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胡锦涛外交三年 世界舞台的“中国风格”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5月12日16:21:5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胡锦涛的外交足迹,既表现了中国外交一贯的务实风格,也表现出中国外交与时俱进、逐渐放弃一些意识形态束缚,进一步按国际游戏规则办事的愿望。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完成了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的第一次美国之旅。

尽管胡布会过程中插曲不断,但中美两国已经可以就实质问题进行深层对话。2003年3月,当胡锦涛成为新中国领导人时,对许多外国人来说,他还是一个谜。而 3年后,美国专家认为,胡锦涛给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势领导人的形象,他对中国国情、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和中美关系的深刻理解,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访美尽显大国风度

访美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旅象征意义将大于实质意义。在胡锦涛主席的接待礼仪和规格上,中美双方打了不少口水仗:如胡锦涛之旅是否是国事访问,以及是否在白宫举办晚宴款待等。在最终达成妥协后,中美双方都尽可能地让这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但由于美方的疏忽,仍然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美国主持欢迎仪式的人宣布奏国歌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读成“中华民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评价说:“美国人这次心态摆得不是很正,显得比较小气,感觉急于想从访问中捞点什么。这种心态正是战略上不利引发焦虑症的反映。而这次中国显得比较大气。”

也许是白宫这段时间正在做人事调整,也许是此前中美双方的精力主要花在确定接待规格上,但在这么盛大、严肃的场合出了这样低层次的错误,即使是美国专家,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中美双边关系的互动现在仍然处在增加互信的阶段。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就是为了增加这种互信。正因为这样,白宫的失误尤其显得让人难堪。”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总裁哈姆雷指出。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布什总统道了歉,中国代表团仍然非常生气,以致取消了原定于4月20日下午举行的一场吹风会。

金灿荣认为,这次访问从中方的期待讲,有3个目的:一是稳定当前的中美关系,二是消解长期的战略疑虑,三是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相比于胡锦涛,布什是一个弱势总统,他手中的牌不多,胡锦涛此行成功地缓和了两国贸易关系,提出中国要发展内需,促进对美进口的增加,取得了布什的谅解,是一大成就。法新社说,胡访美是一个很好的公关动作。在3天的时间里,胡锦涛做了大量的沟通,在西雅图、华盛顿和耶鲁大学发表了3场重要的演讲,一以贯之地强调中国的和平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美方的疑虑。

“美国关注的是贸易问题,中方就美方的关切作了积极的回应;中国关注台湾问题,布什讲他反对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现状,而不是经常说的反对任何一方。这应该讲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双方关注的问题上,都给予了对方积极的回应。从出访的成果看,3个方面都基本达到了要求。”金灿荣说。

但就这次高峰会所呈现的细节来看,双方的期待明显是有差距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视为盟友,只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得不与中国磋商许多全球性的议题。在白宫紧凑的欢迎仪式与双边经贸会谈之间,布什与胡锦涛在美国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谈了将近两个钟头。据说,议题除了伊朗与朝鲜,还包括台湾与全球能源秩序。会谈表达出美国需要中国的协助,但又不愿意完全承认中国正在崛起的地位,而这就形成了矛盾。

亮相就是“舞台新主角”

3 年前,胡锦涛主席给世界的印象是一个低调、严肃的领导人。但上任3年过去了,“作为国家主席,他对中国事务的掌控非常牢固。中国社会现在日益复杂,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胡锦涛对这些主要问题和挑战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在这些问题上他的立场是始终一贯的,即以务实的态度带领中国人民解决问题。”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总裁哈姆雷说。

从2003年甫一亮相开始,胡锦涛就已成为“世界舞台新主角”。当年5月26日至6月5日,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胡锦涛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有礼貌地但却坚决地显示中国的新形象,一个能够参与解决重大全球问题的有影响力的大国的形象。”

到了200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袖非正式峰会午餐会上,胡锦涛则表现了他的幽默和机智。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与会领袖讲到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希望各国多买美国产品时,胡锦涛马上接过话头表示,“大家关心的不是你的贸易赤字问题,因为你的肩膀硬,可以扛得住,大家关心的是美元汇率持续下滑问题”。他话锋一转,平静地说:“你竞选连任成功,气色很好,精神饱满,相信你一定会采取措施阻止美元下滑。”胡锦涛这番话引来各国领袖的笑声,在中国式的幽默中,轻轻松松处理复杂的问题。

胡锦涛这次出访最具意义的表现,是他改变了中国的外交习惯,以国家领袖的身份,首次在国际外交场合,在与多国领袖的双边会见中,不再走以往含蓄的话语套路,直接向对方说出了“重话”。在与布什的双边会见时,谈及台海问题,胡锦涛就直率地告诉布什:“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向美国总统说出这样的硬话。

媒体评价说,胡锦涛这次的外交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他与各国、各地区领袖畅所欲言,直陈要害,既幽默又坦诚,在不温不火中表现出他不僵化、不墨守成规的实用主义风格,初步展露了胡氏外交的锋芒。

而今年胡锦涛访美后,法国《欧洲时报》说,胡锦涛的访问再次向美国公众展示了一个大国的“负责任”形象。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访问美国,并未直奔其政治心脏华盛顿,以官方对话开场,而是先登陆代表美国“先进经济”的西雅图,从微软、波音“切入”,与“民间美国握手”。

