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在美访学,感悟中美关系--两国相争不可避免
送交者: lesson 2010年02月23日08:30:3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在美访学,感悟中美关系--两国相争不可避免
作者:雄英1975 

 

“中国造”入教堂,提供圣灵纪念品  

我所访问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是一所优秀的天主教大学,学术影响没有多大名气,但是在宗教对美国教育政策以及对美国执政价值观方面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难怪,当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凭借中国对外经贸部的政府品牌在挑选美国大学作为合作伙伴时,除了选了哈佛大学,还选了这所西东大学。  

西东大学70%-80%的师生都是天主教徒,校园内有教堂,校长是大主教,学校开设专门的神学院,每周都有祈祷,学校内部的信息系统中经常有各种宗教活动的通知等。整个大学宗教氛围相当浓厚。我作为访问学者兼客座教授,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开始研究圣经以及在美国这个政教分离的国度,宗教事务如何影响社会生活和人民心理。  

2007年圣诞除夕夜,在参加完晚会后随同事和朋友们来到纽约城郊的一所天主教堂(St. Joseph Church)参加盛大的圣诞弥撒。我不是天主教徒,作为慕道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平生第一次教会盛典。主持仪式的教父年轻而有朝气。在唱诗班演唱完颂歌,举行过例行的前奏仪式后,主持教父发表了激情演讲(布道)。大意是美国经济使得美国民众在享受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忘记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时下的人们仿佛是经济的奴隶,比如所谓的“圣诞经济”,人们变着法子刺激消费,为的是让经济列车越跑越快,让人们成为更忠实的经济奴隶,而全然忘却了圣诞的精神,圣诞的精神是基督,基督的核心是爱。我第一次近距离听到外国人如此激情澎湃的演讲,刹那间混淆了那人是政客,教父,还是教授。但圣诞的精神我是清楚地记下了。  

当一切仪式宣告结束的时候,另一位教父嘱咐大家每一位参加者可以领取教堂赠送的圣诞礼物。我跟着队伍往前走,去接受送给我的礼物。我接受的礼物是金线悬着的金色心型金属片,心内是十字架,心边是一句英文箴言意思是“圣诞节的心是耶酥”(Christ is the heart of Christmas)。我的理解,这应该就是教父布道的主题了,即圣诞的精神是基督,基督的核心是爱。等我拿着这个难得的礼物回家后再仔细观看时,令我异常吃惊的是,这个礼物的外包塑料薄膜上分明地印着“Made in China”。我愣住了,我知道中国产品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大,涉及生活日用品、电子娱乐品、家居装饰品等等等等,但都是物质生活领域,而眼前我看到的却是圣灵领域用于塑造灵魂的宗教纪念品,居然也是中国制造的。看来,美国社会中的中国元素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无处不在,美国人躲都躲不掉的。在文明一体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和经济的双向进入,使得中美两国(政府和社会)不得不直面彼此的关系,谋求共同而良性的发展。

   

“防范中国,从教育抓起”  

中国正在崛起,没有哪一个美国人会怀疑,而且那些有战略眼光的当权者早已将中国视为对手而提前防范了。他们的做法是从教育着手的。  

只要对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导向的大学进行纵向调研一下,不难发现他们有关中国的选题(无论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而林毅夫有望当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本意就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的研究)是增加的。我所在的西东大学有亚洲研究院,其中有专门的中国研究机构,研究内容非常细致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的方方面面,而他们正在举行的一场大型演讲征文活动居然是“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本人在以客座教授身份给西东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由于是平行班级,还有两位美国本土教授开设同样的课程,按照学校的选课规定,学生是可以自由选择教授听课的。我的英文水平虽然不错,但是和本土教授比起来,相差很远,然而选我课的学生却超过了课容量。我的反思是,不是我讲的课程有多优秀,而是我身上的中国元素吸引了学生。因为这些商学院的学生们清楚地知道,毕业后他们所供职的公司很可能派他们去中国工作或者他们的公司必然与中国公司有合作等等,总之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引领美国商科的大学生们积极探索中国。中国元素正成为美国大学教育中耀眼的元素。  

新泽西州是美国高中生毕业率最高的州,我在07年12底观看了这个州中学教育委员会向民众发表的新泽西中学教育2007年年度报告的电视发言,得知,新泽西州每年的中学毕业生中约60%升入大学或者学院读书,中学毕业生中25%的人最终能够取得大学学位。发言人在和美国国内其他州比较的时候,感到自豪,但是将眼光投向全球的时候则表现出忧虑,原来她将中国作为参照物了。  

