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动荡和国民党衰败过在马英九
中时社论:重新评价马英九系列三》两岸动荡、国民党衰败 岂能卸责
2016/12/20
马英九2008年挟著两任台北市长高人气及清廉人格特质,旋风般创下民选总统得票数与得票率双纪录。短短8年后,国民党总统大选票数腰斩为380万,得票率仅3成,人民很清楚给了他一张不及格的期末成绩单。国民党不但失去政权,当民进党以违宪违法手段清算国民党,竟未能激起民众正义感,愿挺身而出声援国民党,马英九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马英九自认对两岸关系及台海和平有贡献,尤其对「马习会」更洋洋自得,他多次强调,让两岸领导人能当面讨论九二共识,并就确保台海稳定获得共识,是了不起的成就,「桥已经搭好了,任何人都可以上桥,只要他遵守交通规则」。但他卸任后,两岸关系随即陷入动荡不安,他任内所有两岸成就宛如镜花水月。他自认对维系台海和平有贡献,但昙花一现的和平不是和平。
马英九自认清廉,清廉自持不是坏事,但自命清高、独善其身,却让他身边没有一个死士,陈水扁卸任超过8年,身边依然簇拥著一群死士为他效命。马英九执政8年提携者众,卸任半年来不断被民进党政府及绿营人士夹击,但昔日同志部属沉默者多,更不乏落井下石者。这反映的不只是他卸任后的处遇,也可反推执政时与团队间的离心离德,这种团队岂能有执行力,难怪马政府施政螺丝掉满地,民怨四起。
在领导与决策风格上,马英九和蔡英文同样有高估自己能量的问题,尤其在内政问题上,广开战线却不能善后。油电双涨有正当性,却先伤民望,影响后续改革能量,证所税错开战场,后续虎头蛇尾,重创证券市场却没有实现租税公平目标,可谓得不偿失。其他诸如美牛开放、军公教慰问金等议题,马氏改革一路颠簸,这和他领导方向不明、决策顺序错置、遇事退缩有关。
马英九任期8年,本来是国民党「完全执政」鼎盛期,但任内5位行政院长,除吴敦义外,其余几乎全都受困立法院,尤其第二任期陈、江宜桦与毛治国更陷入令不出政院困境,府院各行其事,比陈水扁8年「少数执政」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他和国会龙头王金平长期不睦的后果,法案反复在国会被「自己人」消磨,磨掉了改革的黄金时机,也磨掉了民众对他与国民党的信任与耐心,产生「给国民党多数何用」的疑惑。王金平关说司法风暴,造成马与立法院本土派全面决裂,国民党四分五裂,更让自己提前跛脚。国会议长涉入司法关说,马英九抢站道德高度,本非没有在舆论面和法律面获胜的可能,但思虑不周加上瞻前顾后的柔弱个性,让他一败涂地。
马英九用人政策反映了自己的人格特质,出身技术官僚与学者,就偏好任用文官与学者,尤其第二任期,几乎未延揽任何党务及民代系统人才。这种用人风格有几个明显缺点,一是团队同质性与服从性太高;二是文官与学者象牙塔味重。马自己就有不接地气的问题,任用同质性团队就注定了决策的不食人间烟火。
用人缺失连带造成国民党政治人才断层,文官与学者政治性较低,前者是「铁打的衙门」不随政党进退,对政党没有忠诚度;后者有学术退路,政治抗压性也不够,一遇挫折就选择回到学术舒适圈。党的人才原本有无数公职可以历练行政力,无数外派大使可以培养国际观,无数公部门控制事业单位可以养望,但马把重要历练位置给了对国民党没有太多忠诚心的文官与学者。国民党点将无人,这是重要原因。
马英九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历史评价,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历史评价:人才传承与政权递嬗,8年执政下来,国民党竟吊诡地沦入有史以来人才最凋零的窘境。他无能培养继任领导人,造成2016大选国民党内耗,现在即便民进党施政紊乱,不得民心,点将2018和2020两次即将来到的选举,却还是找不出让人眼睛一亮、心悦诚服的战将。种种乱象,能说马英九没有责任吗?
马英九卸任还不满1年,客观评价其历史功过并不容易。但马英九卸任后继续过问国民党党务,并四处演讲为自己辩解,他既然不忘情政治,媒体就有观察与评论他的责任,马英九还是把自己的功过留待历史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