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美军不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战经历(组图)
送交者: 陈肇祥 2005年03月28日11:15: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美军不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战经历(组图) 2005年03月28日 13:30 美军不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战经历(组图)

美国海军A-6“入侵者”舰载攻击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美军不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战经历(组图)

1983年,叙利亚驻英国大使被召回国内,叙利亚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因黎巴嫩问题而变行日趋紧张。

阿萨德,一个长寿在阿拉伯统治老人,他坚持不妥协的地区政策成为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地区主要的敌人。

1970年,阿拉伯前国家首脑会议。

  1983中东天空不为人知的血火经历——美军在黎巴嫩的空中作战

  ◆ 立场问题

  1982年为了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在战斗中与另一个地区军事强国叙利亚发生直接碰撞。1982年6月,全世界多数国家达成了一致决议,为了劝解交战双方,建立和平有序的秩序,他们将向黎巴嫩派驻军队。依照这一决议,从1982年8月11日起,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开始进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这就是以后广为人知的驻黎巴嫩多国部队(MNF)的雏形。首先抵达的是法国派来的外籍军团伞兵部队,8月19日,他们搭乘C-160运输机直接从法国的地中海岛屿科西嘉赶到了黎巴嫩。6天后,首批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抵达了黎巴嫩,法国海军的“福熙”号航母(R-99)及其舰载的超级军旗攻击机和十字军战士战斗机提供了支援。

  由于1982年与以色列空军进行的贝卡谷地空战所遭受的惨重损失,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紧急调遣属于防空军的一些兵力重新进入黎巴嫩,多国部队认为此举对它们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法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战机迅速投入了战斗。1982年8月20日, 8架超级军旗攻击机轰炸了叙利亚位于黎巴嫩东部阿因达拉(Ein Dara)和代赫尔拜德尔(Dahra el-Baidar)两地附近的阵地。法国此次空中打击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叙利亚一个警告,因此也没有刻意追求轰炸效果。

  之后,黎巴嫩局势缓和了一段时间,一直到1983年4月,整个局势都比较稳定。但黎巴嫩交战各方都认为多国部队的进驻是西方势力的干涉,于是多国部队很快面临了巨大的麻烦。以色列人认为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对以色列的困难和利益的支持,穆斯林特别是黎巴嫩什叶派势力认为美国和其它多国部队来这儿是为了支持和增援基督教徒并袒护以色列的,基督教徒们都认为多国部队将帮助他们提高基督教在黎巴嫩的影响力。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所有期望和怀疑都集中在黎巴嫩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访问华盛顿的结果上。在杰马耶勒访问美国后不久,美国为基督教长枪党 (Christian Phalanga)运来了首批武器,美国的特种部队也开始为经过革新的黎巴嫩陆军进行培训。

  美国这样的一个决定立即改变了多国部队在黎巴嫩的处境:在几天之内,多国部队马上成为了黎巴嫩冲突各派眼中的敌人。而且美国接着又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美国允许以色列可以在远离以军控制的黎巴嫩南部地区,也就是说可以在美国控制区内进行巡逻。而以色列方面往往在不经过太多调查和警告的情况下对可疑目标实施打击,必然就造成了多名黎巴嫩平民的死亡。最后多国部队不仅被叙利亚方面当成了敌人,而且黎巴嫩的什叶派和其他穆斯林派系都把多国部队当成了敌人。

  直到现在,人们还经常讨论多国部队在黎巴嫩到底想干什么:当时黎巴嫩国内形势非常严峻,不可能维持长期的和平,美国、法国以及意大利倒极有可能卷入到与黎巴嫩内乱多方,包括与以色列人的严重冲突中。1983年2月2日,以色列的一个坦克纵队企图进入位于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美军营地。以色列人非常顽固,非要进入美军营区,以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上尉不得不爬到以色列领头的一辆梅卡瓦主战坦克上面,用枪指着以色列的指挥官,对其进行威胁让其调头。在以色列的坦克纵队拒绝撤离后,最后美国海军陆战队调来了数架装备有陶式反坦克导弹的AH -1T眼镜蛇直升机,以进攻相威胁,迫使他们撤离。虽然如此,此次事件一点都没有改变穆斯林派别的观点,他们始终认为多国部队的存在是对他们阵地的一个威胁。情况更糟的是,1983年3、4月份,美军刚开始与黎巴嫩军队进行联合巡逻,他们的基地就不断受到什叶派和叙利亚人的袭击。随后黎巴嫩局势就变得更加糟糕了。

