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新一代火箭家族全部亮相 外媒:成功絕非偶然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0年12月27日19:01: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圖為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垂直測試廠房拍攝的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圖為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垂直測試廠房拍攝的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員。12月22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新一代可重複利用的運載火箭長征八號 “一箭五星”成功發射,完成首次飛行試驗。長征八號的成功首飛,意味着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已經全部亮相。

  液氫、液氧推進劑燃燒後“綠色無污染”;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中運載能力達到4.5噸;性價比高、安全性能優良等特性可有效滿足未來商業發射市場的基本需求……連日來,長征八號的環保特性、運載能力和市場前景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畫上圓滿句號”

  “火箭飛行正常,首飛搭載的5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發射升空後,德新社及時更新了動態。

  “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56次發射。”據塔斯社報道,長征八號的主要任務是將航天器送入太陽同步軌道。該型火箭將為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發奠定基礎。這將大大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使其對商業用途特別有吸引力。

  “未來長征八號火箭的發射周期將縮短至10天。”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援引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的話報道稱,長征八號的新一代低溫火箭發動機採用“綠色”的液氫和液氧推進劑。這種推進劑燃燒後產生水,發射過程環保高效。

  德新社關注到,長征八號採用了模塊化組裝理念。長征八號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2.8噸級。

  外媒報道稱,長征八號火箭首飛成功,還標誌着“十三五”期間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悉數完成亮相。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法新社報道稱,長征八號火箭的研製探索,可為後續其他大型、重型火箭的技術奠定基礎,大幅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研製費用。長征八號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將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長征八號的發射,為中國航天計劃繁忙的一年畫上了圓滿句號。”據路透社報道,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從月球帶回了岩石和土壤,這是自1976年以來的首次月球採樣。今年7月,中國還啟動了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

  “成功絕非偶然”

  12月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連續取得突破性成就。據德新社報道,12月17日,中國的一項探月任務圓滿完成。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再次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中國由此成為繼上世紀的美國和蘇聯之後第3個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國家。

  亮眼成績單背後的努力引發外媒廣泛關注。韓聯社報道稱,中國成為第3個帶回月球土壤的國家,其成功絕非偶然,背後是國家的整體支持和每月兩次以上的發射活動積累。中國為了實現航天跨越,去年進行了34次發射,今年進行了包括探月飛船和新型火箭在內的40次以上的發射。中國航天崛起的雄心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強烈。中國研究人員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也令人嘆為觀止。僅返回艙和探月艙的太空對接,中國科研人員就進行了661次演練。為防止太空對接失敗,中國科研人員設想了35項故障預案,不過最後一項也沒用到。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近年來,中國對科研的投入大幅增加。今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兩年一次的評估報告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中國研發支出年均增長約17%。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位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評論說,2019年的初步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的研發支出總額已超過美國。

  “中國在科學創新理念方面的進展很迅猛。”法新社報道稱,越來越多的決定權和學術自由正被賦予中國科學界和工程界。這促使科學家們不斷探索新理念並令其在研究中敢於承擔更大風險。曾經盛行的風險規避文化已讓位於更勇於積極進取的文化。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能夠致力於一個長遠的目標”,始終保持步調,按照長遠計劃和時間表一步一步走。

  “有條不紊取得進展”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物理系教授約翰·迪齊認為,中國“已和北美、西歐一樣,成為全球科研中心”,中國的“研究人員群體與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的同行一樣出類拔萃,且富有創造性和組織性”。

  “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有條不紊地取得進展。”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報道盤點了中國近些年在航天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該報道指出,中國自2003年將第1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後,至今“神舟”飛船已經將數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今年7月,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打算在2022年前後建成多艙段、有人居住的空間站。中國還希望到2045年實現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到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的航天運輸計劃。

  印度《鑄幣報》稱,未來10年是人類太空探索的關鍵期,人類正在不斷向深空探索,嫦娥五號以及中國2022年將要建立的太空站代表了這種趨勢。

  獨行快,眾行遠。中國積極開展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近年來,中國國家航天局始終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開展相關國際合作,與40多個國家簽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最近,中國宣布,將開放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俗稱“中國天眼”)給國際科學家使用,從2021年開始接受全球申請。

  法新社報道稱,這彰顯中國爭取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雄心。位于波多黎各的另一座射電望遠鏡“美國天眼”於本月初坍塌後,在天文探索領域,FAST成為全球唯一、也是最大的“天眼”。如今,它將對外國天文學家打開大門,以期吸引全球頂尖科學人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難怪055驅逐艦一口氣要造8艘,國產航母
2019: 火雞國開掛出兵利比亞背後的邏輯
2018: 美決定撤軍後敘反政府武裝開始賣武器
2018: 讀懂王陽明3句話,讓心靜下來!
2017: 中國連續發射偵察衛星 對周邊發警告全
2017: 未來海戰可能用不上導彈 中國軍艦用艦
2016: 12 月27日 落入塵埃
2016: 人心所向!- 全國人民熱烈紀念毛主席誕
2015: 奧巴馬與陸戰隊員比肌肉完敗 自嘆感覺
2015: 分析:印尼緣何對1965年屠殺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