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向边疆移民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凡有点办法的人,怎么肯背井离乡、远赴边塞?即使白送土地也没用,先不说气候条件,边塞外的胡人随时有可能杀过来,性命难保啊。
因此从汉武帝开始,移民实边的主要对象一直是流民和犯人,很多边防军也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与其国家花钱养着他们,不如让他们去边塞发挥作用。
哪怕到了宋朝,水浒好汉们如果犯的不是死罪,最常见的刑罚便是充军发配,替大宋戍守边关。可见,边塞永远是犯人们改造自我、为国效力的最佳场所。
不仅中国是这样,外国同样如此。英国人最早把北美洲当作犯人流放地,等到北美洲开发得越来越成熟后,又改成澳大利亚。反正哪里荒凉就奔哪里去,不能让这群人渣太舒服了。
等澳大利亚也开发得差不多时,英国人的文明程度终于赶了上来,不再有那么多的犯人需要流放,英国人渣开辟新世界的征程这才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俄国对犯人的需求一点也没有减少,广袤的西伯利亚是块宝地,更是天然的改造营,把犯人丢进去,根本不用警察看着,随便你跑,只要你能活着走出极度寒冷的冰原和密林就行。
别看沙皇到处镇压各民族和革命党的起义,抓起来后却很少枪毙他们,不是因为沙皇心肠软,而是西伯利亚更需要这些犯人。大部分流放犯都会在西伯利亚冻饿而死,在死之前,为沙皇做点贡献有多好。
在东西伯利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东北,大批俄国流放犯被一个人组织起来,变成侵略中国的生力军。这个人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俄国贵族出身,东西伯利亚的总督。
跟普通的俄国贵族一样,穆拉维约夫为沙皇从军,并参加过一系列战争。欧洲的贵族以英勇善战、取得军功为荣,至于礼仪什么的,那些只是摆谱和骗取贵夫人欢心的小伎俩。
1847年穆拉维约夫上任后,发现满清并没有俄国上层想象的那样强大,英国人在东南沿海痛揍了满清,而且中俄边境附近的清军非常孱弱,完全不是俄军的对手。
不过,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依然有效,俄国每年从对清交易中能获得不少利润,也不倾向于破坏这个条约。但穆拉维约夫认为满清在外东北的驻军和边民都很少,只要俄国采取坚决行动,便能逼满清让步。
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穆拉维约夫既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无法招募前往外东北的俄国移民。可一心建功立业的穆拉维约夫没有死心,他把眼光对准了正在西伯利亚服刑的犯人。
总督是有权赦免犯人的,穆拉维约夫利用这一职权,向犯人们发布命令,凡是参加他军队的,都可以获得赦免,并得到一块土地。这一下子有1.2万犯人报名,大大扩充了穆拉维约夫的实力。
这些犯人本来就是精壮男丁,早就适应了此地的气候,常年的劳作又锻炼了强壮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的战斗力绝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
穆拉维约夫开始向中国境内蚕食,清军甚至没有像样的抵抗,任凭俄国人把边境推进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穆拉维约夫意识到机会来了。
他逼着奕山、寿山等满清官员签下《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把俄国的侵略事实合法化,夺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国人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还打算占领齐齐哈尔。
寿山作为黑龙江将军,没有武力反抗的能力和决心,总算还知道一些颜面,吞金自尽以谢国家。他的幕僚程德全用身体挡住俄军的炮口,总算护卫百姓安全撤出了齐齐哈尔。
侵占外东北后,这些犯人组成的俄军还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屠杀中国边民,将这些已经开垦好的土地占为己有。满清这才清醒过来,无论俄国怎么威逼利诱,也不敢再承认俄国的侵略,总算保住了东三省。
从俄国的角度来看,穆拉维约夫是开拓远东的功臣,使俄国拥有了太平洋的出海口,以及比西伯利亚优越得多的外东北。他的头像如今仍被印在5000卢布面值的纸币上。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段沉重的苦难史。其实,东北的宁古塔也是满清流放犯人的地方,可满清完全没有利用好宁古塔,不但未能开疆拓土,连固有的领土都没有保住,实在是让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