業。






  9月25日,中國國務院發布《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提出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將建成橫貫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其中便描繪了“以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和重慶、成都、昆明、貴陽、長沙、武漢、南京、杭州等區域航空樞紐為核心”的民用航空網。






  廉價航空在中國的興起,亦促使更多民眾在出行時選擇飛機這一原本被視作“高大上”的交通工具。






  北京的李先生計劃黃金周前幾天返回老家成都。在網上順利搶到五折機票的李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己訂購的是中聯航(中國聯合航空)的航班,“需要去南苑機場坐飛機,稍微有些不方便,但價格確實很吸引人。”






  今年7月正式宣布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中國聯合航空,是中國首家具有央企背景的低成本航企。目前,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超過170家,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6%。而低成本航空公司運輸量在中國國內市場上所占份額不到7%,低於全世界26%的平均水平。






  現在,包括中聯航和民營的春秋航空等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正努力開拓這一市場。而中國民眾亦越來越熱衷於通過去哪兒網等網絡比價訂票平台,“搶購”遠低於全價的特價機票。










 


  截至2013年底,中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193個,定期航班航線2876條。2013年全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達7.5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0%。






  對於中國人日益高漲的“坐飛機”熱情,國際航空業亦報以樂觀預期。波音公司不久前發布預測指出,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000餘架新飛機,總價值達到8700億美元。






  在可預期的未來,隨着以高鐵與航空“兩輪聯動”,“在路上”的中國交通有望創下造福更多民眾的全新“中國速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TG軍委主席甫當權就大搞光宗耀祖,揮霍
2013: 土共軍委主席抬死去的老爹壓毛澤東引起
2012: 望版主對XWZJ,老虎貓,66,就是了等罵
2012: 美媒稱中國WS-18系列發動機將配備運20
2011: 生死一瞬間!戰機彈射救生盤點[圖]
2011: 這次犧牲的試飛員是余景旺 圖片新聞
2010: 原來土耳其空軍是這樣'8比零'
2010: 林彪出逃當晚,北京有位重要人物開槍自
2009: 袁紹才是抗曹主力,國民黨就是抗日的中
2009: 中國引進俄羅斯制IL-76飛機,已騎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