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前苏联正式解体,虽然正如普京在2005年时所说,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俄罗斯人来说也是一个悲剧,但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来说,反而是可能是一场盛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解体前经济互补的各加盟国很快陷入了经济困境,出现了大规模的人才和技术的流失,欧美、东亚各国都在这场大流失当中收获颇丰,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从乌克兰买到了SU-33的原型机T-10k-3
若干年前,俄罗斯媒体曾在一篇报道当中带着艳羡的语气写道,中国在抢夺乌克兰军工专家的竞赛中大获全胜。的确,前苏联解体后,作为曾经的"欧洲粮仓"和前苏联重工业集中区,乌克兰本有条件发展的很好,但却事与愿违,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乌克兰沦为了欧洲"第二穷国",居民平均收入仅仅比摩尔多瓦高了那么一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合作持续深入,在中国"双引工程"的引导下,大批乌克兰军工专家赴华展开各种军工合作活动,到本世纪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就称前苏联解体后
10年间,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上万名专家,建立了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更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据说仅2006年,中国就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这种合作也不限于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在军事装备上,中国也从乌克兰得到了不少实惠,"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就是乌克兰卖给我们的,更别说10多年前俄罗斯毁约拒绝按合同供应伊尔-76运输机后,中国从乌克兰搞到了不少几乎崭新的伊尔-76运输机,甚至还有伊尔-78加油机这样的紧俏货。

白俄罗斯军队一度高达24万人,继承了大量前苏联武器装备
不过2014年之后,乌克兰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纷乱政局和整体倒向西方的趋势使得乌克兰在中乌军事技术合作上的意愿变淡了,但是这个时候,乌克兰的邻国却恰当其时的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它就是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防部前不久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中国军方代表即将对白俄罗斯展开正式访问,两国将在联合作战、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进一步激活中白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说起白俄罗斯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名字,它实际上是没有被蒙古人征服的旧罗斯土地的意思,在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的日子里,白俄罗斯是少有的旧罗斯人独立统治的地区,在前苏联时代,白俄罗斯被指定发展电子工业,集中了前苏联90%以上的电子工业,同时在解体之初还分得了81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上千枚战术导弹和核弹头,在当时号称世界第四核大国,可以说军事技术的底蕴十分厚重,中白军事技术合作的前景相当良好。
这些年,中国虽然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实际上在航空发动机、大功率电子器件等领域仍然相对落后,白俄罗斯的善意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乌克兰渠道接近断绝的情况下,外来的技术咨询和援助对我们打牢技术基础、争取更大突破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何况白俄罗斯军队不到5万人,军事需求有限,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个好事,既然是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