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的八路军形象令人难以接受
近日,央视黄金时段抗战革命历史电视剧联袂上演。《吕梁英雄传》刚刚落幕,《亮剑》又闪亮登台。对于《吕梁英雄传》我已经写了一篇《求真让“吕梁英雄传”成为抗战影视作品最好的一部》,给与了充分表扬。《亮剑》开播以后,刚刚看了三集,却感到有点不对味,也谈点看法。
从《亮剑》开头的几集看,这部电视剧还是下了功夫的,好看,抢眼,情节生动,节奏紧凑,战斗场景紧张激烈是没得说的。然而,正因为好看、抢眼、吸引人,其中隐含的倾向性错误问题对观众的误导就更厉害。这个问题就是,该剧中的八路军队伍中充满了“匪气”和“侠气”,严重缺乏了毛泽东同志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正气。
我们看到,《亮剑》仅仅播放了3集,就多次出现了八路军的一个正规战斗团数次在战斗中违抗上级命令的情节,而且给与赞赏的夸奖;多次出现了八路军旅团领导干部端着酒碗大口灌酒的画面,不但干部私下喝,还许愿部下打胜仗后奖励烧酒,甚至出现了集体列队在旅团首长的带领下喝酒,摔碗的镜头;多次出现了八路军从总部首长、师旅长、团长等领导干部都大喊大叫,乱发脾气,讨价还价,争功抢功的情节,就连戴眼镜的旅长也经常不能把持自己的暴躁情绪。
该剧特别不能令人容忍的是主角李云龙,哪里像一个经历了长征的八路军正规部队的老团长的样子?他不但经常喝酒,违抗命令,大喊大叫,还口口声声自称“老子”,对下级口口声声“弟兄们”,对上级口口声声喊绰号,对同级轻蔑看不起,甚至与对团政委在革命队伍中的作用都给予排斥。这个李云龙,如果脱掉身上穿着的八路军装,就是活脱脱一个土匪头子,梁山泊好汉。我看这个角色如果换一身行头,放到《英雄》《十面埋伏》和那些现代武侠片中去也会胜任的。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从缔造的那一天开始,她的领袖们就认真进行了新型军队的创建工作。从毛泽东作出《古田会议决议》开始,人民军队就形成了一整套党指挥枪的原则: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对军阀作风,人民军队爱人民,官兵团结等等,在延安我党我军还对干部们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可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既然是一个从鄂豫皖走出来的红军指挥员,又多次因为违抗命令几上几下受过处分,不但一点都没有汲取教训,还经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夸耀自己。哪里是一个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领导干部的形象?当年,国民党反动派曾经诬蔑共产党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是“共匪”,是“土包子”,是“流寇”等等。结果事实告诉中国人民,共产党的军队并不像反动派描述的那样。怎么今天我们的电视剧却要迎合当年国民党反动派的诬蔑不实之辞去塑造那样一个“大老粗”“土包子”浑身匪气的文艺形象呢?
这是一个需要深刻反思的文艺创作倾向。我发现,已经不止在一部影视剧中出现我八路军、游击队动辄端起酒碗灌酒表现豪气,动辄就把我军军事干部描画成发脾气,大喊大叫的大老粗,动辄就把我军的领导干部描写成讨价还价,争功抢功的军阀土匪。如此下去,怎么得了?问题还在于,这样的影视作品还经常被誉为好评如潮,收视率屡创新高云云。
抗战胜利60年了,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如果我们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不能从真实性的高度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将会对没有切身感受的后辈人产生严重的误导。因此,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反映在文化创作领域中单纯追求画面效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历史事实,不顾文艺作品社会效益的倾向。决不能把戏说、武侠、言情、无厘头等等表现手法带入革命历史正剧中去。否则,越是所谓“好看”,越是误导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