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对本次事故做几点的技术分析,劝大家不要轻信网上谣言: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6年11月13日23:41: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其实真不想说这个沉重的话题,但网上有些谣言未免也太过分了,竭力炒作飞行员遇难场面多么血腥惨烈,甚至还配上伪造的照片来渲染。这对死者很不尊重,而且从技术上讲,也纯属无稽之谈。因此我忍不住说几句:    网上谣传说什么尸骨无存,既然无存你又从何得知惨烈?又从何拍得照片?这些细节官方没透露过,网媒如何知道的?尤其是考虑到炒作此事的是某些境外的中文媒体,其良知和可信度大家都清楚。往重了说,是幸灾乐祸其心可诛;往轻了讲,也是缺乏常识的自行脑补。    虽然目前公开的信息不多,但从披露的情况看,当时是在做双机滚转时机翼发生了碰撞。这意味着,当时两机的相对速度是零,并且距离很近。弹射座椅刚刚出舱时几乎是飞机是同速的(这是起码的要求,否则会碰到自己飞机的垂尾),因此座椅出舱时与僚机前向速度差几乎为零。    官方信息说是在弹射时碰到了僚机的副翼。歼10的副翼在哪儿?我附图中用红圈标出了。这也证明了,并非外行想像的机翼高速正面撞击,而是碰到了机翼后缘,这个力度不可能大。    怎么会撞到僚机的副翼?这是因为弹射时有个座椅上升脱离飞机的动作。歼10A采用的是非常先进的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它的程序是先靠微爆技术炸穿座舱盖,然后靠机上火工件弹射出舱,再启动座椅背后的小火箭作为二次动力远离战机和校正姿态,接着才是打开减速伞和人椅分离。    因为当时两机距离很近,几乎是刚出舱就碰到僚机了,所以人椅尚未分离,并且弹射上升的速度并不快(否则这个加速度人体受不了),碰撞的力度并不大。    特别要强调的是,飞行员是连同整个座椅弹射出舱的,椅背要比她头部更高,整个人都受到座椅包围保护的,不可能出现坚固的座椅被撞解体而僚机的副翼居然没被撞碎的情况。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飞行员弹射出舱的瞬间就从下往上碰到僚机的副翼,虽然这个力度并不足以撞碎座椅,但却很可能损坏了座椅上的某个必需的部件使之无法继续工作,或者仅仅是破坏了其出舱的正确姿态而使之产生滚翻之类的失控情况。。。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前面提到,这种座椅自带小动力火箭。那么,撞击有没有可能引爆座椅上的火工件?个人认为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撞击的部位应该是座椅椅背顶部,而火箭在椅背后下方。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冲击造成引爆的情况,但我还是那句话,真要引爆了,僚机岂能不受重创。    从目前的消息看,那架僚机应该是安全返航了。这本身就说明,无论是前面的两机机翼碰撞还是后来主机后座弹射座椅与僚机副翼的撞击都不会太严重,至少不可能出现网上谣言所渲染的惨烈程度。最终的事实真相,尚待官方严密地调查,我们不了解细节,现在只是根据常识做点简单的分析,以说明至少那些谣言和臆测是无稽之谈。    说到这里,必须要为这型国产火箭座椅点个赞。如果它不是采用了先进的穿盖弹射技术,按以前的方法应是先炸飞整个座舱盖而弹射,而那个巨大的舱盖要炸飞砸到僚机上,后者恐怕就难全身而返了。    此次事故的严重后果虽有运气不好的因素在里面,但估计有关部门还是会从中汲取一些教训并进行改进。比如说是否做个能探测上方十几米范围内有无异物阻挡弹射的小仪器,并且进一步完善在两机编队滚转发生碰撞时应采取的应急预案,比如约定各向哪个方向规避等。但我还想强调一点,这都是普通飞行员可能终生都难以遇到的小概率事件,而且这些技术也没听说过别国采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将来还有改进余地,就指责现在做的不够好。    最后重申一遍,世界上没有什么技术能让战争没有伤亡,让军人不用牺牲。这就是我们对飞行员特别是敢于挑战极限的特技飞行员心怀敬意的原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B52又来了,山姆大叔有3个隐秘意图!
2015: 肯定的是绝对的对穆斯林世界不利!
2014: 那个包大屁去哪儿了?该不是响应习座谈
2014: 美国暂时放弃亚洲暂短和平
2013: 美“华盛顿”号航母结束香港狂欢,前往
2013: 只要脚踏实地,不出十年中国将在最关键
2012: 蓄意掩盖的历史: 八路军领导的清东陵
2012: 赶上俄货 国产涡扇10A发动机己广泛装
2011: 霸气外露啊,这杀气现在的PLA都比不上
2011: 台媒:美国出现“弃台论”,无风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