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專家:美國是否走向崩潰?有三類變化和兩條證據
送交者: 嵐少爺 2021年01月12日18:24: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月6日“川粉”占領美國國會的事件爆發後,1989年出版的《美國反對美國》一書在網購書店裡的價格漲到了18000元(約2900美元),是原價的3600倍。在書序中,談到為何要取這個“奇怪而又頗為費解的書名”時,作者寫道:“用意在於表明,美國不是一個簡單的均質的整體,用一句話就可以打發掉的。”他還談道,有的人把美國看得一無是處,但現實中的美國會反對這樣的“美國”;有的人把美國想象的十全十美,那麼,現實中的美國同樣會反對這樣的“美國”。他還講,越是深入地研究美國,越容易發現美國社會的這種內在的矛盾。

  相信所有人都會佩服作者的睿智與遠見。而人們對這本書求購之心的背後,還有一股中國社會新冒出來的輿論潮。

  有中國網友對當下的美國兩黨之爭調侃道,為什麼美國不能有兩個總統?有的則說,可以有兩個美國,一個叫USA,一個叫USB;還有的乾脆說,朝鮮可以有南朝鮮、北朝鮮;蘇丹可有南蘇丹、北蘇丹;美國也可以有南美國、北美國。

  這些調侃終歸是網民戲言。相比於20多年前在美國流行的“中國崩潰論”是專業學者有理有據的論證,當下在中國流行的“美國崩潰論”並沒有系統的研究論據。

示威者衝進國會時,慌亂的議員。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示威者衝進國會時,慌亂的議員。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

  筆者相信,美國短期內不會崩潰。不過,按照瑞士學者安德烈亞斯·威默《國家建構:聚合與崩潰》一書的論據邏輯——政治整合(political integration)和國家認同(national identification)是國家建構的兩面——來看,美國再這麼鬧下去,國家崩潰的可能性並不是零。

  至少有兩條鮮為人知的論據:一是圍繞美國政治核心地“國會”的暴力正愈演愈烈。

  1856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普雷斯頓·布魯克斯因廢奴意見不合,用棍毆打了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查爾斯·薩姆納。1915年,哈佛大學教授埃里克·明特爾以“呼喚和平”為名用炸彈炸了參議院接待室,所幸無人身亡。1932年,約2.5萬美國一戰老兵圍堵國會數周,多人死亡。1954年3月1日,四名波多黎各分離主義分子闖入眾議院,開槍打傷五名議員。1983年國會大廈北翼爆炸。1998年一位襲擊者持槍闖入美國國會,兩人死亡。

  很明顯,1月6日國會事件比歷史上任何一起都更極端、規模更大、人員更多、影響更惡劣,且與現任總統的煽動相關。日益激烈化的國會暴力的背後,是美國日趨衰退的政治整合力。

  據調查,2014年,趨於極端的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分別達到94%、92%,比20年前上升了24、28個百分點。對方贊同的,通常就是我方反對的。美國兩黨已從共識政治滑墜為對抗政治。已經有人猜測,對抗或許會演化為新的內戰。

  對此,2006年紐約大學教授羅納德·德沃金在其《民主是可能的嗎?》一書就表達過失望:“我已提供了很多理由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儘管他承認,在過去的兩個世紀,擁有良好意願、智慧和雄心的美國人已經給予世界很多現在仍然是最好的事物,但美國正處於歷史中的一段特別令人沮喪和危險的時期。不知道德沃金教授現在會不會更沮喪,或者更平和地接受這一切?

  第二條論據是美國人對民主政治認同感的急劇下降。

  問卷調查顯示,出生在1930年代的人,有74%認為“生活在民主國家是‘必要的’”,而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的美國人分別只有62%、58%、50%、43%、31%。年齡越小,越沒有覺得民主是必要的。

  另一項調查更有趣,1995年、2011年分別問了65歲以上、45-64歲、35歲-44歲、25歲-34歲、16-24歲的美國人,認為“民主是壞的制度”的比例分別從5%上升到了13%,6%升到15%、7%升到17%、10%升到22%、13%升到24%。否認民主體制的人數在不斷增多。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美國存在着浪漫主義的想象。人們往往抽取出美國的積極面,比如民眾的善良、社會的有序、經濟的增長、種族的和諧、國家的崛起等等,將原因與內核都歸於民主的變量。現在,民主在衰老,美國在退步。“美國反對美國”狀態變得更加惡劣。

  特朗普折騰了美國四年,令世界大跌眼鏡。如果解剖一下當下美國的質變,會發現美國社會、經濟與政治制度的各種失靈與混亂,是有深層原因的。

  現在的美國早已不再是1789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總統的美國了,也不是1979年中美剛建交時的那個美國,甚至與2008年拜登當選副總統時的美國都大變樣了。