展示全球大视野

从2003年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3年间,胡锦涛的外交足迹已经遍及欧、亚、非、拉美、北美、大洋6大洲,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也都访遍。从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可以看出,“全方位外交”已经不是原来的口号,而是已经切实落到实地。

中国外交目前形成的基本格局是: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3年来,胡锦涛的出访路线图完全是按照这个格局在延伸。

观察家都同意,近3年来中国的外交布局略胜美国一筹,尤其在东亚地区,成功地扮演着区域领袖的角色。而美国因为反恐,外交重心放在伊拉克和中东,东亚除了朝核六方会谈和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巩固外,对东盟的关系,美国的经营已落后中国。

早在2003年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落下帷幕之际,中国在一项评比受欢迎程度的非正式比赛中获胜,成为亚太经合组织论坛21个成员中最受欢迎的国家。一家研究中心公布的由150名曼谷商界人士参与的调查显示,中国以赢得76%的投票取得了荣誉。尽管日本和美国对泰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里的贸易活动也十分活跃,但仍不敌中国。

香港《亚洲周刊》曾这样报道中国领导人的出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朝鲜和越南后,又开始对欧洲的英国、德国、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而在回程中则正式访问韩国,并出席在釜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胡锦涛密集出访,当然不是访问观光,而是具有主动性的外交出击,针对性已极明显。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目的是帮助朝鲜稳定局势,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合作创造条件。中国强化与越南的关系,因为中越两国在贸易、海域油气合作勘探以及陆地和海洋勘界上都有进展。与欧洲亲近,亦有助于中国防卫能力的增强。

外交活动一直是社会精英的活动,长期以来都集中在政府和领导人层面。但近年来,以老挝万象的“凯旋门公园”为典型的针对外国公众和外国舆论的公共外交,正在中国领导人出访过程中逐渐开展。

2004年,中国为老挝举行东盟首脑会议而特意修建的法式建筑“凯旋门公园”落成,耗资1000万元人民币。当年11月28日,李肇星外长等中国高官都到场为公园启用剪彩。那一天,万象的中心大道成了中国外交官的舞台。

2004年在胡锦涛访问南美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开展了“感知中国”的活动。今年在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电影节又在华盛顿开幕,引来众人驻足。外国人不但认识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也认识到他们身后中国的文化底蕴。

去年,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还特别强调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并以减免债务和提供贷款援助的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对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视。“中国人在外交上更娴熟,更聪明了,他们更会通过外交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西方媒体如此评论说。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对全球事务采取的措施基本是被动的,然而现在中国已经开始更多地讨论“大国心态”、“一超多强”,大国关系逐渐占据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地位,中国越来越多地将本国利益看作与重要大国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而中国也开始强调大国之间,需要 “共同承担责任”。

胡锦涛的外交足迹,既表现了中国外交一贯的务实风格,也表现出中国外交与时俱进、逐渐放弃一些意识形态束缚,进一步按国际游戏规则办事的愿望。

能源外交新亮点

当然,如果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胡氏外交三年的核心的话,那一定是“能源”。

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材料以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而根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源消费在未来20年中将翻一番,这对中国构成巨大挑战。因此,能源外交从胡锦涛主席就任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日程。

2003 年11月,胡锦涛在澳大利亚访问3天。澳大利亚为了突出中国领导人来访的主要目的,中澳双方签署了一份价值210亿美元的意向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拥有澳大利亚一天然气油田的产权股票,并在25年的时间内购买它的天然气。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马克·韦尔称,这份意向书将使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澳大利亚官员说,中国现在是澳大利亚第三大贸易伙伴,并有可能在5年内取代日本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随后,在同年11月29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胡锦涛就第一次谈及了能源安全的概念。胡锦涛指出:“国内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 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企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因此,胡锦涛主席要求必须从新的战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

今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率领一支近200人的代表团抵达北京。正如沙特方面表示的那样:“这是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它将是一口取之不尽的‘油井’。”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阿卜杜拉时说:“这将为中国和沙特在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写下新篇章。”同时还表示“中方愿与沙方在能源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不断完善两国能源对话机制与合作方式,全面提高两国能源合作水平”。

仅过3个月后,胡锦涛就回访沙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沙关系发展之迅速、关系之重要。作为此次五国之行的第二站,能源与经贸合作是胡锦涛主席沙特之行的重要内容。沙特是中国第一大能源供应国,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17.5%。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已经超出了能源范畴。“9·11”以后,沙特在寻求除西方外的新的能源输出渠道,东方就是沙特新的落脚点。

而在4月26日胡锦涛抵达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展开为期两天的访问期间,尼日利亚将会与中国签订一系列关于石油开发的协议。其中包括授予中国4个油田的开采许可证。而中国也将承诺向尼日利亚投资40亿美元参与炼油厂的扩建,以及与石油开采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之前,中尼两国已经就中国参与扩建日产量高达11万桶原油的尼日利亚卡杜纳原油厂、帮助该国修建一条铁路系统和多座发电厂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洽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高科技武器的尴尬和低技术武器的青春
2005: 孔哲文: “中国风暴”
2004: 不带偏见分析台湾IDF战机
2004: 寂寞的中国
2003: 请用理性认识问题(新加坡争论)
2003: 雁鸣随笔(8):团结就是力量
2002: 探索岛屿封锁作战
2002: 防卫厅要升防卫省 日本动向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