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面望过去,图中的韩国K-1主战坦克(左)和K-2主战坦克(右)的车身犹如下蹲一般,前低后高,炮管几乎触碰到地面。车上乘员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可见这种情况并不是发生故障。实际上,这两辆主战坦克的怪异姿势是其悬挂系统的“杰作”。
不同于主动防御系统等坦克的“外部挂件”,悬挂系统置身车体内部,其作用相当重要。打个比方,没有悬挂系统的坦克就像一块硬邦邦的“铁疙瘩”,只有在悬挂系统的支撑下,这块“铁疙瘩”才能成为在战场上疾驰的“装甲堡垒”,车体稳定性与乘坐舒适度大大提升。那么,悬挂系统究竟是什么?
悬挂系统是连接坦克车体与负重轮之间的传力装置,用于将车体重量分布在各个负重轮上,缓冲地面对车体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等,保证坦克在高速间平稳行驶。早期的坦克采用刚性连接,即负重轮直接固定在车体上,没有悬挂系统。其乘坐体验可能就一个字:颠!随后许多简单的悬挂系统陆续出现,虽然样式五花八门,但在原理上都是使用弹簧作为缓冲器,协助坦克实现高速行驶。
坦克悬挂系统主要有克里斯蒂悬挂、平衡式悬挂、扭杆式悬挂和液气式悬挂等。克里斯蒂悬挂是第一种使坦克实现高速行驶的悬挂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T-34等多型苏联坦克曾使用。平衡式悬挂又称连锁式悬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较为流行,这种非独立悬挂的减震性能好,但缓冲能力有限。扭杆式悬挂被公认为目前最成功的悬挂系统,二战以来的许多坦克都使用这种悬挂系统。
液气式悬挂出现时间最晚,技术也最先进。这种具备主动调节能力的悬挂系统,缓冲能力更强,使坦克在高速行进中平稳性更好,这对于坦克的行进间射击非常有利,德系坦克的“炮口端酒杯”绝活也得益于此。另外,液气悬挂的主动调节功能使得坦克可以主动调节车身前后、左右的倾斜度,从而具备更大的射击角度。韩国K-1/2主战坦克、日本90式主战坦克均采用这一技术,这几型坦克常常能做出“前俯后仰”式的“下蹲”或“跪倒”等动作。
液气悬挂系统虽然被认为是最好的悬挂系统,但其结构复杂,实际麻烦不少。因此,许多坦克同时采用液气式悬挂和扭杆式悬挂,这种混合式悬挂大大提升了坦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