她认为,新泽西州中学教育中对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重视不够,将来与来自中国的毕业生竞争工作机会的时候将处于下风。她提到中国教育当局已经将大学生15%的入学率(说实话,这个指标我一直不知道)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由于中国人口庞大,那么15%的比例就意味着大量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将成为美国年轻人就业的竞争者,所以她感到不进行他们的中学教育改革是不行的。而如何改革,在我听来,实质上是在借鉴中国中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比如增加和强化科学教育,加强考试在教育中的作用等等。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我们学习美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而美国却反过来学习我们的中学教育。他们大学教育中在反思和检讨的方面比如实证研究的普遍性,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我们中学教育中在反对的东西比如应试教育,却成了美国中学改革借鉴的东西。大概这也算一种相互中和与渗透吧。  

小学和学历后教育方面,美国人一向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选择自由。但是相应的问题是在未来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强。他们的一组对比数字是,全美学习汉语的人数为24,000人,而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超过2亿,而且在美国有81%的人口只会说英语。他们相应的对策是让有条件的地区从小学就开设汉语课,而且和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合作,聘请优秀的中国教师授课。我在一次聚会上接触过一位从国内来给美国中小学教汉语的女教师,她反映她所在的学校很重视中文学习。  

看来,年轻的美国却有古老中国“居安思危”的品质,难能可贵啊!  

   

电视歪招,误导幼儿“中国玩具染SARS”  

   

然而年轻就是年轻,当我看完美国电视的特别幼儿节目“消灭中国脏玩具,家家查”之后,对这年轻美国社会的表现有种异样的感觉:哀其恶搞,叹其幼稚!  

一位电视记者,年轻毛头小伙,挨家挨户搜查中国玩具。他敲开了一个美国人家的门,要求参观小孩子的玩具,孩子天真地向电视记者炫耀自己喜欢的玩具。当问到你知道这玩具从哪里来的时候,孩子看了看商标,回答“Made in China”。记者继续询问,你知道中国制造商生产的玩具有什么坏处吗?孩子回答不知道。记者说,中国玩具制造商生产的玩具质量不合格,带来病毒,你还要这个玩具吗?孩子说要。记者补充说,这个玩具有SARS,你还要吗?孩子问,SARS是什么呀?记者说,SARS是一种让人很快就死的可怕的病毒。孩子害怕了,说我不要了。记者乘势要求说,那么我们把它消灭掉吧。孩子默许,记者当众将中国玩具用随身携带的大斧头(半仿真,有戏谑的成分)劈成两半,同时做鬼脸喊口号“彻底消灭中国脏玩具,家家查。出发!”,而孩子则在一边流着泪眼睁睁看到自己的玩具被“消灭”了。  

另一组镜头:电视记者敲开另一户人家的门,要求小孩子交出她的中国玩具,说玩具有毒必须销毁。孩子不愿意拿,结果大人帮着拿出来了,孩子哭,就是不让“消灭”。记者故技重施“中国造玩具有SARS,SARS能够让人瞬间死掉。”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相信,用身体保护住玩具,坚决不让“消灭”。记者拿出绝活,用20美圆现金买下这个孩子的中国造玩具,并答应她给她买更好的玩具。在金钱利诱,大人相劝,记者恐吓多重压力下,小女孩让步了。两眼哭成了泪人,眼巴巴看着她的中国玩具被电锯锯成了两半又遭受了火刑。毛头小伙同样一边恶作剧“摧毁”中国玩具,一边高呼口号“彻底消灭中国脏玩具,家家查。出发!”。  

看完这个节目,心里不是滋味,美国的大众媒体怎么这样“恶搞”,太没有水平了吧,而且对幼儿扯谎,不负责任地恶意抹黑中国产品的形象,太缺德了吧。而且对我个人直接的打击就是,我从北京带来的儿童玩具,本打算送人的,现在还好意思送吗?诚然,中国玩具的确出现过质量问题,但是玩具质量的问题与美国厂家的设计直接有关,将责任完全推给中国制造商是错误的,就此美方厂家已经做了道歉,然而美国媒体却无视事实(可能出于他们的国家利益,保护他们每况愈下的国民经济),还是突出中方的责任,在多种场合肆意放大中国制造商的不良影响。真是可气,但考虑到美国社会的年轻,“毛头小伙”吗,可以原谅,不过让人哭笑不得啊!  

