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月1日文章,原题:被遗忘的盟友?中国在二战中的角色被埋没 在这个星期四,为纪念二战亚洲战场胜利70周年,北京的心脏将上演盛大的阅兵式。
在西方,很多人将看到无疑会成为纪念活动中心环节的大阅兵的场面——军事装备和受阅方队行进经过天安门城楼。但是,相较之下只有很少人能够记住这场仪式背后的史实:中国是最先遭受后来演变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蹂躏的国家。并且,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到1945年的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一直是美国和英国的盟友。
但是今天,在我们同那场战争的回忆渐行渐远的同时,中国人则越来越重视对二战的记忆。并且,对于西方淡忘中国在盟军最终胜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许多中国人感到不满。
中国在战争中做出的牺牲是无可争辩的。在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有大约1400万中国人丧生,多达1亿人沦为难民。
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对这场战争胜利的贡献真的十分重要吗?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
在1937年7月,北京城外的卢沟桥发生中日军事冲突,进而引发了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一年之后的1938年中期,中国的军事局势已是十万火急。东部绝大部分地区落入日军之手,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汉等主要城市。许多外部观察人士以为中国将难以支撑下去,最可能的场景是日本赢得侵华战争的胜利。
但是,中国当时的领导人——国民党人蒋介石与共产党出乎意料地结成了同盟,他们拒绝投降,转移至内陆地区坚持抵抗。而正是这一决定改变了亚洲的命运。
如果中国在1938年投降,日本很可能控制中国超过一代人的时间。日军的矛头可能转向苏联、东南亚甚至英国控制下的印度。由此,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可能永远不会像珍珠港事件之后那样汇聚到一起。
但是中国坚持了下来,于是在珍珠港事件后,战争真正具有了全球性质。西方盟国与中国由此联合起来对抗日本。双方的关系被拉近了,但其中也夹杂着诸多误解。尽管中国被视为盟军中的一员,但它拥有的资源远远少于其他盟国。这一点导致西方与中国在评判后者对战争的贡献度上发生重大分歧。
西方盟国承认中国的抵抗拖住了日本至少60万兵力。在战争的初期阶段,这意味着这些兵力无法轻易地转向亚洲其他地区。而美国和英国清楚,他们必须区分主次目标。将欧洲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就是优先目标,其中部分原因则是斯大林要求盟军必须缓解苏联的压力。
但是,中国对此事持有相当不同的看法,国民党和共产党看来,这场战争爆发与1937年,并且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是最先参战”。尽管中国的军队实力较弱,但许多最精锐的部队都牺牲在了上海、徐州等重大战役之中。
尽管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的资金、军事和物资援助(盟军没有出动地面部队投入中国战场),但是这不能否认中国对战争付出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将大量日本军队死死拖在其领土之内。并且中国为其他非西方国家做出了表率,表明同西方并肩作战的同时反抗帝国主义是可能的。
但是曾经共同战斗的许多故事在后来中国与西方的冷战中被遗忘了。很少有人愿意纪念被共产党赶到台湾岛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在毛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也没有什么兴趣赞扬当时的敌人国民党为抗战所做的积极贡献。
今天,中国向曾在冷战时期被视为禁忌的战争历史内容敞开胸襟,但同时,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扮演的角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满,认为既然美国凭借二战中战胜日本的贡献能够在亚洲保持持续的存在,中国做出的巨大牺牲同样配得上在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亚洲,不像欧洲,有关二战的是非仍然没有完结。(作者:拉娜•米特 聂鲁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