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火箭軍武器裝備跨越發展 導彈發射告別讀秒時代
送交者: 嵐少爺 2021年01月07日19:23:4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他們完美詮釋 先進科技就是核心戰鬥力

  火箭軍組建五周年特別報道  

  2020年12月31日,由第二炮兵更名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成立5周年了。為強化科技練兵,火箭軍培養了一批批創新型人才,院士6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65名、三級技術尖子3000餘名……

  導彈陣地,官兵發揮新型導彈武器裝備信息化優勢,導彈矗立傲視蒼穹;訓練場上,一批批新戰法新訓法成果運用於備戰打仗實踐,訓練效益大幅提升;實驗室內,“創客”團隊堅持科研為戰,一項項創新成果助推科技練兵駛上“快車道”。

  把科技練兵思維深植兵心

  記者在火箭軍某導彈旅採訪時,一則消息讓人欣喜:該旅堅持跟進武器裝備升級換代節奏,將一項10多年前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改進升級。如今,升級版數字化創新成果已在演兵場上嶄露鋒芒。

  和這項創新成果一起成長的,還有一支科研創新團隊——當年負責軟件編程的助理工程師曾佼龍,如今成長為旅技術室高級工程師;潘海亮、高飛雲等士官骨幹晉升一級軍士長,成為響噹噹的“導彈兵王”。

  一個導彈旅的科研創新實踐,是火箭軍部隊把科技練兵思維深植兵心、不斷錘鍊提升實戰能力的縮影。

  導彈武器裝備性能先進、技術密集、系統複雜,看似操作簡單,實則對官兵科技素養要求更高,只有最大限度調動官兵科技練兵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為導彈騰飛插上“科技之翼”。

  科技日報記者看到,從火箭軍黨委機關到基層一線,科技之光照亮礪劍之路。

  連續多年舉辦的“長纓論壇”,火箭軍黨委常委集體出席,邀請名家大師授課輔導,在跨學科、跨領域、跨軍地的高端學術研討中,碰撞創新思路、交流攻關經驗、破解超越難題。

  火箭軍裝備部定期舉辦“三小”革新競賽和創新創意項目競賽,發掘部隊優秀科研成果,激發科研創新活力潛力,提高部隊運用科技創新手段解決備戰訓練中現實問題的能力。某部助理工程師趙彥磊研究開發的“導彈陣地工程某技術體系”在競賽中獲得優勝獎,與其他14個項目一起被火箭軍列入年度科研計划進行重點扶持。趙彥磊深有感觸地說:“能搭上重點扶持的快車,自己也沒想到,更激發了自己科技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科技練兵,離不開堅實的人才支撐。

  某基地着眼打造作戰決策“智囊團”、技術把關“主力軍”、實用科研“孵化器”,調整優化技術力量配備,讓技術專家團隊知識結構更完善、創新活動動力更足,讓普通士兵也有了展示“草根科研”的舞台。

  工程師湯正平被一紙調令調到深山溝里的某導彈旅,到一個急需專業人才的崗位擔任負責人。上任以來,他在某新型導彈作戰演練時的排兵布陣中,創造性地完成多項與應急防護任務有關的研究成果。

  厚實的人才基礎之上,築起科技創新萬丈高樓。翻開火箭軍人才簿,院士6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65名、三級技術尖子3000餘名,“三型”士官200多名……一大批創新型人才,成為助力科技練兵的主力軍。

  將科技優勢轉為戰爭優勢

  前不久,“常規導彈第一旅”戰鬥發射演練進入重要流程,卻遇棘手難題。

  高級工程師陳冰快速檢查狀態後,當場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肖龍旭,藉助專家團隊“遠程會診”,快速排除了問題。

  火箭軍聚焦戰鬥力建設需求,創新科研攻關機制,注重發揮基層技術骨幹豐富的訓練演練實踐經驗,讓他們“嵌入”院士專家的科研團隊,合力攻堅破解戰鬥力建設瓶頸問題,實現了打贏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制勝未來戰場,關鍵一環是要將科技優勢轉化為戰爭優勢。

  近年來,火箭軍相繼列裝了多型信息化武器裝備,集成化更高,操作系統更加簡捷,火力突擊能力向體系化發展。在科技力轉為戰鬥力的過程中,導彈作戰半徑越來越大,火力打擊精度、毀傷目標種類取得重要突破,部隊形成了射程有序銜接的新質戰鬥力體系。