   

  

“亚洲人是永远的外国人,华人是亚洲的犹太”  

在美的中国人虽然不多,但是大家的民族认同感非常强,无论是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来的,无论是美籍华人还是访问学者,无论是大陆出生还是美国出生,大家都有那种同宗的感觉,觉得亲切,愿意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去年9月在一次学生、家长和教员见面会上我们40多位即将授课的老师都被要求在近千名学生和家长面前即兴讲话,我也发了言。会后一位韩国教授过来热情地和我握手,交谈,那一刻能够清楚体会到一种“同宗”的感觉,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化同宗”。而在和日本教授的交流中也同样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同宗”,比如,西东大学亚洲研究院的一位副院长是美籍日本人,我们交流得不错,他想知道谁是我的上级负责人,而他使用的英语是“Who takes care of you?”日语是我的第二外语,我熟悉日本人的一些思维习惯。如果将他说的英语翻译成日语再翻译成汉语,应该是“你在承蒙谁的关照?”是一种客气的询问对方上司的说法。当时,我对他的问话有很强的“文化亲切感”(虽然没有忘记他的部分前辈曾经是侵华的鬼子)。  

相反,我曾经多次与原籍来自北欧或者德国的美国人聊起家族史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是很关心那些“寻根”、“耀祖”、“庇后”等方面的事情。而美国的黑人则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在教员餐厅和一位来自非洲大陆的学者聊天,我问他看到美国黑人是否有亲切感?他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又问他,美籍黑人会不会更容易给现在来自非洲的黑人必要的帮助呢?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他说有时候还会发生美籍黑人瞧不起非洲黑人的事情,因为他们太穷了。当我介绍海外华侨如何通过贷款或者捐献支援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时,他羡慕得不得了,叹息美籍黑人那么多要是有那份心,非洲大陆就没有那么赤贫了!  

后来,在和长期居住美国的美籍华人交流这一话题的时候,得知:当地美国人(早期欧洲移民)认为“亚洲人是永远的外国人,中国人是亚洲的犹太”。说亚洲人是“永远的外国人”,是因为亚洲人(无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谁也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美国是他们的祖国,他们顶多将美国看作他们海外发展的第二故乡。相反,他们似乎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和故土。他们在美国社会生存,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小社会(华人社区、日本人社区、韩国人社区等)很难被欧美文化同化。说中国人是亚洲的犹太,是因为中国人太精明,既勤奋又狡猾,长于骗术,行事诡秘,常使人不寒而栗。  

美国虽然政教分离,但却是以信仰上帝耶和华(Christian Society)为主体的基督社会。这个社会能够融合其他信仰上帝的宗教,甚至部分接纳伊斯兰教(也尊重耶酥)。但是,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重人道非神道)影响的亚洲人来说,他们的思想体系更多受人间情义的左右,多世俗少圣灵,所以在西方人眼里看来就有些异样了。也许,美国人还有别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亚洲人是永远的外国人,中国人是亚洲犹太”的看法值得中国认真解读。一方面,美国人很容易用有色眼睛看中国人,不欢迎中国很快的发展,多少怀有一些敌意或者防范过当等等。而这些因素将对中国的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海外华人是祖国发展所特有的强大外援兵团,他们的支持对中国的发展异常宝贵。同时,说“中国人是亚洲犹太”不妨可以解读成一种动力:犹太民族虽小,却对人类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神道”上不说,光“人道”方面,想想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就可以知道犹太智者的伟绩了,而中国人虽多,近现代史上闪光者几人乎?知耻而后勇吧!  

不管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看法的正面,美国已经表现出这种看法的反面了。我教的教科书中有不下20处谈到中国企业、中国市场和中国的管理,但是大多都是负面的东西,比如说中国企业界性骚扰事件很多,说中国社会转型期心理病患者增加,说中国人关系网重重,说中国企业造假帐成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两套帐本,一套自用另一套应付审计等等。其中有一个案例专门讲中国宁波的一家公司(Ningbo Beifa Group)如何通过雇佣专门帮企业造假帐蒙混过关的咨询公司(说造假在中国是很大的生意,而帮人造假已经发展成了可观的行业)欺骗美国的合作伙伴沃尔玛,以及如何通过钻中国法律漏洞克扣员工薪水进而压低人工成本等。这个案例的结论和启示是说美国企业在和中国公司合作之前一定要注意中国公司不规范经营中的欺骗手法,严格选择合格的公司,并在合作过程中加强监督防范未然。为避免尴尬,这个案例我果断地没有讲。还有就是美国人似乎更爱听中国不好的消息,至少不愿意全听中国的好消息。电视上看到的有关中国不多的消息中多是不好的消息,比如什么上海市民游行反对磁悬浮列车从居民楼前通过啦,什么奥运鸟巢工程中至少死亡10名民工啦,以及最近的关于中国大雪封门造成断电、阻塞交通、年过不好啦等等方面的消息。我在餐桌上和一位同事聊到新闻报道的话题,我说有一家中文电视(新唐人卫视)常捏造事实(Make the lie),比如有一次,我看到这家中文电视报道山西小煤窑黑幕,画面上有一个人的照片,画外音是一个操清晰东北口音的人哭诉,说自己是河南人,他的儿子去山西打工,饱受折磨(一听就感觉是假的)。这位老外同事(他妻子是中国人)大不以为然,反驳我说另一家中文电视(美国中文电视)粉饰真话(Color the truth),报喜不报忧,说他们愿意听有关中国的不同声音。后来了解到,这两家中文电视一家是中国政府控制的,另一家不是中国政府控制的,说可能与法轮功有关。看来,普通美国人对有人和中国当局作对感觉不错吗。  

