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对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军用前景的探讨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5年04月15日23:08:3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近日,有关土鳖研发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的报导引发广泛关注,图文大家都看得审美疲劳了,这里就不再转发,只想谈点个人对其未来军事用途及对南海维权斗争影响的看法。

 

      一、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作为海上机场与航母及岛屿机场相比的优劣分析

 

  军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这种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作为海上机场平台的应用前景。从目前披露的设想图及文字说明来看,个人认为它与航母相比有以下突出的优缺点:

  (一)抗风浪能力很强
  抗风浪能力主要取决两个要素,一是你能否经得起风浪而不致结构损毁,二是你能否提供平稳的起降条件。俗话说,小船怕浪,大船怕涌,特别是当波浪的长度正巧与船长耦合时,要么两个波峰在艏艉而波谷在船舯,此时两头浮力很大而中间很小,船成中垂受力状态;要么一个波峰在船舯而艏艉均处波谷,浮力中间两头小,船成中拱受力状态。这样反复折叠弯曲,很容易折断(见附图一)。因此普通排水型舰船的结构强度,需以抵抗住这种船长与波长耦合的情况为标准。但即使你通过加强结构能保证船不损坏,浪涌分别经过艏艉时,依然会因浮力剧变而形成猛烈的纵摇,或者涌从横向穿越时造成剧烈的横摇,这都会造成舰船的不平稳,影响飞机的起降。像二战时战列舰的舰艏通常做得水线面积极细长,就是为减少浮力变化影响以保证射击精度。像022那种穿浪型艇,也是利用了减少水线附近浮力体面积的原理。
 
  由此可知,浪涌对浮力体的平稳性影响,与浮力体水线上下(不超过浪高范围)的排水面积密切相关,这段排水面积越小则受浪涌影响越小。而的从图中看,这种桁架式海上平台上层结构十分简单轻便,其实就一层平台,其下为连排纵列式的浮筒,中间只有桁架连接。那些作为浮力体的浮筒,主体是在水下,上部仅略微露出水面。因此当浪涌来袭时,额外浸没的基本上是桁架部分,其产生的额外浮力微乎其微,几乎不会带来浮力剧变而破坏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见附图二)。

  通常来说,海上的浪涌也不会太高太长,七级风形成的六级海况也就四五米浪高,涌长百米左右,这已经叫巨浪了。12级台风才能掀起10米左右的狂涛。所以船大到十万吨以上时,因为长度超过三百米,就很少会遇到前述船长与波长耦合的麻烦。而这种超大型海上平台,动辄三百米甚至近一公里长,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即使遭遇特大台风,它是机动的,不是可以提前避开台风经过海域嘛。或者可以分解后驶入像美济礁这样的澙湖避风,即使外面巨浪涛天,里面也水波不兴。
  从披露的文字资料看,这种平台在风浪中的载荷计算与结构强度都是经过详细论证的,这技术活儿就交给专业技术人员吧,不用我们业余军迷瞎操心。在这里我仅强调一点,就是这种桁架式平台从结构原理上就天生具有优良的抗风浪能力,可以用更轻的结构满足强度需求,或者说同样情况下其平稳性远胜航母。所以,抗风浪肯定不是它的弱项,而且还是其强项。

 

  (二)抗打击能力超强


  这种海上平台几乎对潜艇来自水下的攻击完全免疫!因为其浮力体是由无数小型浮筒组合而成的,每个浮筒之间有间隔,中间无疑还会采取水密隔断结构,因此再强的鱼雷打上来,整个超大型平台损失的浮力恐怕只有百分甚至千分之一,别说击沉,恐怕连点侧倾都不会造成,不影响上面的起降作业。即使是面对狼群饱和攻击,也照样岿然不动!


  水平来袭的常规反舰导弹也不大好使,因为这种平台的侧面投影大部分是纵横交错的桁架结构,就像美国佬给其装甲车辆加装的防弹格栅那样。以半穿甲战斗部为主的反舰导弹钻进来,顶多打断几根桁架。而且与封闭空间里内爆产生的巨大破坏作用相比,爆炸在这种完全敞开的结构中破坏力有限。

  对这种平台比较有威胁的是来自空中的打击,比如美鱼叉反舰导弹那种比较独特的先拉起再俯冲的垂直攻击弹道。但即使这样,其半穿甲战斗部也就是在这平台上钻个洞而已,穿过去下面还是敞开式的桁架结构。而这种甲板的修复并不困难。重磅炸弹对它的破坏力最强,但你也得有本事扔上来才行。

  换航母就没这么运气了,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打进来,里面不是珍贵的战机,就是可怕的燃料和弹药,点着哪个都能要了亲命,后果不堪设想。

 

  (三)可起降陆基大型飞机

  现代陆基战斗机的起降距离也就三百到六百米左右,即使伊尔76这样大型的军用运输机也可控制在一公里以内,轰6应该是1600多米。

  个人认为,设计方案中最小的那种300米长的平台,如果加装简易的拦阻装置和滑跃跳板,可以用于起降垂直短距型战机,或者歼15这样的舰载机,但直接上陆基战机恐怕很难,因为后者的结构难以满足“摔降”式着陆的强度要求。如果是600米长的那款,就应该可以起降陆基战机了。900米的那种平台甚至可以单独承担伊尔76或者我们那几款预警机的起降需求。而这种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无限加长加宽,如果是接到2400米长,别说轰6,甚至连波音737都能起降了!