  火箭軍組織的“天劍”系列演習,成為推動戰略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記者多次深入發射現場採訪,發現一個變化:曾經伴着“5、4、3、2、1”的讀秒口令,操作號手準時按下“點火”按鈕的經典場面,如今已逐步淡出演兵場。

  導彈發射告別讀秒時代,是火箭軍武器裝備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幾年,火箭軍部隊戰鬥力生成模式由平台主導向信息主導轉變。“無需陣地、停車就打”的無依託發射,“不用讀秒、一鍵點火”的智能化發射,推動火箭軍部隊戰略能力迅速提升。

  和裝備一起發展變化的,還有全體官兵聚焦崗位戰位、乘勢跨越發展的探索實踐。

  某團級作戰保障力量,由在改革重組中從多個旅團、20多個營連級單位抽組150多名官兵組建而成,被稱作首長機關的“外腦”、輔助決策的“智囊”。該團深入研究戰區、基地、導彈旅指揮保障運行機制,在融入實際作戰指揮籌劃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定期對基礎數據、毀傷方案、火力預案、戰場地理環境分析等作業成果進行梳理,不斷認清對手、研透強敵,使作戰準備更加精準、精細、精實。

  兩年多來,這支新質作戰保障力量不斷淬火歷練,在一次次重大任務中交出硬核成績單。

  讓創新成果助力訓練轉型

  西北大漠,滴水成冰。

  零下20多攝氏度的凜冽冷風中,火箭軍某導彈旅一場火力突擊綜合演練在打響。旅指揮車駕駛員、三級軍士長薛春明藉助自主創新的戰時網絡通信手段,向班組號手精準傳達“中軍帳”作戰指令,帶領發射單元成功完成多波次火力突擊。

  走下演兵場,薛春明告訴記者,這套戰時網絡通信手段也曾有過一段“冷落擱置”的經歷。

  幾年前,這套戰時網絡通信手段投入應用之初,由於有的官兵對操作流程不熟練,演習中差點“貽誤戰機”。在隨後開展的訓練演練中,有的單位為避免出錯,乾脆選擇使用傳統通信方法,將創新成果擱置起來。

  這一現象,引起了旅黨委“一班人”的警覺。他們調查發現,創新中,有的單位一味求多求全,忽視了成果轉化運用;少數單位不屑用別人經驗,非得“自立門戶”整一套“獨門秘籍”,浪費不少人力物力財力;也有一些官兵因為怕風險、怕擔責任,不想用、不敢用,導致創新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戰鬥力……

  “創新不僅要經常問‘耕耘’,更要經常問‘收穫’,使每一項成果發揮強大戰鬥力。”黨委會上,旅領導如是說。

  隨後,該旅黨委先後組織多次專攻精練,持續開展綜合通信試驗,優化操作流程、豐富方法手段,最終形成全新的經驗,並得到廣泛推廣。

  記者看到,在常態開展群眾革新活動的同時,火箭軍各部隊注重抓好創新成果轉化運用,確保研發一項轉化一項;加強跟蹤問效,採集每個環節數據,結合實踐實時進行調整改進;加強與相關廠家交流合作,大力推廣得到部隊認可、經過實戰檢驗的創新成果。

  某旅專門成立專題小組,出台《“三小”革新活動實施方案》,對可推廣性強、切實解決現實問題的,納入器材進行配套;某旅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創新失敗或因創新造成失誤等10種情況給予包容,為進行技術革新的官兵點讚,給創新失敗的官兵加油鼓勁。

  近日,某旅一場跨晝夜戰鬥發射演練展開。演練間隙,一輛特裝車突然“趴窩”。聞訊趕到的伴隨保障組,第一時間就查明是油路堵塞,並立即實施更換,確保了演練正常進行。

  高效的戰場搶修速度得益於修理連二級軍士長袁道明發明的裝備油管透明化改造技術。對此,袁道明說:“這算不上什麼,近年來全旅已有30餘項革新成果在重大任務中得到實際檢驗,成為部隊戰鬥力提升的倍增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新形態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拉開序幕
2020: 中國購463部D30航發生產運20轟6K 明年
2019: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曝光:人口不超130
2019: 騎虎難下:築牆讓川普登大位 也讓川普
2018: 告訴你解放軍為什麼還在使用木柄手榴彈
2018: 美國動武前的10個動作 第8個動作一出誰
2017: 白雲先生:當史無前例的危機到來
2017: 美國威脅論
2016: 我用照妖鏡照了一下,確認努爾哈赤的確
2016: 美前防長:對華外交若不管事 就要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