这种对中国的“异己感”自然伴生出“斗争心”。“善斗”是我对美国当局的鲜明印象之一。美国虽然是共和国,却是个雄心勃勃或野心勃勃的共和国。国家鼓励竞争或曰斗争,通过法律保证竞争或斗争的公平性。社会崇尚个人主义,欣赏通过个人奋斗赢得幸福生活。昨晚观看布什的国情咨文电视直播节目,其演讲中斗争(Struggle)、敌人(Enemy)的字眼重复了无数次。个人感觉,“美国冷战前有敌人在斗,冷战后没有敌人借911创造敌人接着斗”。“国外斗,国内也斗;党间斗,党内还斗。”经济领域中,流行积极竞争和主动竞争,说白了就是“抢”,那种建国前殖民时期的掠夺本性实质上没有改只是戴上了正义的光环,伪装得漂亮罢了。2001年的911之后,虽然美国政府的强硬甚至霸道的对外政策使得他们在道义上失去了不少,但是通过反恐斗争,美国得到暗处的实惠难以估量,其美国模式对中东社会强有力的影响只有让历史去衡量才能知道其现实意义究竟有多大。我是认真地观看了好多次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内的竞选演讲和现场辩论,鲜明地感觉到那是一种外表争斗、内里统一的竞争,不同于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外表和美、内里惨烈的倾轧。他们好象是戴拳套有护具有裁判的良性格斗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分输赢,选手一般不会受伤,即便受伤由于有裁判也无大碍,一场打败了,下一场还可以再来。而我们则好象是打死不偿命的终极格斗,没有拳套没有护具也没有裁判。这样我们的招都是致命的狠招,选手轻易不发招,但发招就致命,所以选手们只要中招就很难有生还的可能,无庸说参加下一场比赛了。两厢比较,我们的斗争功夫似乎比美国人高,斗争精神也比美国人狠。美国人应该明白中国人是善于斗争的民族。群体斗争层面上,这个民族有《孙子兵法》,世界公认的战略经典的鼻祖、竞争哲学的精华;个体斗争层面上,我们有中国功夫,一种将人体能力和技击技术完美结合的文化奇葩,外国人望而生畏。这样看来,美国人防范中国,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美国人还是害怕同样善斗的中国人的,尤其可怕的是,中国人遵循的斗争法则是自然法则,不像美国人遵循的是他们人造的法则。两强并立,难免相争。只是中美斗争的形式必然是经济、文化科技为主,政治、军事策略为辅的格局,那样的话,中国人在谙熟本民族斗争精粹的基础上,多借鉴美国人良性斗争(或曰“和谐斗争”)的经验,熟悉他们的人造法则将有利无害。  

出国前曾到北京秀水街买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盗版”(“翻版”可能更准确些吧,因为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定不要版权吧)《毛主席语录》1966年中文第一版1967年英文第二版。出于兴趣,想研究为什么老外喜欢买这种书。在我潜心研读了两遍(中英文对照)以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叫做“红宝书”了。其中的思想和言语处处闪光,字字玑珠。尤其是毛泽东军事斗争思想,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再结合当前世界经济领域或者文化科技领域的态势分析发扬光大,将对中国经济军团或者文化科技军团的指挥者们提供最得力的借鉴。相反,假如,我国经济战场或者文化科技战场的将军们忽视了自己民族关键期(救亡图存、以弱胜强)孕育的这一顶尖竞争智慧的话,实在太遗憾了!顺便摘抄一句,自勉如下: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摘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73页。  

   
作者在美访学期间感悟中美两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两国相争相斗不可避免,而毛泽东军事斗争思想是帮助中国在争斗中不败的利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大国崛起的标准更多的看军事
2009: 山东烟台爆发退伍军人大规模请愿活动
2008: 美国击落卫星给“台独”打了一针强心剂
2008: 美国老兵谈韩战
2007: 高句丽从成立到灭亡都是中国的属国!
2007: 中美空战奇迹:解放军未发一弹击落敌机
2006: 台海之战何时开打?
2006: 废统论,拆除了战争的最后一个屏障
2005: 伊拉克的民主 美国的赌局
2005: 萨达姆的残酷刑讯室vs.布什的色情虐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