  ◆ 从“劝架”到“打架”

  1983年7月14日,德鲁兹民兵用大炮轰击了美国位于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陆战队营地,随后德鲁兹民兵占领了几个山头,可以俯视美国在该地区的所有的桥头堡。他们可以从这些地方很好地指挥己方炮火向美军进行打击,1983年8月28 日,美军两名陆战队员就在这样的袭击中丧生。作为回应,美国政府授权该地的指挥官们进行报复,这样位于黎巴嫩的各方都加入战团了:德鲁兹民兵向位于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黎巴嫩陆军阵地发起了进攻,并成功占领了这些阵地,获得了能够直接攻击美陆战队营地的绝佳之地。美国海军陆战队用炮火进行了反击,另外还请求美海军“新泽西”号战列舰(BB63)进行炮火支援,该舰是在结束了中美洲的任务后直接赶到了地中海的。在黎巴嫩沿海找到合适的位置后,“新泽西”号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就可以对方圆40公里半径的目标实施炮轰了。

  尽管这样,8月29日,美海军陆战队营地又遭到了新一轮的攻击,这一次,美国人最后不得不紧急从HMM-169(美海军陆战队第169中型直升机中队)调遣了数架AH-1T眼镜蛇直升机进行反击。

  主要是通过苏制米格-25RB高空侦察机的帮助,叙利亚人一直在监视着整个局势的变化,人们可经常发现这些飞机频繁经过贝鲁特上空。多国部队没有能直接提供支援的战斗机,所以叙利亚空军一直有恃无恐。事实上,只有当年贝卡谷地战斗的胜利者——以色列空军能够试图阻挡这些飞行,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至少部署了2个MIM-23B改进型霍克防空导弹阵地。但他们企图阻止叙利亚侦察机的努力最后也成为徒劳。

  于是,美国海军开始在黎巴嫩沿海聚集了更大吨位的军舰,他们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CVN69)从利比亚外海调到了位于塞浦路斯东部的一个名叫“巴盖尔”(Bagel)的新阵位,与该航母同行的还有美国海军“硫磺岛”号直升机航母 (LPH-2),该直升机航母搭载的是美国第24陆战队远征小队。

  1983年9月4日,当以色列将其部队撤到阿瓦利(Awali)河后面的时候,美、法和意大利的另外一些增援部队也在此时赶到了黎巴嫩,随后英国的一支分遣队也部署到了布鲁特附近。英国的这支分遣队最初是由位于塞浦路斯阿克罗蒂里 (Akrotiri)的英国皇家空军基地的数架大力士C-1(注:美国为英军设计的C-130K,英国改名为大力士C-1型)和第56幻影中队的一支分遣队提供支援,后来英国第12和第208中队的掠夺者(Buccaneer)S-2B攻击机也加入了战团。另外在1983年9月7日,英军又有3架CH- 47支奴干大型运输直升机也加入了战斗,在阿克罗蒂里和贝鲁特之间建立起了一条永久的“空中长廊”。

  9月11日,英军的掠夺者S-2B飞机在贝鲁特市区上空飞得相当低,用一种引人注目的力量展示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为了应对黎巴嫩地区不同的威胁,这些掠夺者攻击机装备了AIM-9B响尾蛇导弹和多枚重454公斤的炸弹,另外还有 ALQ-109/W-10电子对抗吊舱。在之后的数天里,英军重复着相同的飞行,但值得怀疑的是,他们的这个举动是否给黎巴嫩参战各方留下了什么印象。

  尽管这样,法国人也跟着这样干起来,刚刚抵达黎巴嫩的法国海军“克莱蒙梭” (Clemenceau)号航母舰载的超级军旗和十字军战士飞机开始在贝鲁特上空进行例行性飞行。最后意大利也不得不向阿克罗蒂里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调派了 6架F-104S星斗士战斗机,但一直以来也没人知道这些飞机是否曾在黎巴嫩上空进行过空中巡逻。

  ◆ 面对新的作战形式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正在尽全力试图使黎巴嫩陆军常规部队能够重新投入战斗。同时,美国还重新启动了黎巴嫩空军,1974年以后这支部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大觉。在英国的帮助下,黎巴嫩空军3架旧的猎人F-Mk-70飞机已经可以升空了, 1983年9月,它们首次升空作战。9月15日,在法国超级军旗的支援下,3架猎人飞机攻击了位于舒弗(Shouf)山区的亲叙利亚的德鲁兹民兵阵地。然而第二天,叙利亚就对此作出了反应,他们用猛烈的炮火轰炸了位于贝鲁特附近和里亚格(Rayak)机场的多国部队阵地,里亚格机场正是黎巴嫩空军的主要空军基地。由于机场被毁,在以后的日子里,黎巴嫩空军的猎人战机被迫转战到位于黎巴嫩贝鲁特北边的比布罗斯(Biblos)附近的公路旁的一个辅助性基地。