  第一,美國社會結構變了。1950年時,白人占美國總人口的87.5%;2019年時已下降至56%;2050年將至49%,白人會成為“少數族裔中的多數”。種族結構的變化,也反映在語言交往上。不要以為美國人就講英語,2015年調查,美國移民中只有53%美國人講英語,26.4%不太會講或完全不講英語。2017年移民中,講英語的只有17%。筆者曾去的南加州、德州、亞利桑拿州的縣郡,很多地方半數以上人口不說英語,而是說西班牙語等其他語言。

  社會結構的質變,使得美國價值理念分化。自由民主法治等看上去高大上的價值理念,在不同的人群里,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衝突,此次自詡的“種族大熔爐”制度不再有效。

  第二,美國經濟結構變了。1998年-2008年美國GDP增長47%,但美國製造業僅增長5%。這與半個世紀前支撐美國1/3勞動力市場的製造業完全不一樣。美國是越來越由金融業“食利階層”、法律業“糾紛階層”支撐的國度。產業與收入結構的質變,導致美國變得越來越不平等。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在疫情期,美國81%的住宅都有還債壓力,11%的按揭違約率甚至超過了2008年國際危機。40%的非裔和30%西裔學生在學校停課期間沒有設備接受在線教學,而白人學生只有10%。

  經濟結構的質變,導致美國利益訴求的分化。從社保到稅收,從醫保到移民,幾乎任何一條政策在美國幾乎都會產生社會爭議。經濟政策變得短視,政策執行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政策產生了“鐘擺”效應,難以形成足夠的持久力。

  第三,美國政治結構變了。美國當前的政治“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民主黨與共和黨相互“極度討厭”的人數比率從25年前16.5%上升到了當前的80%以上。你贊同,我就反對,令美國成為一個“內耗器”,或說美國人與美國人之間正在爆發一場“國內冷戰”(cold civil war)。美國發動的冷戰早已爆發,只是不針對中國,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政治內耗讓美國人信心急劇下降。“身為美國人”而自豪的人群內90%以上(1990年代)下降到63%(2020年6月);認為美國是最偉大的國家的美國人降至24%,認為其他國家比美國更偉大的美國人升至21%(2019年)。

國會暴亂後,一位議員在大廳內撿拾遺留物品。圖片來源:美聯社國會暴亂後,一位議員在大廳內撿拾遺留物品。圖片來源:美聯社

  政治結構的質變,導致美國日常運行的分化。主導美國國家日常支行的不是同一個目標、同一套標準,而是無休止的爭論、批判 、指責、推諉。

  美國在變,中國也變了。2011年中國的製造業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量超過美國,2019年中國的專利數超過了美國。一切順利的話,2020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2030年前後,中國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未來5-10年,中美之間要重新認識不一樣的彼此。美國要認識到自身的質變,更要認識到中國是不可遏制的。美國要適應一個機制體制與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中國。中國也要學會與一個質變了的美國打交道。

  由此看,中美之間需要更多地立足於長遠重新進行相互認知。美國對中國的認知邏輯,仍基於上世紀中葉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美國與中國》一書;中國對美國的認知邏輯,仍限於帝國霸權的基本框架。

  不過,多數中國人現在對美國的認識仍是複合的,既相信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會是最強的國家,也認為美國已不再是先前那個令人尊重的美國。

  在中國網絡輿論中流行的“美國崩潰論”,對中國自身也有啟示。退步的美國說明了一個重要道理:制度不可能一勞永逸的。不改革,任何制度都有生物式的退化與衰老。

  兩百年前,法國人托克維爾為認知剛剛建國的美國,遊歷美國各州,寫下了《論美國的民主》;半個多世紀前,美國人本尼迪克特為認知二戰後的日本,皓首窮經,寫下了《菊與刀》。當下的中國思想界,是否應有一頭扎進美國社會寫下新時代下的美國名篇,這是相當值得期待的事情。大變局時代,思想者大有可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美媒:東風41將裝備滑翔彈頭 具備全球
2020: 又一什葉派民兵高官遭暗殺, 和蔣介石
2019: 北京被迫遷府,終於印證了他悔斷腸的遺
2019: 關鍵部件終於國產!C919客機未來可改軍
2018: 美軍2040年作戰有何利器在手?航母艦載
2018: 那艘要跟遼寧艦PK的印度航母還沒造好
2017: 遼寧艦南海演訓(下):中國海軍是否將
2017: 讓中國人民站起來 蔣介石功不可沒
2016: 這一年,中國在南海幹得漂亮!
2016: 巴金蓮再棄中大郎燒火棍,款款欲投西門