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史志》刊载的《〈扬州十日记〉是伪书》一文,在扬州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文史专家已针对文中所提出的清军火炮与
城墙的关系、史可法行走路线、书中所载与正史之间的矛盾、当时扬州城的人口数字、清军的军纪、书中人物的民族语言问题等诸方面论证了伪书说的不成立。但是
许多个性问题不能用共性来推断,古代的地理环境不能用今天的情境来比划。目前之所以存在争论,就是因为《扬州十日记》是“孤证”。果真如此吗?其实,就连
“孤证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细心梳理同时期各类文史典籍,有关扬州十日的记载并不鲜见。
今年第一期《扬州史志》刊登了朱志泊先生的文章《〈扬州十日记〉是伪书》,文章长达1万多字,作者从清军火炮与城墙的关系、史可法行走路线、书中所载与正
史之间的矛盾、当时扬州城的人口数字、清军的军纪、书中人物的民族语言问题等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作出“《扬州十日记》是伪书”的结论。5月10日
有关媒体刊登了该文章。本市一些文史学家对该文中提到的诸多论点和论据提出了质疑。
其实,朱先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新鲜。《〈扬州十日记〉是伪书》的主要论点论据来源于网上流传很久的一篇文章:《〈扬州十日记〉证讹》。此帖2003年10月30日首发于吉祥满族网,作者署名“佚名”,此后便在一些论坛上
时见转载。该文从扬州并未形成南明和满清两军的主战场、对扬州府城人口密度的估算、清军可能投入扬州战役的兵力分析,力证扬州十日屠城的不可能,并列举几
个可以说明《扬州十日记》不可信的问题:清军在入关之初的纪律状况不允许屠城;3万清军在五六天内不可能手刃80万余人;屠城的善后事宜无法进行。最后还
找出《扬州十日记》一文自身的矛盾:王秀楚不仅能听懂满语,并且能和“满兵”相问答;当时称“朝鲜”,不称高丽等等,认为《扬州十日记》“在以讹传讹,必将给历史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在人们认识上造成混乱,所以证讹工作十分必要,应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