  而航母就没有这种灵活性,只能起降专门设计的舰载机,打掉一架少一架。而且航母飞行员也得经过专门严格培训,不像前者那样允许未经特殊训练的陆基飞行员使用。

  如果歼20机群布置上去,后面还有KJ2K支持,你让美帝螺旋桨的鹰眼支持下的F33甚至F18飞行员们情何以堪呀!

 

  毫无疑问,这种海上平台是不可能样样都完胜昂贵得多的大型航母的。与后者相比,前者的短板在于:

 

  (一)单位面积的作战效率远不及航母

  毕竟航母舰体内有大型的机库、燃料和弹药库,有方便的起降机和维修设备,更有充沛的动力提供电力支持。特别是装备弹射器的航母,起降的效率会很高,而且日常维修保养也更有利。
  个人估计这种桁架式海上平台难以在飞行甲板下布置大型封闭式机库。因为这样会极大地增加结构重量,未必是下面简易的筒状浮体所能支撑。
  所以你表看这种机械岛是多么庞然大物,我估计即使900米长的那种平台,其能支持的机群数量也未必能超过300米长的超级航母。

 

  (二)机动性略差


  应该说,如此巨大的平台,能达到10节的航速,已经很了不起了,一般民用船舶比它快不了多少。但与通常可达30节航速的航母相比,那就差距明显了。

  战术角度讲,航母起降时会逆风高度行驶,从而为载机赢得30节的甲板风,利于提高起降效率和安全性。而这种巨大平台虽然具备按风向调节起降朝向的能力,但恐难随意加减速而赢得有实际意义的甲板风。而且航速太低对进攻时捕捉战机与防御时规避危险均较不利。


  从战略角度,航母及其战斗群及时赶赴战区的能力是一种战略威慑力,可以短时间内改变战略态势,这也是这种海上平台难以企及的远洋威慑能力。

 

  如果是与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填海造岛机场相比,这种海上平台的优势恰是相对岛屿机场的劣势,而其弱点却恰是相对岛屿机场的优势。也就是说,岛屿机场抗自然环境、抗打击能力及方便大型陆基飞机起降等能力比海上平台更强,但后者机动性更好。


  二、我兔研发和生产此种大型海上平台的前景

 

  几年前我就曾看到过有些认证此种大型桁架式海上平台的消息,有篇2005年的专利申请是这么描述的:
  “一种超大型桁架式浮动平台,具有浮体、水上作业面及联接杆,浮体位于平台下部,水上作业面位于平台上部,浮体、水上作业面及联接杆互相联接,形成整体刚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总体积不大于平台满载时全重的等量水体积的约2倍;所述 浮体为圆筒形,直径不大于最大波高的约1/4;所述浮体布置在水平方向的平面上,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平行排列,相邻浮体的间距约不大于最大波高,约不小于浮体直径的1.5倍;分布空间的长度不小于最大波高的约8倍,宽度不小于最大波高的约1.5倍; 所述浮体的水线面积之和不大于浮体轮廓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包络区域面积的约50%。”
  虽不能断定这项专利与这回曝光的东东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可见我兔至少十年前就开展相关广泛预研了。而此次报导提及的研究项目,更是包含了从抗浪到锚泊到防腐等各种细节。今天我们看到这个,已经属于厚积而薄发了。

 

  另有公开报道说,我兔已在曹妃甸兴建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6.4亿元,主要建设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可达16万吨。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17.6亿元,建成后可形成年产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9.4万吨的生产能力。该项目消耗大量钢铁板材,对延伸曹妃甸钢铁产业链条,增加钢铁生产附加值,促进曹妃甸钢铁产业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曹妃甸工业区第一个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对推动曹妃甸海洋工程产业迅速发展,吸引更多海洋工程装备配套项目落户曹妃甸也具有重要影响。”
  曹妃甸是什么地方?首钢、河北、唐山。。。这些在世界钢铁业振聋发聩的名头意味着多大的钢铁产能支持,是不难想像的。特别是专门为此种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兴建专用的海工生产基地,意味着什么?反正土鳖钢铁产能过剩得很,造这东东支援南海是充分发挥我兔所长。这个产业背景优势表说南海诸敌,美帝也望尘莫及。


  我尚不知道此种海上平台各种大小模块与吨位的准确对应关系。但肯定不会像有些网友想像的那样,按普通航母的尺寸套,以为300米的就有近十万吨,或者某网说的900米的就相当三艘辽宁号。这种平台应该轻很多,也就是说以前述那个年生产能力,应该能造不少。如证实好用,进一步扩大产能轻而易举。凭土共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专用生产基地,应该可以将成本控制得很低。