  最后,黎巴嫩空军的飞行员们发现,黎巴嫩上空的防守已经非常严密了——位于该地区的每支正规的民兵队伍,特别是叙利亚陆军,都装备了大量的重型自动武器和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MANPAD),而且这些装备还不断地从一个要塞转到另一个要塞,任何一种型号的飞机在这样的空中活动都显得极度危险。1983年9月17日,当黎巴嫩空军的猎人战机企图再一次对德鲁兹民兵阵地进行攻击的时候,它们发现自己实在是“不受欢迎的”,一架猎人被击落,飞行员勉强弹射到了海上,被美国海军的一架SH-3D海王直升机给救了上来。另外一架也受了重伤,迫降回了比布罗斯。第三架就根本没有尝试回基地,而是直接飞到了阿克罗蒂里,最终在那儿申请了政治避难。仅仅在两天后,英军一架Buldon SRS-126轻型观察机又被叙利亚的ZSU-23-4西尔卡自行高炮击落。

  在巨大的压力下,法军首先感到了反击的迫切性。9月19日,8架超级军旗在8架十字军战士的护航下,向位于舒韦尔(Dhour el-Choueir)、代赫尔(Dahr El)和达拉(Dara)附近的德鲁兹炮兵阵地发射了68毫米口径的非制导火箭弹和数枚重454公斤的炸弹。法国还派了一架军旗IVP攻击机对轰炸效果进行了侦照,为其护航的是2架超级军旗,但其中的一架被高射炮击成重伤,在拦阻网的帮助下,这架超军旗降落回了“克莱蒙梭”号航母上。

  当时,美国还在继续努力加强黎巴嫩陆军的力量,甚至还为他们配备了一些M48A5巴顿主战坦克,并在行动中为其提供重炮支援,这使黎巴嫩穆斯林以及他们的伊朗和叙利亚支持者感到更加气愤。随着冲突的发展,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非常吃惊的事件,多国部队受到了一种新型战争的打击:1983年10月23日,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强行驶入位于贝鲁特的美海军陆战队总部后将炸药引爆。骇人的爆炸完全炸毁了整幢建筑,造成了241名美军士兵死亡。仅仅数秒后,一辆同样的汽车炸弹袭击了法军位于贝鲁特的司令部,造成58人死亡。在多国部队还没从这些打击中回过神来的时候,1983年11月4日,以色列位于黎巴嫩南部城市蒂尔的一个安全哨所也遭到了同样的袭击,造成23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 打击叙利亚人

  此时,美国似乎已经不知道如何,也不知道该向谁回击了,但法国人感到是时候向德鲁兹或叙利亚阵地发动再一次的空袭了。1983年11月17日,10架超级军旗攻击机轰炸了经过精心挑选的什叶派民兵以及亲伊朗民兵位于巴勒贝克(黎巴嫩东部)的一些基地。其中有4架用凝固汽油弹轰炸了“伊斯兰圣战组织”(Jihad-al-Islami)的主要基地,该组织声称对袭击美、法军队司令部的汽车爆炸案负责。这些法国战机遭遇了大量的高射炮和数枚SA-7导弹的袭击,所以此次空袭也不是特别精确,大部分炸弹都投放到了附近的葡萄园里面。尽管这样,什叶派民兵阵地还是遭到了重创。在之后的几天里,美国海军加强了位于黎巴嫩外海的力量,将“肯尼迪”号航母(CV67)及其战斗大队调到了巴盖尔。

  按照1982年6月和7月达成的和平协议,这时,以色列继续其从黎巴嫩撤军的计划。但以色列刚一撤出,叙利亚就抢占了他们的阵地,还运来了更新、威力更强的武器装备。早在1983年春天,叙利亚就在离大马士革东北大约35公里的杜迈尔 (Dmeyr)附近部署了首个SA-5甘蒙远程防空导弹连,据称该连完全是由500到600名苏联人来操纵的。一个月后,另外一个导弹连又在霍姆斯(叙利亚城市)南部的沙姆沙尔(Shamshar)组建。虽然驻扎在叙利亚,这两个导弹连完全可以覆盖整个黎巴嫩空域,而且这两个导弹连还同在地中海与美国第6 舰队对峙的苏联红海军舰艇编队连在了一起。没过多长时间,这两个SA-5导弹阵地就被纳入到叙利亚的控制之下,虽然苏联试图劝叙利亚为了不泄露他们的武器秘密,不要用这些导弹攻击以色列、美国、法国和英国的飞机,但叙利亚空防司令部(SyAAF/ADC)决定一有机会就试一下。

