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宣布结束对南海仲裁案管辖权和可受理权庭审听证 海牙常设仲裁法院7月13日发布声明,宣布针对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权”问题的听证会结束,并将在约3个月内对管辖权问题作出裁决。
菲律宾为了这次从7月7日开始的听证会,派遣了一个规模达35人的大型官方代表团,其中包括多名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资深国际法律师; 马尼拉对这次国际仲裁寄予厚望,并对获得对己方有利的裁决满怀信心。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坚持“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 中国方面也不看好海牙仲裁法院会裁决对“南海仲裁案”拥有管辖权。
海牙法院声明
海牙仲裁法院在13日的声明中首先阐述了菲律宾提出仲裁案的基本论述,以及中国方面表示不参与的立场,并表示将在近期内对管辖权问题做出裁决。
声明指出,除菲律宾政府派出规模庞大的代表团之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日本诸国政府也向这次仲裁案派出了规模不等的观察员代表团。
菲律宾派出的35大型代表团中包括多名美国和英国的资深国际法律师 据介绍,菲律宾政府首先希望通过程序使海牙仲裁法庭确信有权审理菲律宾的仲裁案。菲律宾称这次仲裁是要厘清“斯卡伯勒浅滩(中称 黄岩岛)是否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 菲律宾还希望通过仲裁宣布“中国提出的九段线无效”。
7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应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庭审结束回答了提问。她再次阐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立场,并批评了菲律宾无视中国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违背与中国多次确认的共识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决定。
国际舆论战
尽管中国政府和法律人士坚持认为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是“一场闹剧”,但是在国际舆论方面,几乎所有非华文媒体有关这次仲裁案的报道和分析均对菲律宾作为第一个敢于将中国“送上国际法庭”的作法表示赞赏。
(新华社资料照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再次阐述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立场 美欧媒体更是认为,菲律宾希望通过“和平的和国际法方式”解决领土纠纷的尝试值得肯定。
菲律宾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仲裁听证开始前曾表示:“如果仲裁法院裁定具有管辖权,那我们几乎是稳赢了”。 菲律宾政府还多次表示,一旦获得有利裁决,将有利于说服全世界向中国施加道义压力,迫使中国退出“西菲律宾海”(中称 南海)。
也有不少国际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表面上看似是菲律宾与中国之间领土领海纠纷的一桩国际仲裁案,实际上背后是美中等超级大国在西太平洋以及全世界范围内争夺未来“规则制定权”斗争的一部分。
分析认为,这次仲裁法院管辖权以及最终仲裁裁决的结果,从这个层面讲可能对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