 

  从文字说明可见,我兔对此物在宽广海面及澙湖内部的运用均有研究。像美济与渚碧等地的填海工程想必会考虑到其进出问题,澙湖出口可适当拓宽,也可做成机械式宽度可变的。

  我兔是第一个吃这种螃蟹的,一旦应用,可以不断积累使用经验,并且开发出更完善的产品和更广泛的用途。我相信,像机库平台、补给平台、维修平台、医疗平台、各种火力打击平台甚至两栖登陆支援平台等等模块都会雨后春笋般研发出来,战时根据需要随时组合上去就是了,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效能。配套的有些技术,比如平台模块间在高海况下快速分解和连接的技术、快速修复飞行甲板技术、适合此种平台的装甲和防御技术等,都会跟进研发。等人家开始尝试这东东的时候,我兔已经玩儿得如火纯青了,就像当初美帝埋头发展航母并将各种技术know-how秘而不宣一样。


  三、在我海上维权斗争中的应用前景及影响

 

  如前面所做优劣分析,海上平台与航母、岛屿机场不具相互替代性,但却具有很大互补性。如能灵活运用,可产生1+1大于2的系统效能。

 

  航母依然是海上作战的王道,其远洋投送能力无人可及。但发展航母任重道远,没有长期积累,我们很难打造出堪与美帝争锋的核航母特混舰队。但美帝会留给我兔如此从容的时间吗?

 

  填海造机场是一招好棋,极大地改变了南海的战略态势。但岛屿是死的,它就在那里固定不动,处于假想敌陆基航空兵和远程导弹攻击范围之内,敌近我远的不利条件是始终存在的,敌发动珍珠港式突袭以求一逞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因此,我兔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何况,填礁也受地理条件和国际政治影响,目前我们填的也就几个条件适合的已占岛礁。黄岩岛呢?曾母暗沙呢?其它地方呢?

 

  而超大型海上平台恰恰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它可在我足够航母特混舰队形成战斗力前投入使用,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我兔的固定翼舰载航空兵无论装备还是飞行员数量都还严重不足,但陆基的却很强大。有了这种平台,可以随时并且源源不断地补充。

 

  它也是岛屿机场的后备支持力量,它让假想敌突袭岛屿机场的机会主义蠢动企图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南海任何地方有变,这玩艺儿随时可以开过去。

 

  还有关键一点:这是土鳖研发的又一款“撒手锏武器”,与此前的常规兵器完全不同的。可王师现有的武器装备可都是针对常规型的武器准备的,你冷不丁剑走偏锋搞出个新家伙,美帝不是说完全搞不出专门对付你的新武器,但那不得费时费力费钱专门研发嘛,而且现有武器系统还能跟着更换,劳民伤财,也影响对付原来敌方武器的能力。比如我说了,以往反舰的武器多是穿甲型战斗部的,对付这种平台不好使,但你能为它把现役的反舰导弹都改了吗?近些年,土鳖净干这种缺德事儿,比如那个DF21D,不好说好了反舰导弹都是慢慢平着飞过来嘛,你丫非搞个从高空高速往下砸的,一下把王师长袖擅舞的节奏都打乱了,一不小心会闪了老腰。

 

  此物还有一大战略优势就是容易寓军于民。平时就是将海洋开发平台基地或者休闲旅游用,这些民间活动本身对南海的实际开发与控制就具有很大价值。需要时马上开过去组装成海空作战平台。这样平时甚至连军费都不占用,而且国际政治上也不敏感。

 

  总之吧,这是非常好的思路,扬我之长而补我之短。它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弥补我兔在舰载航空兵方面的劣势而充分发扬空军的总体实力,从而极大提高和丰富处理复杂海权斗争的手段,让对手防不胜防而难以应付。你只要想想可以起降歼20、KJ2K、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加油机的不沉航母这个形容词,就完全值得下大力气发展了,毕竟美帝也没实现这种令人眼馋的能力。再把眼光放远点,谁规定这东东只能在南海用啊?进一步完善后可以开得更远些,弥补我海空军走出去过程中缺乏海外基地的短板。所以,此物必将大兴于世,我们完全不必纠结它与航母和填海孰者优先的无聊问题。感谢上帝,我兔现在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完全可以三者齐头并进,大干快上,把对手望尘莫及而绝望崩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世界首次:法国无人战斗机与现役战机编
2014: 日自制隐形战机14年首飞,将替代F-2。
2013: 美帝是纸老虎吗 从毛岸英之死谈起
2013: 珠海一艘民间潜水艇试航时失事 已致3人
2012: 新华社发出严厉警告:菲不要在南海生事
2012: 解放军南海玩得够绝:菲律宾一枪未发败
2011: 突然发现中国军队最大的缺陷
2011: 俄公开T-90AM坦克 已克服易殉爆缺陷(
2010: 一旦出卖伊朗 中国50年之内将再没有朋
2010: (组图)台漫画:金门解放军大量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