  SA-5防空导弹的出现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和美国海军的E-2C,以色列的波音707 和莫霍克(Mohawk)电子情报侦察机远离了该地区,这样叙利亚又有机会了,他们紧急调遣了另外一批装备有SA-3、SA-6、SA-8和SA-9的防空导弹部队进入了黎巴嫩,基层部队无数的ZSU-23-4自行高炮、SA-7以及新型SA-14便携式防空导弹负责为其提供保护。叙利亚的这些防空导弹大多都部署在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上,目的是为了保护叙利亚驻黎巴嫩部队的主要补给线,这样叙利亚空军/空防司令部(SyAAF/ADC)重新获得了一度在1982年6月失去的对黎巴嫩空域的控制权。

  以色列人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威胁,他们认为具备随意打击位于黎巴嫩的“恐怖分子目标”的能力极为重要。因此以色列国防军/空军(IDF/AF)对叙利亚空军/空防司令部(SyAAF/ADC)各部队以及其它的一些叙利亚阵地进行了攻击。美国人也在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当时美国的航空母舰“独立”号(CV62)在几周前刚刚结束了美军军事干预格林纳达的行动,马上就赶来增援第 6舰队。于是从11月初开始,其装备TARPS(机载战术侦察吊舱系统)侦察舱的F-14A雄猫舰载机就投入到黎巴嫩上空的侦察活动之中。因为叙利亚不了解美军机载的电子对抗系统,所以雄猫刚开始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因而它们也被叙利亚方面当成了一个更大的威胁。1983年11月10日,法国一架军旗 IVP攻击机在位于布尔吉·阿尔·巴拉吉奈(Burj el-Barajneh)的德鲁兹民兵阵地上空活动时,仅仅是勉强逃脱了一枚SA-7导弹的攻击。同日下午,美国海军第143战斗机中队(VF-143) 的2架F-14A在贝鲁特上空飞行时也遭到叙利亚防空导弹的袭击。

  在一本名叫《入侵者》的书(美国信号杂志社1991年出版,作者罗·德雷多)中,一位不知名的A-6E轰炸领航员(“肯尼迪”号航母上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我们是在1983年10月底抵达黎巴嫩的,此次部署持续了有七个半月。任务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一起,然后是‘独立’号航母。我们的任务包括在空中飞行和在甲板保持5、10或15分钟的戒备(戒备飞机通常是指呆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攻击机和加油机,一旦需要这些飞机必须马上起飞),我们总是每天和‘独立’号航空母舰轮换执行该任务,我们一天戒备,一天飞行。

  “我们主要的飞行任务是伴随加油机升空为F-14加油,反水面战(ASUW)等,在执行任务中,我们为舰队提供黎巴嫩内陆的目标坐标信息。我们有一大群‘小男孩’(注:美国海军俚语,指代驱逐舰和护卫舰),另外还有‘新泽西’号战列舰,该舰能够驶向岸边,用舰炮打击内陆目标,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支援。

  “我们还执行了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的任务,主要是为驻扎在贝鲁特国际机场或美国大使馆的美军提供支援。在这两处的美海军陆战队都有前沿空中控制官(FAC),FAC会要求我们攻击可能的目标。我们可以飞到黎巴嫩岸边,但是不准跨越它,所以暗藏的敌人实际上很清楚我们的存在和威胁。在这些任务中,我们通常携带激光制导炸弹和石眼(Rockeye)集束炸弹,在这段日子里,每次总有一架A- 6携带实弹升空。执行戒备任务的飞机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投入战斗。我们另外还在塞浦路斯岛和黎巴嫩海岸线之间进行空中巡逻,密切关注几艘苏联舰艇的动向。一旦这些舰艇从叙利亚向南驶,特混部队的指挥官要求第一时间知道。”□ 本刊特约撰述 陈肇祥(未完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和平主义的现实困境
2003: 伊军战术带有林彪、陈赓烙印
2002: 第三视角看蒋介石
2002: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